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城建委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1章上卷]第59節(59)城建委書院街的後續工程進行地很順利。小海除了處理一些常事務之外,也沒有什麼更重要的事。這天下午,在書院街察看過之後,小海就早早的回到家裏。
走進家門,就看見小月姐和丈母孃還有一個老頭坐在客廳的沙發上。小月姐好像正抹着眼淚。看見小海進來,三個人都站了起來。打過招呼,看見小月姐,眼睛紅紅的,眼淚在眼睛裏直打轉。小海問:“姐,怎麼了?誰惹你不高興了?受什麼委屈了?”
“沒,沒受什麼委屈,來我給你介紹一下,這是我的…父親。”小月姐擦了擦眼睛,指着老頭介紹到。
“啊,姐,你不是…?”小海本想,你父親不是死了嗎?沒出口。
“確實,確實是我父親。”小月姐紅着眼睛,看着小海點點頭。
小海看着面前的老頭,有六七十歲的樣子,個頭中等偏高,板直,微胖,花白的頭髮,濃眉,大眼,薄嘴,咋看和小月姐有某種神似。就見老頭微笑着伸出手:“你好,小海,見到你很高興!”小海急忙伸出手和老頭輕輕地握了握,:“您好、您好,不客氣,都是自己人,大家坐下。”小海本想叫一聲爹,可自己從來沒叫過,也叫不出口。
坐下後,小海問起原因,老頭輕輕嘆了一口氣,娓娓道來。
老頭名叫丁世聰,其父丁世早年參加國民革命,後任國民黨中央政府高官。在其父的安排下,丁世聰走出校門就加入國民黨,很快就升到了廳一級的官階(官二代)。抗戰爆發後,武漢、南京等相繼失守。為了安全起見,其父安排他到相對安全的內地關中省任民政廳長。在一次募捐活動中,丁世聰一眼看中了容貌秀麗,身材曼妙的楊柳。已有室兒女的丁世聰,立即對楊柳發起猛烈的追求,軟硬兼施,威脅利誘,終於把楊柳搞到了手。可原配夫人也是大家閨秀,背景不一般,於是就瞞着子,把楊柳當外室養了起來。不久楊柳就為其生下一個女兒——小月。女兒粉妝玉琢,乖巧可愛,深得丁世聰喜愛。在小月兩三歲時,政治風雲突變,國民黨敗走台灣。丁世聰一家惶惶如喪家之犬,逃往香港,撇下了小月姐母子。到了香港後,倚靠在大陸時聚集起來的財富,丁世聰棄政從商,開始經營珠寶生意。生意越做越大,錢越掙越多。可隨着年齡的增長,對小月母子的思念也越來越重。原想着也許很快就會見面,可一等就是三十多年。三十多年,多少個夜晚,丁世聰夢見自己可愛、乖巧的女兒,真不知道離開了父親,女兒會遭受什麼樣的磨難,真不知道有生之年還能不能再見?
大陸改革開放後,放棄前嫌,歡華僑、華裔參加國家建設。當年你死我活的對手,不論好壞,一轉眼就成了座上客。丁世聰得到這個消息後動不已,打聽到政府不會對過去的國民黨政府舊部進行追究時,不顧家人的勸阻,毅然決然地回國,回到關中省,來到寡婦村,尋找自己的女兒。青山依舊在,人事兩茫茫。青山還是那個青山,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可寡婦村變了,變得破舊了。街道還是過去的街道,房子儘管還是過去的房子,可已年久失修破爛不堪。丁世聰反問自己,幾十年過去了,還這麼貧窮,還這麼落後,老百姓還這麼窮苦,這難道就是口口聲聲一心為民的政府?我看比腐敗的國民政府和腐敗的清朝政府強不到哪裏去。氣憤之餘,不由得又是心痛,心痛小月母子一定受了不少罪。來到昔的家裏,見到了楊柳,雖然上了年紀,可依然風韻猶存。丁世聰回想着過去美好的時光,覺愧對楊柳。問起女兒的情況,當聽楊柳女兒的第一任丈夫夭折時,丁世聰放聲大哭,心裏那個痛,無以言表。後來聽到女兒又找了一個好丈夫,非常疼愛小月,丁世聰那顆懸着的心終於落了地。
跟隨楊柳一起來到古城,看到了自己夜思念的女兒。幾十年的思念和心痛一時間爆發了出來,年近七十歲的老人抱着自己的寶貝女兒放聲痛哭。痛哭過後,看到女兒過得幸福、滿足,心裏也獲得了很大的安。同時也衷心謝未曾謀面的女婿,謝女婿對女兒的悉心照顧。
今天見到女婿,第一覺就覺得人不錯,和自己的女兒也很相配。聽楊柳過是局級幹部,還比女兒小几歲,就又覺得小月還算有福氣。所以對小海就另眼相看了。
就聽老人地道:“小海呀,我非常真誠地謝你,謝你對小月的照顧和疼愛。”
“老人家,你哪裏話,小月姐是我子,對她好是應該的。”小海謙虛的看着老人,想岔開這讓人傷的話題,就接着問:“老人家,你這次回來除了探親還有其他事嗎?”
“我這次回來,主要是為了看望他們母子兩個。我愧對她們呀,這些年讓她們吃了不少苦,我要彌補我的過失,我要想法補償他們。”
“老人家,其實你也沒有必要這麼內疚,這都是歷史的原因,我們個人能有什麼辦法?再現在一切不都好嗎?”
“唉,話可以這麼,可我的良心過不去,我已電傳香港公司,讓他們電匯兩百萬美金,給她們母子每人一百萬美金作為生活費、安家費,讓她們的生活有所改善,也算是我良心上的一點安,也是對她們的一點點補償。”小海一聽,覺得老人的口氣有點太大,那時的人民幣和美元的兑換價格大概是1:5,也就是丁先生一次拿出一千多萬人民幣,那時的一千萬可是個天文數字。於是就:“老人家,你有能力照顧我岳母我沒意見,小月姐你就不用心了,有我呢,我不會讓她受半點委屈。”小海看了看小月姐,小月姐點了點頭,表示支持。
“小海呀,你能這樣想我很高興。你是她丈夫,可我更是她父親呀,照顧她是你的責任,也是我的責任呀。三十多年的虧欠,這點錢算什麼?是遠遠補償不了的。我已近七十歲的人了,來無多。小月是我的親生女兒,將來我死了,小月也是我財產的合法繼承人之一。你就不要替小月推了,你總不能讓我這個老人將來死不瞑目吧?。”老人很固執,着着,眼淚就要下來了。
小海覺到了老人的愛女心切,同時也知道老人經濟實力非同一般。於是就岔開話題問:“老人家,你這次回來還有其他打算嗎?”
“另一個打算就是回來看看,看看能不能為國家做點什麼?如果可以的話,想在古城開一家分公司,畢竟過去做了不少壞事,也算是又一個補償吧。”老人嘆了一口氣道。
小海心想,這還的差不多,清朝政府倒台,跑了一批。民國政府倒台又跑了一批。不知颳走了多少民脂民膏,將來肯定還會有人跑。老人今天能出這種話來,證明還算有點良知,還算有良心。想到這小海問:“老人家,你在那邊做什麼生意呀?”
“主要從事珠寶經營。”老人答道。
“對珠寶我不太懂,都包括哪些呀?”小海問。
“主要包括:金銀、首飾、珠寶、玉器、古董、字畫。”聽到古董字畫,小海想起書院街挖出的那兩個瓶子和錢大同那裏的那兩箱東西。就問:“老人家,你對瓷器瞭解嗎?”小海試探的問。
“哈哈。”老人家笑了兩聲:“瞭解、瞭解,還不是一般的瞭解。當年在大陸時,我就喜歡收藏古董字畫,對瓷器更是情有獨鍾。”接着老人就滔滔不絕地開始起中國瓷器來。
老人,中古瓷器起源於那朝我不清,但我知道到了漢朝,中國瓷器技術已漸成。到了唐朝,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尤其是彩陶比較免費,有名的“唐三彩”就是唐朝瓷器發展的代表。到了宋朝,瓷器製作開始割據分化,瓷器有了民間特,更加多彩多姿,形成“官、哥、汝、定、鈞”五大名窯的局面。明清時期,瓷器的發展達到了鼎盛時期,瓷器不再單調乏味,而是五光十,豐富多彩:有藍釉,祭紅釉,豆紅釉,黃釉,黑釉等等。大明朝經過洪武、永樂、宣德、正統、景泰、天順、成化,嘉靖等朝的發展,瓷器已以青花瓷為主。到清康熙年間,形成了以景德鎮為瓷器生產中心的局面。康熙,雍正,乾隆是清代瓷器製造的頂峯,品種繁多,千姿百態,風格輕巧俊秀,工細作,產出了許多令人賞心悦目,很有價值的產品。…
小海聽完老人滔滔不絕的介紹,知道老人是瓷器行家。就:“老人家,你對瓷器這麼瞭解,我這裏正好有兩件瓷器,不知你能不能幫我看看?”
“哦,是嗎?好呀,當然沒問題,你也對瓷器興趣?”老人很有興趣。
“那到不是,我對瓷器瞭解不多,無意間得到兩件東西,今天聽你一,我覺得你是瓷器行家,正好讓你幫我看看。”
“好呀,你拿來,我給你看看。”
“不在家裏,在我辦公室的櫃子裏。辦公室離家不遠,你稍等片刻,我這就去拿。”
“行,你去拿吧。”老人很朗。
“老人家,你稍等,我馬上就回來。”小海起身,讓小月姐在家裏找了兩塊厚實的棉布,捲了卷,拿在手上就出了門。
不一會,小海左右手臂抱着兩件東西回了家。放在桌上,打開棉布一看,果然五彩斑斕,讓人賞心悦目。老人大概看了看,有些驚喜。接着從帶來的皮包裏拿出一個放大鏡,仔細地看了又看,瞧了又瞧。
看完後,滿面笑容地放下放大鏡:“這是一對正宗的明朝正德年間官窯製作的一對長頸瓶,無論品相還是做工都很完美,極為少見。按現在香港拍賣市場的估價,單隻在五百萬港幣左右,兩隻超過一千萬港幣,摺合人民幣也就一千多萬。”
“啊,這麼貴!”小海大吃一驚,原想着應該有點價值,可那能想到這麼值錢。
“其實這不算什麼,清朝年間的宮廷瓷器,價值超過幾千萬的不少,有的稀有品種甚至上億港幣。”老人平靜。
小海想了想,:“老人家,你看我也不懂瓷器,你要喜歡呢,你就留着,你要不想留着,就幫我賣了它。”
“呵呵,行呀,我就幫你賣了它們。”
“老人家,我還有個想法,不知道行不行?”小海想了想問。
“看。”老人微笑着。
“老人家,我是這麼想的,小月姐現在沒有合適的工作,在別人那裏幹臨時工,我也不放心。而我平時工作又比較忙,沒有過多的時間來陪她,她一個人呆在家裏肯定比較悶。如果你想在古城開珠寶公司的話,我們就以這對瓶子入股,讓小月姐也加入你們公司。這樣一方面小月姐有事幹就不會悶了,另一方面我們有了自己的事業,您也就不用多心了。你老人家覺得行不行?”
“好呀,我也正有這種想法,既然你提出來了,那就更好了。這樣既能讓我的寶貝女兒有事幹,同時也支持了古城的改革發展,兩全其美。”老頭用欣賞的眼光看着小海,心想,這小夥子真不錯,有了錢首先想到的是我姑娘。
“不行、不行,我什麼也不懂。”小月姐既高興又擔心,高興的是小海時時想着自己,擔心的是自己什麼都不懂。
“呵呵,傻孩子,不懂慢慢學,我在香港找兩個人幫你,慢慢就好了。”老頭慈愛的看着自己的女兒。
“那老人家,咱就這麼定了。”
“行,就這麼定了。”老頭肯定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