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十九列傳三百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順治元年,從入山海關,擊賊李自成,復追敍部將噶勒嘛從徵明功,賜號達爾漢。康熙十五年,以剿逆籓吳三桂,詔選兵赴河南駐防。十六年,調荊州。十八年,撤還。二十二年,以其部多盜,諭撫眾及弭盜法。二十六年,上閲兵盧溝橋,命其部來朝人從觀。二十七年,選兵赴蘇尼特汛防禦噶爾丹。三十四年,所部乏食,遣官往賑。三十五年,上親征噶爾丹,詔徵兵五百,運中路軍糈給器?備。三十六年,朔漠平,賚運糧兵銀。五十六年,理籓院奏翁牛特及克什克騰諸扎薩克請令公勘地址有越界伐木者論罪,從之。雍正五年,賜銀賑所屬貧户。九年,隨大軍剿噶爾丹策凌。乾隆二十年,從徵達瓦齊。
所部二旗,右翼駐英什爾哈齊特呼朗,左翼駐紮喇峯西。爵四,扎薩克多羅杜稜郡王一,附固山貝子一,鎮國公一,扎薩克多羅達爾漢岱青貝勒一。光緒十七年,金丹道匪之變,賊渠李國珍等擾是部,焚王府,踞烏丹城,即元全寧路治,實熱河北路門户。葉志超遣副將潘萬才等率軍先克之,餘遂刃而解。是部二旗,蹂躪均重。事平,賑恤之。左翼有佐領二十,右翼有佐領三十八。
克什克騰部,在古北口外,至京師八百有十里。東西距三百三十四里,南北距三百五十七里。東翁牛特及巴林,西浩齊特及察哈爾正藍旗牧廠,南翁牛特,北烏珠穆沁。
元太祖十六世孫鄂齊爾博羅特,再傳至沙喇勒達,稱墨爾諾顏,號所部曰克什克騰。子達爾瑪,有子三:長索諾木,次巴本,次圖壘。服屬於察哈爾。天聰八年,索諾木率屬來歸。崇德六年,台吉沙哩、博羅和、雲敦等奉命赴董家、喜峯諸口偵明兵,俘斬甚眾。順治九年,詔編所部佐領,以索諾木領之,授扎薩克。康熙二十六年,上閲兵盧溝橋,命其部來朝人從觀。二十七年,噶爾丹侵喀爾喀,詔選兵防蘇尼特汛。二十九年,四等台吉穆倫噶爾弼以偵擊噶爾丹功,晉一等台吉。三十五年,上親征噶爾丹。凱旋,以其部設站兵無誤驛務,賚銀幣。雍正五年,賜銀賑其屬貧户。
所部一旗,駐牧吉拉巴斯峯,隸昭烏達盟。其爵為扎薩克一等台吉。是部墾事最早。嘉慶中,設白岔巡檢治之。同治中,回匪東竄熱河,設戍其地。
又經棚當直隸多倫諾爾?東北,商民萃處,號稱蕃盛。光緒十七年,金丹道匪之變,是部曾以兵協剿烏丹城等處之匪,得捷。有佐領十。
喀爾喀左翼部,在喜峯口外,至京師千二百有十里。東西距百二十五里,南北距二百三十里。東科爾沁,西柰曼,南土默特,北扎嚕特及翁牛特。
元太祖十六世孫格哷森札扎賚爾琿台吉居杭愛山,始號喀爾喀。有子七,部族繁衍,分東、西、中三路,以三汗掌之。其長子阿什海達爾漢諾顏。生子二:長巴顏達喇,為西路扎薩克圖汗祖;次圖捫達喇岱青,子碩壘烏巴什琿台吉。生子三:長俄木布額爾德尼,次杭圖岱,次袞布伊勒登,皆為喀爾喀西路台吉,隸扎薩克圖汗。
康熙三年,袞布伊勒登以其汗旺舒克為同族羅卜藏台吉額璘沁所戕,部眾潰,窮無依,乃越瀚海來歸。先是喀爾喀中路土謝圖汗下台吉本塔爾攜眾內附,封扎薩克親王爵,駐牧張家口外。至是詔袞布伊勒登扎薩克多羅貝勒賜牧喜峯口外察罕和碩圖,以所居地分東西,故本塔爾稱喀爾喀右翼,袞布伊勒登稱喀爾喀左翼。蓋自國初以來,喀爾喀相繼歸誠,名凡三:曰舊喀爾喀,歸誠最早,後編入蒙古八旗;曰內喀爾喀,即今隸內扎薩克之喀爾喀左右翼二部;曰外喀爾喀,其歸誠較後,即今隸外扎薩克之喀爾喀土謝圖汗、車臣汗、扎薩克圖汗、賽因諾顏四部。二十九年,以額魯特台吉噶爾丹侵喀爾喀土謝圖汗、車臣汗、扎薩克圖汗,所居皆被掠,先後乞降。詔袞布伊勒登備兵要汛,偵御噶爾丹。三十五年,上由克嚕倫河親征,諭其部選兵赴烏勒輝聽調。噶爾丹敗遁,撤兵還。雍正元年,所屬歉收,賜帑賑之。九年,大軍剿噶爾丹策凌,選兵赴歸化城駐防。尋以護外扎薩克遊牧,移駐克嚕倫河。乾隆初撤之。
所部一旗,駐察罕和碩圖。其爵為扎薩克多羅貝勒。有佐領一。是部與敖漢、柰曼、巴林、翁牛特、扎嚕特、喀爾喀左翼、阿嚕科爾沁七部十一旗,統盟於卓索圖。道光末籌海防,咸豐中剿粵匪,皆徵其兵。至同治初,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陣亡,乃撤歸。清代蒙古留京王公,以是盟與哲里木、卓索圖為多,大都額駙子孫。錫林郭勒、烏察布、伊克昭三盟則鮮見焉。
烏珠穆沁部,在古北口外,至京師千一百六十三里。東西距三百六十里,南北距四百二十五里。東索倫,西浩齊特,南巴林,北瀚海。
元太祖十六世孫圖嚕博羅特由杭愛山徙牧瀚海南,子博第阿喇克繼之。有子三,分牧而處。長庫登汗,詳浩齊特部傳。次庫克齊圖墨爾台吉,詳蘇尼特部傳。次翁袞都喇爾,號其部曰烏珠穆沁。子五:長綽克圖,號巴圖爾諾顏;次巴雅,號賽音冰圖諾顏;次納延泰,號伊勒登諾顏;次彰錦,號達爾漢諾顏。皆早卒。次多爾濟,號車臣濟農,與察哈爾同族,為所屬。以林丹汗不道,多爾濟偕綽克圖子
稜徙牧瀚海北,依喀爾喀。
天聰九年,大軍收服察哈爾,多爾濟偕喀爾喀部車臣汗碩壘、浩齊特部策?夌伊勒登土謝圖、蘇尼特部叟巴圖魯濟農、阿巴噶部都思噶爾扎薩克圖巴圖爾濟農等表貢方物。崇德元年,命舊自察哈爾來歸之偉宰桑等齎敕往諭,遂偕其使納木渾津等至。自是貢物不絕。二年八月,台吉伊什喀布、烏喇垓增格、阿津、鏗特克等來貢,賚冠服、甲冑、弓矢、布幣。十一月,多爾濟、
稜各率屬由克嚕倫來歸。三年,喀爾喀扎薩克圖汗擁眾偪歸化城,上統師親征,多爾濟、
稜以兵會偵,扎薩克圖汗遁,乃還。賜貢馬台吉巴甘冠服、鞓帶。五年,賜來朝台吉固穆、塔布囊阿哈圖等蟒服、採幣。六年,詔授多爾濟扎薩克和碩車臣親王。順治三年,詔授
稜扎薩克多羅額爾德尼貝勒。以多爾濟掌左翼,
稜掌右翼。是年大軍剿蘇尼特部騰機思,至喀爾喀,以多爾濟屬達喇海鄉導功,賜號達爾漢。
康熙二十年,以所部牧鄰喀爾喀,因互竊駝馬,王大臣等遵旨議邊汛形勝處各屯兵百許,按旗設哨,嗣後扎薩克能撫眾戢盜者予敍,否則論罪。二十七年,噶爾丹侵喀爾喀,遣大臣赴烏珠穆沁宣諭扎薩克等防汛。三十年,阿巴噶台吉奔塔爾首烏珠穆沁台吉車等叛附噶爾丹,語涉扎薩克王素達尼
。命大臣往勘,得車
等私給噶爾丹駝馬,又令部校阿爾塔等往通信狀,罪應死。素達尼
預知,應削封號、奪所屬人户。素達尼已故,應除爵。議上,詔治車
等罪,免奪人户。素達尼未預謀,免除爵,襲如初。三十一年,素達尼弟協理台吉烏達喇希
以烏達喇希證車
等從逆狀,乞予敍。理籓院議烏達喇希故,應贈輔國公,令子袞布扎偵襲,從之。後停襲。三十四年,噶爾丹復侵喀爾喀,詔所部選兵駐汛。三十五年,偵噶爾丹至額哲特圖,哈卜濟爾赴烏爾輝聽調。是年,上親征噶爾丹還,賜坐塘諸弁兵銀。五十五年,選兵隨大軍防禦策妄阿喇布坦。雍正九年,議剿噶爾丹策凌,詔徵烏珠穆沁西各扎薩克兵三千駐烏喇特汛防四十九旗遊牧,復諭烏珠穆沁別以兵駐克嚕倫河。十年,移駐達哩剛愛。十三年,撤還。乾隆十二年,詔嘉兩翼扎薩克,值所屬災,贍貧户二萬餘,王貝勒以下各賜俸半年,無俸台吉俱賜幣有差。
所部二旗:右翼駐巴克蘇爾哈台山,左翼駐魁蘇陀羅海,與浩齊特、蘇尼特、阿巴噶、阿巴哈納爾諸部統盟於錫林郭勒。爵四:扎薩克和碩車臣親王一,附鎮國公一,輔國公一,扎薩克多羅額爾德尼貝勒一。左旗扎薩克貝勒楞傳至達克丹都克雅扎布。咸豐十年,以報效軍需駝馬,予郡王銜。是部左翼有固爾班泊,產鹽,由巴林橋烏丹城運售內地,西出圍場,分銷承德、豐、灤各屬;東出建平,分銷建昌、朝陽各屬;遠者更可銷至奉天突泉諸縣,西南可由多倫至山西豐鎮、寧遠諸?。光緒三十二年,都統廷傑奏定試辦蒙鹽章程。宣統二年,度支部尚書載澤奏定山西蒙鹽辦法,謂東路以烏珠穆沁蒙鹽為主,以蘇尼特部鹽附之。左翼有佐領二十一,右翼有佐領九。
浩齊特部,在獨石口外,至京師千八百一十五里。東西距百七十里,南北距三百七十五里。東及北烏珠穆沁,西阿巴噶,南克什克騰。
元太祖十六世孫圖嚕博羅特,再傳至庫登汗,號其部曰浩齊特。庫登汗孫德格類,號額爾德尼琿台吉。子五:長奇塔特扎幹杜稜土謝圖,次巴斯琫土謝圖,次策凌伊勒登土謝圖,次奇塔特昆杜稜額爾德尼車臣楚琥爾,次茂海墨爾。與察哈爾同族,為所屬。以林丹汗不道,徙牧瀚海北,依喀爾喀。
天聰八年,所部台吉額琳臣及塔布囊巴特瑪班第圖嚕齊、宰桑僧格布延徹臣烏巴什等,攜户口駝馬自喀爾喀內附,遣使宴,賚甲冑、雕鞍、蟒服、銀幣。額琳臣屬有先附者五十三户,仍命轄之。九年,大軍收服察哈爾,策凌伊勒登土謝圖偕烏珠穆沁諸部長表貢方物。崇德元年,巴斯琫土謝圖偕蘇尼特部來貢。二年,奇塔特昆杜稜額爾德尼車臣楚琥爾子博羅特率屬來歸。順治三年,詔授扎薩克多羅額爾德尼貝勒,後晉封郡王。八年,奇塔特扎幹杜稜土謝圖子噶爾瑪
旺攜眾至。十年,詔授扎薩克多羅郡王,以博羅特掌左翼,噶爾瑪
旺掌右翼。
康熙二十七年,詔發拜察儲粟賑其部貧户,覆命給銀。三十四年,噶爾丹侵喀爾喀,詔兩翼扎薩克選兵駐界偵御之。三十五年,上親征噶爾丹,牧馬郭和蘇台,諭偕蘇尼特、阿巴哈納爾部長董牧務。凱旋,兩翼扎薩克率台吉等歡道左,諭獎飼秣得宜,並優賚監牧及修道鑿井諸弁兵。五十四年,所部歉收,以唐三營儲粟賑之,並遣官往教之漁。雍正九年,大軍剿噶爾丹策凌,詔選兵分駐克嚕倫河。十年,移駐達哩剛愛。十三年,撤還。
所部二旗:左翼駐特古哩克呼都克瑚欽,右翼駐烏默赫哩,隸錫林郭勒盟。爵二:扎薩克多羅額爾德尼郡王一,扎薩克多羅郡王一。是部左右翼有佐領各五。
蘇尼特部,在張家口外,至京師九百六十里。東西距四百六里,南北距五百八十里。東阿巴噶,西四子部落,南察哈爾正藍旗牧廠,北瀚海。
元太祖十六世孫圖嚕博羅特,再傳至庫克齊圖墨爾台吉,號其部曰蘇尼特。庫克齊圖墨爾
台吉子四:長布延琿台吉,子綽爾袞,居蘇尼特西路;次布爾海楚琥爾,子塔巴海達爾漢和碩齊,居蘇尼特東路。初皆服屬於察哈爾。以林丹汗不道,徙牧瀚海北,依喀爾喀。
天聰九年,綽爾袞子叟偕喀爾喀車臣汗碩壘遣使貢方物。崇德二年,塔巴海達爾漢和碩齊子騰機思、騰機特、莽古岱、哈爾呼喇偕台吉、偉徵等,各遣使來朝,賜朝鮮貢物。三年,台吉務善伊勒登、多爾濟喀喇巴圖魯、
稜、達爾瑪等從徵喀爾喀扎薩克圖汗,偵遁,仍還。四年
,台吉超察海、噶爾楚、瑭古特、卓特巴、什達喇、莽古思、鄂爾齋、巴圖賴、額思赫爾、僧格等來朝,賚冠服、甲冑、弓矢。冬,騰機思、叟
各率屬自喀爾喀來歸,入覲,獻駝馬。五年正月,賜叟
、騰機思、騰機特、莽古岱、哈爾呼喇及台吉布達什希布、阿玉什、噶爾瑪
稜、額爾克、辰寶、茂海、伊勒畢斯等甲冑、銀幣。十月,台吉烏班岱、棟果爾、鄂爾齊、博希、沙津等來貢馬,賚冠服、鞍轡。六年,授騰機思扎薩克多羅郡王。七年,授叟
扎薩克多羅杜稜郡王。以騰機思掌左翼,叟
掌右翼。
順治三年,騰機思以車臣汗碩壘誘叛,率弟騰機特及台吉烏班岱、多爾濟斯喀等逃喀爾喀。上遣師偕外籓軍由克嚕倫追剿至諤特克山及圖拉河,騰機思、騰機特遁,獲其孥。烏班岱、多爾濟斯喀為四子部落軍陣斬。師旋,以烏班岱從子託濟弗從叛,且隨剿,賜所俘。五年,騰機思及騰機特悔罪乞降,詔宥死,仍襲爵如初。康熙十年,所部歉收,詔發宣化府及歸化城賑粟儲之,復酌給馬牛羊。二十年,遣官察給兩翼災户銀米。
二十七年,噶爾丹侵喀爾喀,詔選兵二千防汛。二十九年,噶爾丹襲喀爾喀昆都倫博碩克圖袞布,詔新部王以下原效力者,赴軍聽用。尋噶爾丹入烏珠穆沁界,諭還駐本旗要汛。三十五年,上親征噶爾丹,詔選兵赴烏勒輝聽調,以牧馬郭和蘇台,偕浩齊特、阿巴噶、阿巴哈納爾諸部長董牧務。凱旋,諭飼牧得宜,並優賚監牧及修道鑿井諸弁兵。以右翼扎薩克屬旺舒克、左翼扎薩克屬博羅扎布鄉導功,賜號達爾漢。復詔郡王薩穆扎之第三子多爾濟思喀布貝勒、博木布之長子素岱會師圖拉河,緝噶爾丹。尋分右翼兵赴珠勒輝克爾阿濟爾罕、左翼兵赴伊察扎罕,以不見賊蹤,撤還。五十四年,災,詔發張家口儲粟並帑十萬,自台吉下六萬四千九百餘丁遍贍之。
雍正元年,右翼二等台吉進達克以追捕叛賊遇害,晉贈一等台吉,命視公爵致祭。子三:長噶爾瑪遜多布,封輔國公;次噶爾瑪策布騰;次恭格垂穆丕勒。以隨捕賊功,各晉台吉秩有差。噶爾瑪遜多布爵後停襲。二年,所部災,賜銀賑之。九年,調兵屯克嚕倫河,防禦噶爾丹策凌。十年,有奏商都達布遜諾爾牧廠應移蘇尼特汛者,上飭止之,令各居其牧。十二年,所部兵駐防達哩剛愛。十三年,撤還。乾隆十二年,以災告飢,遣官往賑。
所部二旗:左翼駐和林圖察伯台岡,右翼駐薩西勒山,隸錫林郭勒盟。爵四:扎薩克多羅郡王一;附多羅貝勒一;扎薩克多羅杜稜郡王一;附輔國公一,由貝勒降襲。洎五十六年,以是部連年被旱,又特賑之。道光十三年,右翼郡王與喀爾喀親王爭界,詔察哈爾都統凱音布往勘。尋以喀爾喀災,緩之。其地當漠南北之衝,歷代由漠南用兵漠北者,多出其途。光緒末,於蘇尼特右翼王府東北七十里置電報局,曰滂江,以通烏得叨林之電。是部亦產鹽,西南行銷山西豐寧諸?。左翼有佐領二十,右翼有佐領十三。
阿巴噶部,在張家口外,至京師千里。東西距二百里,南北距二百有十里。東阿巴哈納爾,西蘇尼特,南察哈爾正藍旗牧廠,北瀚海。
元太祖弟布格博勒格圖,十七傳至巴雅思瑚布爾古特。子二,長塔爾尼庫同,號所部曰阿巴噶。塔爾尼庫同子二:長素僧克偉徵,子額爾德尼圖捫,號扎薩克圖諾顏;次揚古岱卓哩克圖,子多爾濟,號額齊格諾顏。初稱阿嚕蒙古,服屬於察哈爾。以林丹汗不道,徙牧瀚海北克嚕倫河界,依喀爾喀車臣汗碩壘。
天聰二年,偕喀喇沁、土默特、鄂爾多斯諸部長擊察哈爾眾四萬於土默特之趙城,復約喀爾喀偕喀喇沁乞師問察哈爾罪。六年,台吉奇塔特楚琥爾攜眾五百內附。九年,大軍收服察哈爾,額爾德尼圖捫孫都思噶爾等附車臣汗碩壘表貢方物。崇德四年,額齊格諾顏多爾濟自喀爾喀來歸。時有同名多爾濟者,號達爾漢諾顏,率眾皆至。六年,詔授額齊格諾顏多爾濟為扎薩克多羅卓哩克圖郡王。順治八年,都思噶爾自喀爾喀來歸,詔授扎薩克多羅郡王。以多爾濟掌左翼,都思噶爾掌右翼,遣官定牧地。康熙六年,阿巴哈納爾部乞降,以阿巴噶牧地賜之。遣官視浩齊特、蘇尼特界外水草豐美地,指給阿巴噶移牧。二十九年,噶爾丹侵喀爾喀,詔所部王以下原效力者,赴軍聽用。復諭偕阿巴哈納爾供軍糈,兼防新降喀爾喀掠諸內扎薩克牧產。三十一年,以台吉班第額爾德尼岱青、敦、巴雅爾、納木塔爾、扎木素、齊達什等導烏梁海眾內附,均授二等台吉。三十五年,上親征噶爾丹,牧馬郭和蘇台,諭偕浩齊特、蘇尼特、阿巴哈納爾諸部長董牧務。凱旋,諭獎飼牧得宜,並優賚監牧及修道鑿井諸弁兵。復以所部達濟桑阿鄉導功,賜號達爾漢。三十六年,王、貝子、台吉等朝正,請備馬從軍,
令各歸所部。時有二等台吉圖把扎布
臣楚琥爾者,年八十八,諭嘉其奮志報效,優賚之。五十四年,以災歉收,詔發唐三營儲粟賑之,復賜無產台吉牧牲。雍正二年,遣官齎銀賑所部貧户。九年,大軍剿噶爾丹策凌,徵兵駐達哩剛愛。十三年,撤還。乾隆十一年,旱災,賑之。五十四年,扎薩克卓裏克圖郡王喇特納什第以事奪扎薩克,予其弟巴勒丹僧格一等台吉扎薩克。
所部二旗,左翼駐科布爾哩,右翼駐巴顏額倫。爵五:扎薩克多羅郡王一;扎薩克一等台吉一;附多羅卓裏克圖郡王一;固山達爾漢貝子一;輔國達爾漢公一,由貝子降襲。右翼扎薩克巴勒丹僧格三傳至杜噶爾布木。咸豐七年,以報效軍需,予鎮國公銜。是部左右翼有佐領各十一。
阿巴哈納爾部,在張家口外,至京師千五十里。東西距百八十里,南北距四百三十六里。東浩齊特,西阿巴噶,南察哈爾正藍旗牧廠,北瀚海。
元太祖弟布格博勒格圖,十八傳至諾密特默克圖,號所部曰阿巴哈納爾。再傳至多爾濟伊勒登。子二:長稜墨爾
,次棟伊思喇布。初稱阿嚕蒙古,依喀爾喀車臣汗碩壘。駐牧克嚕倫河界,其地在瀚海北。
崇德七年,有和碩泰者,台吉達喇務巴三察屬也,攜孥內附。嗣托克托伊達嚕噶、達賴等至,皆優養之。康熙元年,台吉阿喇納、噶爾瑪,宰桑固英等越瀚海南牧綽諾陀羅海近內汛。三年,稜墨爾
復如之。守臣以聞,上知為喀爾喀所脅,宥罪遣歸。因諭喀爾喀以噶爾拜、瀚海為牧界,繼此有越者留勿遣。四年,喀爾喀復違諭,令阿巴哈納爾台吉牧瀚海南。棟伊思喇布弗之從。尋偕台吉阿喇納、噶爾瑪等率眾來歸,詔授扎薩克固山貝子。阿喇納、噶爾瑪以各攜丁七百餘,均授一等台吉。五年,
稜墨爾
亦來歸。六年,詔授扎薩克多羅貝勒,遣官指示阿巴噶部移牧他所,以舊牧地給阿巴哈納爾。
稜墨爾
掌左翼,棟伊思喇布掌右翼。二十七年,噶爾丹侵喀爾喀,哲卜尊丹巴呼圖克圖奔赴內汛,所部班第岱青、車凌岱青奉詔督兵二百往護,複選兵千三百由瀚海偵噶爾丹。先是
稜墨爾
、棟伊思喇布來歸,阿巴哈納爾諸台吉有留居喀爾喀者,至是隨哲卜尊丹巴呼圖克圖、額爾德尼台吉納木扎勒等至,曰
敦額爾克,曰阿海烏巴什,曰伊克岱青,曰額爾克烏巴什,挈屬户千餘,詔納之。二十九年,噶爾丹復侵喀爾喀,至烏勒札河,所部選兵四千,從大軍
擊。復以所部索諾木伊嚕爾圖鄉導功,賜號達爾漢。五十四年,以災歉收,詔發唐三營儲粟賑之,復賜無產台吉牲牧。雍正二年,遣官齎銀賑所部貧户。九年,大軍剿噶爾丹策凌,檄兵駐達哩剛愛。十三年,撤還。
所部二旗:右翼駐昌圖山,左翼駐烏勒扈陀羅海。爵二:扎薩克多羅貝勒一,扎薩克固山貝子一。扎薩克貝子棟伊思喇布十傳至東林多爾濟。宣統元年,以報效軍需,賜郡王銜,世襲貝勒。左翼有佐領九,右翼有佐領七。
是部與烏珠穆沁、浩齊特、蘇尼特、阿巴噶四部合為十旗,統盟於錫林郭勒。於內扎薩克東四盟中距京稍遠,風氣獨守舊,迄清季無招墾之事。察哈爾都統行文令辦新政,其盟覆文頗不遜。咸豐中,嘗徵其兵備防,旋以不得力,撤之。同治中,以回匪東竄,徵其盟駝只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