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1117章周公吐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羽林‘侍’衞們發現這個行蹤可疑的賓客突然笑了起來:“六百年前,有周公改制,確立了周禮;六百年後,禮崩樂壞,又有趙侯崛起冀土,讓天下一陣大‘亂’,今又重新安定下來…這其中冥冥中必有神意,夫子期待了半生的周公之治,或許會被趙侯以不一樣的方式實現,曾經鬱郁乎文哉的周,或許能在趙侯的輔佐下重現生機…”

因為孔子在教學過程中對周公的推崇,子張下意識地認為,趙無恤要效仿的,是那位矜矜業業輔佐成王,無怨無悔地歸政天子的周公,然而他這麼想,堂上的劉公卻不這想。

劉承是周的公卿,對那段王朝隱秘往事再清楚不過。

在公開的典籍裏,周公是一位完人,對父親孝順,對兄弟恭悌,哥哥周武王病重時,他以自己的身體作為抵押,在宗廟向先祖太王、王季、文王之靈祈禱,表示小子旦多才多藝,會更好地‘侍’奉鬼神,願意替代武王去‘侍’奉先祖…唸完祝文後,周公把冊文收進金匱中密封,告誡巫祝不許’。

周武王去世後,周成王繼位。成王當時還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看不起這個幼主,於是就替成王主持國家大權,史稱“周公攝政”在周的史書裏,周公對邦國、對成王簡直好得沒話説。有一次,成王病得厲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裏,對河神祈禱説:“成王還不懂事,有什麼錯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讓我死吧。”禱告完後,他又把祝告冊文藏在金匱中。

周公輔政七年,大封諸姬,又平定了東方的動‘亂’,這時候,成王已經長大‘成’人,於是周公歸政於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無怨無悔。這時候,有人在成王面前説周公曾有意篡位,成王頓時心生懷疑,開始疏遠周公。周公為了避嫌,逃到楚地。

不久,成王翻閲庫府中收藏的文書,發現了那個金匱,裏面是周公的兩份禱辭,於是成王動得眼淚直,立即派人將周公回來,劇幕以叔侄盡棄前嫌,皆大歡喜收場。

然而卻沒有人關心,這之後周公尚在人世,為何在政壇上銷聲匿跡,反倒是和他年紀相仿的召公越發活躍起來,老邁的太公望也在東方意氣風發,唯有周公鬱鬱而終…

那麼,事實是怎樣的呢?

在王子朝之‘亂’時,周的府庫被燒燬,一大批機密文書落出來,被劉氏收集保存,故而劉承也有幸看到了一部分。

説出來怕嚇到旁人,劉承至今記得,看到那句話時他內心無以言表的驚恐!

“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屬天下,惡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聽天下之斷,偃然如固有之!”原來周公不僅是攝天子之政,還攝了天子之位,悍然稱王。

如此説來,管、蔡二叔以周公篡位為由起兵“勤王”豈不是確有其事了?

如此説來,太公望和召公曾經懷疑周公的用心,也不算無中生有了?

周公歸政於成王,成王封周公諸子為諸侯,又讓魯國享有天子規格的儀仗和祭祀,這之後,又有什麼不可告人的‘’易你?

劉承膽子小,不敢再讀下去,再度將那機密的記載給扔回府庫。

但類似的典籍並不少,已經在王子朝之‘亂’裏散出去,一部分到了楚國,更有一部分被趙國臨漳學宮所獲。聽説萇弘還在學宮裏主持過一場探討”周公是否稱王“的辯論,想必趙侯也知道此事吧。

所以,趙無恤究竟是想做那個光明磊落,攝政歸王的周公呢?還是想做履天子之籍,聽天下之斷,甚至佔據王位的”周公“呢?

劉承不敢再想下去了,趙侯已得伯主之位,其威勢不僅蓋過了齊桓晉文,連周公也有過之而無不及,如今齊國已經被分割,秦國鄭國都受到重創,韓氏東遷,周的三面被趙國包圍,大軍隨時可以開進來。

可以這麼説,諸侯存滅,周室安危,只在趙無恤一念之間…

“不管如何,只要能讓我劉氏有一個好下場就行。”前幾年鄭國歸還成周數邑土地,其中一大半,在趙侯的授意下,是直接‘’給了劉氏呢,只要趙侯能保證各氏族的利益,周的存滅,鼠目寸光的周室卿大夫誰又真的在乎呢?

想到這裏,將隱憂藏到心裏,劉承再度攤開笑臉,跟着眾諸侯走過去,口是心非地讚歎趙侯此詩典雅,希望他能讓千瘡百孔的天下恢復周公之治!

你一言我一杯,趙無恤今天心裏高興,也來者不拒,這場宴會一直喝到兩更天才結束,到這時候,趙侯,是真的醉了……這是趙無恤此世第一次大醉,別看粟米酒度數不高,但一杯接一杯地飲下去,後勁可是不小的。

宿醉後的一覺睡的昏天黑地,等趙無恤轉醒過來時,已經是第三天清晨了,他最後一絲清明停留在賦詩結束,諸侯向他獻酒…

“酒果然不是好東西。”拍了拍昏脹的腦袋,‘摸’了‘摸’飢腸轆轆的肚子,趙無恤下了榻,他已經聞到外面悉的飯菜香味了…

這一一夜,都是季嬴在照料他,為他處理穢物,眼睛也未合上地提防他被嘔吐物嗆死。

“君乃天下伯主,萬金之身,酒當適量。”一邊喂趙無恤喝醒酒湯,季嬴一邊嗔怪地念叨他,結髮九年後,二人越來越像老夫老了。

“有如此,夫復何求啊。”趙無恤不由心生動,雖然樂靈子也會這樣待他,不過她與太子恆在鄴城留守,太子這個身份,就是在國君不在時放在都城安定人心的。

有聚必有散,盟會已經圓滿結束,這之後,便是天子、諸侯陸續離開黃池,趙無恤送了周王和大國諸侯遠去又歸來,黃池便清淨了不少,只剩下趙國的子弟、羣臣了。

一月七這一天,趙無恤特地讓相邦董安於、大司馬郵無正,張孟談,以及他的兩位族弟趙伊、趙廣德,還有長子趙‘’來到殿上,季嬴也抱着年幼的趙偃坐在他身邊。

在座的都是趙氏的老臣,或者血親宗族,趙無恤也就打開天窗説亮話。

“前幾,寡人在殿內賦詩,以周公自比,這並不是隨口説説…”他轉而問長子趙‘’:“汝乃魯卿,掌周公之國,應當知道,周公東征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今年已經十四歲,漸漸有‘成’人模樣的趙‘’連忙答道:“周公平管蔡武庚之‘亂’後,念二叔之不弔,故而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其中姬姓就有五十三。”

“不錯。”趙無恤頷首道:“如今趙國形勢,與周初極為相似,諸侯鹹服,許多城邑也劃歸趙國。但東方、海岱、淮夷依然有些不寧,這種不寧並非來自敵國,而是因為各地距離趙國太遠,千里相隔,設置郡縣,郡守縣令攜官印上任,卻遲遲不能將當地人編户齊民,,難以維繫統治,若是派遣大軍進駐,錢糧又消耗太大。”他話語一頓,掃了殿內眾人,尤其是緊張趙伊和趙廣德一眼,笑道:“故寡人有意效仿周公,封建子弟,為趙國守邊外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