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200.正月走親戚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200。正月走親戚忙完這些,三叔四叔兩家都陸陸續續的從縣城回來了,大家幫忙一起動手。在院子裏擺好桌子,擺上一條刀頭(一刀煮的半的豬。),幾個饅頭,一碗米飯,在上一炷香。讓去世先人先吃年飯。

中午隨便吃了一點,孫媽和嬸子們從下午便開始了忙碌起年夜飯了。隆冬時節的村子是靜謐的,偶爾有輕風拂過屋後竹林的沙沙聲,耳朵裏裝着這樣的和諧,心裏滿了動。

空氣中瀰漫着淡淡的炊煙氣息,鄉親們也在為年夜飯快樂的忙碌。

匆匆路過屋前的村人相互問個好,嘴角帶着笑意。

孫剛早上把家裏的大水缸偷偷注滿空間水,因為在這裏的風俗正月初一是不能挑水的。

節,是瞌家團圓的子,是歡樂祥和的子,是白髮孃親盼望兒孫歸家的子,是飄泊的遊子思念親人的子,是勞作了一年的人們歇息的子,是為來年奮鬥的人整裝待發的子。

年夜飯前,孫剛點燃了萬字頭的鞭炮,“噼裏啪啦”的鞭炮聲響起,一會兒整個村子裏都響起了這種聲音,此起彼伏,你響罷來他登台。

然後全家入席,爺爺是當之無愧的上席,別看兩位老人家一個八十,一個八十一,現在經過孫剛空間水的調養,身子骨還很硬朗。孫剛每隔兩天就會在家廚房的水缸裏注滿空間水,反正她家吃水一直是孫剛挑的。

爺爺撅着嘴,慢條斯理的泯酒,吃燉得爛的土雞。

叔叔們一邊喝着好酒,一邊談論着大事。

女人們邊吃飯邊嘮叨着家長裏短。

幾個孩子依舊上躥下跳,卻不擔心打翻了碗會捱罵。

大黑小黑在桌子底下鑽來鑽去,啃着大家扔下的骨頭。

窗外,天已黑,遠處不時傳來“砰砰”的爆炸聲,伴隨着或紅或綠的彩光,那是村裏的人家在燃放焰火。

四世同堂,幸福吉祥。難道不是嗎?一大家子人熱熱鬧鬧的坐在一起吃團年飯,這才有年味兒。

年夜飯後,孫剛在院子裏放了幾筒煙花,騰空的焰火在高空綻放,如怒放的花朵,如盛開的‮花菊‬,如燦爛的星,美侖美奐,分外妖嬈。

喜慶的火光映亮了半面山坡,孫剛在心中默默祈禱,祝福來年的子,一如既往的幸福和快樂!

煙花之後進入一年一度的晚環節,這個年年看年年罵,年年罵還年年看的節目,離了它,還真不知道大年夜裏該幹什麼。

孩子們也擠到電視機前,但他們並不真的愛看這般喧囂的節目,孩子是衝着電視機前的果盤來的,那裏擺滿了糖果瓜仁。

嬸子們和嫂子們就開始包餃子,這是昨天孫剛花了幾個小時剁出來的餡子,有的壓餃子皮,有的包餃子,分工很是明確。

由於家人很多,所以每年每家每户都包一個硬幣餃子,誰能吃到,就説明他有福氣。

有的人肯定會問,硬幣的餃子肯定與一般的餃子的外形不一樣,是的,如果仔細看是不一樣的。

但是,餃子一鍋煮那麼多,一漲開樣子都差不多,所以如果想挑着硬幣餃子吃是很困難的,也是不可能的。

客廳裏,大家圍着電視看着晚,孫爸幾兄弟到旁邊的屋裏打起了撲克,他們五兄弟也只有在過年期間才會打牌,經常説:“肥水不外人田,自家人輸贏還是在自己家裏。”夜漸漸深了,外面時不時的還有煙花閃耀,爺爺年紀大了,早早的回家休息了。

爆竹聲中一歲除,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瞳瞳,總把新桃換舊符。

過年最重要的子當屬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是一個讓人最高興、最快樂、最幸福的好子,這一天可以用一個字概括,那就是――笑!

這一天人人講吉利話,看到的也是一張張的笑臉。

節是由虞舜興起的。舜繼天子位,帶領着大臣們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農曆新年也由此而來。

節即是大年初一,從零點開始算起。這個時間鞭炮齊鳴――出天荒,節的歡樂籠罩了千家萬户。

天一放亮,婦女們便笑呵呵地忙着煮餃子。煮時,有的地方要鳴放鞭炮,有的地方用芝麻秸燒火,意味着新的一年響響亮亮,節節增高。還要故意煮破幾個,但不能説破,要説“掙”了,意在掙錢發財。

餃子還要多煮,意在年年有餘。餃子煮好後,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上幾碗,意在人丁興旺。

老年人常説,正月初一是新一年的開始,千萬不能睡懶覺,如果誰家睡了懶覺,錯過了,將預示着來年的子過不前。

緣於這樣的説法,雖然三十晚上守了整夜的人,但人們都沒有一點睡意。

天還麻麻亮,孫剛便招呼幾兄弟趕快起牀,大年初一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給老祖宗上墳。孫剛幾兄弟,帶上瓜果酒,紙錢鞭炮,來到祖先的墳前祭拜。

大點兒的恭敬叩拜,年幼的馬虎的點頭,一行人説説笑笑,炮聲震天,向先逝的老人報告家中安好。孫剛的大侄子對響聲震天的炮仗既愛又怕,總是匆匆拜完便拉着他小姑姑―孫小雨的手躲去安全地帶,卻不肯離開。

回到家中,天也大亮了。孫爸在清掃院子裏的鞭炮碎屑,孫媽也燒開了水,就等他們上墳回來後就下餃子。

吃過餃子,孫剛的任務就是先給村裏爺爺,外公外婆和舅舅拜年,然後去村裏挨家挨户坐一會兒。

過年拜年走親戚是傳了幾千年的老習俗,走親戚不僅使年的氣氛更加濃重,同時也使人們的親情更加深厚。

拜年是農村人很看重的一件事,早先拜年,是要下跪的,跪天地,跪祖宗,跪父母,跪長者。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裏面包含了無盡的酸甜苦辣,在長者面前的這一跪,包含了太多的內容。現在這一跪拜禮趨淡化成一種走訪的禮節,即使在農村,也很少有磕頭拜年的了。

説是拜年走親戚,其實就是親戚家拎着禮品上門,坐一會兒,也不會留下來吃飯。村裏的其他鄰居就空着手坐一會兒,意思一下。

兒時拜年的時候,會揹着空書包去,用來裝親戚鄰居給的水果和糖果。

比較親一點的還給壓歲錢,孫剛按照媽媽的吩咐死活不要,他們就硬裝在衣服口袋裏,當時孫剛當然心裏偷着樂。

等到中午回家,再一五一十向媽媽彙報拜年結果,內容無非是哪幾家的年已經拜到了,還有哪幾家因為人不在沒拜到,收了多少壓歲錢,都是誰家給的,以便媽媽再找個機會,給人家的孩子還禮。

從初一開始,一家一家地互相走,走完了近親走表親,表叔表姑表舅表姨,舅姥爺姨,愛走親戚的四輩五輩旁枝瓜蔓的親戚都走,半個正月都不閒不着。

走親戚積極最高的還是孩子,年紀小的要跟着大人去,年紀大點的,就要擔當起獨自走親戚的重任,代表父母給長者拜年。走親戚先要學規矩。

走姑家姨家姥姥家等至親,無論怎麼樣都沒人笑話,而關係遠一點的就不行了,一旦失了禮,就會留下笑柄。

過年走親戚是不能空着手的,這是禮節。現在大都帶煙酒水果或牛飲料之類,看長輩還要帶點營養品。

親戚多的,一天要串好幾家,最後在一家吃飯。有道是窮怕親戚富怕賊,窮人家自己吃飯都困難,招待親戚就更難了,但誰也不願背上個窮名,所以親戚來了都是誠心挽留。

孫剛出去拜年,孫爸孫媽在家裏,擺上茶果瓜子以及香煙,燒好炭火,這是給來拜年的人預備的,自已家要出去拜年,家裏也會來人拜年,不能冷落了客人。

太陽剛升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穿上新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的,大規模的拜年開始了,整個村子裏都是來來往往的拜年隊伍,比趕集還熱鬧。

家裏的老人不用出去,而是在家裏等着接受年輕人來拜年。

該去的家庭是一個也不能落下的,落下就要出問題了。回到家裏老人要逐一盤問都去了哪些人家,如有遺漏就要趕緊回訪。還有意料之外的人來拜年了,也要回訪。

在村子裏過子誰家不願意把人際關係搞好啊。

一上午時間,孫剛都是在忙碌中度過,見人就要道聲“新年好!”初一中午在孫剛大伯家吃的午飯,走親戚都是上午,下午就是休閒時間,大家一起打打牌,聊聊天。

正月十五以前,男人們天天喝得興奮,女人們每天忙得開心,而孩子們每天玩得過癮。

直到把親戚走完,備下的年貨基本吃盡,摸着裝滿雞鴨魚的肚子,躺在牀頭才體會到一身的疲憊,回首正月的子和濃濃的親情,卻也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