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二十三章首見袁蠻子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梃擊案雖然結案,可是餘波卻從不曾停息,一是萬曆玩得這一手各打五十大板雖利在社稷,卻把張允給推到了前面成了受氣的布袋。這下子無論是東林黨還是齊楚浙黨都以為此事乃是張允所為,怨恨之心一起,各種各樣的摺子就不斷得往宮裏面遞。

唯一讓張允欣的是萬曆還算是厚道,對所有彈劾張允的摺子全都是留中不發,躲在皇宮裏權當是什麼都沒有聽到。這倒是省卻了張允不少的麻煩。

二是張允以二十多歲的年紀成為了年逾不惑的皇太子----朱常洛的老師,也就是後的帝師,對於普通的文人來説,這絕對是一份大到不能再大的榮耀,可是在張允看來,卻是天大的麻煩,就算他在河間的那一年時間裏惡補了不老少的詩經,畢竟距離真正的大儒還是有一定距離的,要他來教朱常洛真有那麼點趕鴨子上架的意味。

不過張允也有自己的法子,揚長避短就是,反正萬曆也曾經下過旨意,只要教會朱常洛如何放眼看世界,後能當個有為的皇上就成,於是乎,張允又重新開始了在河間書房裏的那一套科學論。

有意思的是前來聽課的不但有朱常洛,居然連後來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也在其中,直到此時此刻張允方第一次見到了歷史書上那個堪比惡魔的魏忠賢。

總的説來這丫的相貌比他的名聲好了很多,白淨的面孔,稜角分明的臉,魁梧的身材,難怪客氏與他狼狽為很多年。無論是放在哪裏看,這廝都算的上是個美男子,再加上在宮裏混地久了,對於溜鬚拍馬。曲意逢之道可説是爛於心,玩的更是爐火純青,三言兩語就很讓人對他生起幾分好

此時的他還沒有什麼權利,不過就是朱由校身邊的一個伴讀,準確的説是個玩伴。對於張允這個東宮講師倒也沒有失了恭敬。

張允雖然在心裏萬分討厭他,不過面子上的功夫總還是要做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始終沒琢磨透既然萬曆已經知道這廝是個惹禍地苗。為什麼就沒有下狠手把他給剷除了呢?心裏揣着疑惑,張允也不敢跑去質問萬曆,乾脆也就裝起了糊塗。

其實萬曆決定讓朱常洛讀書,身邊的講師自然是不會少的,可這些人無論是不是學富五車。財高八斗,都擺不了外廷朋黨之爭的印記,而這也導致他們對張允這個年輕人是一點好都沒有,不管是隸屬於東林黨陣營的,還是齊楚浙黨地。全都不約而同的開始孤立張允。

張允呢,也不在意,原本他就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即便是所有人的都跑來和他套情,拉關係,在他的內心裏,在這裏都是孤獨地,習慣了反倒懶得去和這幫人廝混。

裏都是別人正經八百講課時,他眯在眼睛在一旁打瞌睡,或者是也順便也聽上一聽,就算是在充電了。等到閒暇時。就把朱常洛和朱由校這爺倆拉到一邊,開始閒聊着科學常識。

要説一下的是張允並沒有象教家裏三個女人那樣深入的灌輸一個科學體系,而是拿出了最淺顯常見地現象用科學的觀點進行論述,比如月亮的陰晴圓缺,太陽的東昇西落等等。都被張允打上了科學無處不在的烙印。

不得不説在這樣一個自我封閉的時代,朝一幫將自己封閉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自高自大的人説這些。那是需要極大勇氣地,因為一個不注意興許就會被人扣上妖言惑眾的帽子,砍頭,丟官都有可能。

不過張允倒不怎麼擔心這些,因為他有一個上方寶劍---萬曆讓他來教的。而且他也極有分寸,從最簡單的科學道理開講,從最常見的現象説起,引着朱常洛和朱由校來聽來思考。

比如他説到了太陽地東昇西落,自然就涉及到了公轉自轉和太陽系,銀河系以及地球的形狀,而説到了地球是圓地之後,他也就講到了住在其他地方的那些人,歐洲人,美洲人,黑的,白的,還有他們的國家,政策,以及霸權之路。

不得不説朱常洛雖然在政治鬥爭中明強幹,可是畢竟年歲大了,腦筋不免有些僵化,張允所説的這些東西即便不是顛覆過去的世界觀,至少也是讓他開始重新認識這個世界,這樣巨大的改變多少讓他有些吃不消,不過呢,他還是老老實實得聽着,思考着。

對於張允所講的那些羅馬舊事,來當成後做皇上時借鑑的東西。對於張允的這些偏門學問,他也是頗為敬佩的,和張允在一起時,倒是頗有氣度的稱他一身老師,而且不失恭敬和

不過張允卻絲毫都不敢受,直到被的急了,這才在倆人獨處時説了句:“只要太子勤勉好學,後能為萬民謀福祉,那微臣今的這番苦心也就沒有白費!”朱常洛先是一愣,而後看着張允明亮而堅毅的眼睛,白皙的臉上閃過一絲,淡淡地道:“弟子謝先生教誨,更先生在父皇面前為我所説所做的一張允呵呵一笑道:“為了江山社稷,這都是微臣應該做的。”朱常洛的這話自然是暗示他已經知道張允力他的事,畢竟在這種所有的人都不大看好他的時候,張允能站出來幫他,甚至在窺破太子的詭計後而毅然決然得殺掉龐保和劉成,為他除了後患,這都是莫大的恩惠。

張允的話就狡猾多了,説是為了江山,可實際上還是接受了朱常洛的道謝,同時呢,也提醒他要好好當皇上,當個好皇上。

師生之情,君臣之誼就在這三言兩語裏鞏固了下來。也就在此時,張允忽然間醒悟到,萬曆之所以命他親手把龐保和劉成毒死,並非是讓他背這個黑鍋。順手再把他的官職給罷免掉,更多是讓朱常洛記住他的好處,後登基後,這就是一筆莫大的財富。

呵呵,看來萬曆對我還是蠻厚道的,那咱也得賣一把力氣了。張允暗下決心。

而張允賣力氣的決心就是把朱由校也忽悠到了自己的身邊,朱由校畢竟是年輕。敢於也易於接受新鮮事物,現在地他對於木匠活還沒有產生濃厚的興趣,而魏忠賢這閹賊也沒有膽量整天鼓動着這個極有可能登極為帝的小主子嬉戲。

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張允開始了他所謂的啓蒙教育,他的觀點也很簡單。不過三條,一是重民生,理由就是百姓為社稷之本,唯有萬民歸心才能天下穩固。二是勤政務,他這卻是在給後的天啓效仿爺爺。每天貓在宮裏當木匠打預防針。三是看世界,這一條就豐富地多了。

張允把腦子裏那些史實都拿了出來,發生過的當歷史來用。沒有發生的就當故事來講,總而言之就是讓朱由校明白,這個世界很大,而且變化的很很快,大明朝現在是世界第一,但不能保證永遠都是天下的中心,想要站穩腳跟,萬年不倒。方法嘛有兩條,一是征服,徹底地把他們打倒,而後成為大明朝的臣民,永遠都沒有膽量再反。二就是捏住他們的命脈----經濟!

對於後面一條。張允舉了個很淺顯的例子,就是説如果我拿着你的錢袋子和糧袋子。你有膽量跟我叫板嗎?

朱由校想了想之後搖了搖頭,並且一本正經地道:“不能,沒了錢袋子,我就沒錢花了,想買什麼東西都買不了,而沒有了糧袋子,就只能餓肚子。”

“正是這個道理,而想要奪取別人地這兩個袋子,一是起刀兵,二是通商貿,前者是要死人的,而後者最多是花一些時間,不過卻能兵不血刃得幹掉你的敵人,何樂而不為呢?”朱由校聽了這番話後,認真地點了點頭。

張允不光是説世界,同時也在灌輸他的衞國思想,當然了,多少有點極端的大漢族主義的樣子,不過這也不能怪他,在明朝時,若是提出各民族都是一家人的口號,只怕能不能得到認同倒是小事,搞不好會別當成漢而砍頭的。

他又心描畫了一份地圖,可以講課了。

“位於咱們北京城東北大約一千四百里的赫圖阿拉城,有一個女真部落,他們的酋長叫努爾哈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