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黃巾之亂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史書記載:光和六年(漢中平元年二月)。張角舉兵,自稱“天公將軍”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申言於眾曰:“今漢運將終,大聖人出。汝等皆宜順天從正,以樂太平。”四方百姓,裹黃巾從張角反者四五十萬。賊勢浩大,官軍望風而靡。何進奏帝火速降詔,令各處備禦,討賊立功。一面遣中郎將盧植、皇甫嵩、朱儁,各引兵、分三路討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黃巾起義。
按照西方人的歷史看法,謀一個社會崩潰之後,其構成要素可能被次一社會所局部保留。但實際上中國的歷史不同於西方,從周朝到清朝,每個朝代的文化和背景都是十分燦爛的。不象西方的羅馬,希臘都是曇花一現般一衰而不可復興。因為我們中國人比起西方人來有自己的韌,朝代雖有興亡,國勢雖有盛衰,但卻一直屹立於東亞,不曾滅亡。而且繼續的發展。
這次的黃巾起義是中國歷史上若干次失敗的農民革命之一。從人數來説不可謂不多,光是張角的徒眾就有三十六萬之多。組織上也可以説是很成功,張角計劃了十幾年,派遣弟子到各地活動,遍佈青州,兗州,冀州,幽州,徐州,豫州,揚州,荊州八個當時後漢的主要地區,甚至包括了皇帝身邊的人中常封胥徐奉兩人,要不是哪個叫唐周的叛徒告密,使洛陽的一千多弟子被殺,説不定三月初五的哪天晚上洛陽一夜之間就會失陷。之所以後失敗,主要是張角三兄弟這個領導人物不學無術,沒有對當時的客觀環境進行正確的瞭解。
首先後漢時期的朝廷官員結構經過了二百多年磨損和腐蝕,不再是一個完整和有次序運行的健康機構。
“三權分工”和徵用全國人才的模式到了後面演變成了外戚和宦官們大權獨攬。
“三權分工就是丞相和太尉分管文武之事,御史大夫管理監察。全國徵用人才就是每個郡國保舉的孝廉,由皇帝加以選拔和任用。
因為東漢後期的皇帝自和帝以後都比較短命,最長的桓帝三十六歲,靈帝三十歲,和帝也才二十七歲。其餘的皇帝都是一些小孩子。之所以命短,一是因為後宮的妃子太多,皇上的夜生活太過豐富,還有的是病死,毒死的。和,順,桓,靈四個皇帝留下了年輕的太后垂簾聽政,太后相信的只有自己的家人。於是出現了閻顯,梁商,竇武,何進這樣的外戚當權,當然還包括後來的十常侍。他們把三權集中於一人之手,等於替代皇上處理一切大事。地方官吏推舉的孝廉,成了一種形式,真正的人才得不到推薦,取代的是官吏的私人,官吏又多為外戚的私人,這樣從上到下,產生了大量的貪官,各種的攤派,勒索,賦税,賄賂,使老百姓只能苟延殘的生活這些虎狼一般的官吏底下。官吏門的一切生活和消費都是老百姓買單。而本不幫老百姓辦事,於是水利荒廢,河的決口和氾濫是比比皆是。老天又不做美,地震,瘟疫,蝗蟲,海嘯輪到來,使老百姓不僅對朝廷失望了,也對老天失望了,於是在張家兄弟的鼓動下,他們相信在甲子年的三月初五看到一個新的黃的天空。
但是張角對於後漢朝廷為什麼會在順帝,桓帝和靈帝時期壞到這種地步?要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替換這個朝廷。?怎麼樣才能解決百姓的困苦?要用什麼方式來剷除當時經濟上的病?這些政治問題不是張角能想的到和能解決,對未來自己的政府張角更是又沒有做好構想,更沒培養什麼軍事人才或政治人才。只是靠一些畫符唸咒,噴水治病來廣收信徒,以此來推dao後漢政府。從開始起他們就是沒有目標,只是憑着對現狀不滿而一時衝動,所以難免失敗告終。就象魯迅的小説中的阿q一樣,其實他本不知道革命是什麼,但是也跟着叫嚷着革命。
張角的門徒中,在南陽一帶的是張曼成,河北的是張牛角,其他的還有李大目,張丈八,雷公,波才,白雀等。他們到處進攻村莊和城市,打砸搶殺。由於黃巾聲勢浩大,地方官吏不敢抵抗。不到十天,就“天下響應,京師震動”朝廷傳檄各郡縣,命令各州縣組織地方武裝,抵抗黃巾。
青州是黃巾起義的中心點之一,不到半個月,李海就接到了孔儀的信函,要求徵兵抵抗黃巾賊寇。李海立即回信告訴孔儀,自己在東萊一定會盡力作好準備的,如過孔儀需要,立刻自己可以幕兵前往救援。
李海的回信還在估計還沒到半路,就有青州逃的兵士來報告,黃巾賊首雷公率領五萬賊眾攻陷了齊國,刺史孔儀和治中張遷雙雙被殺害,臨淄城被洗劫一空。由於東萊新近兩年名滿中原,人人都知道光明城現在是富裕的象徵之地,所以黃巾賊寇都想到東萊洗劫一番,現在離開臨淄,正朝北海進發,按照現在他們瘋狂的勁頭,不出一個月,就可以衝擊到東萊地域,請別駕大人做好準備擊賊寇。
現在本就不是李海想象中的那樣,東萊地處偏僻,一時黃巾騷亂還到不了這裏,但是由於東萊的豐富物產入中原,使東萊已經名滿天下了,不再是歷史中哪個偏僻和毫無名氣的東萊。這裏出產了中原百姓人人喜愛的新奇物品,在他們眼裏東萊的生活一定是天堂一樣。對於這些腹不裹食,衣衫藍縷的黃巾士兵,在幾乎沒有官軍抵抗的情況下,洗劫了一個個縣城和郡城後,膽量也是也來也大,貪yu望也是越來越大,現在的股支雷公率領的黃巾將士,在一路洗劫濟南和臨滋後,他們的目標就是天下聞名的東萊光之三城了。他們不在四處掠奪,而是一路直奔東萊而來。在他們眼中,東萊就等於遍地黃金。
近一個月來,青州其他地域的富賈百姓也開始了向東萊的大逃亡,黃巾賊寇到來的消息使他們紛紛離開了自己的家園,逃奔東萊,躲避即將到來的戰亂。幾十萬的民就象一個大雪球滾向東萊,而在他們後面就是蜂擁而至的黃巾賊寇。李海立即召集了所以的下屬,分佈命令,做好應付的準備。三年之間建立起來的基業,不能毀於一旦。
命令高順率領第一軍團即刻開赴北海,增援孔融,守衞北海。阻止黃巾的近一步向東萊的進軍。命令陳明為蓬萊令,王烈為膠東令,整編和接受逃亡來的民,安置他們生產。立即命令管亥帶領特別營三百,連夜起程,奔赴泰山,替換于來東萊任職。同時命令動東萊城管秦,在東萊城(原掖縣)招募預備役部隊一萬。各城池作好戰鬥準備,加強巡邏和崗哨,反現可疑身份之人立即斬殺。太史慈的第三軍團守衞光明城。李海親自率領張遼的第二軍團緊隨高順,開赴北海。
中平元年四月,北海城。北海相孔融把李海和眾將官接進了相國俯。這是李海地一次見到這個名滿三國時期的大文學家,雖然是幾年的鄰居,李海也曾進出過北海城好幾次,但是都沒有來打擾過這位大儒,因為李海覺得自己是個普通的現代人,沒有學富五車的知識和才幹。以自己現代一個平民的思想很難和這樣的古代大賢有共同的話題,這點從李海來到這裏幾年都能看出,他收集的人才除了張遼高順這樣的猛將,幾乎沒有一個類似於田豐,沮授,這樣的謀士。他可以派孫乾去幷州尋找張遼,當然也可以派他去找謀士的,但是他沒有,因為一是自己初期還用不上這些人,二是這些古時候的賢人不一定能接受自己的思想和進的做法。滿寵其實也算不上謀士,他的特長是管理,如同孫乾的特長是外。給他們代一個任務,他們都會很盡力的去做,而不會對任務的質做過多的關注,屬於實幹型人才。孔融孔文舉,歷史上曾做過多年的北海相國,後來去了許昌,最後被曹殺了。
此時的孔融四十歲不到,按照現代話來説正是年富力強,但是李海看到他時卻覺得五十都不止了,可能是古代的人顯的老成吧。在相國府中,孔融帶着兩個手下接李海。這兩個人一文一武的樣式,李海都不認識。孔融連忙給李海介紹,武將是北海的校尉武安國,文官是自己的主事孫邵。李海一聽就知道了,這個武安國在三國時期還是小有名氣的,可是出名的方式就是在虎牢關前給呂布給砍斷了手腕,不過這還算他運氣好,碰到呂布這樣的超級猛男還沒丟掉命。另一位孫邵也是位很了不起的人物,後他跟隨揚州刺史劉瑤到了江東。在劉瑤敗給孫策後他從此跟隨了孫家。吳國孫權登基後,孫邵做了吳國的第一任丞相,接替他的就赫赫有名的顧雍。看到這兩位李海不免又有了想法,心中赫赫一笑,人才是我的了,等這次戰鬥一結,我就找個藉口把這兩位挖走。特別是孫韶,稍微加以調教,又是一個滿寵試的高級管理人才。
李海給二位施禮後,兩位也是連忙還禮,因為李海這個人這兩年名聲大了,不但自己家裏用的好多物品都是他東萊出產的,當初連自己都不願意去的窮東萊現在是富的油,這都是這位李海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創造的,覺這人不簡單,據説此人在東萊,私自建設城池,收繳地主土地,販賣國家賣的鹽鐵,無一不是出格的行為,而且從一個白身的平明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就升為了東萊的太守,在他身上彷彿有太多解不開的團,讓人覺得神秘和好奇。
李海告訴孔融,黃巾賊寇不幾就要來到,據報賊首雷公親自帶領的五萬人,加上沿途匯合的青州匪徒,將近十萬人了。前部已經出了臨淄城,不知道孔大人這北海城有守軍多少。孔融回答説加上新近招收的一萬多人,北海有近兩萬部隊,不過都沒經過什麼訓練,戰鬥力不強。我看到李大人這次帶來的部隊軍容嚴整,裝備良,這次北海的安危就全靠李大人,我這北海的兩萬人也就一起給李大人指揮。李海想你這兩萬人守城也許還可以,打仗估計還差了點,將就着用吧,這次就讓孔融看看自己訓練的部隊,長長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