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大洋彼岸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平洋的彼岸,陽光明媚的早晨,美國白宮的後花園的魯門總統正和剛從中國被召回,就被任命為國務卿的馬歇爾在談論着。
1945年12月17,杜魯門總統公開宣佈接受赫爾利的辭職並派喬治-馬歇爾將軍以大使銜作為他駐中國的特使。挑選一位傑出的軍人擔任這一使命,這表明美國政府對中國事態發展的不祥徵兆十分擔憂。
馬歇爾將軍的任命宣佈以後,國民政府同gcd之間的談判恢復了。gcd決定參加政治協商會議,並已選定了他們的大部分代表。藉此機會,gcd表示,zg的政策與蘇聯的政策無關,他們特別想同美國保持友好關係,並認識到在戰後時期美國向中國提供援助是必要的。
由各黨派和無黨派團體的代表組成的政治協商會議於1在重慶召開。在開幕式上,委員長宣佈政府很快就將允許言論、出版和集會自由,允許各黨派有平等合法的地位,推行地方自治,並釋放除賣國賊和犯有危害民國罪行者以外的所有政治犯。兩天後,周恩來聲明,gcd承認蔣介石對全國的領導和國民黨作為主要政黨的地位,並且否認gcd有建立一個獨立政權的意圖。
政治協商會議還規定,在國民政府改組前,對那些解放區的行政管理尚有爭議者仍維持現狀;並規定整編軍隊。經政府和zg代表雙方同意。建立了一個由張治中將軍(國民黨)、周恩來將軍(gcd)以及作為顧問地馬歇爾將軍組成的軍事小組,制訂軍隊整編的細節。
政治協商會議並不是一個立憲議會,其決議需經有關各黨派批准方能生效。國民黨內部的各右翼集團唯恐將失去一黨專權的地位,紛紛表示不滿;各反對黨則對擬議中的總統否決權大加批評指責。然而,在會議的閉幕式上,蔣介石代表政府保證將執行大會決議,gcd、民主同盟和青年黨也許下了同樣的諾言。
當時看來,馬歇爾作為調解人的努力彷彿即將大功告成,中國和平統一的目標似乎就要實現了。在短短地兩個月裏,馬歇爾成功地使有關下列事項的協議得以簽訂。即停止軍事衝突,擴大政府的基礎以及整編軍隊,使它能成為一支不受黨派政治影響的、真正的國家武裝力量。現在一切都取決於這些協定是獲得忠實執行,還是被國民黨和gcd集團內部的頑固分子成一紙空文。不幸的是,事態的發展很快就證明了,馬歇爾在這方面的憂慮一點也不過分。
國g雙方的戰鬥首先在東北打了起來,這使國共雙方之間恨和懷疑。gcd認為國民黨是想用武力來消滅他們,國民黨則認為gcd從未真正打算按照一個立憲政黨那樣行事,而是一心要在全國建立自己地獨裁政權。
等馬歇爾將軍於34返回中國時。他發現無論是政治還是軍事方面,都已陷入僵局。馬歇爾發現雙方的思想是如此對立,因而他暫時不能再進行正式調解。雖然他仍然繼續為和平作出努力。但他試圖獲得和平的第二次調處又告失敗,他本人地處境也變得越來越困難。馬歇爾將軍考慮到自己的地位正遭到政府和**雙方的損害,建議委派一位正式的美國駐華大使,協助他進行調停工作。他建議由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博士擔任這一職務。司徒雷登在中國卓越的資歷和長期的經驗足以使他成為一個為各黨派所歡的人物。可是,無論是馬歇爾還是司徒雷登,都無法使那冗長而複雜地建議、反建議以及終年不斷、不值得細述的討論取得任何真正的進展。蔣介石及其軍事顧問們確信他們能夠用武力摧毀gcd人,他們把gcd人從許多城鎮趕了出去。這個表面上的勝利增強了他們對自己力量的信心。但是,g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