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232章士冠禮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束髮完畢,正賓範鞅在洗盥(guan)後,從有司手中接過緇布冠,走到無恤席前。+◆,緇布冠實際上就是一塊黑布,相傳太古時代以白布為冠,若逢祭祀,就把它染成黑

範鞅先端正無恤容儀,然後致祝辭説:“緇布之冠,意為汝具備衣食之能!”隨後,便把緇布冠加於無恤之首。

贊冠人樂祁上前,為無恤繫好冠纓,始冠結束。無恤站起隨有司進入房內更衣,穿上與緇布冠對應的玄端服、黑帶、赤黑蔽膝,再出來向觀禮的眾賓客們展示。

隨後,是二加皮弁(bian),皮弁也叫做武冠,意為冠者具備基本武技。其形制類似於後世的瓜皮帽,用白的鹿皮縫製而成,與白下裳、黑大帶、白蔽膝的朝服配套穿戴,地位要比緇布冠尊。

最後,是三加爵冠,爵冠也叫做文冠,意為冠者基本具備知書達禮之能。

“爵”通“雀”爵弁所用質料與雀頭的顏(赤而微紅)相似,故名。爵弁是協組國君祭祀等莊重的場合戴的,地位最尊。

範鞅也説出了最後的祝詞:“以歲之正,以月之令。鹹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老無疆,受天之慶!”當趙無恤穿着淺絳下裳、絲質黑上衣、黑大帶、赤黃蔽膝的爵弁服,出來向賓客們展示後,三冠儀式這才算結束。

一時間,廟宇和廳堂再次鐘鼓之聲大作。

“三加彌尊。加有成也!”三次加冠,將地位最卑的緇布冠放在最前。地位稍尊的皮弁在其次,而將爵弁放在最後。每加愈尊,是隱喻冠者的德行能與俱增。

賓客們也一同稱讚,君子之德美矣!

“三加彌尊,諭其志也!”趙無恤被氣氛染,也隱隱有些動,前世他十八歲成年時,也就是平平淡淡地過了,哪有今天如此隆重的儀禮?

“華夏被譽為冠帶之國,禮儀之邦。我今始知為士大夫之尊貴也…”冠,是禮之始也。這是華夏男子的成人儀式,在行冠前,只能算作“孺子,童子”行冠後,從此將轉變為正式跨入社會的成年人,同時,也獲得了正式的權利。

參政。領軍,受封,婚姻,都從冠禮後開始。

從今起。他便是真正的男人了!

在三加冠告一段落,賜酒祝賀後,還有取字的環節。

賓賜表字。也就是正賓為加冠者賜以本名之外,供尋常稱呼的稱謂。

無恤定定地看着範鞅。開始期待他會如何選擇。

範氏家族底藴深厚,範鞅也對詩、史、易、書都有涉獵。他説道:“無恤之名,出自《易》泰卦,正所謂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勿恤其孚,於食有福。”趙無恤微微一愣,他對君子六藝還算嫺,但是對艱澀難懂的《易》卻是一無所知的,今方才知道,自己的名,原來有這種內涵。

看來當年趙鞅為自己這個賤庶子取名,似乎也是費了一番心思的?

無恤卻不知道,趙鞅也沒好意思提及,他的名,其實是無恤的生母抱着他,請季嬴的母親幫取的。

沒有一馬平川而一點也斜坡也沒有的土地,也沒有一往無前而不返回的運動。在艱難中堅貞不渝就無過咎,不用擔心收成的孚信,肯定會收穫糧食來一飽口福。

凡事都有反覆波折,這大概就是這句話的主要含義吧。

在歷史上,趙襄子的命運,乃至於趙國的國運,都是在一次次反覆波折中曲折上升的,這一世,趙無恤能否擺這種宿命?

卻聽範鞅略一沉後道:“如此,你的字,當為‘子泰’。”表字不能亂取,一般都要與名相互對應。比如端木賜名賜,字就是子貢;孔丘名丘,字為仲尼,尼,就是他出生的尼山。

子泰,與出自《易。泰卦》的“無恤”相對應,也算不錯。

正所謂謂“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加冠之後“表字”就會替代“名”成為尋常的稱呼,自此以後,只有父母國君可直呼他趙無恤的本名。

“子泰,子泰…”趙無恤默默唸叨着自己的新字,由家族最大的敵人為自己取字,這種覺很微妙。

至此,冠禮結束,趙鞅送範鞅、樂祁至廟門外,敬酒,同時以束儷皮(五匹、鹿皮兩張)作“報酬”另外再饋贈牲表示謝。

而趙無恤在傍晚的宴饗之前,還有許多事情要做,首先,是以成人身份正式禮見所有長幼家人。

看着幼子搖身一變,成為冠帶深衣的有匪君子,趙鞅也是老懷欣,他淡淡地對無恤説了這麼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