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47章就是有錢人家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伴娘馬隊後是新娘乘坐的鳳輦轎。轎後,是十匹股滾圓的黑馬護駕。每匹馬上坐着一位英武俊俏的後生,這後生們一個個披紅戴花,瀟灑俐落,把沿途看熱鬧的姑娘們饞得心裏直癢。

那些個前來賀喜的珍乘坐的小轎車啊、麪包車啊、中客、大巴之類的載客工具,一律在後面行駛。前面新娘的鳳輦落了轎,後面的車隊還沒有進村哪!婚筵的浩大和講究,更是一般人家難以攀比。

當時農村的婚禮,一般只是安排吃大鍋飯。人多口多,大鍋裏熬菜,笸籮筐裏裝饃饃。一人端一個碗,手裏夾個饃,肚兒吃個鼓溜溜的也就很滿足了。可是,這個庾家硬是安排了百桌酒席。

前來賀喜的人一律席上就座。這樣,那些前來賀喜的親友和鄉鄰不住暗暗吃驚,一個個都後悔送禮的錢帶少了,趕忙讓孩子回家再取些來。

那天主持這事的人是村民委員會主任庾三懷。他事後説,那天把他忙得暈頭轉向,差不多要累昏了究竟來了多少客人,來了多少車輛,他也記不清了。

不過,能把這個場面穩穩妥妥地辦下來。對於他。的確算是個奇蹟了。他覺得最值得自己吹噓的有這麼幾件事:來人這麼多,飯菜卻沒有缺,也沒有剩。

觀眾那麼擁擠,新人拜堂時卻沒有亂。客人們雖然很陌生。但是人家走的時候他都派人專人送到了村口。禮錢和人情份子那麼多,帳房上卻沒有一筆差錯。

這幾件事,足以證明他的組織協調能力,夠他榮耀一輩子了。這麼隆重的婚禮,自然是有來頭的。説起男家來,並不是什麼大户。老頭兒雖然當了多年村支書,作古之後其勢力也就弱了。

老太太人緣雖然處得好,只是養了五個兒子,結了婚的四個兒子都在農村務農,蓋房娶媳婦也把家底挖光了。

引起這場大大辦的原因只有一個:小兒子娶的是高幹家的姑娘,新媳婦的父親是中央的部長,這就足夠把遠遠近近的人震一下子了。小兒子大學畢業後分配到縣城北的山溝裏,説是什麼三線的軍工廠。廠長是個級別很高的老紅軍幹部。

廠長家有個如花似玉的千金小姐,老兩口為這個女兒選了多少小夥子都不稱心,卻一眼相中了剛剛進廠的庾家的小兒子。

不到一年,這事就定了下來。説地面觀察站也巧,兩個新人剛剛領了結婚證,中央一個調令,就把老頭兒調北京當了部長。

雙喜臨門,老頭兒別提多高興了。上任後一個月,就在北京張羅起女兒的婚禮來。那不行!庾老太太接到親家的信,一百個反對。老太太並不反對這門親事。而是婚禮的地點。在北京辦婚禮,算是怎麼回事?是你招我兒子為婿,還是我們娶你家姑娘為媳?她知道這位高幹家有兩個兒子,早已結婚。

人家不可能蓄意娶養老姑爺的。可是,這件大事要是在北京辦,老家在兒子心裏就淡了,農村的老孃也得讓他給忘了。

作為男家,得主動一點兒,得想辦法讓兒媳婦隆重地進一次庾家的大門,讓她清清楚楚地認識到自己是庾家的兒媳婦。

而且有自己這樣一個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的婆婆。然而,娶這麼一位大府裏的小姐,場面寒酸不得,捨不得花錢就讓人家笑話。老太太咬了咬牙,決計來個大辦。為了不讓女家笑話,她特意來到縣文化館,找了孩子的舅舅商量了一番。

最後,老兄妹二人決定舉行一場城裏人沒見過的古裝婚禮。這樣,庾家莊才出現了一次百年不遇的風光。老庾家風光是風光了。可是,聽説老太太的意願並沒有完全實現。新媳婦美豔、漂亮,這是沒得説的。只是,她燙了頭髮,穿了高跟鞋,老太太不看就不順眼。

在幾位嫂嫂勸説下,她雖然穿上古古香的公主裙,披上了紅蓋頭,卻只是好玩兒似的在萬人觀瞻下走了一場戲。

其後,她並未為老太太做一頓飯,更沒為老太太洗腳梳頭什麼的。那最體現老婆婆權威的一件事…新媳婦為婆婆倒盆。她壓兒就沒想幹。還是老大媳婦厚道,偷偷替新弟媳把這件事做了。

新媳婦結婚後第二天就回家了。據説,臨行時總算彆彆扭扭喊了一聲“娘”(城裏人都喊“媽”老太太才到自己沒有白白折騰一番。***月兒升上了中天。透過飛機的舷窗往外觀看,天空澄清如練,幾顆星星閃閃爍爍,寶石鑲嵌其上。

衝着月兒凝望,覺得她很大、很圓,很靜,也很淨。就像看到一位浴畢的**,讓人從心靈裏湧出一股美好和純淨的受。那天,也是這樣美好的夜。咚咚咚,鏘鏘鏘…一陣口急急切切的鑼鼓似風,引起了人們的一片歡呼聲。

隨後,悠揚的胡琴聲伴着清脆的鼓板,托出了高亢的梆子腔的歌唱。

“對棚”戲開場了。

“好啊,好啊…”黑壓壓的觀眾湧動在小學校場中間。

一會兒為東邊這一棚叫好。一會兒為西邊這一棚加油,在不時出現的演唱高裏,人一會兒湧向這一方。

一會兒湧向那一方,像一股股不安定的,湧來湧去。啪、啪、啪,閃光燈頻頻地閃着,那些騎摩托車從縣城趕來的男男女女,不斷地變着角度,按動照相機的快門。

彩,這‘對棚’戲的場面,在城裏可是看不到了。”他們興奮地跑上跑下,嘴裏不住地讚歎着。

“對棚”戲,在我家鄉的婚喪嫁娶禮數中是最排場的喜慶方式,也是一種最殘忍的喜慶方式。它以兩班藝人的殘酷競爭為代價,換取了一種最刺人心的畸型娛樂。

一個場地上,面對面搭了兩個戲棚。雙方同時開鑼。同時演奏,置於中場的觀眾們就有了選擇欣賞的權力。哪邊唱的好,觀眾就倒向哪一邊。

有時候,雙方實力懸殊,觀眾被技高一籌的戲班子引過去,剩下的這邊只能面對冷清清的空場。但是,即使這樣,你還得聲嘶力竭地唱下去,想方設法把觀眾引過來。

如果這個時候你自暴自棄停唱,就等於宣佈自己失敗了。一旦失敗,無疑於向社會宣佈自己戲班子“破產”從此以後,這個戲班子的人就別想在這塊地面上混飯吃了。為了在這種殘酷的爭鬥中擊敗對方,參加“對棚”的戲班子一般都要花高價到外地聘請高級表演人才。這樣“對戲”就成了民間高層次的藝術會演。

如果哪兒傳出了要唱“對棚”戲的信息,鄉里鄉外的人都會源源不斷而來觀看、欣賞這高水平的藝術大賽。

“對棚”戲之所以受家鄉人青睞,除了競爭的烈和高水平的藝術表演,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能看到“對棚”戲的機會是極少的。

唱一出“對棚”戲的價錢之高是不必説了,一般人家是拿不起錢的。另外,就是有錢人家,也不是説唱就能唱的。過去,據説七品官以上的官宦人家才有資格舉辦這種活動。

才瑛的父親是部長,要按封建朝堂排列,至少是個重臣。舅舅大概是考慮到這一點,才給我娘出了這“對棚”戲的主意。

急急風,四擊頭…板鼓手指揮着周圍的鑼、鑔、鏜等樣樂器開始了戲曲武場的對打。在“對棚”戲中,這只是個前奏。

這個前奏的要旨是通過一班人的通力合作,敲打出戲班的氣勢和威風。除非專業人士,農村很難有人在這亂嘈嘈的鑼鼓聲裏欣賞出藝術的高低和器樂組合的奧妙來。他們不過是憑着響動效果的大小胡亂起鬨喧嚷就是了。真正的功夫戲是後面的唱戲和吹歌表演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