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備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孫子曰:夫陷齒戴角,前爪後距,喜而合,怒而鬥,天之道也,不可止也。故無天兵者自為備,聖人之事也。黃帝作劍,以陣象之。羿作弓弩,以勢象之。禹作舟車,以變象之。湯、武作長兵,以權象之。凡此四者,兵之用也。何以知劍之為陣也?旦暮服之,未必用也,故曰,陣而不戰,劍之為陣也。劍無鋒,雖孟賁[之勇]不敢囗囗囗。陣無鋒,非孟賁之勇也敢將而進者,不知兵之至也。劍無首鋌,雖巧士不能進囗囗,陣無後,非巧士敢將而進者,不知兵之情者。故有鋒有後,相信不動,敵人必走。無鋒無後,。。券不道。何以知弓弩之為勢也?發於肩膺之間,殺人百步之外,不識其所道至。故曰,弓弩勢也。何以[知舟車]之為變也?高則。。何以知長兵之[為]權也?擊非高下非。。盧毀肩,故曰,長兵權也。凡此四。。中之近。。也,視之近,中之遠。權者,晝多旗,夜多鼓,所以送戰也。凡此四者,兵之用也。囗皆以為用,而莫徹其道…功。凡兵之道四:曰陣,曰勢,曰變,曰權。察此四者,所以破強敵,取猛將也。
譯文孫臏説:所有有齒、有角、有爪、有距的禽獸,都是高興時聚集成羣,發怒時就相互角鬥,這是自然現象,是無法制止的。而人雖然沒有齒、角、爪、距那樣天生的武器,卻可以製造,古代的聖人們就是這樣做的。黃帝制造劍,而兵陣的作用就像劍一樣。后羿製作弓弩,而兵勢就要像弓弩發一樣,一往無前,夏禹製作舟車,而用兵的機變也正像舟車靈活多變一般。商湯、周武王製作長兵器,兵權就要像用長兵器一般緊握在手。以上四個方面,都是用兵的本。怎麼知道軍陣像劍一樣呢?劍是無論早晚都佩戴在身上的,但不一定使用。所以説,軍隊要隨時保持陣形,但不一定就作戰,在這個意義上説,軍陣像劍一樣。劍如沒有把柄,那麼,即使技巧高超的人也不能用它去殺敵。軍陣如果沒有後衞,就像沒有用劍技巧的人卻用沒把的劍去殺敵一樣,那是完全不懂用兵的情理。所以説,軍陣有前鋒又有後衞,而且協調一致,保持陣勢穩定,敵軍就必定會敗走。如果軍陣既無前鋒又無後衞,。。怎麼知道兵勢和弓弩一樣呢?弓弩是從肩和部之間發出去的,在一百步以外殺傷敵人,敵人還不知弓弩是從哪裏來的。所以説,兵勢要像弓弩一樣,在敵軍尚不知道時已經給予打擊了。怎麼説用兵的機變像舟車一樣的靈活呢?。。怎麼知道兵權像長兵器一樣呢?。。所以説兵權像長兵器一樣…指揮作戰,白天多用旗幟,晚上多用金鼓,藉以傳達作戰命令。這四項都是運用的本。人們常常以為會運用了,其實並沒有完全懂得其中奧妙…用兵的本有四項:第一叫兵陣,第二叫兵勢,第三叫機變,第四叫兵權。懂得這四項,才能用來打敗強敵,捉拿猛將。
解析這篇文章寫得生動細緻。文章用野獸都有角、齒、爪、距,並且時聚時鬥,生動形象他説明人類社會中,人們之間也難免會有爭鬥或戰爭的社會現象,並進而用人類作戰手段演變的情況,引出了用兵作戰的四項本。這種寫法對人們既有引力又富啓發。文章用劍作比喻,説明兵陣的重要和佈陣的要點;用弓弩發説明兵勢的含意和作用;用舟車的靈活説明用兵心須機智;用長兵器必須緊握説明兵權的重要,都很貼切生動,引人聯想,發人深思。文章最後總結時強調指出,只有懂得這四項本,才能破強敵,取猛將。這就是要求統兵將領必須懂得兵陣,善蓄兵勢,能機智指揮,會牢牢掌握兵權。説到兵陣,曹應該算是善於排兵佈陣的大行家了,但他也曾吃了一次大虧。想當年,曹帶領83萬大軍下江南,何等氣派,何等威風,大有一舉掃平江東之勢。但可惜,曹軍多是旱鴨子,不慣水戰,三江口一戰,被吳軍打得大敗。當曹正在發愁時,龐士元藉助蔣幹引見,見了曹。龐士元一通談論,令曹十分佩服。曹設宴招待,龐士元乘機裝醉探問:“請問,您軍中有好醫生嗎?”曹説:“用醫生幹什麼?”龐士元説:“水軍多病,該用良醫給他們治病。”一句話説中了曹的心病。當時曹正為他的青州兵水土不服,不少人因嘔吐而死發愁,一聽龐士元的話,連忙請教,龐士元説:“大江裏面,漲落,風不停,北方士兵不習慣乘船,受這種顛簸,就會生病,如果把大船小船搭配好,有的30只一排,有的50只一排,頭尾用鐵環鎖在一起,上面鋪上寬板子,甭説人走,馬也可以走了。乘這種船走,任憑風洶湧,水起落,還怕什麼呢?”曹聽了,離開座位拜謝道:“要不是先生這個好主意,我怎麼能打敗東吳呢?”曹立即傳令打造連環大釘,鎖住船隻。等到戰船鎖連齊備,曹傳令練檢閲。這一天,曹來到中央大船坐定,傳令聚將。只聽水軍中擂鼓三通,各隊戰船依次而出。恰好颳起西北風,各船升起風帆,衝波破,當真是穩如平地,眾北方兵高興得刺槍舞刀,十分賣力地演練。曹看了水軍演練,非常高興,認為可穩勝券了。曹身邊的謀士程昱提醒説:“船都連鎖起來,固然是平穩,但是,敵人如用火攻,就難以躲避了。不能不防啊!”曹卻説:“凡用火攻,必須借用風力。現在正是嚴冬季節,只有西北風怎麼會有東風和南風呢?我們在西北方,敵軍都在南岸,他們如用火攻,是燒自己的軍兵,我怕什麼?如果是十月小陽時,我早就提防了。”曹只按常規考慮,本沒想到、更沒有采取任何防範火攻的措施,而事情恰恰就出了曹意料之外,諸葛亮借來了一場猛烈的東南風,吳軍用一場大火,把曹軍船隻燒得灰飛煙滅,曹83萬大軍全軍覆沒,曹本人及少數兵將,還是靠苦苦哀求,才得到關雲長放行生還。曹這次大敗,就在於佈陣之時,沒有像孫臏所説的那樣,既有前鋒又有後衞,進可攻,退可守,曹只考慮進攻有利,沒想到萬一失敗時如何防衞自保,結果吃了大虧。所以説,孫臏這裏不厭其煩地講述佈陣的要點,很有道理。用兵佈陣必須謀劃周全,部署周密,方可保證萬無一失。孫臏對兵勢的講述十分高妙,他借發弓箭的道理,説明用兵出擊,既要隱蔽突然,出其不意,又要快速勇猛,在敵人還沒有明白時就給予致命的打擊,這番比喻論述,形象透徹。説到兵勢,有這樣一個事例很能説明問題。當李世民統兵征討王世充時,唐軍剛到青城宮,還沒有築好營壘,王世充已帶領兩萬兵,在谷水岸邊據險列陣。唐軍兵將見敵軍陣勢嚴謹,軍兵強壯,都有畏懼之心。李世民登高觀望後,對諸將説道:“賊軍已經勢窮了,他們所有軍兵前來,是想拼死一戰,僥倖取勝。我軍只要這一仗打敗了王世充,他就再也不敢出戰了。”李世民隨即命屈突通帶領五千步兵,渡過谷水去向敵軍挑戰,並吩咐他一鋒就縱煙為號。前鋒走後,李世民命令眾將士披好鎧甲隨時準備出擊。不久,對岸青煙一縷,飛入雲霄,李世民立即飛身上馬,當先向敵陣衝去。眾將士緊緊跟隨,踴躍渡河,前去和屈突通帶領的軍兵會合攻敵。李世民要探知敵陣厚薄,獨自帶領幾十名兵將,冒險催馬突入敵陣,從陣前殺向陣後,所向披靡,直殺到河堤,又殺了回來。這時,唐軍已是人自為戰,相互不能照顧,李世民和隨行兵將失去聯絡,身邊只有邱行恭一人相隨。王世充部下有數騎軍兵追趕,用強弓李世民,李世民沒有中箭,可是坐下戰馬卻中了敵箭,險些跌倒。李世民及時發現,躍下馬來。邱行恭慌忙迴轉馬來,用手接箭,隨接隨,箭無虛發,接連死數名敵人,敵兵不敢再追。邱行恭把馬讓給李世民,自己手執長刀,在馬前高呼開路,又砍死幾名敵兵,力保李世民突陣而出,回到唐軍大隊之中。李世民毫不停歇,督軍繼續奮戰。王世充不甘示弱,指揮軍兵死戰。兩軍鼓聲大震,眾將土拼死廝殺,又混戰了三四個時辰,王世充終於支持不住,領兵退去。李世民領兵追殺,直抵東都城下,把東都四面包圍起來,晝夜不停攻城。這一仗的勝利全靠李世民身先士卒,英勇衝殺,以大無畏的氣概鼓舞了唐軍將士的士氣,最終唐軍的氣勢壓倒了王世充的軍隊。這一仗,王世充乓力佔優,又據險防守,自以為唐軍匆忙之間必不敢來攻。可李世民卻揮軍猛攻,浴血奮戰。兵勢在這一仗中起了決定作用。從這一仗,我們也可領會到,所謂兵勢,就是一支軍隊的士氣,就是對敵軍的威勢,要戰勝敵軍,必須有壓倒敵軍的氣概,有必勝的信心。説到用兵機變,我們不能不想到諸葛亮。當他借來一場浩蕩東風,幫助周瑜火燒曹軍,熊熊烈火燃起時,他早已巧妙地躲過周瑜派出追殺他的人,回到劉備大營。剛一到達,來不及休息,他立刻派出趙子龍、張飛和關雲長分頭去埋伏等待截手曹,三將出發前,他不但分派了任務,還一一面授機宜。曹好不容易逃出了赤壁,只帶着在路上遇到的張、徐晃及少量軍兵,向彝陵逃去。一路飛逃,跑到五更,見後面火光漸遠,才安定一些。到了烏林西面,曹往四面一看,便大笑起來。眾軍正在人困馬乏之際,見曹大笑,都不明白是怎麼回事。曹説:“我不笑別人,只笑周瑜少謀,諸葛亮缺智。要是我用兵,先在這裏埋伏一支人馬,那我們還有什麼辦法啊?”曹話還沒説完,兩邊已響起了震天鼓聲,火光沖天而起。剛被大火燒過的曹嚇得差點掉下馬來。只見一隊人馬突然殺出,一將大叫:“趙子龍奉軍師將令,在這裏等候多時了!”曹讓徐晃、張去抵擋趙子龍,自己冒煙突火飛逃而去。趙子龍也不追趕,只是搶奪旗幟,曹才得以走。第二天凌晨,下起了傾盆大雨,曹及跟隨他的兵將衣甲全濕了,冒雨行軍,又冷又餓,實在是狼狽不堪。剛想找地方做飯,李典、許褚保護眾謀士來到。曹問清前面去處,決定從南彝陵葫蘆谷口走。待到達葫蘆谷口,眾人已是飢餓難忍、疲憊已極,馬也累倒不少。曹只好下令休息,用從村裏搶來的糧食做飯。眾軍一聽休息,都迫不及待地下濕衣晾曬,摘下馬鞍,放馬去咬食草。這時,曹又大笑起來,眾官説:“剛才丞相笑周瑜、諸葛亮,惹來趙子龍,又折損了許多人馬。現在為什麼又笑呢?”曹説:“我笑諸葛亮、周瑜終究是智謀不足。如果是我用兵,就在這裏也埋伏一支人馬,以逸待勞;那時,我們縱然能逃命,也免不了重傷啊!他們想不到這點,所以我笑他們。”曹正在得意,他的前後軍已一齊喊叫起來。曹頓時嚇得扔掉鎧甲,急忙上馬。許多軍兵還來不及收馬,四面煙火早已燒來。山上一支軍馬擺開,為首大將正是燕人張翼德。原來,諸葛亮早已算定,第二天早晨定會下雨,曹軍到葫蘆口必定埋鍋造飯,所以讓張飛只等煙起就在山邊放火,結果和諸葛亮所料分毫不差。眾曹軍一見橫予立馬的張翼德,再聽到一聲大吼:“曹賊往哪裏逃!”早已嚇得魂飛天外。虧得許褚、張遼、徐晃三將力戰,曹才得以逃。這一下,曹軍損失更慘,逃的兵將多數已經受傷。好不容易逃,來到一叉路口,軍士請示走哪條路。兩條路:大路平坦,多走50裏;小路難行,少走50裏。曹派人上山觀望,得到回報:“小路山邊有幾處煙起,大路沒有動靜。”曹下令走小路。眾將不理解,曹説:“你們難道沒聽兵書上説:‘實就是虛,虛就是實’嗎?諸葛亮計謀很多,故意派人在小路的山上燒煙,讓我們不敢從這條小路走,他把軍隊埋伏在大路邊等着。我已算準了,偏不中他的計!”眾將齊聲説:“丞相算得太妙了!”他們哪裏知道,諸葛亮早已對關雲長説過同樣的話。這條小路名叫華客道,極難行走,又是雨後,更加泥濘難走。曹軍連遭兩次伏擊,飯也沒吃上,早已疲乏到極點,飢餓難忍,實在支持不住了。許多軍兵扶着子,勉強往前挨。那些受傷的更是舉步維艱。曹驅趕士兵擔土搬柴,填坑鋪路,還讓張遼、許褚等將領督陣,只要行動稍緩的,立即處斬。不少曹兵餓倒在地,曹驅趕人馬從他們身上踐踏而過。最後只剩下三分之一的人馬通過險路,走上稍微平坦一點的路。曹回頭一看跟隨的三百多人,沒有一個衣甲完整的。走了一會兒,曹在馬上舉起鞭子又大笑起來。眾將莫明其妙,曹説:“人們都説周瑜、諸葛亮足智多謀,讓我看來,其實全是無能之輩。他們如果在這裏埋伏一隊人馬,我們就只好束手待斃了!”誰知曹還沒笑完,就聽得一聲炮響,五百名校刀手兩邊擺開,關雲長已手提青龍偃月刀,騎着赤兔馬,攔住去路。曹無可奈何地説:“既然到了這步田地,只有決一死戰了。”眾將説:“人雖不怕,馬已無力,怎能再戰呢!”程昱説:“關公最講信義,請丞相親自去求他放行,也許還能過去。”曹也想不出別的辦法,只好厚着臉皮去求關雲長。經曹苦苦哀求,關雲長總算放給曹軍一條生路。當然,這也早在諸葛亮預料之中,關雲長剛出發時,諸葛亮就對劉備説過:“我夜觀天象,曹還不該死。把這個人情留給雲長去做,也是一件好事嘛。”三截曹,把諸葛亮用兵的機變神妙表現得淋漓盡致。他算準了曹逃跑必經的路線,選擇了最好的時機出擊,讓關雲長燒煙引來曹,真可謂算無遺策,用兵如神。從諸葛亮用兵的事例,我們可以悟出,所謂用兵的機變,就是能順應形勢,因時、因地、因人而活用兵法,用超出敵軍預料的策略戰勝敵軍。説到兵權的重要,前面已有涉及。總之,對於兵權必須像使用長武器那樣,必須緊握,又必須善於使用,才能發揮其威力。從上面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兵陣、兵勢、機變、兵權,是用兵取勝的本。沒有兵權,一切都談不到,這是前提條件;運用兵陣,是作戰的基礎,不會或不善運用兵陣的人,是無法取勝的;兵勢和機變,可以説是保證勝利的手段,不會造成兵勢和發揮兵勢,就無法壓倒敵人,不能保證勝利;不善機變,就無法超出敵人,同樣不能保證勝利。當然,這四項又是相輔相成的,所以孫臏説:“察此四者,所以破強敵,取猛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