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2讀書呼哩呼~張愛玲的死法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前言:廣義的上海,有很多靈魂,有像我爸爸那種,也有像我這種。張愛玲,做為上海最重要的靈魂之一,當她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也就忍不住要寫下這兩篇東西,捕捕風,捉捉影。因為捕上海的風,捉上海的影,本來就是我家從小常在做的事啊。

1張愛玲可以有很多種死法,別的人,未必可以。

張愛玲可以有很多種死法,而她使用了其中一種。這種死法,不能加以“選擇”只能加以“完成”死並不是一個姿勢,死只是人生的下一個基本度動作而已。張愛玲的死法,承續了她的活法,她真是風格統一的大派人物啊!

張愛玲所完成的死法,讓人沒有辦法知道確切的時間、意願、原因,也沒有宗教和社會手的位置,所以很多人套用了張愛玲的話——説她死得很“荒涼”説她死的很荒涼,我想,是搞錯了。

張愛玲描寫的世界是很荒涼的,可她未必是那個世界裏的人。她有本事把她看見的世界,鉅細靡遺的畫出來,恐怕就是因為她能辨認她所創造的世界,和這個真實世界的不同。她大概不至於一頭栽進去她所創造的荒涼世界,就像夏卡爾不至於想用頭撞進自己的畫裏面去吧!

我們不會用“寂寞”兩個字,來形容上帝的。然不管是從哪一個角度來想,上帝都肯定生活得很寂寞。

2張愛玲的死法,跟她的活法一樣,也許用“冷淡”來説,比較接近我的張愛玲版本。

人生的紅火鬧熱,張愛玲是知道的,破碎的家庭也有過、成名的味道也嘗過、荒謬的兵災見過、混亂無比的戀愛也談過。

可是這些鬧熱,對她來説,很快就過期。

駑鈍的人,即使到人生的最末期,也嗅不到腐壞的氣味,可以津津有味的一直大嚼下去。

聰明但熱情的人,雖然早早識破人生的意思,不過天温暖好動,不顧掃大家的興,也就湊趣的活上一輩子,並不勉強。

張愛玲很聰明,張愛玲也不是沒有熱情過,不熱情的人,寫不出象樣的東西來。

如果生下來就冷淡,就沒可能摩拳擦掌的畫畫、作曲、做實驗、寫小説。大派的創作者,容或有壓抑萬分的人物,像柴可夫斯基或者劉易斯卡洛,但不可能有生冷淡的人。

不過,很顯然的,張愛玲的熱情,很快就耗盡了——幾本小説寫一寫、離離合合的人生過一過、反反覆覆的愛情再看兩眼,一切就瞭然。所以她才説出成名要趁早的話來,不是為了別的,是因為她知道成名那一點點的樂趣,只夠在幼稚的年紀賞玩,一下就過期,就鬧熱不起來了。

跟大人不愛玩炮仗了,是一樣普通的事情。

3從張愛玲的小説裏面,如果讀不出這層意思,應該算是奇怪的事情。

她這一路的小説,就像王國維寫的辭一樣,寫得越好的時候,越讓人相信“不可能有下一部”了。如果有,覺得是撿來的。

對創作逐漸看淡了以後,對人生還是可能、而且大有可能、有熱情的。

可是很明顯,張愛玲後來對人生,也看淡了。是什麼原因使她冷淡下來的,幾乎沒有人得清楚。

不過説穿了,那都是小説後來的事了,跟做為小説讀者的我們,並沒有相干。

對活着冷淡的人,對死也就很冷淡。大家的困惑與失望,都源於:這冷淡的張愛玲,早已不是那個以小説畫世界的張愛玲了。

我們追蹤她的唯一線索,是她的小説,而她早已不在這線索的另一端了。

她的死法,怎麼可能是大家認為與她“相稱”的死法?

4人生的幸不幸福,與創不創作,無關。

好的創作者,確實撫了無數辛苦與寂寞的人,但對創作者自己來説,這只是“剛好如此”、“順便如此”而已。

創作者,通常是被創作的所驅迫,才不得不創作的,像梵谷、像法斯賓達。其它人因此而受惠,那是其它人好運,不是創作者好意。

當然也有創作者,是被賺錢的慾望所驅迫,像莎士比亞、巴爾札克和華格納。

如果有創作者是以“我要安人心”為出發點的,那通常就只能創作些“令人安”的東西出來,很難有什麼象樣的作品。

張愛玲,像所有好的創作者一樣,可能是被“不吐不快”的慾望所壓迫,可能是被對名利的慾望所壓迫,才寫小説的。她對人世的同情,已然等值的換取到了珍貴的作品——沒有道理,也沒有途徑,再去換取人生的幸福。

張愛玲的人生,如果是她願意的樣子,或者,像大部分人一樣,是人生自然而然發展成的樣子,那麼,我們其實沒有什麼打抱不平的立場。

我們,只能尊敬這麼風格統一的人生而已。

5我們常常望着天上的某顆星,被那顆星的光動,對那顆星的光許願——而那顆發出光芒的星,其實早已在幾百萬年以前,毀滅不見了。

也並沒有人,把星的死訊,一一捎來給我們。

對我來説,只要抬頭時仍看得見光,那顆星就仍在。

那星已死了幾天也一樣,已死了幾百萬年也一樣。

我看張愛玲,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