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二十一列傳八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高宗諸子定安親王永璜端慧太子永璉循郡王永璋榮純親王永琪哲親王永琮儀慎親王永璇成哲親王永瑆貝勒永?慶僖親王永璘仁宗諸子穆郡王惇恪親王綿愷惇勤親王奕脤瑞懷親王綿忻惠端親王綿愉宣宗諸子隱志郡王奕緯順和郡王奕綱慧質郡王奕繼恭忠親王奕?醇賢親王奕枻鍾端郡王奕硉孚敬郡王奕譓文宗子憫郡王高宗十七子:孝賢純皇后生端慧太子永璉、哲親王永琮,皇后納喇氏生貝勒永?、永璟,孝儀純皇后生永璐、仁宗、第十六子、慶僖親王永璘,純惠皇貴妃蘇佳氏生循郡王永璋、質莊親王永瑢,哲憫皇貴妃富察氏生定安親王永璜,淑嘉皇貴妃金佳氏生履端親王永?、儀慎親王永璇、第九子、成哲親王永瑆,愉貴妃珂里葉特氏生榮純親王永琪,舒妃葉赫納喇氏生第十子。永?出為履懿親王允祹後,永瑢出為慎靖郡王允禧後。永璟、永璐、第九子、第十子、第十六子皆殤,無封。
定安親王永璜,高宗第一子。乾隆十三年,上南巡,還蹕次德州,孝賢純皇后崩,永璜喪,高宗斥其不知禮,切責之。十五年三月,薨。上諭曰:“皇長子誕自青宮,齒序居長。年逾弱冠,誕毓皇孫。今遘疾薨逝,朕心悲悼,宜備成人之禮。”追封定親王,諡曰安。
子綿德,襲郡王。坐事,奪爵。弟綿恩,襲。五十八年,進封親王。嘉慶四年正月,封其子奕紹為不入八分輔國公。八年閏二月,有陳德者,匿門,犯蹕,諸王大臣捍禦。論功,賜綿恩御用補褂,進奕紹貝子。二十年,授御前大臣。道光二年,薨,賜銀五千治喪,諡曰恭。子奕紹,先以上六十萬壽進貝勒,至是襲親王。十五年,奕紹年六十,封其子載銓為輔國公。十六年,奕紹薨,賜銀治喪,諡曰端。載銓襲。
載銓初封二等輔國將軍,三進封輔國公,授御前大臣、工部尚書、步軍統領,襲爵。道光末,受顧命。文宗即位,益用事。咸豐二年六月,給事中袁甲三疏劾:“載銓營私舞弊,自謂‘進退用人之權’。刑部尚書恆、侍郎書元潛赴私邸,聽其指使。步軍統領衙門但準收呈,例不審辦;而載銓不識大體,任意顛倒,遇有盜案諮部,乃以武斷濟其規避。又廣收門生,外間傳聞有定門四配、十哲、七十二賢之稱。”舉所繪息肩圖朝官題詠有師生稱謂為證。上諭曰:“諸王與在廷臣工不得往來,歷聖垂誡周詳。恆、書元因審辦案件,趨府私謁,載銓並未拒絕。至拜認師生,例有明,而息肩圖題詠中,載齡、許誦恆均以門生自居,不知遠嫌。”罰王俸二年,所領職並罷。九月,仍授步軍統領。三年,加親王銜,充辦理巡防事宜。二月,疏請申明會議舊章,報可。四年九月,病作,詔以綿德曾孫溥煦為後。是月,薨。追封親王,賞銀五千兩治喪,諡曰。
溥煦襲郡王。光緒三十三年,薨,諡曰慎。子毓朗,襲貝勒。光緒末,授民政部侍郎、步軍統領。宣統二年七月,授軍機大臣。三年四月,改授軍諮大臣。
端慧太子永璉,高宗第二子。乾隆三年十月,殤,年九歲。十一月,諭曰:“永璉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聰明貴重,氣宇不凡。皇考命名,隱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極後,恪守成式,親書密旨,召諸大臣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榜後,是雖未冊立,已命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禮用皇太子儀注行。”旋冊贈皇太子,諡端慧。
循郡王永璋,高宗第三子。乾隆二十五年七月,薨。追封循郡王。四十一年,以永瑆子綿懿為後,襲貝勒。卒,子奕緒,襲貝子。卒,子載遷,襲鎮國公。
榮純親王永琪,高宗第五子。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封榮親王。永琪少習騎,嫺國語,上鍾愛之。三十一年三月,薨,諡曰純。子綿億,四十九年十一月,封貝勒。嘉慶四年正月,襲榮郡王。綿億少孤,體羸多病,特聰,工書,經史。十八年,林清變起,綿億方扈蹕,聞警,力請上速還京師,上即迴鑾,因重視之,寵眷渥。逾年,薨,諡曰恪。子奕繪,襲貝勒。卒,子載鈞,襲貝子。卒,子溥楣,襲鎮國公。
哲親王永琮,高宗第七子,與端慧太子同為嫡子。端慧太子薨,高宗屬意焉。乾隆十二年十二月,以痘殤,方二歲。上諭謂:“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紹承大統者,朕乃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獲之福,此乃朕過耶!”命喪儀視皇子從優,諡曰悼。嘉慶四年三月,追封哲親王。
儀慎親王永璇,高宗第八子。乾隆四十四年,封儀郡王。嘉慶四年正月,進封親王,總理吏部。二月,罷。諭曰:“六卿分職,各有專司,原無總理之名,勿啓專權之漸。”十三年正月,諭曰:“內廷行走諸王入直,儀親王朕長兄,年逾六十,冬寒無事,不必進內。”十四年正月,封其子綿志為貝勒。十七年,以武英殿刻高宗聖訓,誤書廟諱,罷王俸三年。
十八年,林清變起,賊入城,綿志從宣宗發鳥槍殪賊。仁宗褒其奮勇,加郡王銜,加俸歲千兩。永璇亦以督捕勤勞,免一切處分。二十年七月,命祭裕陵,阻雨,還京,坐降郡王,並奪綿志郡王銜及加俸,仍罰王俸五年。二十四年正月,復綿志郡王銜,賜三眼孔雀翎。七月,坐刺探政事,上諭曰:“朕兄儀親王年已七十有四,力漸衰。所領事務甚多,恐有貽誤,探聽尚有可原。朕不忍煩勞長兄,致失頤養。嗣後止留內廷行走,平不必入直。”六月,綿志坐縱妾父冒職官詐贓,奪郡王銜,罰貝勒俸四年。
二十五年七月,宣宗即位,諭儀親王不必遠,又諭召對宴賚無庸叩拜。道光三年正月,綿志復郡王銜,加俸。八年正月,命在紫城乘轎,並加賞俸銀五千,示親親敬長之意。十一月,復諭朝賀免行禮。十年十月,永璇詣圓明園視大阿哥,徑入福園門,諭罷綿志官。十一年,諭壽皇殿、安佑宮當行禮時,於府第內行禮。又諭元旦暨正月十四宗親筵宴,均免其入宴,別頒果殽一席。十二年八月,薨,年八十八。賜銀五千治喪,親臨賜奠,諡曰慎。綿志襲郡王,薨,諡曰順。子奕絪,襲貝勒,加郡王銜。卒,曾孫毓?,襲貝子。卒,弟毓岐,襲鎮國公。
成哲親王永瑆,高宗第十一子。乾隆五十四年,封成親王。永瑆幼工書,高宗愛之,每幸其府第。嘉慶四年正月,仁宗命在軍機處行走,總理户部三庫。故事,親王無領軍機者,領軍機自永瑆始。二月,儀親王永璇罷總理吏部,並命永瑆俟軍務奏銷事畢,不必總理户部。三月,和珅以罪誅,沒其園第,賜永瑆。七月,永瑆辭總理户部三庫,允之。八月,編修洪亮吉上書永瑆,譏切朝政,永瑆上聞,上治亮吉罪。語在亮吉傳。十月,上諭曰:“自設軍機處,無諸王行走。因軍務較繁,暫令永瑆入直,究與國家定製未符。罷軍機處行走。”永瑆嘗聞康熙中內監言其師少時及見董其昌以前三指握管懸腕作書,永?星廣其説,作撥鐙法,推論書旨,深得古人用筆之意。上命書裕陵聖德神功碑,並令自擇書跡刻為詒晉齋帖,以手詔為序。刻成,頒賞臣工。
十八年,林清變起,永瑆在紫城內督捕,上嘉其勤勞,免一切處分及未完罰俸。二十四年正月,加其子不入八分輔國公綿懃郡王銜。五月,祭地壇,終獻時,贊引誤,永瑆依以行禮。上以永瑆年老多病,罷一切差使,不必在內廷行走,於邸第閉門思過,罰親王半俸十年。綿懃亦罷內大臣,居家侍父。二十五年六月,綿懃卒,贈郡王。有司請諡,以非例斥之,著為令。
仁宗崩,有旨免謁。語見儀親王傳。十月,命曾孫載鋭襲貝勒。道光二年十月,上還自行在,永瑆進食品十六器,以非例卻之。三年三月,薨,年七十二,賜銀五千治喪,諡曰哲。載鋭襲郡王。綿懃及載鋭父奕綬並追封如其爵。咸豐九年,薨,諡曰恭。子溥莊,襲貝勒,加郡王銜。卒,子毓橚,襲貝子。
貝勒永?,高宗第十二子。乾隆四十一年,卒。嘉慶四年三月,追封貝勒。以成親王子綿偲為後,初封鎮國將軍,再進封貝子。道光十八年正月,諭曰:“綿偲逮事皇祖,昔同朕在上書房讀書者只綿偲一人。”進貝勒。二十八年,卒,子奕縉,襲貝子。卒,弟奕繕,襲鎮國公。
慶僖親王永璘,高宗第十七子。乾隆五十四年,封貝勒。嘉慶四年正月,仁宗親政,封惠郡王,尋改封慶郡王。三月,和珅誅,沒其宅賜永璘。五年正月,以祝穎貴太妃七十壽未奏明,命退出乾清門,留內廷行走。二十一年正月朔,乾清宮筵宴,輔國公綿?就席遲,奕紹推令入座,拂墮食?,永璘告內奏事太監。得旨:“諸王奏事不得逕內奏事太監。”罰永璘俸。二十五年三月,永璘疾篤,上親臨視,命進封親王。尋薨,諡曰僖。命皇子往奠,上時謁陵歸,復親臨焉。
子綿?,襲郡王。綿?奏府中有毗盧帽門口四座、太平缸五十四件、銅路鐙三十六對。上諭曰:“慶親王府第本為和珅舊宅,凡此違制之物,皆和珅私置。嗣後王、貝勒、貝子當依會典,服物寧失之不及,不可僭逾,庶幾永保令名。”府置諳達二,亦命裁汰。道光三年正月,賜綿?三眼孔雀翎,管雍和宮、中正殿。十六年十月,薨,賜銀四千治喪,諡曰良。上命再襲郡王一次。
以儀順郡王綿志子奕採為後,襲郡王。十七年正月,命在御前行走。二十二年十月,奕採以服中納妾,下宗人府議處。奕採行賕請免,永璘第六子輔國公綿亦行賕覬襲王爵,事發,奕採奪爵,綿戍盛京。以永璘第五子不入八分鎮國公綿悌奉永璘祀。旋又坐事,降鎮國將軍。二十九年,卒。
以綿子奕劻為後。三十年,襲輔國將軍。咸豐二年正月,封貝子。十年正月,上三十萬壽,進貝勒。同治十一年九月,大婚,加郡王銜,授御前大臣。光緒十年三月,命管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十月,進慶郡王。十一年九月,會同醇親王辦理海軍事務。十二年二月,命在內廷行走。十五年正月,授右宗正。大婚,賜四團正龍補服,子載振頭品頂帶。二十年,太后六十萬壽,懿旨進親王。二十六年七月,上奉太后幸太原,命奕劻留京會大學士李鴻章與各國議和。二十七年六月,改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為外務部,奕劻仍總理部事。十二月,加載振貝子銜。二十九年三月,授奕劻軍機大臣,仍總理外務部如故。尋命總理財政處、練兵處,解御前大臣以授載振。
載振赴本大?觀展覽會歸,請振興商務,設商部,即以載振為尚書。十月,御史張元奇劾載振宴集召歌侑酒。上諭:“當深加警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旋請開缺,未許。三十年三月,御史蔣式瑆奏:“户部設立銀行,招商入股。臣風聞上年十一月慶親王奕劻將私產一百二十萬送往東民巷英商匯豐銀行收存。奕劻自簡任軍機大臣以來,細大不捐,門庭如市。是以其父子起居、飲食、車馬、衣服異常揮霍,尚能儲蓄鉅款。請命將此款提官立銀行入股。”命左都御史清鋭、户部尚書鹿傳霖按其事,不得實,式瑆回原衙門行走。
三十一年,充、俄修訂東三省條約全權大臣。三十二年,遣載振使奉天、吉林按事。改商部為農工商部,仍以載振為尚書。三十三年,命奕劻兼管陸軍部事。東三省改設督撫,以直隸候補道段芝貴署黑龍江巡撫。御史趙啓霖奏:“段芝貴善於合,上年貝子載振往東三省,道經天津,芝貴以萬二千金鬻歌以獻,又以十萬金為奕劻壽,夤緣得官。”上為罷芝貴,而命醇親王載灃、大學士孫家鼐按其事,不得實,奪啓霖官。載振復疏辭御前大臣、農工商部尚書,許之。三十四年十一月,命以親王世襲。
宣統三年四月,罷軍機處,授奕劻內閣總理大臣,大學士那桐、徐世昌協理大臣。八月,武昌兵起,初命陸軍部尚書廕昌視師,奕劻請於朝,起袁世凱湖廣總督視師。世凱入京師,代奕劻為內閣總理大臣,授奕劻弼德院總裁。十二月,詔遜位,奕劻避居天津。後七年薨,諡曰密。
仁宗五子:孝淑睿皇后生宣宗,孝和睿皇后生惇恪親王綿愷、瑞懷親王綿忻,恭順皇貴妃鈕祜祿氏生惠端親王綿愉,和裕皇貴妃劉氏生穆郡王。
穆郡王,未命名,仁宗第一子。二歲,殤。宣宗即位,追封。
惇恪親王綿愷,仁宗第三子。嘉慶十八年,林清變起,綿愷隨宣宗捕賊蒼震門,得旨褒嘉。二十四年,封惇郡王。宣宗即位,進親王。子奕纘,封不入八分公。道光三年正月,命綿愷內廷行走。旋以福晉乘轎徑入神武門,坐罷,罰王俸五年。上奉太后幸綿愷第,仍命內廷行走,減罰王俸三年。七年,坐太監張明得私相往來,復匿太監苑長青,降郡王。八年十月,追?蒼震門捕賊,急難禦侮,復親王,諭加意檢束。十三年五月,綿愷以議皇后喪禮引書“百姓如喪考妣,四海遏密八音”於義未協,退出內廷,罰王俸十年。十八年五月,民婦穆氏訴其夫穆齊賢為綿愷所囚,命定郡王載銓按實,復降郡王,罷一切職任。十二月,薨,復親王。上親臨奠,諡曰恪。奕纘前卒,追封貝勒,命賜福晉郡王半俸。
二十六年,以皇五子奕脤為綿愷後,襲郡王。文宗即位,命在內廷行走。奕脤屢以失禮獲譴。咸豐五年三月,降貝勒,罷一切職任,上書房讀書。六年正月,復封惇郡王。十月,進親王。穆宗即位,諭免叩拜稱名。同治三年,江寧克復,封其子載濂不入八分鎮國公,載津賜頭品頂帶。四年六月,授宗令。七年正月,捻匪近畿,奕脤陳防守之策。八年十一月,醇郡王奕枻劾王自授宗令,藉整頓之名,啓攬權之漸,詔兩解之。十一年,大婚,賜紫內大臣班及帶豹尾槍。載濂進輔國公。十三年十二月,賜親?城乘四人肩輿,並免進領侍王雙俸。光緒五年六月,普祥峪吉地工竣,復賜食雙俸。十三年,上親政,免帶領引見。十五年正月,薨,上奉太后臨奠,諡曰勤。
子八,有爵者五:載濂、載漪、載瀾、載瀛、載津。載濂,奕脤第一子。初封一等輔國將軍,累進輔國公,襲貝勒,加郡王銜。二十五年,子溥偁,賜頭品頂帶。二十六年,載濂以庇義和拳,奪爵,弟載瀛,襲。載瀛,奕脤第四子。初封二等鎮國將軍,加不入八分輔國公銜,襲貝勒。載漪,奕脤第二子。出為瑞郡王奕志後。獲罪,奪爵,歸宗。語在瑞懷親王綿忻傳。載瀾,奕脤第三子。初封三等輔國將軍,再進封不入八分輔國公。以庇義和拳,奪爵,戍新疆。載津,奕脤第五子。封二等鎮國將軍,加不入八分輔國公銜。
瑞懷親王綿忻,仁宗第四子。嘉慶二十四年,封瑞親王。道光三年,命在內廷行走。八年七月,薨,諡曰懷。子奕約甫晬,上命定親王奕紹檢察邸第官吏,內務府大臣敬徵治家政。十月,奕約襲郡王,予半俸。尋更名奕志。三十年五月,薨,諡曰。無子。賜綿忻福晉郡王半俸。咸豐三年,福晉薨,復賜奕志福晉郡王半俸。
十年,命以惇親王子載漪為奕志後,襲貝勒。同治十一年,大婚,命食貝勒全俸。光緒十五年,加郡王銜。十九年九月,授為御前大臣。二十年,進封端郡王。循故事,宜仍舊號;更曰端者,述旨誤,遂因之。載漪福晉,承恩公桂祥女,太后侄也。二十四年,太后複訓政。二十五年正月,賜載漪子溥?頭品頂帶。十二月,上承太后命,溥?入為穆宗後,號“大阿哥”命在弘德殿讀書,以承恩公尚書崇綺、大學士徐桐為之傅。明年元旦,大高殿、奉先殿行禮,以溥?代。都下言將下詔禪位,大學士榮祿與慶親王奕劻以各國公使有異同,諫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