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四部《風中勁節》第八十章獨生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網友上傳章節第四部《風中勁節》第八十章獨生青石鋪就的大校場出奇地廣闊,四周漸漸聚集了將近但乍然望去,依舊給人一種極其空茫冷寂的覺。

自從接了聖旨之後,盧東籬第一時間就把定遠關軍士的常差事加了兩三倍,增多巡營時間,加崗,加哨,諸多改動之後,大部份士兵的時間都被填得非常滿,一天下來,除了吃飯睡覺,基本上找不出什麼空閒時間。

而極為嚴苛的軍令更嚴任何士兵,在未得命令的情況下,放下手頭的工作。

這也是防止士兵們因不平而聚眾相抗,甚而引起動亂的的手段。

而蒙天成也讓自己的二萬五千人馬,幫助監管防範,但又要求手下,對定遠關士兵儘量容忍,就算被挑釁,被責難,也不可發作。

因為雙方的努力,雖然下層軍士們一直小衝突不斷,到底還是沒釀成什麼大事件。

這種安排,也讓風勁節被押往校場待斬的消息不能在第一時間通傳全城。

士兵們大部份各有職司,分得極散,而且只要手頭上還有差事沒完,就不得擅走一步,因此很多人不能及時得到消息,而就算是知道的,也不一定能趕得來。

三萬人的數字畢竟太過龐大了。而士兵們都是鐵血殺戮中走過來的戰士,人人都有一腔熱血。就算冷靜細思其中得失。或許會退縮,會猶豫,會遲疑,但人畢竟還是血之軀,血之心,若是眼睜睜看着慘劇發生,終還會有意氣,會有衝動。會有置一切利害得失於不顧地熱血在。

誰也不知道,讓那麼多人聚在一起,親眼目睹他們所尊敬的將領被殺戮,最終會有什麼後果。身為定遠關的主帥,最悲哀最諷刺的在於,盧東籬明明是最心痛的一個。卻不得不苦心安排,壓制這所有的可能。

但即使如此,還是有士兵能及時趕來。雖然為了防止突發事件,在進入校場時,他們被要求不許攜帶武器,但一雙緊握的雙拳,依然讓人覺到,有撼動天地的可怕力量。

幾千人聚在一起,冷寂而無聲。沒有人大聲吼叫,沒有人憤然呼號。沒有人招集眾人做出什麼過地行動。

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在以一種極冰冷而消極的方式來表示自己的憤慨。

這死一樣的寂靜,不止是因着盧東籬的彈壓。也靠了風勁節事先的安排。回城之後,小刀和王大寶以及一干他地近身親衞,就算是萬般不願,到底還是在他的鐵令下,在軍中安撫勸説諸人,而小刀和王大寶更秘密會見了一干將領,遞了他的書信,也私下説了幾句。絕不可多傳一人的秘話。

諸將自是比士兵們更瞭解目前的情形,此時雖心痛如攪。卻也再無力更不忍去反對風勁節的決定,只好按照盧東籬的命令,盡力彈壓管制手下的士兵,止任何有可能擴大的騷亂。

這麼大的校場,這麼安靜地世界。人們的眼睛,或怔怔望着被綁着按跪到校場正中地風勁節,或恨恨盯着坐在高高監斬台上的何銘與賀卓,死一般地寂靜中,數千雙若化為實質,簡直能將人千刀萬剮的目光,讓兩位欽差如坐針氈。

蒙天成因為只是奉旨而來協助的官員,不用坐到監斬台上承受眾人的怒氣,此時恭恭敬敬站在一邊,倒是小小地逃過一劫。

就在何銘與賀卓坐立不安,心中詛咒盧東籬拖拖拉拉時,盧東籬便已來了校場。

他確實換了全套的正式官服官帽,但在外面又加了一件極大的玄披風。臉上彷彿生生覆了一層寒冰,將五官肌都徹底凍死一般,不但不見一絲表情,竟叫人一眼望去,莫名地就從心頭生出一份寒意來。

他一出現在校場內,便怔怔站住腳,望着跪在中央的風勁節。

風勁節一進城,甲胃未去便直奔帥府,照常理要捆綁罪將,自然是要先去了盔甲的,只是親兵們當時完全是應付了事,只隨便扯下了披風,竟是連那一身耀眼之極地銀盔也沒卸下來,便直接上的綁。

還是到了校場上,才把他那極是漂亮威武地飛鷹展翅亮銀盔給取下了,如罪囚一般打散了頭髮。

若是旁人,散發跪縛,自是無比悽慘狼狽的。就是那端正君子,不畏生死,卻也不免拘泥於衣冠不整的小事因而生出幾分不自在來。

但風勁節本來就是個狂生,此刻散發披肩,眉眼間,分分明明就是多年前初見時的傲骨不馴,竟平白生出幾分傾世折俗的狂放之姿來。

遙遙望去,他的邊依舊帶笑,多少年來,天塌不驚,地陷尋常,他的笑容,似乎從來不曾變過。

這漫天驕陽,叫他那一身燦亮的銀甲一映,更是亮得奪人眼目,卻叫人一眼望來,眼中一亮之後,又是一痛。茫然間,不知是那人身上銀甲太亮,還是笑容太亮,又或是那黑髮如墨,劍眉若雲,亮奪人心時,便佔盡了天地的光華。恍然間,也不知是不是因這光芒太烈太盛,所以,才會生生扎痛了人的眼,戮痛了人的心。

這樣的光芒,這樣的風彩,傾盡了世俗,或者本來就不該長留俗世,倒是難怪受俗人之忌了。

盧東籬怔怔地站着,怔怔地看着,怔怔地想着,這個人,總是這麼笑着,總是這麼張揚,總是這麼喜歡炫耀,竟是要死都不肯改一下。

當年因富招禍,哪怕受了官司牽連,牢獄之災卻還是不肯收斂一二。世人往往只見他招搖炫富的淺薄,卻不見他拔鉅款救濟災民時,千金一擲無吝的灑

陳軍入關,他以商人之身,聚散兵而擊敵眾,每戰必勝,人只見他一躍為官的風光,何曾見他散盡傾國家資的漫不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