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十七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年冬天,又派遣文原吉、詹同、魏觀、昊輔、趟壽等分別巡行天下,訪求賢才,各賜白銀而遣送他們。
洪武三年,皇帝訓諭廷臣説:“六部總管天下的事務,不是學問廣博該洽、才能與德行都好的賢士,不能夠居此任。
考慮到有隱居山林,或受屈處在下級官吏的,應該命令主管部門盡心推尋訪求。”洪武六年,又下詔説:“賢才是國家的寶貝。
古代聖王為訪求賢才而憂勞。
如高宗訪求傅説,文王訪求呂尚。
那二君哪裏是他們的智慧不夠呢,反而一心向往版築鼓)9之徒的原因,乃是因為賢才不具備,不能夠治理好國家。
鴻鵠能夠遙遠飛翔,是因為它有羽翼。
蛟龍能夠升騰飛躍,是因為它有鱗鬣。
人君能夠使國家得到治理,是因為有賢人作他的輔佐。
山林中的隱士,德行文章技藝值得稱道的,主管部門採納推舉,禮儀周全送到京城,我將任用他們,以圖謀國家最好的治理。”這一年,於是罷除科舉,另外命令主管部門考察舉拔賢才,以穗行作為本,而文章技藝其次。
其項目,一是聰明正直,一是賢良方正,一是孝悌力田,一是儒士,一是孝廉,一是秀才,一是人才,一是耆民。
都以禮送往京城,破格提拔使用。
而各省貢生也由太學引進。
於是停開科舉十年,到洪武十七年才又實行科舉,而推薦選拔的辦法並行不廢。
當時中外大小官吏都可以推舉,下至倉、庫、司、局等雜,也要他們推舉文學才幹之士。
那些被舉薦而來的人,又命令他們轉相推薦。
因此山林巖之士、茅屋窮居之人,個個都獲得向朝廷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從平民升為大官的數也敷不盡。
年高飽學的儒士鮑恂、餘詮、全思誠、張長年等年齡九十多歲,徵召至京城,便任命為文華殿大學士。
儒士王本、杜斅、趟民望、昊源特意安置為四輔官兼太子賓客。
賢良郭有道,秀才範、曾泰,税户人才鄭沂,儒士趙翥從家中徵召出來作尚書。
儒士張子源、張宗德任侍郎。
年高飽學的儒士劉堉、關賢任副都御史。
明經張文通、阮仲志任愈都御史。
人才赫從道任大理少卿。
孝廉李德任府尹。
儒士昊頤任祭酒。
賢良樂世英、徐景升、李延中,儒士張隧、王廉任布政使。
孝悌李好誠、聶士舉,賢良蔣安素、薛正言、張端,文學宋亮任參政。
儒士鄭孔麟、王德常、黃桐生,賢良餘應舉、馬衞、許安、範孟宗、何德忠、孫仲賢、王福、王清,聰明張大亨、金思存任參議,大凡顯耀提拔的都像這樣。
那些按官次登上顯貴官位的,又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