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星辰道胎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時光荏苒,恍如白駒過隙,幾見揮戈。橫渡虛空,以無盡絕古城能量破虛回到無恨界,李玄還是付出了很多,所以他沒有立刻行走天下,而是選擇了閉關。不過這一次閉關,李玄沒有大肆選擇,也沒有佈下恐怖的陣法,只是以一顆很淡泊的心面對一切。
大道至簡,到了如今不朽境界,掌握了一定的時間、空間規則,李玄也不缺乏其它的東西了。
心境等等也已經足夠,所欠缺和不足的也只是那曾經分裂出靈魂後留下的大道裂痕。
其實如果不融合,那些傷痕就不會存在,但是既然選擇突破不朽,李玄就不會有其他的選擇。
他攜帶着真正的神國,但是不成神第525章星辰道胎靈,便失去了和神國之中的眾人生活在一起的能耐,雖然可以見面,但是卻也只能是神。
作為神國之主,神國本身給他的威嚴和神主意志,是神國眾生所無法承受的,所以,當神國成為一件不朽器,當所有生靈都是器靈的時候,李玄也只能默默繼續修煉前進。
山中歲月本就寂寥清寞,無有生趣,不過幸得李玄早就對那紅塵中事看得很淡,因此這樣的環境反到合了他心意,每天除了早晚冥想之外便潛心專研陣法總綱以及悟天道,這樣一來,到也不覺難熬。
轉眼間李玄已在這叫做飄羽山的山上的一個石內度過了三個寒暑,那無數信仰力結晶所化能量已被收轉化怠盡,而他的修煉也似乎遇到了一個瓶頸,每到即將跨越不朽三重時,便會悶難受,停滯不前,而丹田內卻是能量充盈,浩宇蒼穹一般星象盪洶湧,時時有噴礴爆發之。但無論他怎麼努力也還是不能衝開屏障,跨出那真正不朽天人一步,邁入不朽大道,這讓他很是算悶。
他心中自然明白,不朽大第525章星辰道胎道是針對不朽三重屏障而言所説的,在這之前都是隻需要能量就可以突破。
雖然如此,但還是有讓他多少到寬的,那就是他的意志威能,似乎已經成長到了一個與他自身修為極為不相符的地步稍微意動,方圓數萬裏內風吹草動,事無鉅細,無有遺漏。
這裏是無恨界,意志威能等等受到制約自然極大,因此這樣的應,自然是非常的恐怖的!
除此之外,近三年的光陰,也讓他把不朽級陣法都領會了十之八九,尤其對裏面的改天換地、奪天地造化陣等陣法情有獨鍾,因此一有空閒便埋頭其中經年下來,收穫也頗豐,其中妙之處更是一言難以盡述。
而通過陣法,李玄也摸索出了特殊的五行生剋身形五行逍法這種遁法藴含大道要,在眼下的無恨界也契合天道,可以隨意穿稜。
五行遁法可不借外物,於五行中任意變幻穿行,騰雲駕霧,無阻無礙,久之更可通變化之法,明五行生剋之理。
尤其是那變化之法更是讓李玄如痴如醉,每每於山間練習,時而變化花草蟲魚,時兒飛禽走獸,到得妙處,竟不受自身道行和時間地域的限制,隨時隨地任意施為,端的是奇妙無窮。相比那些傳統傳承的變化之術,此法更加自然隨意,在很大程度上擺了施法責自身修為和時間地域的限制,只要掌握其楗便可任意施為,其高明之處突顯無遺,僅此一點,只怕就是天下道法也難望其項背。當然,這些李玄此時是不可能知道的,他只是完全是一副興趣使然地沉其中。
此外,基推衍之術,李玄結合周易八卦等,開始研究出一門名為“玄天九演,的奇門演算之術,能窮變化之奇,知過去未來之事,也深受他喜愛,只是這涉及到了高深的時空命運等法則,實在玄奧難懂,數載下來,也只是略知皮而已。
有道是:法是法,道是道,道雖成而法不順,空有滿身道力而不通法術也是枉然。
除此之外,就是那懸浮於眉心內的紫意志凝聚起來的氣團,完成呈現出一片紫氣東來的景象,自然演化,竟是無需控制也無法控制變化,只能使用。因此,久而久之,李玄也就慢慢地忽視了它的存在,轉而專心在領悟天道道法上。
山中無歲月,這天李玄像往常一樣,閉目凝神,吐納練氣,神意所到,神力快速動,無絲毫怠懈,可就還是隻能於經脈中來回轉,卻沒有一絲凝結的跡象,如此運行了幾個周天之後,他心底不由升起一絲煩躁,暗討:“如此無妄無求,何時才能結成不朽星系道胎?”想罷,心神一動,猛地咬牙,催動神念,強行把周身元氣向丹田內彙集壓縮,此法一施,就立刻引起了天地間氣機的應,瞬時,方圓數十里內,神力元氣湧動,有如鯨,紛紛朝他所處的山匯聚而來。剎那間,海量的天地元氣以一種恐怖的速度瘋狂融進他的身〖體〗內,一股然大力由內而外,隱隱待發,如不是他苦苦支撐,只怕隨時都會有暴體而亡的危險。
李玄心神微查,已經知道自己處在了一種很危險的邊緣,稍不小心便會暴體而亡,三魂七魄再不留一絲痕跡。畢竟不朽之道恐怖之極,也危險之極。
可明白歸明白,他此時也無計可施,唯有默默堅持。
氣勁鼓盪,無邊疼痛陣陣傳來,在他身體表面的皮膚上,已經開始滲出粒粒血珠,隨即被湧動的元氣蒸乾、落。
天地神力元氣還在不斷彙集,沒有絲毫減弱的趨勢,發自〖體〗內的外張力也在逐漸增大,他的意識彷彿模糊起來,只走出於本能不斷調運自身真元來抗拒那然大力。
就在這生死存亡之際,李玄只覺喉頭一甜,口一緊“哇,地吐出一口血來。
鮮血的噴出,使李玄一下子清醒了許多。
“道自虛無生一氣,便從一氣產陰陽;無體之體即真體,無相之相即實相;神不外馳,心不妄動”
“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力與心合,心與神合…
心,可以包容萬物”心,就是天地…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