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民以食為天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二伯,你種的紅薯,現在怎麼樣了?”
“不行呀,我咋天扒開了一堆看看,那紅薯小得很,跟你説的差遠了!不過,好象那紅薯秧子上,也都紮了不少,我看到秋天都能長出來紅薯!”
“二伯,忘記告訴你了!這紅薯隔一段時間得翻秧子,不能讓它秧子上紮!一紮那養份就分走了,紅薯結得就少了!”
“我説嘛!唉呀,那明兒我就帶上他們幾個,都去翻秧子去!”遠遠的,新豐城外,驪山的地頭上,兩個人都是農事打扮,正在那裏熱烈討論紅薯的種植方法,不走近了看,誰也不敢相信,這兩位之中,年輕的就是大漢國皇帝劉盈,而年老的那位發須花白,神卻很矍爍的,正是劉盈的二伯,合陽候劉仲。
劉仲自從被廢王位以後,倒也沒覺得什麼。畢竟象他這樣的人,給他封了個偏遠的代王,讓他背井離鄉,到了一個沒什麼人的地方當國王,他覺得還不如在家鄉什麼也不當呢。
因此這王位廢就廢了吧,也沒什麼可惜的。但回到新豐後,有一點卻讓他後來一直悶悶不樂:眼看着年齡一天天大了,老朋友們都紛紛逝去,連個喝酒説話的人也找不到了!
正在無聊的時候,劉常滿突然過來找他,説是有些事情,要給他做。
劉仲當時心裏很奇怪呀。心想我這個有大本事地侄子,怎麼還有什麼事情需要自己幫忙的?結果一看,竟然是幾樣新鮮莊稼,想讓他幫着試種一下。
劉仲這一下可來了興趣。這莊稼農活,那是他的老本行呀!再説聽侄兒説起,這紅薯苞米要是種成功了。能讓北方的糧食產量翻上一番甚至更多,那可是有利天下的好事。聽説這紅薯被新豐的夥計們稱為“田候瓜”這苞米到時候説不定還能稱為“代王米”呢,誰知道!
劉仲年紀雖大,對於這事兒卻非常熱切,答應之後,天天守在地頭,看着這兩樣莊稼地長勢。
不過畢竟是第一次種。那苞米種子倒也罷了,紅薯種子卻是費了千辛萬苦,才從船上運回來了幾粒,因此劉仲種得煞是小心翼翼。好不容易過了兩年,才有了這幾分地的規模,沒想到劉常滿這就檢查來了。
“二伯,這紅薯你是怎麼種的,怎麼兩年了,才出來這麼大一塊地?”聽劉仲説完,劉常滿有些奇怪的問道。
“那紅薯當初你給我的不是種籽嗎?我當然是等它開花結實。結出種子來我才種的呀!可紅薯開花的不少,結實的很少,所以兩年才了這麼大一點。”劉仲很奇怪,這還用得着問嗎?
“暈!”劉常滿心裏狂叫一聲。當初送過來地時候,確實是種籽,劉常滿還滿心好奇的看着那些自己也沒見過的紅薯種籽呢。可後來就忘了這事。收紅薯的時候,忘了待劉仲了,結果才出了這事兒。
“二伯,那紅薯不是這樣種的。”結合自己小時候的知識,劉常滿詳細的給劉仲講了紅薯如何用塊育苗、堆壟、、轉秧、收穫、窯藏一系列的注意事項,這才令劉仲恍然大悟。
“我説呢,那紅薯一存到冬天,就凍爛了。怎麼能天再拿來育苗呢?原來這紅薯秧還能活呀?明天我就試試!對了,就是,這紅薯秧能自行生的,就算不活。我等它生了再截斷,總能栽活吧?唉,人老了,腦子就是不行了…”劉仲拍了拍自己的頭嘆道。
嘿嘿,二伯年輕時候,腦子也不怎麼樣吧?好象還沒現在好使呢,劉常滿在一旁聽得暗笑。
不過這個紅薯,是一定要育好地。占城稻來了之後,南方的糧食產量果然大增,包括關中和四川能灌溉的地方,糧食也是年年雙豐收。
可是,中國北方的大部分土地,那是得不到灌溉的,冬小麥收了之後,秋季只能種些生長期短的豆類,當不得主食吃。而且山坡上地田地,秋季的豆子、胡麻等作物,都長勢很差,收成也是有一把沒一把的。
劉常滿記得清清楚楚,自己家小時候就在山坡上住,地狹人稠,人均只有八九分地,但從小劉常滿也沒有捱過餓。
雖説後世的糧種有了改良,又有了農藥化肥,對產量的提高有很大作用,但在劉常滿心裏,印象最深的,還是紅薯。
這種作物,它不擇地土,不管是在土地貧瘠的山坡上,還是陰暗缺少陽光的山谷中,都能夠茁壯成長。對於貧窮地農家來説,在無法栽種其他作物的山溝裏,每年季就把紅薯栽下,從初夏捋紅薯葉當菜吃,到仲夏開始刨未長成的紅薯當主食,到秋天收穫後,貯存於紅薯窯中,一直吃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份!
那時候,白麪是細糧,農家一般只有中午能吃一頓“清水煮麪條”而早晨一般是紅薯玉米,晚上呢,玉米紅薯或是南瓜紅薯。紅薯、玉米、南瓜,那個時候,就是百姓地救命糧畢竟不是學農學的,劉常滿心裏,對於一畝紅薯的產量到底有多大,還真是説不上來。不過估計在同等條件下,紅薯的產量應該比其他作物都要高才對。光看它那塊的個頭就知道了。
但玉米的產量,劉常滿是知道的。哪怕是在二千年後,雜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二系雜稻研究成功,使水稻產量成倍提高了之後,在同等條件下,玉米的產量,也仍比稻米要高!
而且玉米最大的好處,是它也是一種旱地作物,可以在北方在規模推廣,與冬小麥一起。實現一年兩——這可是中國直到明清才解決地問題,哪怕是在宋朝,也只有江南能一年兩的!
—“民以食為天”而民心,又是皇帝的“天”所以劉常滿才非常關心這兩種作物。當然。能吃到可口的烤紅薯和香甜的玉米子,那不過是副產品罷了。
“常滿,你説這紅薯你也沒有見過,你為何知道得這麼細緻?”正思考時,二伯的話飄了過來。
“呵呵,這都是他們送這紅薯和苞米地人告訴我的,不過那時候一太忙,忘了告訴你了!”劉常滿笑道。
“常滿。既然你對這紅薯已有成算,我看不如這樣,趁着現在還是天,我把咱新豐的父老們都發動起來,把這驪山一帶,都種上紅薯,你看怎麼樣?”劉仲問道。
“好!不過那苞米怎麼辦?地都用完了?”劉常滿笑着問道。
“那還不容易?你那御林苑裏空着的地方多呢,闢一塊出來,專門種這苞米不就得了?不過常滿,二叔可有個要求!”劉仲説道。
“二伯有什麼要求。只管説!”劉常滿笑着答應。
“我知道,你發詔的的時候,這紅薯的名稱,是田候瓜,所以嘛,這苞米的名稱。得叫新豐米!替咱新豐地父老們,也揚揚名!”劉仲笑道。
“放心吧二伯,這個容易得緊!對了,我想起來了,這紅薯呢,還有一個種法呢。”
“象你現在這個時候種的紅薯,名叫紅薯,一般都種在坡田穀地。別的莊稼沒法種的地方;不過還有一種種法呢,就是在收麥之後,在麥茬田裏起隴,種在麥田裏。那種種法叫夏紅薯,雖説沒有這紅薯好吃,不過畢竟省了一季時間,你到麥收之後呢,也再試試。直接從紅薯秧了剪了秧子上就行了!”劉常滿説道。
“是嗎?不過我看這紅薯,雖説產量大點,可吃下去之後,肚子裏容易發酸,怕也不能常吃吧?算不得什麼好糧食吧!”劉仲説道。去年秋天他試吃紅薯,可沒少泛胃酸。
“哈哈,二叔,這你就不知道了,這紅薯的吃法可多了!要是怕泛酸,到時候苞米種出來了,就和苞米一起煮,就好多了!而且這紅薯還能作粉條、粉面,能烤着吃,蒸着吃,能曬成幹,還能釀酒呢!”劉常滿笑道,不想不知道,一想起來,這高澱粉的紅薯,用處還真不少呢。
“好,我的皇上侄兒!雖説你二伯不會當國王,更不會當皇帝,但聽你對準備給老百姓吃的東西這麼上心,二伯就放心了!咱劉家這天下,説不定因為你推廣這紅薯苞米,要多坐上幾百年也説不定呢!”劉仲笑道。
“呵呵,二伯這話我愛聽!不過那紅薯倘若凍了、發黑了,就絕對不能吃了,這點二伯也得記住,可別到時候把你給撂倒嘍!”劉常滿笑着和二伯一起,走下了驪山。
漢十六年元旦,皇帝突然宣佈,今天御賜羣臣“新谷宴”眾臣都不知道這“新谷宴”到底是何名目,不過君王賜,不敢辭,大家都端坐御殿,等着上菜。
菜端上來後,羣臣才知道,今天這“新谷宴”本就是田候瓜和新豐米宴,一道接一道的香酥丸子,八寶牛釀,松仁玉米,清蒸佛手,獅子滾繡球,二龍戲珠等名目,其實都是紅薯和玉米作為主料做成的。
最後上了兩道湯,一道便是從此之後,每逢年景不好時,民間天天必喝地紅薯玉米湯;另外一道卻是味道清淡的玉米粒湯。
在大冬天也能嚐到味道鮮的鮮玉米粒,讓羣臣嘖嘖稱奇。其實這不過是在夏天玉米粒尚之時,將玉米子摘下,煮後曬乾,再將曬乾的玉米粒掰下放於罈子中保存,等冬天拿出來煮湯,別有一番新鮮滋味。
“今天這道新谷宴,眾愛卿覺得滋味如何呀?”賜宴結束,大皇帝發話問道。
“稟皇上,味道鮮美不可方物!不知皇上賜臣等宴席,有何用意?”召平率先奏道。
“這兩物,乃是海外之糧,我意推廣於天下,眾愛卿以為如何?”
“皇上聖明!”一波波的呼聲,在此後的幾年中,從未央宮開始,一直傳遍了整個大漢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