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九十七列傳二百八十四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硃用純吳蕃昌從弟謙牧沈磊周靖耿燿弟炳兄子於彝耿輔李景濂汪灝弟晨昂
升黃農曹亨黃嘉章鄭明允劉宗洙弟恩廣恩廣子青藜何復漢許季覺吳氏四孝子雷顯宗趙清榮漣薛文弟化禮曹孝童丁履豫鍾保覺羅
爾岱翁杜佟良克什布王麟瑞李盛山李悃奚緝營周士晉黃有則王尚毅胡鍈李三張夢維樂太希董盛祖徐守仁李鳳翔卯觀成葛大賓呂斅孚王子明馮星明張元翰俞鴻慶姜瑢湯淵魏興戴兆笨潘周岱張淮張廷標胡其愛方其明鄧成珠張三愛楊夢益閻天倫夏士友白長久郭味兒聶宏董阿虎張乞人席慕孔張長松崔長生榮孝子無錫二孝子啞孝子清興關外,俗純樸,愛親敬長,內愨而外嚴。既定鼎,禮教益備。定旌格,循明舊。親存,奉侍竭其力;親歿,善居喪,或廬於墓;親遠行,萬里行求,或生還,或以喪歸。友于兄弟,同居三五世以上,號義門,及諸義行,皆禮旌。親病,刲股刳肝;親喪,以身殉:皆以傷生有
,有司以事聞,輒破格報可。所以教民者,若是其周其密也。國史承前例,撰次孝友傳,亦頗及諸義行。合之方誌甄錄、文家傳述,無慮千百人。採其尤者,用沈約宋書例,為孝義傳。事親存沒能盡禮;或遘家庭之變,能不失其正;或遇寇難、值水火,能全其親。若殉親而死,或為親復仇,友于兄弟,同居三五世以上,及凡有義行者,各以類聚。事同,以時次。孝為二卷,友與義合一卷。
硃用純,字致一,江南崑山人。父集璜,明季以諸生死難。用純慕王裒攀柏之義,自號曰柏廬。棄諸生,奉母。其學確守程、硃,知行並進,而程於至敬。來學者授以小學、近思錄。仿白鹿規,設講約,從者皆興起。居喪哀毀,嘗曰:“宰我
短喪,吾黨皆以為怪,然可見古人喪禮之盡,必蔬水饘粥哭泣哀毀無苟弛。若今人飲酒食
不改其常,雖更三年,豈謂久哉?”晚作輟講語,又為治家格言,語平易而切至。病將革,設先人位,拜於堂,告無罪,顧弟子曰:“學問在
命,事業在忠孝。”乃卒。用純與徐枋、楊無咎稱“吳中三高士”皆明季死事之孤也。
吳蕃昌,字仲木,浙江海鹽人。父麟徵,明季死難,蕃昌事所後母查孝,居喪,水漿不入口。既殯,啜粥,不茹蔬果。寢苫,不衰絰。比葬,嘔血數升,逾小祥遂卒。
從弟謙牧,字裒仲。為程、硃之學。事母硃孝,居喪,杖不能起。疾稍間,手編父遺集,復困。治窀穸,哀動行路。謙牧體素羸,益不自勝,遂卒。蕃昌、謙牧皆於張履祥,履祥稱之。
時以孝著者,復有歸安沈磊,亦履祥友也。磊事母嚴,母不御酒,磊力請,終不聽。有疾,醫為言,乃御酒
。磊客授於外,弟子具時食,不忍食,以為母未嘗也。弟子乃先以饋母,曰:“太君食矣。”乃食,率以為常。
周靖,江南吳縣人。父茂蘭,刺血上書明父順昌冤,事具明史。靖少補諸生,事親能盡力。茂蘭卒,擗踴哭泣,喪葬悉如禮。三年不衰絰,不飲酒食
。小祥,有疾作,或謂在禮得飲酒食
,靖不可。靖素善作篆,或請題榜,亦以喪辭。
耿燿,河南太康人。世農。父應科,好施與,七世同居,顏其堂曰“效藝”兄光,明諸生,孝後母而教諸弟嚴,燿從之學,事必諮而後行。明末,寇屠太康,燿與弟炳舁母避河北,貿布以養。母病,朝出暮歸,不解帶累月。母卒,挽車歸母喪。炳亦純謹,定興耿權與弟極以孝友聞,炳慕其為人,分田舍處之,孫奇逢為作三耿傳焉。方寇至,光前卒,未葬,子於彝號泣守其柩不去,寇執之,推隕城下,傷
膂,幾死。寇退,歸掬土掩柩乃去。縣飢,知縣餽以粟,散贍貧乏。督僮蔬,任飢者刈以食。
同時有耿輔,虞城人。奉母避寇開封,寇決河灌城,倚浮木負母以渡。母卒,哀毀,緇衣食終其世。
李景濂,字亦周,浙江鄞縣人。幼喪母,父再娶於何而卒。何年少,媒氏奪之,景濂聞,伺於道,出椎擊之,歸告何。何相與慟哭,誓相依終身。何教景濂嚴,景濂事何甚謹。何嗜酪,景濂
入市求之,端捧急趨,如鳥張翼。市人怪而求其故,則皆嘆其孝,為讓道。何老病,景濂侍疾七年不怠。何卒,景濂亦六十,廬墓三年,作孺子泣。景濂明諸生,明亡,棄諸生去為醫。
汪灝,江南休寧人。晨、昂、
升,其弟也。父病咯血,灝年十六,割股和藥進,良愈。後數年病足,晨割股煉為末,敷治亦愈。又數年復咯血,晨復割臂以療。更數年,疾大作,灝復割臂,勿瘳。晨病,
昂泣曰:“吾兄割臂愈父,吾不能割以愈吾兄乎?”眾尼之。懵且僕,匠治棺,
升持匠斧斷指,血淋漓,調藥以飲晨。有司表其門曰“一門四孝友”錢塘吳瑗及弟琦、璠、琰相友愛,年皆逾九十。江蘇華亭姜應龍,應龍子世璜,世璜子文樞,文樞子超萃,超萃子懷權,懷權子栻,六世皆以孝行旌,人尤以為難。
黃農,江南元和人。父袞,諸生。農年十餘,母吳病六年,農侍疾不懈。母卒,慟屢絕,坐卧母柩側。袞客授於外,攜農俱。久之,察其枕漬淚若膏,貌癯然如初喪。袞客授稍遠家,農歸,五一往省,袞止之,則私伺門外問安否,衣服器用,時其寒暑具以往。一夕,心悸,走省,袞得暴疾,舁以歸。會除夕禱神,原減算益父,袞愈。農三十餘而卒,
金,亦賢孝。
曹亨,陝西鎮安人。年十一喪母,不能具棺,號泣於路,乞自鬻為斂。或與之金,葬母畢,即詣其家執役終身。
黃嘉章,湖南桂陽人。吳三桂之亂,從父避兵連珠崖。父歿,兄嘉林年十六,嘉章亦年十一,自鬻以葬父。嘉林稍長,力為傭,得錢贖嘉章還,兄弟相友愛。
鄭明允,江南歙縣人。康熙間,耿忠兵至,明允侍母抱譜牒及先世遺筆入山。賊大索山中,明允夜負母匿僻塢,還挈二子,未至,霧溢山,虎聲震林木,納二子石
中,疾趨侍母。賊退,二子亦無恙。兄病,視湯藥不去側。及亡,每慟輒絕。與其戚同賈,失其貲,明允發橐金盡與之。族子縊客舍,明允為坐守達曙,白於官,出私財以斂。有友蕩其貲,困甚,明允罄所有佽之,無難
。明允世業醫,
而不試,曰:“十得九,猶有一誤。”業賈終其身。
劉宗洙,字長源;弟恩廣,字錫三:湖北襄城人。父漢臣,明季從軍。襄城破,被數創,幾殆。恩廣兩耳斷,號泣負以歸。宗洙方走避寇,聞父難,往赴,賊截其耳鼻。居數年,父病,嘗糞,時稱襄城“嘗糞孝子”父歾,與季弟宗泗同居,俄與恩廣皆得官,以母老不出。母歾,恩廣嘔血至篤疾。或解,曰:“勿復言,五內裂矣!”遂卒。宗洙積哀兼痛弟,亦嘔血卒。
恩廣子青藜,康熙四十五年進士,選庶吉士。遭父喪,哀毀嘔血,事母不復出。
何復漢,江西廣昌人。十五而喪父,哭淚皆血。長事母孝,母疾作,嘗糞苦甘以測病深淺,不解帶者數月。母歾,寢苫三月,淚漬苫左右盡血痕。葬,乃廬墓側,夜悲號,喪終猶廬居。耿
忠兵至,復漢守墓不去,親知毀其廬,乃哭而行。著古今粹言示子孫。子人龍,康熙五十二年進士,入翰林。
許季覺,浙江海寧人。少尚俠,既折節讀書。居親喪,水漿不入口者七,杖而後起。含殮、殯葬、虞祔、卒哭、祥禫皆用古禮。葬,躬負土,廬於側,朝夕哭不輟。季覺故與同縣查氏
密,查氏貴,營葬侵許氏墓地。季覺曰:“吾不能以友賣親。”訟連年不決,親朋居間,季覺終不讓。查氏誣季覺通海,逮獄,有為辨者,獄稍解,避地山陰。查氏復誣以他事,再逮獄。季覺度不免,獄中碎瓷盎
之,死。
吳氏四孝子,江南崇明人,失其名。父壯年家貧,鬻子為富家奴。及長,皆能自贖。娶婦列肆居,養父母,兄弟議奉父母膳,月而易。諸婦曰:“翁姑老矣!月而易,必三月後方為翁姑具膳,太疏。”複議而易,諸婦又曰:“翁姑老矣!
而易,必三
後方為翁姑具膳,仍太疏。”乃議伯具早餐,仲午,叔脯,次
季具早餐,週而復始。越五
,諸子合具饌奉父母,子孫皆侍,諸婦以次上酒食,以為常。室置,兄弟各具錢五十,父食畢,取錢入市嬉,易果餌,歸畀諸孫,錢將盡,復具。父或從博徒戲,兄弟潛以錢畀博徒,令陽負與其父以為歡。行之數十年,父母皆將百歲,奉事不衰。陸隴其為之傳。
雷顯宗,河南陳州人。諸生。父病瘓,顯宗摩掌熱拊父四支,二十七晝夜不倦,父良愈。居數年,復病劇,侍湯藥兩月餘,竟卒,哀毀柴立。居母喪亦如之。康熙中,歲飢,出米粟濟貧乏,代償其逋賦。有鬻其孥者,贖以歸。佽婚葬者三百餘家。顯宗年九十,朔望集家人講孝經、曲禮、內則諸篇,里閈稱其家範。
趙清,山東諸城人。生有至,嗜酒,與同縣李澄中、劉翼明輩遍陟縣中山,縱飲,輒沉頓。喪父,廬墓側百
,母往攜以歸。喪母,復廬墓側,麻衣躬畚鍤,負土為墳,毀幾殆。客有勸者,清曰:“清所以為此者,蓋下愚居喪法耳。清狂蕩如湍水,不居墓側,將食旨,久而甘;聞樂,久而樂;居處,且久而安。不一期,沉湎不可問矣。不孝孰甚!”居廬久,或傳有狼與犬為守廬,狎不相齧也。
榮漣,江南無錫人。少孤,多病,母令為道士。善詩畫。事母孝,出遊得珍玩、良藥必以奉母。遊倦歸,晨昏侍母側。母卒,廬墓不復出。漣與縣人杜詔及僧妙復號“三逸”薛文,江南和州人。弟化禮。貧,有母,兄弟一出為傭,一留侍母,迭相代。留者在母側絮絮與母語,不使孤坐。旰,傭者還,挾酒米魚
治食奉母,兄弟舞躍歌謳以侑。寒,負母曝户外,兄弟前後為侏儒作態博母笑。母篤老,病且死,治殯葬畢,毀不能出户。傭主跡至家,文與化禮骨立不能起,哭益哀,數
皆死,時康熙四十二年也。知州何偉表其閭。偉勤於民,卒,民祠焉。乾隆間,學政硃筠令以文、化禮附韋祠。
曹孝童,江南無錫人。居南郭,父為圬者。童五歲,父或扃户出,則竟不食。鄰或哺之,泣不食,俟父歸同食。父死,童嗚咽匍匐死父側,鄰市棺為斂。
丁履豫,江南婁縣人。少孤,事母孝。兄二、弟一皆出遊,以歲所入畀履豫,使營甘旨。母卒將斂,畫師貌母像絕肖,履豫諦視久之,大慟,仆地遽絕。
鍾保,滿洲鑲黃旗人。父希晉,以步軍校從討吳三桂,積功當遷,鍾保以父老,力勸請休奉養。康熙間,自刑部筆帖式累遷刑部郎中,居父喪哀慟,水漿不入口。事母尤謹,歸必侍母側。兄蕩產,撫其孤,祖遺田宅悉推與之。弟貧,周之甚力。雍正二年,舉孝子,賜金,旌其門。官至工部侍郎。
覺羅爾岱,滿洲鑲紅旗人,德世庫七世孫也。
篤孝。年十七,父病,醫不效,乃割左臂為糜以進,病稍間,旋歾。事母益謹,母病飲食減,亦減飲食;飲食不能進,憂之,亦輟飲食;母能飲食,乃復常。雍正元年,命舉忠孝節義,以
爾岱應,詔賜白金,旌其門,授銀庫主事,勤其官,遷郎中。
康熙間,以割臂療親旌者,有翁杜、佟良,與爾岱同時有克什布。翁杜,滿洲鑲白旗人;佟良,蒙古鑲黃旗人:官防禦。克什布,滿洲鑲紅旗人,官三等侍衞。
王麟瑞,福建南靖人。諸生。八歲喪母,事後母如所生。母病暍,非時思食梅,麟瑞繞樹呼號,不食三,梅夜華,結實奉母,母良愈。父喪,廬墓三年,遇虎,虎為卻避。雍正初,詔舉孝廉方正,縣以麟瑞上。四年,授陝西道監察御史,出為直隸永平知府。
李盛山,福建羅源人。母病,割肝以救,傷重,卒。巡撫常賚疏請旌,下禮部,禮部議輕生愚孝,無旌表之例。雍正六年三月壬子,世宗諭曰:“朕惟世祖、聖祖臨御萬方,立教明倫,與人為善。而於例慎予旌表者,誠天地好生之盛心,聖人覺世之至道,視人命為至重,不可以愚昧誤戕;念孝道為至弘,不可以毀傷為正。但有司未嘗以聖賢經常之道,與國家愛養之心,明白宣示,是以愚夫愚婦救親而捐軀,殉夫而殞命,往往有之。既有其事,若不予以旌表,無以彰其苦志。故數十年來雖未定例,仍許奏聞,且有邀恩於常格之外者。聖祖哀矜下民之盛心,如是其周詳而委曲也。父母愛子,無所不至,若因己病而致其子割肝刲股以充飲饌、和湯藥,縱其子無恙,父母未有不驚憂惻怛慘惕而不安者,況因此而傷生,豈父母所忍聞乎?父母有疾,固人子盡心竭力之時,儻能至誠純孝,必且天地、動鬼神,不必以驚世駭俗之為,著奇於
用倫常之外。婦人從一之義,醮而不改,乃天下之正道,然烈婦難,節婦尤難。夫亡之後,婦職之當盡者更多,上有翁姑,則當代為奉養。他如修治蘋蘩,經理家業,其事難以悉數,安得以一死畢其責乎?朕今特頒訓諭,有司廣為宣示,俾知孝子節婦,自有常經,倫常之地,皆閤中庸,以毋負國家教養矜全之德。倘訓諭之後,仍有不愛軀命,蹈於危亡者,朕亦不概加旌表,以成
烈輕生之習也。”盛山仍予旌表。
李悃,河南開封府人,失其縣。貧為木工,父病痺,奉侍惟謹。歲歉,不能養,乃行乞於市,歸啖父。後得賑穀一石,慮不能繼,舂升許供父,而以?秕自咽。父病劇,夜中鄰人時聞悃摩撫嗟泣聲,遲明則悃抱父足死矣,父亦一慟而絕。鄰人愍其孝,收而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