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一章魂歸大秦-第二章焚書坑術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顯然是考校扶蘇了。盧生侯生因為始皇帝的寵幸,在諸生中地位頗高。眼見謊言將被戳穿,索罵一頓始皇帝來博取聲名。好讓自己逃之夭夭,卻給了城中諸生帶了潑天的禍事。

所謂諸生,解釋起來就有來歷了。初統一全國時候,在文化領域上,始皇帝並不想採取強力手段,始皇帝作為一個傑出政治家在政治智慧上是絕對頂尖的。自然不會信武力,所以,始皇帝召集天下有學識有名望的知識分子來到咸陽。在六國宮廷和民間搜取了大量古典文獻,聘請了七十餘位博士。讓他們管理這些書籍,為帝國所需要的書籍做出甄選。又詔令兩千餘名學生在博士手下幹活。

這兩千餘名學生就是所謂諸生,始皇帝對這些人也是十分厚道的。正如他自己説“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以興太平。”因此,秦政權不僅對70位博士優禮備加,而且對於諸生也“尊賜之甚厚”不過,始皇帝施恩下來,人家未必領情。這些本是東方諸國的知識分子,本着讀書人的高傲和矜持,將這些視為理所應當,對秦文化本看不上眼。在行政權力壓迫下來了咸陽,卻管不住自己的嘴。時常對始皇帝的政策議論是非,本來也不算錯。始皇帝的心廣大容得下。

但是,事情的發展並不按秦始皇的本來設想進行,這些博士和諸生都是舊時代的學者,滿腦子都是舊文化和復古思想,認為復古周禮的儒家思想都是好的。所以,他們不但對加強**統治思想沒有幫助,反過來對秦始皇的所為指手劃腳,説三道四。

偏生,這時候侯生盧生二人眼見謊言將要破滅在諸生中鼓動,説了什麼呢:“始皇為人,天剛戾自用,起諸侯,並天下,意得從,以為自古莫及己。專任獄吏,獄吏得親倖。博士雖七十人,特備員弗用。丞相諸大臣皆受成事,倚辦於上。上樂以刑殺為威,天下畏罪持祿,莫敢盡忠,…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貪於權勢至如此,未可為求仙藥。於是乃亡去。”這些都是什麼話啊,一堆罵人的話,且不説其中大多不符實際,極端偏見。但偏偏遇上東方諸國的學子,這些都是亡國印象深深不去的人。自然跟着大加議論,三人成虎下,將始皇帝的名聲搞臭不少。

然後盧生侯生逃之夭夭,留下被士卒嚴加看守的諸生。

這些扶蘇都是清清楚楚知道的,身為皇帝的長子,消息靈通遠遠勝過許多人。甚至其中細節隱秘都有了解。

現在始皇帝讓扶蘇發言,不乏考校意味。頓時讓扶蘇陷入兩難,因為,跟着盧侯二人議論非非的不僅有大量方士,處死就處死,扶蘇不心疼。但關鍵其中更有不少儒生!想到這裏,扶蘇就一陣頭疼,儒家勢力是支持扶蘇的一股重要力量。扶蘇在繼承權上最大的優勢就是嫡長子,按照周禮或者儒家的思想,自然繼承人在法統上非扶蘇莫屬。再説皇帝陛下並非對扶蘇失望透頂,只是不喜歡扶蘇的怯弱而已。在立儲上,皇帝陛下還沒有表示過什麼。這樣不少暗地裏中意於胡亥的人失望不已。

但正因為如此,扶蘇才更不敢在這樣的情況下表現出不符合帝國未來太子的言語來。

“兒臣認為,此事,當嚴查。查非議今上的狂生,追捕侯生盧生二人,逮捕與此二人有直系親屬之人。嚴懲不貸!

“扶蘇微不可查的嘆了一口氣。靜靜等待皇帝的回應。

扶蘇心中還是有小心思的,將嚴查盧侯二人作為重中之重,而對那些起鬨的儒生則只是嚴查而已。偷換概念轉移始皇帝的注意力。

始皇帝聽畢,瞄了一眼扶蘇,沉默不語。

第二章焚書坑儒焚書坑術始皇的沉默讓扶蘇心中惴惴不安。扶蘇自己腦海中也猛然的閃過關於扶蘇在這片歷史中的表現。

按照原先的歷史軌跡,事情發生後,始皇長子扶蘇進諫道:“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也就是説,扶蘇本是個馬後炮,事情完了上台的角。現在卻被始皇帝召集議事,加以考校。這實在讓扶蘇費解,思索到底是史書正確還是歷史本身如此。

亦或者,扶蘇這個小翅膀輕輕扇動下,歷史已經微微偏離了原先的軌跡。這讓扶蘇心中微微竊喜,他可是知道扶蘇最終的下場的,被胡亥死在軍中。而被貶到上郡監軍就是因為在坑儒事件上觸怒了始皇。

雖説自己耍了點小心思,始皇帝肯定能看得出。但至少算旗幟鮮明的表明了嚴查的態度。想來,歷史在這裏將要出現分岔口了吧。

果然,始皇看了眼扶蘇,略帶讚許的味道,心想自己的長子心腸總算硬了起來。

“好。來人,着令御史大夫馮劫徹查此事。凡涉案,嚴懲不貸。另,公子扶蘇,從旁協助。”始皇語畢玩味的看了眼扶蘇,轉身歸去。李斯蒙毅扶蘇起身,一番禮節下。留下滿頭霧水的扶蘇。

李斯站定細細看了眼扶蘇,扶蘇見李斯往來也友好笑笑回禮。李斯用他待沙啞的聲音對扶蘇道:”望公子依律嚴查歹人。李斯告退。”

“丞相慢走。”扶蘇回禮。

蒙毅則是依舊從容不迫的氣度:”毅歸去。公子若有不解之處,可來蒙府。願與公子挑燈夜談。”

“定去叨擾。將軍慢走。”扶蘇回禮。

等回了居所。扶蘇頭腦還是暈乎乎的。剛才發生的事情實在太超出扶蘇的想象了。儘管心中已經猜到什麼,但當事情猛烈的衝擊過來時,扶蘇還是有些發懵。也許是前任的格發作,但這樣牽扯數百千人命之事,讓扶蘇心中憂懼之時,血脈中一種狂野的,對權力掌控的**在燃燒。

稍許,扶蘇心中已經寧靜。迅速鎮靜下來。開始思索眼前的局面。

毫無疑問,嬴政看穿了扶蘇的小心思。並讓扶蘇進入此事,輔助徹查。這是狠狠的將扶蘇往諸生中的反面推過去。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次機遇。儒生不可取,這是諸國血的教訓,儒家的治國主張在這個時期並不適用。扶蘇需要的是他們的支持,在繼承法統上的合理。而非真的想讓他們參與帝國政策的更改施行。但不可否認,諸生中有傑出的人才。

這天下英才集聚咸陽,給了扶蘇豐滿羽翼的機會,可以在這次事件中擴張實力。舉薦賢能,讓他們參與朝廷。影響局勢。

這更是扶蘇開始在軍國大事中面的契機。扶蘇必須去做,更要做的完美。

一早。扶蘇即來了蒙府,面見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