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地爭奪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登陸作戰中突破敵人設在海灘的第一道防線是第一個重大轉折點。*對陸戰隊官兵來説要想改變在海灘被動挨打的局面就得抓住這個短暫的機會即在成功炸開敵人的防線、引開敵人的壓制火力之後以最快的速度衝入敵人的陣地然後消滅掉陣地裏的敵人。
正是如此往往由經驗最豐富的軍士長帶領官兵發起衝鋒。
在陸戰隊中軍士長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軍銜。軍士長不是軍官並不具備指揮部隊作戰的能力。軍士長也不是士兵因為往往是軍官的左膀右臂。在陸戰隊中軍士長是一個很受尊重的職位。基層軍官在指揮部隊作戰的時候必須依賴軍士長因為軍士長能夠為其提供最有價值的建議。士兵在作戰的時候也以軍士長為榜樣因為軍士長能夠讓他們知道該如何戰鬥。甚至可以説在士氣低落的時候軍士長是最堅定的軍人往往能夠通過行動與語言來發官兵的鬥志。遇到困難與挑戰的時候軍士長更是身先士卒用自身強悍的能力去戰勝敵人。
如果説基層軍官是一支部隊的大腦那麼獨一無二的軍士長就是這支部隊的靈魂。
在陸戰隊中軍士長只編在營連級部隊裏而且只設一名往往由服役三年以、參加了數十次戰鬥的班長提拔而來。更重要的是軍士長是連長與營長最得力的助手在很多時候幾乎就是軍官的副官。
戰後軍士長的職位保留了下來而且得到擴展形成了完整的軍士制度。陸戰隊成為dúli兵種之後設立了七級軍士制最高的是七等軍士長。整個陸戰隊只有一名享受陸戰隊將的待遇然後是分別隸屬於戰區、軍、師、旅、營、連的六級軍士且每級軍士都享受與同級軍官相等的待遇。和平時期軍士主要負責部隊的訓練、作息、軍紀等面向士兵的工作是士兵在指揮階層的代言人。[]戰爭時期軍士是士兵中的國王。是所有士兵學習與模仿的對象。
從某種意義講軍士制的出現。是現代軍事體制走向完善的重要一步。
要知道在此之前軍人與士兵既有不可愉悦的鴻溝又相互混雜在一起。
拿〖中〗國海軍陸戰隊來説在大戰爆發之前所有軍官都來自軍校在正式服役之前掌握了做軍官的必要能力。特別是一些士兵通過訓練無法掌握的高級技能比如正確使用軍事地圖。大戰期間因為陸戰隊的軍官傷亡比例太大而軍校培養軍官的速度又不夠快剛剛從軍校畢業的軍官又沒有實戰經驗往往不能勝任指揮工作所以〖中〗國海軍陸戰隊開始提拔優秀士兵擔任軍官。為了讓這些士兵掌握做軍官的必要技能海軍陸戰隊還專門開設了軍官速成班為新晉升的軍官提供三個月的培訓週期。只是這種短期培訓。培養出來的軍官並不見得是合格的軍官。也許他們是優秀的戰士可是在某些時候未必能夠跟接受過正式培訓的軍官相提並論。也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軍士出現了。説白了最初的軍士就是用自己的豐富的實戰經驗去彌補軍官、特別是剛服役的年輕軍官的不足協助軍官解決在戰場遇到的各種問題。
對普通軍人來説軍士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晉升通道。
這就是。當高級軍士並不比當軍官、甚至是將領差。
要知道七等軍士長的待遇相當於陸戰隊將。而陸戰隊總共也沒有多少將。即便是最低的一等軍士長的待遇也相當於少尉軍官。此外因為在大戰期間的卓越表現。軍士在基層官兵中的威望非常高。
當然設立七級軍士制只是這種制度的基礎。
後來陸戰隊還針對各種專業特長設置了專業軍士。(找小説素材就到)比如陸戰隊特種部隊中的狙擊手都是槍炮軍士。
説白了軍士制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讓軍人不一定要成為軍官才能成為終生職業。
成為軍士讓士兵也能夠獲得軍隊的終生合同把服役做為終生職業不用面對退伍後再就業的麻煩。
事實軍士制本身也是軍隊職業化的基礎。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在成功突破敵人的第一道防線攻入敵人的防禦陣地之後陸戰隊官兵的處境大幅度改善只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陸戰隊就別想得到火力支援了。在短兵相接的戰鬥中即便是最確的炮火也難以避免誤傷。
只是在進入陣地爭奪戰階段之後絕對沒有哪支軍隊是〖中〗國海軍陸戰隊的對手。
要知道陸戰隊官兵冒着槍林彈雨衝海灘在敵人的火力壓制下突破防線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攻入敵人的陣地然後奪取敵人的陣地。對陸戰隊來説敵人修建的陣地就是他們接下來需要守衞的陣地。
原因很簡單在陸戰隊的身後是汪洋大海只有往陸地方向進攻去奪取敵人的陣地。
進入陣地戰階段之後陸戰隊往往會以班為單位作戰而且以每個班裏的班長與自動槍手為核心。
當時〖中〗國海軍陸戰隊的主要單兵武器是半自動步槍。
一個班裏有六名配備半自動步槍的步槍手。雖然實戰已經證明這種在一九四二年開始量產、並且裝備陸戰隊的半自動步槍是世界最好的半自動步槍之一能絲毫不比美軍的m1“伽蘭德”式步槍差而且可靠更高一些但是在陣地戰中半自動步槍受開火速度限制肯定比不自動武器。
事實陸戰隊早就提出需要一種威力比衝鋒槍好的自動武器。
當時〖中〗國的幾家兵工廠也確實在着手研製自動步槍只是沒有能夠趕在大戰結束之前量產。主要就是步槍是最基本的武器不但裝備陸戰隊、還裝備陸軍總裝備量在兩千萬支以。即便步槍的單價不算高可是總量太大如果全部換裝的話絕對是一筆大到讓中**隊無法承擔的開支。再説了裝備〖中〗國陸軍與海軍陸戰隊的半自動步槍並不差足以滿足作戰需要。
只是陸戰隊也同時裝備了不少的衝鋒槍。
在一個班裏至少有兩支衝鋒槍一般配備給班長與副班長。某些時候還有可能有三支衝鋒槍多出的一支一般配備給軍醫。
必須承認衝鋒槍是近戰利器。
在防彈衣還沒普及的情況下衝鋒槍的威力已經足夠大了而且其兩百米左右的程也足夠應付陣地戰。更重要的是衝鋒槍的巨大速賦予其極為密集的火力在近距離戰鬥中甚至比機槍還要兇猛。
只是衝鋒槍的程太短了。
為此在每個班裏還有一名攜帶輕機槍的自動槍手。
只不過這不是後來大家所知的輕機槍而是一種以步槍為基礎該進而來的較為笨重的單兵用輕機槍。
顯然在陣地爭奪戰中槍支的速與威力與程都要重要。
也正是如此在攻打敵人的陣地時陸戰隊官兵會以衝鋒槍手與自動槍手為核心逐一消滅陣地裏的敵人。
事實陣地戰中最慣用的武器不是槍支而是手榴彈。
要知道槍支只能對付暴的敵人無法對付躲在掩體後面的敵人而手榴彈則能幹掉那些藏在沙包後面的敵人。
正是如此老兵在登陸的時候都會盡可能的多帶一些手榴彈。
此外軍官與軍士也會要求步槍手儘可能的多帶手榴彈甚至可以為此減少攜帶的槍彈數量。
當然還有一種武器是攻打陣地的利器這就是噴火器。
只是〖中〗國海軍陸戰隊的噴火兵都編在排級支援部隊裏面由排長或者連長調度在需要的時候才派戰場。當然噴火兵的主要價值是用來對付那些用手榴彈都無法對付的堅固堡壘。具體戰術就是步槍手會首先向掩〖體〗內投擲手榴彈讓掩體裏的敵人無法靠近擊孔與出入口然後派噴火兵首先向掩體裏噴灑一些燃料然後再點燃以此燒死藏在掩體裏的敵人。
可以説在陣地戰中一個由老兵組成的陸戰隊步兵班就是一部完整的戰鬥機器。
如果這是一個完整的步兵排那麼這部戰鬥機器就能攻克所有碉堡。如果是整個連、甚至整個營協同作戰那麼攻佔敵人的陣地就不是難事。要是得到了有效的支援比如有坦克協同作戰那就是攻無不克了。
事實陸戰隊在陣地戰中的傷亡是最低的。
據〖中〗國海軍陸戰隊做的統計在整個大戰中陸戰隊官兵在陣地戰中的傷亡只佔總量的六分之一。
當然在成功攻佔了敵人的海灘防禦陣地之後登陸作戰中的搶灘戰鬥也結束了。
顯然這也是整個登陸作戰行動中難度最大、傷亡最大、最容易被敵人挫敗的階段也是陸戰隊官兵戰勝的第一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