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戰鬥到最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戰列巡洋艦打出的高爆彈對付的正是損管人員。
炮擊持續了十五分鐘十分關鍵的十五分鐘。
據英國皇家海軍的作戰記錄在這十五分鐘內“喬治五世”號有將近四百名官兵在進行艦外損管作業的時候陣亡此外還有一百多人失蹤。更要命的是“喬治五世”號的搶修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到七點十五分左右“喬治五世”號的進水量已經接近六千噸。
這是個什麼概念?
就算當時“喬治五世”號把所有未受損的油艙內的燃油全都排掉盡一切可能的降低戰艦的排水量其進水量都超過了最大儲備浮力。也就是説即便“喬治五世”號不再遭到炮擊也不可能返回英國的港口了。
要命的是在這附近本沒有可以供“喬治五世”號擱淺的地方。
別忘了戰場兩側都是英國皇家海軍佈設的雷場“喬治五世”號要想衝灘擱淺就得強行穿越雷場。顯然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原因很簡單英國皇家海軍佈設的雷場除了用來阻止德艦通過多佛海峽之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用途即阻止德軍登陸英國本土因此在靠近英國本土的方向雷場的密度非常大而且在淺水區域有很多專門用來對付登陸艦的沉底雷。
可以説只要“喬治五世”號衝向英國本土的淺灘就會撞水雷。
至於衝向歐洲大陸那更加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知道如果在法國海岸擱淺即便沒有撞水雷也會成為德軍的戰利品。對英國皇家海軍來説情願讓戰艦戰沉也絕不會讓戰艦落入敵人手中。
當然這也是任何一支海軍的基本原則。
雖然在七點十五分之後“喬治五世”號沒再遭到炮擊但是這艘戰艦已經到了無藥可救的地步。
七點半“喬治五世”號的官兵放棄了努力。
只是“喬治五世”號不能在這裏沉沒。
原因很簡單當時該艦所在的位置剛好在多佛海峽安全航道的前方。也就是説如果在這裏沉沒“喬治五世”號就會擋住航道使大型戰艦無法通過也就堵住了其他英艦的退路。
問題是“喬治五世”號的航向指向東面。
也就是説即便繼續前進能夠離開主航道也會靠近法國本土而且前方的平均水深還不到二十米。
顯然在靠近法國海岸線的地方沉沒“喬治五世”號就有可能落入德軍手裏。
只是“喬治五世”號已經沒有能力把航向調轉一百八十度了。
最後關頭“喬治五世”號的五十七名軍官做出了自我犧牲即讓所有水兵撤離由他們控制戰艦衝入雷區並且在艦內安裝好定時炸彈。如果“喬治五世”號沒有撞水雷被炸沉也會被定時炸彈炸得粉身碎骨。
當然留守的五十四名軍官幾乎沒有生還的可能。
最終這五十四名軍官中只有三人生還而且都是在次被德軍的巡邏艇從海面救起來的。這三人都活到了九十多歲其中最年輕的一位在一九九七年才在九十八歲的時候壽終正寢。這位軍官也是“喬治五世”號一千四百二十二名官兵中最長壽的一個。臨終之前他立下了遺書要求後人為他進行海葬而且海葬地點就在多佛海峽讓他與五十三年前陣亡的將士永遠在一起。
當然“喬治五世”號的結局也沒有好到哪裏去。
在沉沒之前“喬治五世”號撞了三枚水雷而且都是英國皇家海軍佈設的裝藥量為一千磅的錨雷。此外安裝在艦體內部的定時炸彈也按時起爆把“喬治五世”號從中部炸斷。
後來德軍試圖把“喬治五世”號打撈起來。
當然德軍沒有想過修復這艘戰艦而是希望能夠通過“喬治五世”號來深入瞭解英國皇家海軍主力艦的戰鬥力。
只是在深入考察之後德軍放棄了這個想法。
此外在德軍有能力打撈“喬治五世”號的時候英國皇家海軍也不再是威脅甚至不再是對手了。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在“喬治五世”號喪失戰鬥力之後兩艘“腓特烈三世”級的炮火就轉向了由“安森”號領頭的四艘快速戰列艦。
到了七點十五分兩艘“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也加入了主力決戰。
雖然藉助“前衞”號與“喬治五世”號做出的自我犧牲“安森”號等四艘快速戰列艦趁機縮短了戰距離。但是在這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裏這四艘快速戰列艦並沒有到達較為開闊的海域。
也就是説本土艦隊的處境並沒有出現本質變化。(。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
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