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五十五章古裝婚禮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五十五章迸裝婚禮新燈兒掌上,新郎倌掛帳…

“俊臉兒紅紅,汗珠兒淌淌,硬手兒,饞涎兒長長…

“石榴子鄔裂開,黃瓜扭兒上,咚鏘咚鏘咚咚鏘,咚鏘咚鏘咚咚鏘…”

“傻柱兒們,別唱了,看嗓眼兒累着了。給你們分糖吃了!”

“庾,我們不累。別讓明哥哥累得起不來炕呀。哈…”一堆笑聲散開了。孩子們數着手裏的糖塊,滿意地回到自己的被窩裏睡覺了新月兒初圓,黃黃的,顯出萬分光潔可愛。似水的清輝裏,瀉出了夜一片皎然。

十幾年前,座落在薊北縣的庾家莊,舉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古裝婚禮。

這場婚禮轟動了四村八舍。

今天,人們説起這場婚禮,還是咂舌稱讚。

“嘖嘖,人家那婚禮,甭提了,不説百年不遇,也是世間少有。”一般人家結婚,通常只是僱上一棚吹鼓手,八個人連拉帶唱,就算十分紅火了。可這庾家的老太太,硬是僱了兩棚吹鼓手,讓他們來了個“對棚”大賽。兩棚吹鼓手比着勁兒鬧了一個通宵,把那些從縣城趕來看熱鬧的時髦青年都傍看呆了。

親隊伍的安排,也是出奇的排場。一般的親隊伍,都是同三匹紅馬組成。一前一後馬上坐伴娘,中間馬上坐新娘。再搭上一車吹鼓手鳴鑼開道,也就十分風光了。可這庾老太太卻設法了二十匹馬。前面十匹紅馬,坐了十位伴娘,後面十匹黑馬,坐了十個伴郎。中間在是一頂莊户人家平時看不見的花轎。而這花轎也不是一般的花轎,上面描龍繡鳳,轎頂上綴着五光十的寶石、金飾,與皇家的鳳輦無二。據説是從外縣借來的。嘿,第二天,親的隊伍一出去啊,把庾家莊三里長街得滿滿的,比過大年趕集還熱鬧。新娘進村的時候,一路鼓樂不斷,前後兩輛大車上的吹鼓手使勁對吹,繼續着昨夜的比賽。隊伍一進莊,把個鄉親們看的都傻了眼。這陣勢誰見過?前面十匹神抖擻的紅馬上,十位新伴娘如花似玉;伴娘馬隊後是新娘乘坐的鳳輦轎。轎後,是十匹股滾圓的黑馬護駕。每匹馬上坐着一位英武俊俏的後生,這後生們一個個披紅戴花,瀟灑俐落,把沿途看熱鬧的姑娘們饞得心裏直癢。那些個前來賀喜的珍乘坐的小轎車啊、麪包車啊、中客、大巴之類的載客工具,一律在後面行駛。前面新娘的鳳輦落了轎,後面的車隊還沒有進村哪!

婚筵的浩大和講究,更是一般人家難以攀比。當時農村的婚禮,一般只是安排吃大鍋飯。人多口多,大鍋裏熬菜,笸籮筐裏裝饃饃。一人端一個碗,手裏夾個饃,肚兒吃個鼓溜溜的也就很滿足了。可是,這個庾家硬是安排了百桌酒席。前來賀喜的人一律席上就座。這樣,那些前來賀喜的親友和鄉鄰不住暗暗吃驚,一個個都後悔送禮的錢帶少了,趕忙讓孩子回家再取些來。

那天主持這事的人是村民委員會主任庾三懷。他事後説,那天把他忙得暈頭轉向,差不多要累昏了究竟來了多少客人,來了多少車輛,他也記不清了。不過,能把這個場面穩穩妥妥地辦下來,對於他,的確算是個奇蹟了。他覺得最值得自己吹噓的有這麼幾件事:來人這麼多,飯菜卻沒有缺,也沒有剩。觀眾那麼擁擠,新人拜堂時卻沒有亂;客人們雖然很陌生,但是人家走的時候他都派人專人送到了村口;禮錢和人情份子那麼多,帳房上卻沒有一筆差錯。這幾件事,足以證明他的組織協調能力,夠他榮耀一輩子了。

這麼隆重的婚禮,自然是有來頭的。説起男家來,並不是什麼大户。老頭兒雖然當了多年村支書,作古之後其勢力也就弱了。老太太人緣雖然處得好,只是養了五個兒子,結了婚的四個兒子都在農村務農,蓋房娶媳婦也把家底挖光了。引起這場大大辦的原因只有一個:小兒子娶的是高幹家的姑娘,新媳婦的父親是中央的部長,這就足夠把遠遠近近的人震一下子了。

小兒子大學畢業後分配到縣城北的山溝裏,説是什麼"三線"的軍工廠。廠長是個級別很高的老紅軍幹部。廠長家有個如花似玉的千金小姐,老兩口為這個女兒選了多少小夥子都不稱心,卻一眼相中了剛剛進廠的庾家的小兒子。不到一年,這事就定了下來。説地面觀察站也巧,兩個新人剛剛領了結婚證,中央一個調令,就把老頭兒調北京當了部長。雙喜臨門,老頭兒別提多高興了。上任後一個月,就在北京張羅起女兒的婚禮來。

那不行!庾老太太接到親家的信,一百個反對。

老太太並不反對這門親事,而是婚禮的地點。

在北京辦婚禮,算是怎麼回事?是你招我兒子為婿,還是我們娶你家姑娘為媳?

她知道這位高幹家有兩個兒子,早已結婚。人家不可能蓄意娶養老姑爺的。可是,這件大事要是在北京辦,老家在兒子心裏就淡了,農村的老孃也得讓他給忘了。作為男家,得主動一點兒,得想辦法讓兒媳婦隆重地進一次庾家的大門,讓她清清楚楚地認識到自己是庾家的兒媳婦,而且有自己這樣一個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的婆婆。

然而,娶這麼一位大府裏的小姐,場面寒酸不得,捨不得花錢就讓人家笑話。老太太咬了咬牙,決計來個大辦。

為了不讓女家笑話,她特意來到縣文化館,找了孩子的舅舅商量了一番。最後,老兄妹二人決定舉行一場城裏人沒見過的古裝婚禮。這樣,庾家莊才出現了一次百年不遇的風光。

老庾家風光是風光了。可是,聽説老太太的意願並沒有完全實現。新媳婦美豔、漂亮,這是沒得説的。只是,她燙了頭髮,穿了高跟鞋,老太太不看就不順眼。在幾位嫂嫂勸説下,她雖然穿上古古香的公主裙,披上了紅蓋頭,卻只是好玩兒似的在萬人觀瞻下走了一場戲。其後,她並未為老太太做一頓飯,更沒為老太太洗腳梳頭什麼的。那最體現老婆婆權威的一件事…新媳婦為婆婆倒盆。她壓兒就沒想幹。還是老大媳婦厚道,偷偷替新弟媳把這件事做了。

新媳婦結婚後第二天就回家了。據説,臨行時總算彆彆扭扭喊了一聲“娘”(城裏人都喊“媽”),老太太才到自己沒有白白折騰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