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125章好事不出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孫區長與庾明招了招手,隨後扯起羊芏子的手,把他拉到另一間屋子的內牆前。他伸出手指頭,朝牆上使勁兒一捅,灰渣子嘩嘩落下來。

“説,這是你們乾的吧?”

“是啊…”

“你用的是什麼磚?”

“好磚啊。”

“好磚,哼!”孫區長聽到這兒,氣憤抬起腳,用力一蹬,牆面立刻出現了一個大窟窿。通過窟窿的截面,可以看到,牆裏的磚並不是按規則平砌的。而是橫七豎八地胡亂堆放進去的。

“這…砌得太差勁兒了。”羊芏子慌了,勉強地解釋着。孫區長沒有説話,卻蹲下去,拿起滾下的磚頭往水泥地板上輕輕一拍,磚頭立刻被拍得粉碎了。

“啊!”看到這兒,跟進來的庾明驚訝地瞪大了眼睛。

“看,這就是你的好磚!”孫區長抑制不住心中的憤怒,衝着羊芏子大聲罵起來“你們這些個喪盡天良的王八蛋,乾的是什麼活兒?要是給你爹媽蓋房子,你們也這麼幹嗎?”看到孫區長髮火的樣子,羊芏子不敢吭聲了。

“告訴你,這兩層樓的內牆…全部給我重砌!”

“區長,是我們錯了。”羊芏子認了錯,卻又無奈地哭喪着臉説:“可是,你能不能照顧一下…這個工程,我們公司虧的太多了。”

“虧?”孫區長一下子楞了“別的公司都掙了。你們怎麼會虧呢?我們欠你帳了嗎?”

“那倒沒有。可是,你看…我們的材料費用高哇!”説着,他順手拿來材料箱裏的一塊水錶“這一塊水錶,就是158元錢…”

“158元?”孫區長拿起那塊水錶,端祥了一陣兒,覺得奇怪了。他立刻問白雪:“白雪,咱們的建築材料,不都是政府採購嗎?”

“是啊!”

“那…這水錶怎麼這麼貴?”白雪也看了看那塊水錶,馬上搖了搖頭,説:“這不是我們採購的。我們採購的水錶,50元一塊。比這質量還好。”

“50元?”孫區長點了點頭。接着又問羊芏子“喂,你這158是怎麼回事兒?”

“唉!這…這是我們提前訂的貨。”羊芏子不得不如實坦白了“退不回去呀。”

“誰讓你們自己訂貨的?我們不是規定由政府採購嗎?”

“這…沒有辦法呀!”羊芏子只好説出了幕後的實情“這批水錶,是…從宏宇建築材料公司買來的。那個老闆的老婆是國土規劃局的審批處長,我們惹不起呀!”孫區長聽到這兒,氣得跺起了腳。他點着羊芏子的頭批評説:“你呀你,乾脆,彆着急修牆了。先修理一下自己的腦袋吧!”***在中國,一個地方政府的工作如果被央視新聞節目報道了,那就證明這項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績或成功,其正面影響是相當大的。

在媒體強勢時代,政界的人們往往把媒體的級別與政治級別相提並論。認為,只要這項工作被中央級新聞媒體報道,就證明這項工作受到了中央領導的肯定。

尤其是媒體進入電視時代之後,央視的新聞報道以成了千金難買的搶手貨。為了能在央視上個面。各地官員無不絞盡腦汁,想盡了辦法。據説,呂強當了市長,成為“國大代表”之後,去北京參加全國代表大會。

他雖然不能像國家領導人那樣到央視出頭面。但是,每逢小組討論時,都有央視記者跟隨左右,這就有了進軍央視的機會。

為了能讓記者拍到自己發言的畫面,並把自己的光輝形象展示給全國的觀眾看,他曾經以一分鐘一萬元的代價讓政府新聞辦公室的人員到央視記者那兒進行“攻關”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番運作。

呂強的形象終於上了央視新聞聯播的黃金頻道,並運用同期聲效果連續發言三分鐘。此後,聽説薊原一些人對此頗有微詞。呂強卻是振振有詞地進行了反擊:你們懂個

我這不是顯示自己,我是在宣傳薊原,提高薊原的知名度。就那麼短短几十秒的時間,薊原的知名度是否因此提高了?無人得知。倒是呂強的名字響遍了省內。他的發言內容是什麼,人們記不清了,只記得他西裝革履,脖子上套了一條花領帶,張大嘴發言的樣子很得意。

此後,官員們便不知不覺地有些羨慕了。如果有了機會,他們也許會以一分鐘兩萬元的代價去“攻關”以求顯自己的風采呢!

薊原市作為一個工業老城,沒什麼爆炸新聞可以炒作,央視的記者們也就很少光臨這個偏僻的地方。但是。由於中央領導親臨卧地溝棚户區視察工作。央視記者跟隨其後進行實地報道。所以,一夜之間,借了中央領導的光,借了棚户區改造這一新鮮事物的出現。

薊原市的風景一下子暴光在央視新聞聯播節目上。而且,這個新聞不僅僅是展示了薊原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中央領導肯定、讚揚、表揚了薊原市正在進行的棚户區改造工程。

據政界人士科學的推斷,這就等於中央領導表揚了薊原市委、市政府。繼而也就表揚了孔驥和呂強兩個黨政“一把手”這對於正在夢寐以求獲得晉升的孔驥而言,無疑是一特大的、驚人的喜訊。

“這,簡直是事半功倍啊!”聽秘書説,孔驥在辦公室看了這則新聞節目,説了這麼一句慨萬分的話,就動地半躺在沙發上,沉默地思考起來。

具體思考什麼,別人難以猜測。但是,薊原人的知情人士大致可以推測,孔驥是在為自己的幸運而陶醉了。是啊,他為官一生,混跡於省府。雖然目前官至薊原“一把手”卻困為這兒貧窮落後,他從來也沒有真正地風光過。

每到省裏開會,同行們就拿薊原的窮困説事。議論起破產、下崗,這些不景氣的名詞,人們總是把薊原的例子拿出來作文章。

前幾年,因為薊原的gp落後,一些*虛報鄉鎮企業產值而猛竄到薊原前面的農業小市的市長便取笑他説:老孔啊,咱們的車號,是不是應該換個位置了?尋意思是説,你們的經濟發展落後了,就不要佔着老工業城市的位次了!

為此,他常常耿耿於懷,認為省委組織部對他不公平,派他來守這麼一堆亂攤子!可是,窮有窮的好處。一張白紙,好畫最美麗的圖畫。這不,一個棚户區改造,讓他歪打正着,一舉成名了!而中央領導來的時機也相當好,眼看省人代會就要選副省長了。有了央視新聞這篇報道,哪個市的“一把手”還敢與他論高低?有了‘棚改’這道光環罩在身上,他的副省長職務不再是虛幻中的憧憬,簡直可以説是唾手可得了。

官位到了副省級,也不枉他在官場奮鬥這一生了。然而,大凡是有好事到來,三總也有壞事跟着湊熱鬧。尤其是媒體界,只要是炒熱了的新聞,總有一些負面消息跟隨其後。雖然央視這個權威媒體大腕在主上肯定了薊原的工作。

但是,那些*花邊新聞生存的晚報、小報,絡,還要*黑道上的新鮮事兒來引老百姓的眼球。省城的一家晚報,專門闢有一個專門暴光各地兇殺、**、詐騙、翻車事故之類新鮮事兒的版面。

他們就是*這個版面,獲得了大於正規黨報幾十倍的訂閲量。就在央視播報了卧地溝“棚改”新聞的正面消息之後,這家晚報立刻披了卧地溝棚改不為人知的一些陰暗面──卧地溝工程長期拖欠工資,農民工攔截中央領導車輛討薪!

卧地溝棚户區新樓是豆腐渣工程,新牆一捅就裂縫!卧地溝工程建築材料供不應求。政府強迫供應商降價!俗話説,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