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為何而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ps:正好一口氣寫完,今天就一個五千字大章了,求一波推薦票!
…
“布衣,卿相…”堂內眾人喃喃念着這兩個詞語,一時浮想聯翩。¥℉,正所謂“古之賢人,賤為布衣,貧為匹夫”布衣就是士和國人的代名詞,是社會的中層。魯國因為文化早、私學興起的緣故,識字率較高,像他們這樣的布衣士人不在少數。
“佐史以下,布衣冠幘”魯國的士人原本只能做到佐吏、家臣之類的小官,可如今眾人卻在行卿相之事!當這兩個原本風牛馬不相及的詞合到一起時,為何讓人到莫名的
動呢!?
張孟談反問道:“是誰造就了這種局面?”
“是趙將軍!”
“若無將軍,吾等能冠冕堂皇地站在這裏,取代大夫們管理國政,讓魯**政步上正軌麼?”
“不會。”眾人對自己的施政還是很有自信的,至少比從前的三桓和大夫強,最初幾年裏,魯國的國力和行政效率都蒸蒸上,若無戰爭,恐怕會更好。甚至有人笑出聲來:“若無將軍提攜,吾等或許只是某位大夫家裏看門的食客,又或者在田畝裏躬耕,被鄉人嘲笑呢!”這是實話,他們對趙氏幕府的忠誠便來自於此,這些原本與朝政沾不上邊的士人,終於有了晉身的途徑,為此怎能不對趙無恤
恩戴德?
張孟談點了點頭:“這的確是魯國五百年未有的形勢,但卻如建立在空中的閣樓,隨時可能坍塌。二三子可曾想過,若有朝一,齊軍在那些心懷不滿的大夫帶領下攻入曲
,重新建立世卿世祿的局面,吾等還能在這朝堂上對國政指手畫腳麼?”公西赤搖頭:“恐怕不能,西魯那邊的消息我知道一些,凡是為趙氏做事的僚吏,大多被齊軍和歸來的大夫殘害致死。”張孟談道:“不錯,到時候士的生死全憑他人,就算僥倖活命,肯定也會被趕出朝堂,或
亡國外,或回到壟畝躬耕。魯國的朝局也又回到了老一套,布衣卿相?那只是一場夢,吾等士人的美夢。”有人覺得張孟談是在危言聳聽:“可齊軍現在不是退走了麼?他們豈能威脅到曲
?”
“今迫於將軍歸來的勢頭是退了,可明年呢?後年呢?”張孟談道:“這幾年間,齊國攻魯便足足有五次之多,這次趕跑了,下次他們還要再來。主君不可能時時刻刻留在曲
保護魯國,一旦他將
力放到晉國去,齊軍便乘機來魯國大肆襲擾一番。今年陷五城,明年陷十城,總有一天會再打到曲
來,長此以往,吾等的行政如何順利進行下去,魯國的百姓何年何月才能小康,免於死難?屆時魯國亡無待
矣…”眾人悚然,的確會有這種可能。
“既然如此,還不如畢其功於一役,配合大軍將齊軍殲滅在魯國境內,如此才能換來魯邦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安寧!”張孟談動情地懇求眾人道:”宰輔必起於鄉縣,猛將必發於行伍,有才者必得提拔,無論他是士還是國人,無能者必遭貶斥,無論他是王孫、公子,亦或是大夫!這就是將軍對魯國未來的設想,為了這份未來,為了百姓,也為了保住諸位在朝堂上的位置!出擊罷!
““出擊!”話音剛末,被得
動不已的公輸克率先起身道:“吾不太懂朝政和外
的事情,但卻覺得張子説的有道理,齊人毀我魯人田地,
得工坊遷徙,吾等百工早就忍不了了,張子的提議,我贊同!”
“出擊!”眾人紛紛附和,但問題又來了,派誰出去呢?若柳下蹠在此,當為最合適的人選,但他帶人去掃清季氏餘黨,然後駐守費縣,抵禦齊軍東路軍進攻去了,曲城中能戰敢戰的將領,就只剩下了一位…
“食君祿,忠君事,冉求願率軍出城!”一位身披甲冑的武將從外面走來,面容和善敦厚,正是晚到的冉求,他的君不是魯侯,而是給他知遇之恩的趙無恤!
他邁步上堂,掃視眾人,大聲説道:“齊人破魯殘民,士之恥也,何況夫子曾敦敦教誨過我,夫魯,墳墓所處,父母之國…國危如此,焉能不出?保境安民冉求沒有做到,但此次雪恥的機會,我不會再錯過!”此言説得猶豫的人慚愧無比。
“如此,就拜託子有了!”張孟談對冉求重重一拜:“我相信,這將是齊人最後一次侵魯,自此以後,便不是吾等被動地等齊人來攻了,而是要將戰火引到齊國境內,讓他們也嚐嚐朝不保夕的滋味!”
…
當午後,曲
東門處,來自城池各處的兵卒彙集在一起,擠滿了東門內的開闊地,他們在人羣中招呼着各自的鄉黨,同時也詢問此來究竟為何?
有人説齊軍又要來攻城了,卻被曾在西城牆駐守的人笑話一通:齊人在幾次試探無果後,便退到了洙水以西,他今早被召喚到此前還瞥了一眼城外,風平靜,何來攻城之説?
也有人説,是城內的師帥要出擊,主動去打齊軍…
“瘋了麼?齊軍的營地一眼望不到邊,他們在城下炫耀時鋪天蓋地,足足有好幾萬人,快趕上魯城一半的人了,就吾等這些人,出去怎麼打?”一位老兵對此嗤之以鼻,但隨即便發覺周圍的人緘默無聲,回頭一看,是冉司馬來了。
冉子有治兵寬厚,待之如子女,他可以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伙食,睡覺不鋪墊褥,行軍不乘車騎馬,親自揹負着捆紮好的糧食和士兵們同甘共苦,故兵卒敬愛之。這也讓他被趙無恤看中,成了專門負責練兵的將領,但凡新招的兵卒,都要過他手一遍,所以兵卒們對他都不陌生。
冉求今天穿了一身掉漆的甲冑,他不喜歡將自己裝扮得光鮮顯眼,那樣就無法很好地融入到普通士卒中去,也更容易成為遠程武器的靶子。
他帶着標誌的和藹微笑走在兵卒行伍中,發現眼
的面孔就拍拍那人的肩膀,問問其家人,問問其伙食,關心他們的傷病,鼓勵他們,不用多長時間,敵軍便能退去,和平將要到來。
直到一位年輕的士兵在冉求經過時,突然哇地一聲哭了出來。
冉求問他為何,他便帶着哭腔道:“司馬,小人家在城外洙水以西,小人的族人捨不得家中田地不願撤入城中,那小人在城頭執勤,恰好看到族人所居的鄉冒起了濃煙。又跟斥候打聽到,齊人劫掠了那裏,將人或殺或掠,房屋則全部燒燬,小人沒有家了…”
“軍中便是你的家,你的袍澤,還有我冉求,便是你的昆父兄弟!”冉求雙手重重地拍着這年輕士兵的肩膀,替他擦去眼淚,隨即對所有人説道:“齊人從去年六七月就開始騷擾魯國,而今年夏尤甚,魯人深受其苦,像他一樣經歷的人,恐怕不在少數。”零散的聲音四處響起,同時還有
泣聲。
“我知道眾人忍耐已久,今,我便帶着汝等出城去找齊人報仇!”有仇的人驚喜地抬頭,家人在城內安好的則面
猶豫和驚恐。
冉求一一看在眼裏,他站上台階,高聲説道:“在場眾人,受軍功授田德澤,得到土地田宅的都有多少?”嘩啦啦,無數人舉手,臉上帶着驕傲。趙無恤統治魯國的基礎,一是從底層提拔起來的士,二就是依靠軍功授田制度得到一塊屬於自己土地的士兵。
只要贏得戰爭,就能得到財富,這足以發魯人蔘軍打仗的積極
,在西魯尤甚,曲
則氛圍稍弱些,還沒到聞戰則喜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