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三十七章藏兵計劃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ps:早早第一更了!有票的砸票,有專的拍磚啊!今天還是三更!

因此他這最頂級最正規的“私立山東美華理工專科學校”裏面全都是機械、建築、化工、冶金、煤炭、地質、金融、機電、電子等等專業,另外還有農林牧漁、水利、紡織等等專業,其餘人文、歷史、哲學、思想類的一概不搞,這時代本不缺他在這上面增磚添瓦,幾乎所有的大學都在培養這樣的人。

總而言之,這所不倫不類佔地廣大的“大學堂”就是圍繞着陳曉奇本身“美華集團”的各部門各工廠各產業來運轉的,他自己花錢來培養自己未來的專業隊伍和後備力量,沒打算為別人奉獻什麼熱血和力量。

而在這一切的表象掩蓋之下,是他從來都沒有停止過的軍事力量加強行動。

“濟南講武堂”的半錘子買賣讓他清醒意識到自己的短處所在,這讓他原本想利用這時代已經或者將要出現的英才人物來壯大自己軍官隊伍的計劃完全落空,他已經不再指望自己短時間內跟黃埔軍校那些天下英才們去爭鋒。

退而求其次,陳曉奇開始自己的另一個後備手段---內部軍官培養計劃。明面上的“濟南講武堂”名存實亡,培養出來的人才不管是否水平,暫時都不可能為他所用,以後變成什麼樣子還難説,因此他不能將希望寄託在那上面。

在黃鎮山部深藏在魯中山區的隊伍裏面,梯隊幹部的培養和儲備是一直在進行着的,那些經過連年混戰東奔西走的土匪本身就是絕好的兵員,只要戒掉大煙和吃喝嫖賭的病,對他們進行文化教育和思想洗禮,未必不能成為有用的中下層軍官。

但是這樣的人想要再進一步那就非常的困難,除了經過不斷的從小到大的戰役去實打實的練兵,想要讓這些人成長為能夠指揮大軍在大範圍、大縱深的戰場上縱橫馳騁,那簡直是在做夢,心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這是很有道理的説法,卻也非常的實在。因此光靠着那窮鄉僻壤山旮旯裏搞軍官養成,這個不大現實。

因此必須要有自己的高級軍官培養基地。

“藏兵計劃”的另一塊,就是在大學城內部增設一個打着“美華護衞學校”的幌子進行的軍官培訓學校。這個在大學城之中獨門獨户、最靠近南部山區、甚至連開門都朝着那個方向的怪異學校將暫時作為陳曉奇軍官培養的基地,暫時的。

整個大學城內的學生不管是短期培訓班還是長期的正規學生,他們都會受到不間斷的半軍事化訓練,因此在整個巨大的校園內,將會看到此起彼伏從不間斷的練場面,不整天蹲在裏面仔細的觀察分辨,沒有真正的軍事素養,是無法辨別這裏面哪些是軍人那些是學生的,因為他們的科目看起來都差不多嘛!訓練的理由?現在這亂世,每個人都要有自保的能力,這是對學生對員工負責人的態度,誰敢説反對?

此外,籌謀已久還沒有大規模搞起來的民團、商團、工廠護衞隊此時也在陳曉奇本人同鄭大人面談之後,陸續的拉開序幕。

陳曉奇腦袋上掛了“山東民團幫辦”的職銜,手下允許招收三千人的民團,序列則是“濟南第九團”前八團在哪裏就不知道了,反正這裏就是第九團了,而且是加強團的規模。此團就駐紮在工業園化工區和大學城東端的夾角地界,負責整個東部新區和東南部山區的安全工作,實際上就是為了工業區的自保。

其次是“美華商團”這種在民國其間同樣允許存在的商業武裝完全沒有番號和序列,只要報備之後經督軍府同意,承辦者本人出錢出力籌辦即可,當然他們就沒有什麼駐防地,基本上就在新建的商埠區、住宅區、大學城和工業園區協防,看起來跟第九團的勢力範圍重疊,但明面上卻是不一樣的。首先商團是不能由中國人出面辦理的,其存在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列強在華僑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因此在申請的時候,需要美華公司**後面那些財團們出面才可以,這裏面除了美國的商人和專家,還有來自德國、法國、英國等地的技師、工程師等等,卻是馬虎不得,理由也很充分。

商團的數量原則上有限制,但實際上你能養活多少人,人家本不在乎。要知道這年月,在濟南周邊往少裏説也有四五萬的駐軍,鼎盛時期二十萬大軍雲集,滿大街除了大兵看不見別的。本就不怕你鬧事翻天。再者説,臨城劫車案才過去一年,匪首孫美瑤去年12月才斃命,這時候誰都怕在自己地盤上的洋人出漏子,所以他們要求建立商團自保,照準!

這明面上的商團、表面上的指揮者是來自美國的軍人,實際上是“美華實驗室”保安部門出來的一戰退役士兵和軍官組成,他們拿了陳曉奇的工資多年,跑到遠東來賺這份高薪,也是因為他們在美國實在沒別的事情好幹,而且還能有機會帶領據説幾千人的大軍,這個機會不可錯過的。

所以表面上看起來,這還真就像那麼回事。至於私底下的控制着實際是陳曉奇這個事實,那就沒什麼人去關心了。

再就是陳曉奇的工廠護衞了。明面上,這些護衞是不能帶槍的,他們穿着特製的制服,也扎着皮帶軍容整肅,但是主要武器是膠,而不是手槍步槍,他們主要作用是維持工廠內工人的正常生產秩序,防止內外勾結侵公司資產,同時也要維持建成後的新商埠區和新住宅區的秩序與安全保衞工作---這純粹是多此一舉,外面兩層荷槍實彈的軍隊守護。

此外,從“美華護衞學校”出來的還有一種高級保鏢,這種保鏢主要提供給大户士紳們貼身保衞之用,他們這些人雙手能開快槍,能騎馬能開車,能擒拿格鬥,能急救逃生,總之是身手不凡文武全才。這種人的用處可比那些只會耍拳頭的武師要有用得多,畢竟這年頭槍械免費,能不怕槍的高手太少,好漢架不住機關槍掃

這林林總總的幾大塊加起來“美華集團”無形中一下子就將擁有明面上的上萬人馬,合法的!要保護方圓幾十裏的工業園區,一萬人實在是不多,但是別忘了,這只是表面上的!實際上,按照“藏兵計劃”的安排,這個人數只是固定在“數”上,而不是“人”上面。

“美華公司”招工令發佈至今,實際上來到濟南的人數已經超過二十萬!這些人在經過初期選拔和初期的培訓之後,分散到各工程隊參與到建設之中,光工廠區這裏就有最少三萬、最多五萬人在忙活;在住宅區和商埠區,有最少三千、最多一萬人在忙活;在小清河北面,有兩千人在忙着挖溝---他們被授命要建設一條貫穿小清河底的工業污水排管道和一條城市污水排管道。管道的北端盡頭在黃河,南端在小清河南岸。

另有大約一萬人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在為工廠區將來的生產用水忙活,一部分在為建設一個位於華山鎮對面的小清河碼頭。而他們下一步的長期工作,將是配合後續的人員進行一項大工程---疏通小清河河道。

小清河一直入海,兩百多公里的河面上目前只能通行百噸以下的拖船,因為河道深度不足。陳曉奇野心的要將這條難得的河道拓展成能夠行走三百噸沙船和拖船的運輸樞紐,這將為他的遠期計劃產生重要作用,同時這也是功在當今、利在後世的大舉措。

另有一部分人被林瀟拉着去當了鐵路建設工人,在一邊培養一邊實踐。鐵路建設計劃中的前幾段很短,地質勘探工作德國人早就做過,而陳曉奇手裏面還有一份作弊地圖,他能在後來臨摹出來的山東地圖上詳細的標註出來鐵路行走的路線,這就讓建設工作大大提前不少,其中與原膠濟線重疊的複線和車站實際上可以馬上開工建設,只不過他們需要的鋼軌和枕木乃至砂石等等都還在路上或者海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