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北方重化的一處懸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庾明沒有把“北方重化”這一攤子給龔歆,不是攬權,更不是對龔歆不放心。他這個人當官一直主張超
、放權。即使是“北方重化”這個大企業,他當初也想
給龔歆分管。只是,當他向省委書記彙報時,省委書記還是主張讓他主管“北方重化”;所以,他就尊重了省委書記的意見,儘管如此,他也想,遲早得把它
到龔歆手裏。
但是,現在龔歆主動請纓了,他為什麼不送個順水人情,將“北方重化”痛痛快快地給龔歆,卻還要拖延一下呢?
這,主要是“北方重化”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至今還留着一個懸念…
他是想等待這個懸念有了結果,再處理分工問題不遲。
這個懸念,是由一套引進的設備引起的:當庾明就任省長,離開“北方重化”時,礦山機械廠的訂單出現了益減少的跡象。為了保持舊市場份額,開闢佔領月收入市場,他指示老金對產品進行更新換代。老金也早就意識到了企業產品老化的危險,馬上組織技術人員去了歐洲,尋找商機。到了德國,他們參觀、考察了對方的礦山機械製造企業,決定引進一套先進洋設備。當時,這套洋設備有兩個型號,一種是經過測試和使用過的舊型號設備,一套是未經測試和使用過的新型號設備。引進舊型號設備安全,買回來就可以使用,基本上無風險,但是其技術含量不高;引進新型號設備固然有較高的技術含量,但是買回來要經過消化、調試才能使用,要承擔一定的技術風險;老金覺得新型號的洋設備符合新技術發展
,為企業長遠發展打算,就想引進新型號的洋設備,為此,他還從德國給庾明打了個電話,請示他的意見。庾明覺得機械行業競爭
烈,引進設備當然是越新越好。就同意引進這套新型號洋設備,為了節省外匯,他還特別指示:只引進主機。配套設備由國內製造。老金照辦了。但是,這套設備運抵國內後,它的主機與國產的配套設備卻聯結不上。因此,礦山機械廠就沒敢貿然試車。這一拖延,怪事兒就出現了,有人往紀委舉報,説是老金受賄,引進了外國的一套廢舊設備,至今不敢試車。為這,省紀律檢查委員會還派人查了幾天,
得老金灰溜溜的。他幾次向德國公司
涉,也沒有
涉出什麼結果來。後來,還是楊總裁心細。他派人到德國尋找這套洋設備的技術人員瞭解情況,想請他們來中國解決技術問題。沒想到,在尋找這設計人員時竟發現有咱們中國薊原人。這不,楊總裁就以高薪相許,開始了説服動員工作,想動員他們回國,幫助解決這套設備的技術難點。
現在,這件事兒不知道做得怎麼樣了?手機看小説訪問..
萬一人家不回國,引進的設備不能試車運行,那豈不是買了一堆廢鐵?
“北方重化”還不得出大亂子?
想到這些,他就有些擔心。他想,等這件事兒有了結果,他再把企業給龔歆不遲。
但是,他看到龔歆躍躍試、心急如焚的態度,就有了一種
覺:這個龔歆,是不是已經盯上這個“北方重化?”要是這樣,會出現什麼麻煩呢?
礦山機械廠引進的這套設備,確實是德國公司最新的研製成果。在研製這項新成果的技術隊伍裏,不僅設計隊伍裏有中國人,就連制雜謨伍裏也有中國人。而這中國人並不是別人,他們就是礦山機械廠棄之不用、被迫下崗的一位優秀的車間主任,全國勞動模範李金鑄。
李金鑄和他的家族在礦山機械廠都是有極特殊地位的人物。
他的父親李鐵民,是解放前的赴德留學生,專攻機械設計。回國後,被聘任為礦山機械廠總工程師,後參加革命,成為黨的地下工作者。解放前夕,國共戰,解放軍要奪取礦山機械廠,以支援前線軍需;國民黨部隊則要極力想保住礦山機械廠,雙方
戰,李鐵民犧牲在保衞礦山機械廠的戰鬥中。薊原解放後,李鐵民的
子擔任了廠黨委書記,繼承了丈夫的事業。她的兒子李金鑄也十分優秀,進廠後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常常搞一些小幫新、小發明,不到30歲就被提拔為車間主任,而且被市總工會申報為全國勞動模範。
這樣一個優秀的基層幹部,本來是有希望繼承父母事業,當上礦山機械廠廠長的。但是,因為企業改制,企業法人代表要面對社會,公開招標。李金鑄就不可避免地參與到了一場烈的競爭中。而他的競爭對手不是別人,正是他母親當廠黨委書記時開除的那個調戲女工的
氓…孫水侯。
孫水候原是這廠子的車工,因為與漂亮的女徒工談戀愛,並想趁夜班之際強行與人家發生關係,被人發現,就當作
氓被開除了。開除出廠後,他靠搗賣礦山機械配件發了大財,身上揣了十幾個億,聽説礦山機械廠招標,就前來競聘,夢想東山再起。競聘演説之後,職工代表大會贊成李金鑄的票數雖然不少,但是他的勞模政治優勢總趕不上孫水侯的“銀彈”時髦,最終,敗在了孫水侯手下。而孫水侯上台之後,第一個下崗的人就是李金鑄。
當時,不少下崗工人為了生計,選擇了蹬三輪車、當力工,或者去幹小商小販,李金鑄覺得自己幹那種事有辱家門,只好呆在家裏,坐吃老母親的離休金。時間長了,覺得坐吃山空不是個長久之計,就向親戚朋友東借西湊,跑到德國投奔在那兒讀博士後的兒子李英傑。
説起這個李英傑,倒是將門出虎子的好小夥兒,他大學畢業後,考取了留學德國的博士生,學業結束後正在一家德國公司實習,公司的總工程師欣賞他的才幹,讓他參加了新型號重化機械設備的研製工作。看到爸爸懷揣一身好技術前來投奔他,就介紹他到自己所在的這家公司的製造廠當了工人。李金鑄紮實肯幹,在洋人工廠裏也拿出了中國勞模的奉獻神,還成功地搞了幾次工藝技術革新,被外國老闆看中,幾次提出要與他簽訂勞動合同,但是,李金鑄對送上嘴的洋飯碗並不
興趣。他人在國外,心在國內,總是掛念着薊原礦山機械廠那檔子事兒。尤其是想到自己這個多年的勞動模範竟敗在了一個被開除了的
氓手下,他更是心不甘,總想有朝一
殺回廠內,重整旗鼓,與那個孫水侯較量一番。幸好,老天不負有心人。這次礦山機械工廠洋設備測試出現了故障,需要他和兒子前去排除,他覺得機會來了。多次動員兒子同他一起回國;但是,兒子李英傑敬重恩師栽培,還想在恩師指導下再出些研究成果,就不想貿然離開。尤其是前些
子,研製新型號設備的秘密圖紙意外地丟失了一套,總工程師急得四處尋找,最近,為了尋圖,竟跑到美國去了。總工程師告訴他,如果這套圖紙找不回來,他們就得重新設計一套新圖紙。所以,爸爸怎麼動員,他也不敢離開。
“唉,真是兒子大了不由娘啊!”這一次,李鑄才知道,一個人權威是有限度的。過去這個聽話的乖兒子,轉眼間就不把他放到眼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