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八十二章第二天還未亮,北城門外已經陸陸續貫來了許多災民,負責維持秩序的官差問清户籍,便將人指到早已經提前劃好的地點,令災民排隊等候。。。*尉遲修一夜未睡,熬夜寫了本奏摺,內容則是雲南郡同知許清嘉暫代郡守一職之時,因無力控制亂局,用計哄騙九縣災民前來,釀成血事件,最後坑殺災民以壓制。
他一早寫好了這奏摺,揣在袖裏,只等今起來,只要百姓與官兵起了衝突之時,便可以將奏摺快馬傳至京中。
天大亮之時,雲南郡府各級官員都早早來到了北城門外,看着眼前景像,不知道同知大人布的是什麼局,都只能靜待在側了。
九縣縣令得了許清嘉之令,帶着手下差役也來了,還用隨行馬車將本縣的户口簿子帶了來。
北城門外,此刻已經聚集了數千人,有官吏差役以及災民,都是等待着同知大人今揭曉謎底。
許清嘉來的時候,災民的隊伍裏已經議論聲不斷,有人小聲猜測:“聽説…聽説官爺將咱們召了來…不安好心…”曲靖縣染了時疫的村民被坑殺之事可不是假的!
也有耳目靈通的,提起現任同知來,持反對意見:“現在的同知大人聽説當縣令之時就是個一心為民的好官,待咱們夷人百姓可也不差。可惜咱們都沒命在他治下。我家親戚在南華縣,家裏窮的叮噹響,前兩年二小子還在縣學上學呢,每年衣裳吃食總不會短缺…”旁邊同鄉搖頭嘆息:“咱們縣學…哪有這樣好事?”去的孩子們都是關係户,幾時輪得上窮人家孩子上學了?
十里八鄉,各村夷寨,總有親戚往來,有些消息傳的飛快。況許清嘉在南華縣任了五年縣令,官聲非常的好,就衝着這一點,知情的百姓也願意前來州府探聽一番。萬一碰上個好官能解決他們眼前的困境呢?
不過近來各縣總有好事者傳謠,道是此次上面的官員恐怕會為了政績而故意坑害災民,有人信有人不信,因此等待的災民才會議論紛紛。
待許清嘉往搭好的高台上一站,便有差役敲着銅鑼靜場:“都靜一靜,聽同知大人講話!靜一靜!”災民們餓着肚子上路,都餓的前要貼着後脊樑骨了,也就有點説話的力氣,鬧騰的力氣卻是沒有了。
許清嘉站到了高台之上,朝着下面的災民講話,大意內容是,今年年成不好,大家糧食欠收,官倉也不夠吃,但江南今年稻米豐收,糧食賤價,因此他想了個法子,召集了江南一幫商人,已經從江南水運了糧食過來,以成本價賣給災民。
下面九縣災民,也有聽得懂漢話的,便翻譯給身邊的鄉親們聽。這些災民聽得同知大人竟然要大家掏錢來買糧,頓時都炸了鍋,用各部語言開始咒罵,也有當場頹然坐到地上的。他們走了這一路,就盼着許同知靠譜點,能助大家度過災民。哪知道這同知大人與許多官員一樣,都恨不得將百姓骨頭縫裏最後一絲油水榨乾。
高台之上,許清嘉身後站着的尉遲修心中快,暗道許清嘉這是在一心找死,不過鑑於這位同知大人死意堅定,他就不拉他了,正好也遂了他的心願!
雲南郡的其餘官員聽得這話,頓時面面相窺,該説這位同知大人是沒腦子呢不是沒腦子?百姓但凡有一點銀錢,能不拿去買糧嗎?難道寧可餓死都要省下銀子?
樓玉堂樓遠道還有段功曹等人已經不知道説什麼話好了,唯有高正一腔熱血跑來跟着許清嘉,哪知道才上任沒多久就碰上這樁事,呆站在場下一會,聽得耳邊百姓嗡嗡嗡的議論之聲,忽然之間心裏就升起了一點勇氣。
他跟着許清嘉遠非一年,眼睜睜看着他一路高升,政令通達,將一個縣治理的都快夜不閉户了。無論如何,他是相信許清嘉的能力的!
聽着旁邊有人煽動百姓此刻鬧將起來,高正朝着身邊的差役使個眼,那差役便過去將巧舌如簧鼓動百姓鬧起來的小子揪了出來,用跟麻繩綁了起來,扔在一邊。
百姓見得官府居然綁起人來,也有年輕血的,立刻叫囂:“這不是在殺人嗎?!這是不想讓大家活了啊!”居然引來附和聲一片。
許清嘉立在高台之上,聽着下面亂哄哄一片,有夷人也有漢人,好在他天記憶力超強,哪怕仍舊不會説夷語,但這幾年下來差不多的部族的夷語卻是聽得懂的。等大家鬧鬨起來,他才朝着敲鑼的差役示意,那差役立刻繞着場中敲起了銅鑼:“靜一靜!靜一靜!許大人話還沒説完,等大會將話講完,大家再討論不遲!”尉遲修心中暗喜,心道就算是講完也沒用了。
他這些子就沒瞧見過許府有什麼商人前來,糧車更是沒有,別是這位同知大人還真想將九縣災民圈起來坑殺吧?
總歸他畫張大餅給大家,等百姓們覺到自己受了騙,一口吃食沒有,恐怕…就不好收場了!
這才是他樂於瞧見的場景。
“各位鄉親,咱們雲南郡雖然種糧食不行,但產的藥材品種卻十分齊全,且由於地理原因,藥十分的好。不瞞鄉親們説,本官舅兄就是做這生意的,一年總要往咱們郡跑個兩三趟,據説江南的那些藥商都很喜歡本地的藥材。因此,此次讓大家買糧,並不是拿現銀出來,而是拿採來的藥材來換!家裏現在沒有藥材的也不要緊,只要按着户籍領了米糧回去,到時候按着糧價上一定的藥材也行!如果實在採不了藥一時不了,也不要緊,本官決定與這些藥商聯手,在雲南郡開始種植藥材,到時候就有醫藥博士以及藥商們派人前來教大家種植,這糧食就算是工錢了,都可以抵扣!”下面百姓聽到這話,頓時又議論了起來:“許大人這話…是真是假?”
“反正是先領了米糧,又不緊趕着要銀子,就算是假的咱也不怕,到時候糧食吃到了肚裏,待來年收成好了也就不怕了。總歸過了眼前難關再説!”本地官員聽得這席話,雖然還沒看到糧車的影子,可是皆面喜,高正更是仰頭去瞧高台之上那年輕的官員,只覺自己真是有伯樂之能,無意中就撞上了許清嘉這匹千里馬。
只尉遲修垂下來的袖中手指緊緊捏着昨晚熬夜寫好的奏摺,手裏的紙張都變形了,他卻渾然未覺,似不能置信許清嘉竟還有這招!
怎麼可能呢!
南詔夷邊歷來是個風俗古怪的窮地方,又因為百夷語言不通,風俗不同,極難治理,因此朝廷對此地的想法歷來就只是維-穩,只要穩定和諧就好,難道還指望着本地繁華起來不成?
尉遲修不知道本地的地理情況,其實在此之前,許清嘉也並不太清楚雲南郡具體都產哪些藥材,只知道大舅兄這幾年做藥材茶葉生意似乎順。家裏的經濟,他向來不管,只一心撲在公事之上,因此倒從來不曾過問過。
那在書房裏見到胡厚福寫給胡嬌的信,只道已經聯絡了十八家江南大的藥材商,準備往雲南郡運糧,許清嘉也大吃了一驚。
在他的印象裏,百夷之地就只是未曾開化之地,每年糧食產量不高,百姓常年掙扎在温飽線上,初初接受雲南郡,他也心裏沒底。特別是今年年成不好,他忽然意識到,哪怕他有再大的決心要當個好官,可是假如連老百姓吃口飽飯都解決不了,怎能稱之為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