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心意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從天外來》最新章節…
周太太倚靠在枕頭上,彈着手指甲皺着眉,“…這麼端着又有什麼用,除了好看沒有半點兒實惠。你説説,這大老爺兩口子到底是怎麼想的?”説完話半晌沒有聽到回應,偏頭一看,身邊人的眼睛已是閉上了,嘴也快張開要打呼了,瞪了眼下力氣一腳踢在了他的大腿上。
“怎麼了怎麼了?”周主簿一嚇,眼睛瞪成了銅鈴,差點蹦起來。
“怎麼了,你説怎麼了,我好好的和你説話呢,就這樣不耐煩?”周太太登時橫眉立目。
“沒留神沒留神,你説什麼,我聽着,聽着。”周主簿忙扯着笑臉賠不是,又聽了一遍後“呵呵”的笑了兩聲後道:“人家不差錢唄!”
“放!”周太太瞪着眼睛啐了一口,“我還沒聽過這世上有誰不差錢的,再説了,旁人就算不差錢,可當官的能不差錢?”又點了點周主簿的膛,冷哼道:“你不差錢?”周主簿捧着子的手坐了起來,繼續賠笑道:“我們這算什麼官兒啊!人家大老爺出身金陵望族,老太爺是內閣大佬,家裏肯定是有田有地有鋪面的,説不得真是看不上咱們這小地方的這手面的。”周太太翻了個大大的白眼,從鼻子裏哼了一聲,“什麼金陵望族,我看那吃穿用度和我們家也沒什麼差別。”騙騙那些沒見過世面的還罷了,想騙過她去,真是門都沒有,打死她都不相信那兩口子連送到手邊的大把銀子都忍得住不收的!
不過這會子麼,畢竟剛來不是,又想銀子又怕難為情也沒有那個膽子,只好生生忍着了唄!
哼。有本事過個兩年再來分説。不,不用兩年,等到年底説不得就能見分曉了。
不得不説,周太太這樣的想法還是非常具有代表的。不過,這世上的明白人也不是就沒有的。
裴太太打了手巾把子遞與裴典史道:“大老爺年紀不大,可這氣勢卻不小,竟敢打壓下這衙門裏的傾軋之風。”裴太太在衙門裏待了這麼些年,也是個難得的明白人。説話只説了“敢”而不是旁的。
“這傾軋排擠之風哪裏是打壓的下的,只不過是有所收斂罷了。”裴典史笑了笑。又道:“不過這也已然不容易了,我們這些人啊,不盼別的。只要堂上老爺凡事都能稍稍公平公正些,能吃碗安生飯,也就罷了。”裴太太點了點頭,能這般,他們的子也能好過些。
再想想知縣太太。嘴角有了兩分笑意,自己這回也並不曾走眼。…時近端午,可貞了個空,埋頭花了半個多時辰的功夫和柳月桐月整理出資料、商量着開出了單子來,讓陳石、桐月出去採買裹粽子做糕點所要用到的各雜糧和乾果。
自己則和柳月等人做起了準備工作,一壁收拾一干配料。一壁讓汪大海家的把一干要用到的廚房炊具拿出來清洗備用。
這時候,費了大功夫整理出的資料就能派上用場了。
像是孫道台是山西人,山西人吃粽子一般不是煮的。而是蒸的,大蒸籠就要備好了。
而孫道台的太太是安徽人,安徽人吃白米粽子喜歡蘸上桂花糖,家裏的桂花糖就得收拾出來,到時候包上一包送到道台府。
至於衙門裏頭的當地人。都喜歡個山東當地的黃黏米粽子。家裏不吃黃米,這就得讓桐月去米行裏挑了上好的糯質黃黏米回來了。
直忙活了半晌。才把這些個材料用具準備齊全。陳石桐月那也才把糯米、黃黏米並一干合用的豆子乾果買了回來。
該曬的曬,該泡的泡。賬目核對完畢後,桐月過來告訴可貞今兒買米的時候剛巧遇到裴太太了。
“我見裴太太買了一袋次白麪,還買了半袋秈米、半袋糯米、半袋高粱、三十斤小米、三十斤綠豆和二十斤黃米。聽裴太太説,她家也喜歡吃個白米飯。時常拿七成的秈米加三成的糯米一起做飯,做出來的飯就和上白米做出來的飯一樣好吃了。或是拿糯質的小米加秈米和綠豆煮成小米乾飯,不管配什麼菜都下飯的不得了。然後高粱米配着豇豆一起煮飯,也是一絕。高粱磨成麪粉做點心也很好吃。等到大夏天的,高粱米水飯就更是得意了…”清清楚楚的複述着裴太太的話,桐月很是唏噓。
現如今的上白米是九錢六分銀子一石,糯米是一兩一錢銀子一石,秈米是七錢四分六釐銀子一石,高粱六錢四分銀子一石,小米和秈米差不多價錢,綠豆是七錢銀子一石。
像裴太太那麼摻着吃,因為秈米粘雖差,但飯偏硬,脹也大,煮出來的米飯是要比粳米飯多出三成來的,而且也容易有飽足。再加上新米沒有陳米漲鍋,所以裴太太一年四季都只買陳糧吃。這樣一年下來,倒也確實能省下一筆銀子的。
可自己一個丫頭,小辰光就不説了。可自打記事兒起,就沒吃過這樣的摻飯。而典史起碼也是個官身,可裴太太卻還要這樣變着法子的省錢,未免太艱難了。
可貞亦是嘆了一口氣,若不是家道艱難,又怎麼會連吃個飯都要這麼摻着吃的。不過,這裴太太真是會過子。即便家裏不富裕,可在省錢的基礎上還能變着法子來改善伙食,這就委實不容易了。
只是,秈米除了口較差外還有個缺點,那就是漲鍋不漲肚,特別不耐餓。裴家五六個小子,俗話説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再怎麼省,這飯總是要吃飽的吧!
只不過,當可貞知道這將近三百斤的糧食只不過是裴家一個月的口糧後,還是嚇了一大跳,這裴典史的薪俸可真是剛剛夠用來吃喝的。…花了三天的功夫裹了幾百個粽子做了四五十盒的綠豆糕,又採買了一些時鮮的水果,上司衙門裏的可貞挨門挨户的親自送了去,縣衙裏的由柳月桐月領着分送了下去。
家裏頭的粽子還未送完,外頭衙門裏各家各户的粽子綠豆糕鹹鴨蛋的就又送了回來了。
一連好幾天,主食點心都有粽子。
好在的是,雖都是粽子,可別説那些個外頭衙門裏送來的,就是自家這衙門裏的,各家各户的口味都不一樣,就都是粽也能數出少説十多個口味來的,倒叫兩個小的歡喜了一場。
外頭送來的不比家裏的,家裏的粽子在裹的時候就做了記號,每種口味的粽子模樣都不一樣。可外頭送來的這些粽子,少的時候還能勉強分辨,等到多了誰知道都是些什麼口味的。雜在一起,或是愛吃甜的或是好吃鹹的,那就只能碰運氣了。
所以這兩個小傢伙就跟尋寶似的,千挑百選了粽子出來讓丫頭們剝開來拿刀切了一人吃上一兩片。每回吃到新口味都會歡喜的不得了,吃到不對胃口的小嘴都能掛油瓶。一面吃還要品評一番,誰家裹的粽子模樣好,誰家裹的鮮粽子味道好,豆粽是誰家做的好,白米粽是蘸桂花糖好吃還是蘸櫻桃醬好吃…年紀雖不大,可説到吃的卻是一套一套的。
蘇慎素來不大愛吃點心和水果,可見兩個小傢伙這麼高興,況且又是一家子在一處過的頭一個節,倒也歡喜了兩分,吃了好幾個粽子。
不過他甜的鹹的都不愛,就喜歡吃個灰水粽,説是特別清香,倒是和董知府一樣的喜好。
董知府老家温州,也是喜歡吃個灰水粽。為了這個,可貞特意多裹了十幾個,又配上了幾蘸醬。因着董太太素來都吃花素,又做了素栗子粽一道送了過去。
董太太雖也命廚房裹了灰水粽,可見到這黃黃的灰水粽還是高興。再嚐嚐那素栗子粽,更是歡喜。
這點子粽子,哪一年沒有的,可這樣的心意卻是難得的。
宵夜的時候,也沒上自家的粽子,只拿了可貞送來的粽子給董知府吃。
董知府能坐到這個位置上,那也是心細如髮的,吃完抹了抹嘴才誇那灰水粽地道,又誇那素做的好,“我看比竹林寺的素齋也不差什麼了。”又讚道:“真是有心了。”
“不只我們呢,聽説送道台府的粽子都是蒸的,送布政司衙門的粽子則是加了花椒麪的。”董太太笑道。
董知府瞭然的點了點頭,不知在想什麼,半晌告訴董太太,“躬懋家就他們四個,未免太冷清了。你和躬懋媳婦説一聲,就來咱們家過節吧!”董太太詫異,自家丈夫什麼為人她最是清楚不過的。這會子能説出這樣的話,這可真是對躬懋兩口子青眼有加了。忙應了,隔天就請了可貞過來説話。
現如今,端午中秋也能放假,雖只有一天,其實可以説只有半天,因為上半晌還有一套慶祝大典的。
只不過可巧可貞已經和蘇慎商量好了,想着到了端午那天帶了孩子們出去逛逛。原本可貞和蘇慎都是想帶着孩子們去看看海的,畢竟這是自來沒有過的體驗。尤其是蘇慎,真的很想帶着可貞去看看大海。可時間上不允許,可貞蘇慎便想着帶孩子們出門逛逛,雖不能出城,可看看街景也是行的,便笑着婉拒了董太太的好意。
“既這樣,等得閒了再帶了孩子們過來看看我吧!”董太太是過來人,也不勉強,拍着可貞的手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