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絕峯瀝血鷹折翼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冀燕的宋軍殲滅了述達“十萬夫長”所率的遼軍左翼大軍後,已然軍心大振士氣如虹的乘勝反攻。
因此不到十,已連連收復了數處被少數遼軍佔據駐守的城邑大鎮,並且直“清宛”及“滄州”一帶。
另外,由“驃騎將軍”以及“鎮遠將軍”兩位將軍率領,將近八萬之數的大軍,則奉命由“井徑”攻往“娘子關”只要收復“娘子關”便可橫跨太行山,直太原城了。
而西方的狄元帥,也已率十萬大軍及七百餘名羣雄沿着“呂梁山”往北前進,逐一聚合散佈山區中的各地殘軍及羣雄,已然聚為十四萬大軍,就近圍攻被少數遼軍佔據的城邑,逐一收復。
而石玉將軍則率十萬大軍及五百羣雄,橫越呂梁山脈到達汾陽城,在軍民的歡呼聲中,立即將邊關退守城內的殘兵敗將,重整為七萬大軍,由一名“靖威將軍”率領,還有準備同行收復家鄉的八百餘名羣雄,沿着“汾河”往太原城南方的“晉柯”推進。
而石玉將軍依然率原有十萬大軍及五百羣雄,由“汾河”上游淺水渡口搶渡,並且猛攻駐守“祁縣”的遼軍。
僅有兩便已攻復“祁縣”然後堅守“祁縣”為據地,再兵分兩方分攻“太谷”及“平遙”兩鎮,斷阻了太嶽山遼軍中軍的後路,與太原城的遼軍斷絕了聯絡及支援。
左右兩方的宋軍在圍城攻鎮中,功力高絕的“虹霞研姬”姐妹,戰戰皆誅除了不少的契丹高手,因此已然名聲大噪。
而且因羣雄中有不少“靖國門”的金銀護門及巡使,其中已有不少人認出“虹霞赤姬”周雅琪﹑“虹霞粉姬”梅含馨﹑“虹霞青姬”陳秋月及“虹霞紫姬”趙瑞冬四位婦少,乃是創門之初,被兩位副門主稱為“軍師”的四位姑娘。
因此“靖國門”的所屬,無形中已將“虹霞妍姬”姐妹視為主首之人,並且因姐妹六人的功力最高,也使非“靖國門”的羣雄,皆也尊敬且甘願遵從為主首者。
“虹霞妍姬”姐妹六人分別在左右兩翼協助宋軍,且成為羣雄共尊的為首者後,也因為功力最高,便擔負了誅除契丹高手及對方主將,以及暗潛入城打開城門,以利大軍順利攻入城內的重要任務了。
也因此才使石玉將軍的十萬大軍順利攻復“祁縣”並且大軍堅守“祁縣”時,又隨五萬大軍北上搶攻下“榆城”另一方由“驃騎將軍”及“鎮遠將軍”率領的八萬大軍,也順利的攻下“娘子關”之方,並且又沿途攻佔了“陽泉”﹑“平定”﹑“壽陽”等城鎮。
終於與石玉將軍的大軍相互呼應,成為一道有二十萬大軍的防線,斷止了尚在太嶽山的遼軍,與駐守太原城遼軍的聯繫。
並且因戰情逐漸有利,各方宋軍皆已分諸武功高明,且悉地形的羣雄高手攜緊急軍摺相互傳訊,逐漸定妥了殲滅遼軍三路大軍中僅存的中軍之計了。
因此,遼國少狼主喀卡巴所率的中軍,已然成為被宋軍圍困的孤軍,情勢已甚為不利了。
一場勝負之戰,遲早皆將來臨!果然…
一,天才剛放亮,宋軍之方的密集戰鼓已然開始響起!
二十萬大軍的戈戟刀槍光閃爍,騎隊、步旅已在張忠、劉慶、李義三位主將,以及三十餘名副將、偏將的率領下,成扇形緩緩進已然備戰的十餘萬遼軍。
宋軍之方兵多將廣,且士氣如虹,而遼軍之方,除了少狼主喀卡巴﹑“玉狐”楊玉妃,以及親衞“八鷹”﹑“十二狼”還有所餘不到兩百名的契丹高手。
在軍士方面,遼軍中的十萬夫長、五萬夫長及萬夫長也僅各餘一名,軍士也僅有十八萬左右,而且軍心惶恐、土氣低落,相形之下已難與宋軍對抗了。
然而尚不及此,早已快騎連連奔馳傳遞議定的殲滅戰,豈會少了“石玉將軍”及“驃騎將軍”﹑“鎮遠將軍”所率的大軍?
兩方大軍除了駐守各城的守軍外,各有五萬大軍由兩方聚合為了並且也在天亮時由北方及時趕至,於是前後三十萬大軍已緩緩散圍,終於形成一個鐵桶般的圓陣,將十八萬遼軍團團圍困住。
倏然!
宋軍之方戰鼓急鳴,並聽殺聲震響驚天地泣鬼神!三十萬大軍也已同時往正中的遼軍緩緩推進束縮,唯有前鋒步旅中的三萬餘弓箭手則是快速前進。
當前鋒弓箭手衝向遼軍尚有二十丈之距時,立即架盾為屏,張弓搭箭出陣陣箭雨,而此時遼軍之方也己開始以箭雨回,因此雙方各有傷亡!
宋軍戰鼓再鳴!立見五萬餘前鋒騎隊緩緩前馳,在弓箭手後方排列成三列橫隊,已然準備衝鋒陷陣,而後方的步旅也已枕戈待旦隨騎隊衝殺了。
但是!突見站立在後方的主將羣中“寒玉雪鳳”趙秀鸞及“雲裳飛鳳”江秋萍,皆不顧眾將軍的勸阻,竟與六大掌法分率着千餘名金銀牌護門、巡使,以及非“靖國門”的羣雄,每人手中皆手執一面鐵盾,迅疾掠至騎隊前方。
原本隨着石玉將軍及“驃騎將軍”﹑“鎮遠將軍”同行,分別以“虹霞妍姬”姐妹六人為首的千餘羣雄,也同時在另兩方越出騎隊待命衝殺!原來“靖國門”中的金銀護門巡使及羣雄,皆痛恨遼方武林殘害了不少同門好友及親人,因此皆在此一戰中,率先與契丹武林決一死戰,然後再衝殺遼兵。
已然自卸公主身分,以“靖國門”副門主身分率門中所屬,從旁協助軍將的“寒玉雪鳳”趙秀鸞及“雲裳飛鳳”江秋萍兩女,當知曉了門中所屬的心願後立即應允,並且也與另兩方的為首者聯絡妥當,皆由羣雄率先攻入遼軍內。
於是在一陣戰鼓聲後,弓箭手已然停止箭退返騎隊後方,接而在一陣喊殺聲中,三方共有將近三千之眾的羣雄,已率先執盾冒着遼軍箭雨迅疾飛掠,而後方五萬騎隊也已開始緩緩前馳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