48~57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48經易門喜歡下寧波菜館,喜歡吃白煮蹄膀。雪菜蟮段。苔菜拖黃魚。柱候大腸羹和芋艿泡飯。最後再來一客家鄉炒年糕。四隻寧波湯糰。
49但,萬萬沒有想到,中午時分,從“豫豐樓”裏傳出一種説法:譚雪儔先生之所以便血不止,完全是因為經易門所致。
這,完全是“莫須有”嘛!完全是“風波亭”嘛!完全是新一輪的“朱皇帝”冤殺新一輪的“李善長”嘛!(明初,朱元灣登基當了皇上,便開始大興冤獄誅殺功臣,僅“李善長”一案,被誅連處死的就達三萬餘人。)完全是加之罪,何患無詞嘛!看來這世道真的沒有公理可講了。公理不存,又逞論人心?!哦,星移斗轉,不見血濺黃道;蒼狗白雲,俱是雞肋伯倫。去也罷,留也罷,活也罷,死也罷,還有什麼可留戀的?哦,鮮血啊,你哀哀地。悉悉地。你得汩汩。滲透蔑席棕墊。滲透樓板滲透譚家花園這一塊由二百萬年前九江三河簇擁下的泥沙堆疊成的沖積扇平板。還有那乾草。蟲蟻。船板。鹽缸。曼和麥芽糖。
這時,憶萱才開始想到一個字:“死”吃過中午飯,律師受經易門之託,來跟她談離婚條件。她説我只想再跟易門最後長談一次。別的,一無所求。只要他願意再跟我見一面,再談一次,我馬上在離婚書上簽字。
經易門同意見面,但得附加一個條件:談話時,必須要請譚家人到場。他一定要讓譚家人親眼看一看,不管到什麼地步,他經易門都不會揹着譚家人去做任何對不起譚家的事情,他更沒有在背後慫恿這位趙憶萱去大鬧崇善裏。這一點必須要在譚家人面前講清,分明。
她咬牙同意了他這個條件。她想,譚家人到場也好。這樣,説不定我還可以當面為經易門向譚先生説説情…一想到他們經家人今朝居然也會產生這種去留問題,她心裏就泛起一陣酸酸澀澀的絞痛(一直到這一刻,她還把自己看作是“經家人”)。但到約定的那一刻,經易門卻又不來見面。因為譚家的老太太們突然也得到消息,得知三姨太四姨太趁譚先生病危,跟黃克瑩、還跟別的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勾搭在一道,要合夥做啥生意。老太太們馬上去報告老老太太們。都急得不得了。譚家還沒有淪落到連兩個姨太太都養不活、非要靠她們自己出去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特別是跟那種不三不四的女人混在一道)賺飯錢的地步。真是一點面子都不要了。自己的面子不要,連譚家的面於也不要了!譚家前世作了什麼孽啊,居然討進這種樣的女人?!老太太們恨不得馬上衝進這兩個女人房間裏去好好教訓她兩一頓。但老老太太們明白,她們老了,別説是動手,就是動嘴,她們中也沒一個説得過那兩個年輕的姨太太。衝進去,很可能被説癟了出來。灰溜溜沒個下場。於是想來想去,還是覺得只有讓經易門去辦這樁事體最放心。經易門當然不會推辭。此刻,能得到老太太們的信任,他萬分動。使他對經家的前途又有了一點信心。更加覺得不能輕易地放過了大鬧崇善裏的趙憶萱。他再次從箱子裏翻出那一套純藏青制服。強打神,多吃半碗雞粥,通知趙憶萱,見不見面已無關緊要。趕快在離婚書上簽字。有啥話,簽了字再講。爾後,就急急忙忙乘車去找許家兩姐妹。趙憶萱那天只好獨自坐在約定的那個小花園盡頭,一家揚州菜館兩羊居雅座間裏。這裏“盤樽清潔,座頭雅緻。夾道榆柳,藏鶯簧,夏發蟬噪,秋冬寒鴉數點,不乏勝景幾何…”默默望着窗外被幾十年後的上海人稱作浙江路九江路的繁華喧囂地段。雖然又黑又瘦的經易門這一刻心裏再次燃起了希望之光,但這個同樣又黑又瘦的女人此刻卻覺得經家氣數已盡,她趙憶萱也走到盡頭了,再活下去,真沒有一點意思了。
默坐了兩個小時,她向店家要來文房四寶,想給易門留幾句最後的話。在細細地舐飽舐勻了那支特製“湖江一品”狼毫筆尖之後,卻又久久落不下筆去。是啊。還寫什麼呢?還有什麼可寫呢?做了這麼多年的經夫人,她居然想不起一點自己到底做過點啥。講過點啥。霎時間,頭腦裏一片空白。暈了起來。眼前一片模糊。一片灰濛濛。霧沌沌。想嘔。再想,還有兒子…這便是我唯一的了?兒子怎麼辦?經易門不喜歡這個兒子。曾多次把兒子送回鄉下老家。兒子的確不太爭氣,長得呆裏呆氣,從小就只對各種各樣的舊貨興趣;只喜歡收集各種各樣的舊貨,只喜歡坐在一叢叢碧綠生青的麥田裏看一隻只金龜蟲。發呆。隨便怎麼勸,怎麼打,也改不過來。為兒子的這點怪病,憶萱背地裏不知落過多少眼淚。為此,經易門一直把他放在蘇北鄉下的一個親戚家寄養。但以後怎麼辦?總不能讓他就此做一輩子鄉下小孩啊。
阿部…她忽然想到這個個子不算矮的東洋人。想到那天,他注視自己、注視十六時那眼神裏叫人難堪的熾烈和專注。把兒子託付給他。可能嗎?她遲疑地一抖顫。一滴墨汁便從筆尖掙出,啪地一聲滴落到金黃的宣信箋上,慢慢涸染開,居然成了一隻縮頭蹲伏在枯荷殘梗上的墨蛙。
50我問譚宗三,譚雪儔的便血真的跟經易門有關?
他説,後來查清,這完全是不實之詞。
我問,當時你就是憑這一點,才辭退經易門的?
他説,不。不…我辭退經易門跟這個説法毫無關係。
我再問,你當時是否知道自己辭退經易門,會促成趙憶萱自殺?
他緩慢地搖了搖頭。但神中,多少帶出一點歉疚和張惶。
我問,那你當時到底為什麼死活要辭退經易門?
他説,説起來也許你不會相信,這正是幾十年來,我一直也在想搞清的謎團。
我説,這是你自己乾的事,你説不清?
…
沒有回答。
那你後來怎麼又離開上海,跑到通海地區來當了這麼個偽縣長?我再問。…還是沒有回答。
在押人犯居然敢不回答政府提審人員的問題,這在人民政府治下,是難以想象的,也是絕對不允許的。但那天,譚宗三的確沒回答。現在回想起來,他保持沉默後,便顯得有一點發呆,爾後突然地把上身得很直,爾後便茫然地轉過頭去,久久地去注視鐵窗外那久久也不得停歇的小雨小雪。悉窸窣。滴滴答。
51譚宗三在同濟的同窗好友周存伯那天料到譚宗三近內會來找他,便趕快到堂口五福奎茶葉店裏賒了二兩太平猴魁,又向二樓俞家借了一盆南天竹盆景,並請人仿五代楊凝式的草書,寫了幅立軸掛上。立軸上借用了清末滬上“雕梨鐫棗”最見成效的江陰人纓藝風的一句話:“冷淡生活勝於徵歌選舞多矣”一位叫張大然的老同學一進門,衝過去就要撕它,還撒着京腔韻白,挖苦存伯:“呀呀呸!爾等豈是冷淡生活的人?不要給我掛羊頭賣狗了吧!”周存伯還搬出一大包已然寫了六年還沒最後“殺青”、恐怕永遠也“殺”不了“青”的《中國城市建設史》手稿,連同前幾年蒐集的一箱資料,十幾塊“秦磚漢瓦”贗品和幾具貴州儺戲木殼面具,一一鋪排開,擺出一副依然“苦心做學問”的架勢,只等宗三上門。周存伯大學畢業後跑遍大半中國,北上津門,南下廣州,西南到過昆明,還在香港折騰一年多,前後轉過十來個公司,兩年前才回上海,在楊樹浦一家專門做漁船錨具燈具的小廠改行搞銷售,算是扎牢了腳跟(?)。除了這位周存伯,譚宗三在大學裏還有幾位知己。一個叫陳實,出了大學校門,至少跟四個女人結過婚;現在在《大滬晚報》做夜班編輯。第五個老婆是金城銀行董事室秘書。在董事長面前相當吃得開。因而忙。用陳實自己的話説“一個禮拜只回來兩趟,還不一定都能留下來跟我過夜。我這守活寡的,真叫苦哇。”但從各種跡象看,他暫時還沒有結第五次婚的打算。箇中原由,據老同學們分析,恐怕跟金城銀行實際控制着《大滬晚報》一半以上的股票有直接關係。還有一個就是上面提到過的張大然了。張兄讀大三時就覺得全體老師中已沒一個能教得了他。決意退學。先在本校實驗室混了兩年,以後到中央商場做紅白傢俱生意。先是幫老闆跑外勤。也就是説,有人打電話來要賣舊傢俱,他上門去看貨論價。生意談成,他拿一成六回扣。假如賣主是他找來的,拿二成四回扣後來一成六的變成了二成一,二成四的變成了三成二。沒過幾年就存下不小一筆鈔票,跳出來自己在霞飛路善鍾路路口也開了一爿紅木傢俱店。這爿店有兩點與眾不同:一,不是一百年前的舊傢俱不過手;二,沒發誓這輩子永不結婚的人,不僱用。因此,店裏所有的店員,從管賬的到看庫房的,全部是光。而且全部是四十歲以上的老光。他張大然在這裏頭要算是最年輕的了。他認為這種男人(因為經歷了種種心靈創傷而下決心不再成家不再接觸女人的男人),一旦受僱,做事往往特別專心,也特別細緻。大然自己雖然也沒有結婚,卻一直跟房東太太幾位千金中的某一位,過從甚密。這位寶貝女兒,芳齡二八,失學在家。張大然在蘇州河邊恆豐煙草公司後頭一幢石庫門房子裏,還特地為她租了一間帶客廳的廂房,做約會用的“秘窟”至於,也三十出頭。從各方面的條件來看,已足以在上海娶一個會計師或私人開業醫生家小姐的他,為什麼至今還不正式成家,老同學們的分析是,原因只可能是一個:還不甘心讓自己這輩子就此窩在某位會計師或開業醫生家裏做“贛女婿”當然更別説去做這種只擁有兩三間出租房的“房太太”的女婿。這叫留住青山只待東風。總之一句話,算來算去,還是目前這樣合算:花較少的一份錢,養一個沒有任何名分、不必負任何責任的“小妾”還有一位,複姓鯫蕘,名半年。他哥哥是譚宗三張大然等人的同班同學。他們一家都生慢子病。他哥哥病故。病故前,託宗三等人“在儘可能的情況下,請分神關照關照我這位天賦極好的兄弟”於是他們又常和鯫蕘來往。時間一長,關係勝似同窗。鯫蕘家住虹口。父親在復旦當教授。得“慢”時,高中還沒有畢業,後來就一直體學在家。自學外語。據説已經學會的有六七國,正在學的有五六國,準備要學的還有三四國。堂裏的人真搞不懂他,學那麼多種外國話,做啥?這位鯫蕘老弟,跟張大然一樣,從十九歲起就認定,全上海,乃至全中國都沒有一個人能做得了他老師。徵不狂?狂。豈但是狂,而且是狂到家了。但人家有本錢狂。你不能不讓他狂。那麼多種外語,他全部是自學的。你行嗎?上海灘上,現在是個人都會來兩句“哈羅”
“也司”
“雪堂”
“迪福”但又有幾個是真拿得起《字林西報》或《密勒氏評論報》的?而人家鯫蕘半年,二十歲那年就為上海商務印書館做過英文校對,校過的最厚的一本書是原版《牛津當現代英語袖珍詞典》。全書八百九十六頁。廿九個印張。拿到的校對費,付了半年的藥費,還為他同樣病休在家的妹妹,從舊貨商店買了一支貨真價實的德國黑管。
譚宗三找這幾位老同學,只有一個目的,請他們幫他從經易門手裏把譚家接管過來。同時也要他們幫他查清所謂“譚家男人活不過五十二歲”這個“謎”(幾天前,他曾把他們請到國際飯店十四層樓一個法式大菜間裏談過一次。談的也是這兩件事。那天的聚會,是他們畢業十年後的第一次見面,當場還發生了一件相當“有趣”的事。他們很準時地按宗三約定的時間走進鬼峨的玻璃大門,慨萬千,説笑寒暄,真的是要相擁而泣。在相互一打量後,突然…肅靜了。他們突然發現,十年後再聚,他們中的每一位——除了譚宗三,都成了獨臂人,都失去了一條胳臂。命運怎麼那麼相似…啊…當時的確一片寂靜。壓抑得氣都不過來。一片驚愕。也一片悽惶。連國際飯店前廳裏的那些“僕歐”們也都不免一愣——今天怎麼會有這麼多一條胳膊的先生,西裝筆地聚到這裏來吃法式大菜?!)那天,這幾位對譚宗三説,他們要回去考慮考慮再給答覆。今天譚宗三來聽迴音。
十分鐘後,大然、半年和陳實到齊。
“到底肯不肯幫忙。給一句痛快話。”譚宗三斜靠在豐伯家的那隻舊沙發上,拉長了聲音問。他身後立着存伯父親留下來的幾隻書櫥。書櫥已經很有些年頭了,洋松烤板質地,做工也糙。倒是橫七豎八滿了中西各式版本的書。他喜歡周家的這幾個書櫥。質樸。實在。也非常欣賞自己的這幾位老同學,欣賞他們善於把種種深的冷靜和理智隱含在淺表的浮躁和趨俗之中。欣賞他們有時由沉默寡言表現出來的力過剩,能給你一種更可靠的安全。更欣賞他們只要開口,就能一針見血的鋭利。欣賞他們的蒼白。欣賞他們那一頭名士般的長髮和此時此刻一身中式布褲褂打扮。
“幫忙麼…當然沒有問題。不過…儂也曉得…阿拉每個人手裏都有一點自己的生意…”這是張大然的聲音。
“儂不就是那爿傢俱店嘛。關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