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秋日之陽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趙無恤回到秋後,通過閲讀守藏室裏的家史,才得以一窺上古源的脈絡,趙氏的祖先,來自一個古老的東夷部族。∈♀,數千年前,遙遠的曲,有一個少昊氏建立的東夷邦國。
據説少昊之立,鳳鳥帶着居於海岱的百鳥前來朝拜,故其國以鳥名官:“鳳鳥氏,歷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秦、趙的祖先,便成為了職官“玄鳥氏”其後這一族逐漸從海岱西遷,又一分為二:一支北上與戎狄雜處,成為“天命玄鳥”的殷商之先;另一支在中原和帝顓頊的苗裔女修部族融合,便產生了新的族羣。
故才有了玄鳥隕卵的傳説:“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之,生子大業!”大業,也就是伯益,被同為夷人的虞舜賜為嬴姓,其子嗣們在夏商周三代之後,分散各地,秦、趙就是其中之二。
數千年裏,隸屬的邦國和氏名雖然更易,但嬴姓趙氏對太陽、玄鳥的崇拜卻世代不變。
所以在晉國,炎玄鳥旗所到之處,人們便知道,這是趙氏的軍隊來了!
縱馬扛着旗幟的,正是虞喜,他身後有數百甲士整齊地前進行,都是來自下宮的趙兵,幾乎個個着甲戴胄,戈矛如林。
“解除戒備,是援軍來了!”見是自家人,趙無恤出了笑意,而下面的成鄉眾人頓時傳來了情不自的歡呼聲。作為趙氏之民,見到下宮的旗幟,就意味着有了倚靠。大家都鬆了口氣。
成鄉太小,小到那一旅援軍進來都會覺得狹窄。於是趙無恤便親自縱馬出去接。
卻見帶隊的,竟是黑衣侍衞的司士。趙鞅的戎右鄭龍。他這幾天裏和趙無恤有過不少合作,雙方已經十分悉,見無恤過來,他便翻身下車,和眾軍吏一齊朝趙無恤行大禮。
“見過君子!”他身後的甲士們也有樣學樣,他們聲音洪亮,直衝雲霄。單膝下跪,行禮,起身。動作整齊而劃一。
“諸位戎裝在身,何必行行此大禮?快快起來罷。”這讓趙無恤有些猝不及防,就算面前的是趙鞅,甚至晉侯,甲冑在身,也是不用虛禮的。
鄭龍卻又對他一拜,口中説道:“君子遭到夜襲,困後以一鄉之眾,禦敵兩千。殺傷俘虜近半,方才虞騎吏已經告知吾等,下臣和士卒們深佩服,此禮。君子當坦然受之!”原來,卻是虞喜回去後,將聽來的昨夜戰況。撿着重要的告訴了鄭龍。
本來乍一聽説,鄭龍是有些不信的。
範氏之兵。素有強弓之名,而中行甲士。五陣一出,更是在山地作戰裏所向無敵。
趙無恤雖然有知兵之名,但也只是以少量輕騎士聞名,這邊都是新卒,真正上過陣的可不多。所以,一千範、中行的兵,外加數百盜寇夜間突襲,前後夾擊一個小小的百户之鄉,焉有不勝之理?
在下宮四大夫看來,從昨夜戰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三四個時辰,援軍來得這麼晚,恐怕成鄉已經損失慘重,若能堅持到天亮,已經是極致。而最悲觀的尹鐸,甚至認為成鄉八成是陷落了,囑咐鄭龍若是情況不妙,就撤回下宮來。
鄭龍跟着虞喜繞道山陰,一路走上來,看到堆了半座小山的敵人屍體,又見到滿地的血污、殘劍斷矢,還有像是豁了牙的成鄉斷壁。顯然是經過一場戰的,他不信也得信了。
誰也想不到,居然是這樣的結果,居然是趙無恤他們贏了,還贏得如此徹底,鄭龍自問相同形勢下,自己是辦不到的。
他對那夜趙鞅突然昏厥後,趙無恤的冷靜處之記憶猶新,現如今又知曉了成鄉昨夜的壯舉,心中佩服之心油然而生。
更何況,還有對那神秘的“鬼神之力”
“天雷”的敬畏。
趙無恤這才受了鄭龍一拜,看着他身後的那旅趙兵,暗暗想道:“成鄉之眾,無論是氣勢、裝備、經驗,都還比不上眼前這些人,但假以時,我定能造就一支天下強軍!”無恤經過昨的鏖戰,覺得自己又成長了不少,現如今,他有這樣的信心。
只是,也有許多教訓需要取,許多新的想法可以實踐。
想到這裏,趙無恤卻猛然察覺,眼前這一旅趙兵裏邊,有不少人是他眼的。不就是平駐守在下宮正殿的黑衣侍衞們麼!他們本應該守着昏的趙鞅,保護季嬴、靈子,為何卻被鄭龍帶到了此處?
他一時間疑竇大生,正要發問,卻被鄭龍搶先告知了一個消息。…這兩裏,下宮人心惶惶。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在趙鞅昏厥的最初幾天裏,因為趙無恤、董安於的舉措得當,所以看上去一切如常。
但隨着這一消息通過韓氏、仲信、叔齊等人的渠道出去,在絳市裏瘋傳之後,下宮的國人們,也漸漸知曉了。
“主君死了!”敢謠傳此話的人,都被黑衣侍衞抓到了囹圇裏關了起來。
所以更多的人,只能悄悄説:“主君病了。”趙鞅是個閒不住的人,一如那天樂師高所言,幾乎每隔三,他便要召集賓客飲宴。每過五天,就得傳喚樂師們鼓瑟吹笙,聽到興起時,還會親自下場,來一曲萬舞。
他還愛在園囿裏騎馬,時不時要差遣虞人將阻礙去路的枝椏砍伐一空;他喜歡帶着甲士們駕車獵,對驚擾車駕,趕跑獵物的野人大發雷霆,在鄭龍勸諫後又會知錯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