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救援徐州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陳紀一看到郯城衝出守軍,立即知道這裏已經有準備了,不過見到劉風所領之軍也不過兩萬人,他馬上仗着自己人多勢眾,信心大增,也就不怎麼把劉風放在眼裏。聽到劉風叫罵,陳紀大怒説道“對面敵將乃是何人,你家陳爺從不斬殺無名之輩”劉風一聽心裏想到你陳紀算個什麼鳥東西,你還不殺無名之輩,你自己就是個無名之輩,從前看三國的時候就沒看到過你有什麼本事,你就等着被殺吧!想到這裏劉風大聲説道“你家爺爺我乃是青州劉風”這話説出來劉風自己都覺得拗口,因為以前自己都在別人面前抱了十年的“泰山劉風”現在一改口還真不適應。劉風説完不等陳紀回話,馬上飛奔上來直取陳紀,陳紀本來武藝就不怎麼樣,一看劉風奔自己來,馬上回身喊到“李豐何在”陳紀話音剛落,身旁的副將李豐立即槍出馬來戰劉風,劉風一看陳紀就是個這樣貪生怕死的角,一到關鍵時刻就讓部下出來送死,頓時心生鄙夷。李豐接住劉風,戰了不到五合,雖是勇敢,無奈技不如人,抵擋不住劉風的力大刀沉。趁着兩馬替身位的時候,李豐轉身想跑,卻被劉風追上一把給抓住了衣甲,生擒過來丟於馬下,手下軍士一擁而上將其綁了。陳紀一看嚇的大驚失,頓時膽怯。劉風趁機指揮大軍衝殺,自己再奔陳紀殺來,陳紀一看劉風朝自己殺來,當下本能的回身就跑,身後的士兵一看主將跑了,也呼啦的一下跟着掉頭就跑。劉風大軍緊緊的在後面追殺過來,陳紀跑了不到五里地,後面的追兵還甩掉,就聽前面的路上傳來了一陣鼓角聲,一支大軍橫在了回退的路上,馬上一將,手橫大斧立在路中,背後一帥旗上書一大“徐”字。正是青州大將徐晃徐公明。陳紀一看差點沒掉下馬來,現在前後是敵,已經是無路可逃了,想到這裏陳紀將心一橫,硬着頭皮指揮手下向徐晃殺來。
徐晃縱馬掄斧衝向陳紀,同時大軍掩殺過來。淮南軍五萬人前後受襲,首尾不能兼顧,紛紛四散逃竄,這些人搶東西到是厲害,打起丈來簡直是不堪一擊。很快劉風之軍從後面穿透了淮南軍陣,陳紀和徐晃手不到三個回合便被徐晃斬落馬下,青州軍邊殺邊喊“投降免死”淮南軍羣龍無首,一時降者無數。青州軍一入徐州即獲大勝,以一個軍團三萬之軍前後夾擊,殲滅淮南之軍兩萬餘人,俘虜三萬餘人,頓時士氣高漲,劉風和徐晃將收編的俘虜立即整頓成一個軍團,任命江超為軍團長,留下三千青州軍士協助管理,暫且駐守在東海,並要求江超對這些人要嚴加看管,等到戰事完畢以後再來處理他們這些人。同時快馬將勝利的消息傳回青州。隨即第四軍團繼續南下,進入下邳城,開始進攻離徐州城四十里的良戚縣城。良戚城駐紮的是張勳的部將樂就,領兵一萬在此駐守,作為抵擋青州救援徐州城的第一道防線。
陳紀全軍在東海一戰就被殲滅的消息,立即傳到了正在徐州城外的張勳耳朵裏。他知道陳紀軍隊被滅,這就説明青州軍已經進入了徐州,那麼馬上青州軍的下步目標肯定就是自己和被自己圍困的徐州城,雖然目前還不知道青州軍南下了多少人,但是可以想象能夠一下就吃掉陳紀的五萬之軍的青州軍絕對不會是個小數。想到這裏張勳連忙派遣副將樂就領軍一萬前往東北四十里的良戚城先抵擋一下青州軍,並囑咐他只能堅守,不可出擊。一邊派遣快馬飛奔南下,向袁術報告。又派人前往彭城,向目前佔據那裏的呂布部將薛蘭李封求救,要求他們出兵增援。安排妥當之周張勳命令大軍再次全面向徐州城進攻,一定要在三五之內拿下徐州城。
此時徐州城內的軍民已經在這裏堅守了兩個多月了,城中的糧草已經快要耗盡,而此時北方的援軍卻遲遲不見南下的蹤影。糜竺每都要爬早城牆之上向北眺望一段時間,他希望能突然看到青州軍的出現。龐德帶領軍士則夜在城牆上巡視,徐州城內的十萬居民都已經被糜竺分編完畢,年輕人一律上城樓協同防守和運送守成物資,老弱婦孺負責給城樓上的守城軍民送水作飯。所有的糧草一律由官府統一看管和分配,每人每天定量發放食物,以便能更長久的堅持。
六月初十,晴空碧朗,萬里無雲。龐德一大早起來象往一樣在城樓上巡視,不時的眺望着城外淮南軍營的動靜。突然龐德就發現外面的張勳軍營今天格外的熱鬧,到處都是人在營帳之間來回跑動,象是有什麼行動。龐德馬上命令軍士擊鼓警示,徐州城軍民立即忙碌起來,百姓紛紛奔上城頭準備接敵人再次攻城的戰鬥。果不然早飯時間一過,就見張勳之軍傾巢而出,分成四隊開始再次強攻徐州城。一時間喊殺震天,徐州軍民全部投入到了殊死的防衞戰中。亂箭,滾石,擂木,沸水,從四面城牆上形同暴雨飛擲而下,張勳親自指揮一萬軍士在北門進攻。一隊隊的士兵抗着雲梯,抬着撞木向徐州城樓衝去,一聲聲的慘叫從城樓下傳來,張勳黝黑的面孔上沒有一絲表情。兩隻眼睛只是死死盯着徐州的城樓,他只希望士兵們能爬上那裏。
一天過去了,徐州城以近巋然不動,張勳又一次無功而返,而且還損失了近萬軍士。張勳開始對自己沒有信心了,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只能圍住徐州而不能攻下,但是青州軍馬上就要南下到了自己的跟前,沒有袁術的命令是不能撤退的。張勳現在唯一盼望的,就是袁術能儘快援軍來協助自己。張勳拿定注意,在援軍沒有到來時,如果青州軍南下,那麼自己就撤退,保存實力先。
三天後,樂就帶着三千敗軍逃回了徐州城外的張勳營中,樂就哭訴到青州軍三萬餘人趁夜強攻良戚城,自己抵擋不住,只好從南門跑回來了。張勳先是想撤退,但聽到青州軍只有三萬餘人,覺得可以一戰,於是立即命令對徐州撤圍,大軍集中在南門,準備戰到來的青州援軍。徐州城內龐德看到包圍在四周的淮南軍開始向南門集中,立即明白可能青州的援軍要到來了,也是連忙將所有的士兵轉移到南門防衞,同時派遣人員偷偷打開城門出城刺探情況。
六月十五,但見徐州城北塵頭蔽,金鼓喧天,一隊軍馬直衝城下,城樓有軍士一看,認得領軍的兩人是青州的徐晃將軍和刺史大人劉風大人,頓時振臂高呼,打開城門放第4軍團進城。糜竺龐德連忙前來相,兩個多月的困守,劉風見到原本體格健壯的龐德已經是消瘦了一圈,糜竺也象是老了十歲,這被困的子了他們基本上是沒睡過一個好覺。劉風進到城內,立即吩咐糜竺收拾好全部家當,帶領家丁以及徐州城內的大小官員和百姓立即離開徐州城,向青州撤退。現在徐州城雖然解圍,但是馬上這裏就要變成一個巨大的戰場,為了以免傷及無辜,所以請這裏除軍隊以外的人一併撤退到後方去,徐州城由自己接管。劉風命令軍士就地休息,作好隨時進攻駐紮在南門外敵人的戰鬥。
第二天,糜竺率領徐州的百姓和官員從北門離開,向青州方向退去,劉風命令龐德守在城內,自己和徐晃打開城門,衝殺出去,劉風在左,徐晃在右,分兩邊衝殺張勳駐紮在城外的淮南軍,張勳倉促之間慌忙戰,很快抵擋不住,向南潰逃而去,劉風徐晃追殺一段路後立即引軍回城。同時派遣人前往琅琊,要求荀甚馬上運送一批糧草前來徐州城。同時將徐州城的消息彙報給青州的孫乾。大軍經過一夜的休整,第二天天剛亮,劉風還沒起牀,馬上就有軍士跑來帳外報告“稟告大人,大事不好了”劉風連忙爬起來慌亂的穿好衣服出來説道“出了什麼事”軍士回答道“大人到城樓上看看就知道了”劉風連忙向城樓跑去,路上遇到徐晃,劉風急忙問道“徐將軍,出什麼事了”徐晃馬上回答道“我也是剛聽軍士報告,今天一大早,守城的軍士發現了徐州城外昨夜突然冒出了大量的敵人,我們去看看就知道了”兩人急匆匆的爬上城樓,劉風放眼望去,只見一夜之間,徐州城外是營帳連天,南門和西門之外,突然冒出了兩大股敵軍。在南邊的營帳之中豎立着一竿大旗,上書一“袁”字,劉風心想難道是袁術親自來了?再看西邊,也是一竿大旗,再看旗上的字,劉風腦袋嗡的一家大了,那旗上寫的是一個斗大的“呂”字。那就是説呂布也來到這裏了。劉風想到如果光是一個袁術還好辦一點,但是現在要加上了一個呂布的話,那可就麻煩大了。
袁術在下邳的下相縣城得到了張勳的書信,知道陳紀軍被殲,青州軍已經進入了徐州,氣的是哇哇大叫,他一面再次派遣人前往冀州,告訴袁紹青州守軍已經南下徐州,要求袁紹馬上向青州進軍。有派人聯絡上在泰山虛晃一槍一仗沒打的呂布,要他立即前往徐州城,協助張勳攻下徐州。同時命令廣陵淮陰城的雷薄率軍北上支援張勳,無論如何要將徐州城拿下。又聽從呂範的建議,派遣孫策領江都城的三萬軍隊南下平定江東,為了以防孫策變卦,袁術讓孫策出玉璽為質壓,呂範更是自告奮勇要求前去替袁術監視孫策的一舉一動,如有不軌立即向袁術報告。袁術大喜,連忙讓呂範前望陪同孫策行事。孫策得到袁術的命令後,立即將玉璽送上,同時等來呂範,隨即離袁術,向西進兵,準備攻打歷陽。
呂布在泰山和樂進軍打了個照面,馬上向南潰逃,因為他怕後面的曹會窮追自己,一路南逃到彭城。先前佔據此地的部將薛蘭李封將其接入小沛城休息,逃到這裏的前徐州下邳國相曹豹也投降了呂布,並把自己的姐姐下嫁給呂布為妾,呂布知道曹豹乃是徐州的四大望族之一,曹家在下邳國擁有巨大聲望,如果能有曹豹的支持,後自己就有可能入主徐州。呂布在得到袁術的催促書信,以自己新婚為由,派遣了宋憲魏續和侯成先帶了三萬軍士前往徐州城,自己則先在彭城休息。陳宮馬上勸説呂布,要他以徐州為重,最好能親自前往,只要能先於袁術佔據徐州城,就能以徐州之主的身份行事,呂布不停,只想喝酒享樂先,陳宮見此,料定呂布沒有出息,遲早要死在他人的手上。想到這裏陳宮連夜離開了彭城,前往泰山投奔程昱去了。
雷薄大軍接到命令後迅速離開淮陰城北上,就在快到徐州城的時候,正好遇上了被劉風擊潰的張勳軍,於是又兵合一處,繼續向徐州城進發。當晚上,呂布部將宋憲魏續和侯成也率領三萬軍隊到達,於是兩軍分頭紮營,準備聯合起來再戰徐州城。城樓之上劉風立即吩咐大軍全部屯聚到北門和東門,作好隨時放棄徐州城的準備。劉風這麼做是如果自己一旦被圍,那就將必死無疑,因為現在徐州城糧草全無,目前自己隨軍帶來的糧草也只夠堅持幾天的了,如果徐州城平安無事,那麼三天之內青州的糧草將會送到。但要被圍,那外面的糧草就進不了城。眼下呂布在這裏,那也就是説泰山平安無事了,那麼樂進的第5軍團也就有可能南下了,想到這裏劉風立即命令徐晃帶領目前城內的一半軍隊兩萬人先出北門駐紮,自己則依駐東門,準備隨時放棄城。
網bsp;歡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