豔陽登泰山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華北平原的齊魯大地,突兀撥地而起一座海撥1545米的高山,東攝大海,西壓眾山,象喜馬拉雅山橫卧在青藏高原,他就是山東人引以為豪的一山一水一聖人的東嶽泰山。
2010年6月19,從濟南出發至泰安,雄偉的泰山凌然在眼前。山是石頭山,光禿禿的岩石在山頂,山坡有淺綠植被覆蓋,層次分明。
登山從中天門開始。
此時,太陽明媚,温和地撫愛登山的人羣,人們沿着較為平緩的石板山道開始拾級而上。山道較寬,可以容納八九人同時步行,兩旁店鋪林立,主要經營燒香物品和攀山枴杖。
順山而行,遊人較多,店鋪漸少,濃密的林蔭鋪天而來,路在山中,道在林中,人在途中,歡聲笑語充滿山林。翻過幾道梯段,順着平路行走,一些人開始在拐彎處的小廟上香。我沒進廟,順着山道前走,步履輕靈,隨意拍攝,在曲折的山道中,耳聞瀑布涓涓水聲,眼見兩株松樹長在山岩,雲步梯下一橋突現。
雲步梯開始,山道變得陡而窄,上行,有一廟宇,門前的一圈鋼索掛着不少鐵鎖。繞過廟,坡度漸緩,又可閒庭信步,一株人松象是歡登山的人,人們就一蜂窩站在松下的亂石拍照。
繼續前行,右邊山坡松樹漸多,各有造型,雖不特異,卻也點綴了遊人的眼睛。腳在行走,眼在四看,一段小平台突來,往上仰望,藍天之下,山際線被天神活活劈開,一幢小紅屋立在山際間,蜿蜒陡峭的山道掩映在滿山翠綠,覺不算遠。
人們大呼,南天門快到了。其實,這裏離南天門尚遠,還沒到十八盤,只是進入十八盤的前奏。
順山續上,右側溪水輕響,人們大多觀注于山的風景,溪水反倒被人忽視,林中有鳥鳴,其聲甚脆。再攀,十八盤至,這裏,南天門看得真切,那幢小紅屋立在兩山壁刃之間,屋下,山道陡峻,天與地結為一體,攀上去,就到了天庭。這時,氣尚足,腳步較輕,向南天門發起衝鋒。越往上行,山道越陡,用力越多,力氣隨着豔陽的烘烤和汗水的淌,腳越來越軟,腿越來越沉,登山之旅開始變得走走停停,磨磨蹭蹭。望着陡壁的山道,小紅屋越發近了,氣神越發少了,息聲越發重了,腳也走着蛇形,一步一歇,心中只有一絲理念在支撐,要攀登上去。
上了南天門,已是正午,陽光把人烤得象火球,口乾舌燥,氣吁吁,兩臂漆黑。天街,較為平坦,藍天白天下的門樓格外醒目,讓人真有天上人間的覺。天很藍,藍得讓人心醉,雲很白,白得讓人想吻。
過天街,就是泰山之峯玉皇頂。
玉皇頂用“無限風光在險峯”來形容,最是貼切。泰山之險在南天門,泰山之美在玉皇頂,這是上山後發自內心的受。玉皇頂的風景,我無法用筆墨來述説;玉皇頂的風光,我無法用語言來表達。
泰山之巔,美侖美奐,美不勝收。
如果時間不足,應乘纜車上山享受泰山風光;如果時間寬裕,則應享受登山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