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也是二百五十里相差一度。
用周天的度數來計算,得知地的全周是九萬里。
用周徑的密率來計算,得知地的全徑是二萬八千六百四十七里又九分之八里。
又用南北緯度來確定天下的縱向地域。
凡是北極出地的度數相同,那麼四季的寒暑變化便沒有不同的。
如果南極出地的度數與北極出地的度數相同,那磨其晝夜的長短便沒有什麼不同。
只是其時令相反,這裏的天,是那裹的秋天,這裏的夏天,是那裏的冬天罷了。
用東西的經度來確定天下的橫向地域,兩地的經度相差三十度,那磨其時刻就相差一個時辰。
如果雨地的經度相差一百八十度,那磨晝夜就相反。
他們的説法與《元史》札馬魯丁地圓説的主旨大致相同。
月和五星各有一重天,它們的天都不與地同心,所以它們距離地有高低的不同。
其最高和最低的裏數,都以地的半徑作為標準。
太陽最高處距離地作為地的半徑是一千一百八十二里,最低處是一千一百零二里。
太陰的最高處是五十八里,最低處是五十二里。
鎮星的最高處是一萬二千九百三十二里,最低處是九千一百七十五里。
歲星的最高處是六千一百九十里,最低處是五千九百一十九里。
熒惑星的最高處是二千九百九十八里,最低處是二百二十二里。
太白星的最高處是一千九百八十五里,最低處是三百里。
辰星的最高處是一千六百五十九里,最低盧是六百二十五里。
如果要想得到七政距離地的裏敷,就用地的半徑一萬二千三百二十四里來統計。
又説,鎮星的形狀像瓜,兩側有兩顆小星星,像耳朵。
歲星的四周有四顆小星星,繞着歲星很快地運行。
太白星的光亮有盈滿和虧缺,像月亮有弦月和望月。
使用望逮鏡來觀察它,都能夠全部看到。
其餘的內容可以詳細參看《歷志》。
崇禎初年,禮部尚書徐光啓監督編纂曆法,呈上《見界總星圖》。
認為回回的圖籍《立成》所載,有黃道經緯度的只有二百七十八顆星,繪製了圖形的祇有十七個星座九十四顆星,沒有赤道經緯。
現在都是崇禎元年所測繪的,黃道、赤道的經緯度全都具備。
後來又進呈《赤道兩總星圖》。
他的學説認為常現常隱的界限,隨北極的高低而不同,星圖不能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