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馮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ps:晚上還有兩章隨着渭南秦軍旗幟橫放,表示屈服,渭水北岸的趙軍大營發出了一陣歡呼…
“秦人降矣!”
“萬勝!”
“吾等可以歸鄉了!”普通士兵想到的是未能看到今天這一幕的戰死袍澤,是即將獲得的封賞,是衣錦還鄉後受到的歡呼和崇拜。
或許是對此早有預料,趙無恤大帳裏則冷靜多了,在齊聲祝賀一番後,子夏長吁了一口氣道:“還以為秦人會討價還價一番,不想這麼快便接受了上卿提出的條件。”趙無恤心情很不錯:“餘本來也打算坐地起價,秦人若無法接受再稍加損益,多虧了前鋒做得漂亮,大批騎兵在涇陽虎視眈眈,加上吾弟子蘆跑到雍城邊上的岐山大鬧一場,遂讓秦君認為趙軍的入侵迫在眉睫,雍城危在旦夕,是故他才匆匆求降,甚至都沒給秦國庶長討價還價的機會。”秦國內部反戰的聲音一直都有,隨着軍事冒險失敗更是愈演愈烈,已經有許多公族要求子蒲下台問罪。秦伯的壓力也很大,作為新君,他的權威在這場戰爭裏完全跌落神壇,所以秦國急需和平,一旦戰爭持續下去,秋收也受影響,國內生出變亂來,就不是暫時失去涇水以東的問題了。
總之不論過程如何,秦晉之間持續了大半年的戰爭就此宣告結束,以趙氏大勝而告終。
但趙無恤手下的臣僚筆吏們卻比以往更忙了。
和平的盟約必須細化,少不了要跟秦國那邊接洽,此外還有撤軍的計劃要擬定,要對這大半年來參戰的部隊進行論功行賞,募兵是有軍餉的,但徵召兵卻是義務參軍,除了每食糧外,他們的所求只是以軍功獲得田宅奴隸,這又是一項繁複的重要工作。
趙無恤為政不像秦始皇一樣事無鉅細,他通常都只定大概方向,細節一貫給手下人,只是完成後過目審視一番而已。
於是子夏等人忙得焦頭爛額,趙無恤與羽林軍先行回到了河西的大荔城,他要在這裏與從各地趕過來的封疆大吏們籌劃另一件事情:如何治理新獲得的領土?
…
信奉老子之學,喜歡無為而治與民休息的任章在被外放做縣令幾年後,終於又被趙無恤提回身邊,讓他負責河東地區的戰後恢復。
“河東飽受戰亂之苦,户口十去其三、四,有的地方甚至十室九空,至於莊稼…更是從耕耽誤到了夏收,大多數縣、邑基本顆粒無收,不過好消息是,隨着大戰結束,加上臣等奉上卿之命招募勸,百姓已陸續返回家鄉,比如之前逃往太原的楊縣人,已返鄉補種莊稼。”任章接手河東兩個月後,已經頗有成效,趙無恤頷首,對他的作為十分滿意。隨着魏氏滅亡,韓氏放棄河東平陽等領地,河東已經完全被他控制,他打算新設一個大郡:河東郡。
這將是趙氏人口最多的一個郡,北起霍太sx南兩面瀕臨黃河,東鄰上黨盆地,囊括了晉國的主體部分。河東縱然飽受戰亂之苦,等民歸鄉後人口也將近百萬,遠超其他各郡,如此大的地域和人口,至少能分出二三十個縣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努力讓當地經濟恢復到戰前災前水平,同時消弭持續了幾百年的世卿宗族統治,將過去從屬於不同卿族的百姓,徹底變成趙氏之民…
在恢復戰爭創傷這方面,用道家政治最適合不過,所以任章是趙無恤中意的河東郡丞。至於太守,他打算讓董安於從寒冷的太原退下來,回他悉的新絳下宮養老。
此外隨着韓氏被迫放棄上黨、河內的領地,趙氏河內將連成一片,長子郡改為上黨郡,治所仍在長子城,一時間,這個郡的分量便重了起來,也相當於給老臣尹鐸升官了…
除了這些晉國固有領土外,還有趙無恤剛剛收復的“失地”作為補償,上洛會到韓氏手中,如此一來河外、陸渾、上洛連成一片,範圍與後世東漢的弘農郡相吻合,此地雖大,但位於豫西山地,哪怕兩千多年後也是窮鄉僻壤,韓氏就算想另起爐灶,也積蓄不了實力,正好遠離趙氏的利益中心,作為趙楚之間的緩衝。
更何況,還有函谷關、桃林的趙氏駐軍盯着他們呢。
雖然段規在風陵渡的宴饗後曾向趙氏討要過函谷關,但趙無恤藉口此地乃他麾下大將柳下蹠戰死處,斷不能予別人,韓氏只好作罷。桃林和函谷關太重要了,扼守秦晉,管控三川,趙無恤不放心將其給別人。
此外河西地區已被趙氏實際控制,加上剛到手的涇水以東地區,他打算將這三處合在一塊,設置一個新的郡:“馮翊郡”
“馮翊者,馮翼也,有句話叫‘馮馮翼翼,承天之則’,形容眾多而盛大,盟約簽訂後,趙氏將與秦國共有八百里秦川,而河西、涇東加起來就佔了三百里,土地廣闊,城邑眾多,故稱之為馮翊…”趙無恤如此向人解釋。
馮翊郡的治所沒有設在少梁,因為少梁在戰爭裏已城壞人空,沒有十年很難恢復之前的繁榮,而是設在趙無恤所在的大荔城,只是將大荔改名”臨秦“,取其瀕臨監控秦國之意,這個新郡的疆域恰恰與東漢時代的“左馮翊”契合。
雖然同屬一郡,但晉國從未統治過的涇水以東地區比較特殊,雖然答應只是佔領十年,可趙無恤卻壓不打算歸還秦國。只是當地百姓對趙氏頗有敵意,故趙無恤打算在統治的觸鬚佈滿河西前,涇水以東暫時依靠櫟陽劉氏等當地氏族、豪長來維持,趙氏只駐留軍隊,再派一名郡官駐於櫟陽進行間接統治。
當然,趙無恤對這些地頭蛇並不放心,他讓各邑氏族挑選族中嫡出子弟送入晉國,在他身邊充當侍從筆吏。這看上去是了不得的恩寵,實則那些子弟也成了人質,各族縱有異心,也得掂量掂量,何況年幼的子弟入趙氏薰陶上幾年,再回到家鄉,就能取代他們的父輩,成為趙氏建立統治的基石。
對櫟陽劉氏,趙無恤點名要了劉德,此子是個不錯的人才,在身邊或送入學宮培養一番,未來或許能有驚喜。
不過比起劉德,趙無恤對自己小堂弟趙葭期待更多一些,若非他孤軍深入到岐山附近大鬧一場,嚇壞了秦君,秦人不會這麼快接受他的條件,故而無恤對趙葭的去向和生死很是上心。
過去幾天,他數次派人去渭南問秦人,一面是追加條件,索要秦國太子作為質子,一面也讓秦人待趙葭去向,還威脅説若趙葭有什麼三長兩短,趙秦還未敲定細節的條約又要苛刻幾分。
不提秦國那邊遭到恐嚇後焦頭爛額,六月上旬的一天,從渭北趙軍大營傳來消息,説失蹤快半月的趙葭終於回來了…
趙無恤十分高興,讓趙葭立刻來臨秦,要好好賞賜勉勵他。
戰爭需要英雄,需要萬人景仰的目標,在多年前的齊國伐魯之戰裏,趙無恤縱馬於齊侯車駕前,斬其大將,奪其旌旗,他自己就是那個英雄。
六卿之亂裏趙氏與範、中行決戰,當時的英雄是帥偏師繞道的郵無正,追擊齊軍之戰的英雄是勇敢出曲敵的冉求,滅代之戰的英雄是奔襲八百里敗敵的虞喜。而這場諸侯大戰,柳下蹠雖然被大書特書,但他已經死去,而且因為洛水屠俘一事,不宜成為榜樣。所以趙葭孤軍深入,揚威而還的事蹟應該大加表彰,加上他是趙氏子弟,在趙無恤有意代晉的微妙關頭,更值得大肆宣揚。
過了兩,趙葭到了,不過同來的不止那些隨他出生入死的騎兵袍澤,還有一些戎人——義渠人!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