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四百零七章新羅使臣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姐夫啊,我現在發現父皇還是很囉嗦的!”聽見李治有開始抱怨,張允文不由苦笑一聲。

説李治這是抱怨,其實也不正確,看他那抱怨是的神情,分明就是帶着絲絲得意。可以理解,這李治從一個不受重視的皇子,到如今的太子,經過幾個月的適應之後,他也漸漸習慣了這個身份,雖然在張允文面前還和以前差不多,但是,一股子威嚴氣勢也漸漸的生成了。

張允文輕笑一聲:“陛下可不是個囉嗦的人,他在你面前怎麼囉嗦了?”李治苦着臉道:“吃飯的時候,父皇説:‘汝知稼穡之艱難,則常有斯飯矣。’;乘馬的時候,父皇説道:‘汝知其勞逸,不竭其力,則常得乘之矣。’;見到太池裏面的舟船,父皇又説:‘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民猶水也,君猶舟也。’;見到我在樹下休息,則説:‘木從繩則正,後從諫則聖’。如此種種,不勝枚舉,你説父皇囉嗦不囉嗦?”張允文道:“這可是陛下在言傳身教,教你如何成為一個好的君王,你可別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想當初你大哥可沒有過這些待遇啊!看看陛下的風範,若是你能學個十之**,那以後也會成為芳千古的明君的!”李治笑道:“我這不就是抱怨一下嘛!其實我還是在努力的跟着父皇學了!”

“好,那就好!”張允文笑道。

在九月的時候,一支薛延陀使臣來到了長安,向大唐進貢,獻馬五萬匹,牛、橐駝萬頭,羊十萬口。領頭的使臣是夷男的侄子突利設。

除了上貢之外,這支使團還提出一個請求來,希望能娶大唐公主。

面對這個請求,羣臣分做兩派。一派主張既然已受其牛羊,當嫁出公主,免生邊患。同時搬出了漢時王昭君之事,大加議論,無非就是説着嫁公主的好處。這些人多是儒生,以褚遂良為首。另一派卻是説薛延陀今實力大損,不足以和大唐談條件,娶納大唐公主。這些人卻多是武將。

兩派爭執不已,而那突利設也四下活動。

這場爭執沒有持續幾天,李世民便做出了決定。朝會之上,他對眾大臣道:“卿等皆知古而不知今。昔者漢初匈奴強,中國弱,故飾子女、捐金絮以餌之,得事之宜。今中國強,戎狄弱,以我徒兵一千,可擊胡騎數萬。薛延陀所以匍匐稽顙,惟我所,不敢驕慢者,以新為君長,雜姓非其種族,假中國之勢以威服之耳。彼同羅、僕骨、回紇等十餘部,兵各數萬,併力攻之,立可破滅,所以不敢發者,畏中國所立故也。今以女之,彼自恃大國之婿,雜姓誰敢不服!戎狄人面獸心,一旦微不得意,必反噬為害。今吾絕其昏,殺其禮,雜姓知我棄之,不將瓜剖之矣,卿曹第志之!”羣臣聽罷,齊齊稽首道:“喏!”薛延陀使團在長安呆了近半個月,便黯然返回草原去了。此行他們除了得到了大量的賞賜之外,最重要的目的——向大唐求親卻是沒有達成。

薛延陀使團離開長安不到三,一支船隊在登州靠岸了。

大的桅杆之上,一面繡着斗大的“盧”字的旗幡隨着海風上下飄揚着。

碼頭上那些靠替人搬運貨物的苦力見船隊靠近,當下便蜂擁上去。然而,只聽得一聲“轟——”的一聲巨響,那船舷處猛地伸出五又厚又寬的跳板來,重重的搭在碼頭之上。

接着,從這些跳板上走下來一個個彪悍的水手。/他們皆是手挎刀槍,目光冷峻。見到這種情形,那些苦力們頓時後退兩步,不敢再往前靠。

這些水手下來之後,那船上忽地響起一陣笑聲來:“呵呵,樸大人,這邊請!”只見兩道人影出現在跳板邊上。一人乃是一個穿着白緞子的中年人,眉眼之間,帶着濃濃的市儈氣息。另一人帶着黑發冠,個子較為矮小,穿着一件奇怪的衣衫。看那樣式,不似大唐服飾。這些苦力常常整混跡碼頭之上,見慣了來來往往的船隊,對於各國人的風俗也倒是有些瞭解。當即便有人認出來,這身打扮乃是海那邊的新羅人的打扮。

“盧掌櫃請!”那位新羅人站在跳板邊,客氣的説道。

這盧掌櫃乃是久經世故之人,哪裏會真的走到前面,不斷的躬身請那新羅人先行。

這位姓樸的中年人終於拗不過盧掌櫃,當先走下船來。

在他們二人之後,又有十多名新羅人和盧家人下了大船。

在税收的護衞之下,這些新羅人進入到了登州城內。

在登州城沒呆上半,一支十多人的唐軍士卒隊伍便來到新羅人所在的客棧之中。為首的那名校尉進入客棧過後沒多久,這些新羅人便齊齊出了客棧,跟着唐軍士卒離去。

而此時在長安城內,張允文受到了一封來自高麗的情報。上面説百濟開始進攻新羅,而高麗也在圖謀着和百濟一道進攻新羅。兩國聯手封鎖了新羅通往大唐的陸路和部分海路。情報中還提到,新羅國王為了向大唐派出使臣,五個使團同時出動,分撲向海陸二路。

看看這信件的落款,卻是一個半月之前。看來這些高麗人和百濟人還真是封鎖得嚴密,這封密信比起以前的那些足足晚了半多月才到達。

按照信上所説,這使團派出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若是按照水陸二路的行程來算,應該到達大唐了,難道是全部被那兩國攔下來了?那可真是糟糕!張允文幸災樂禍的想道。

張允文將這密信給李世民看的時候,李世民一聲冷笑:“哼,想不到連百濟也摻和進來了!還敢封鎖新羅進入我大唐的道路,這是膽大妄為啊!”可是沒過兩,便有消息傳來,説是登州碼頭之上,一支新羅使團乘坐盧家從百濟返回大唐的商船到達了大唐。但是,也僅僅一支而已。也就是説,恐怕其餘使團已經遭到了不測。

如今,這支使團正在來長安的路上。

也不知是不是這些使臣心頭着急,從登州到長安原本需要大半月的路程,他們竟然在十天就趕到了。

到達長安的時候,這些新羅人百集,一時間竟然怔怔無語。

這些新羅人入住驛館之後,用了飯,換了一身衣衫,裝扮了一下,便強烈要求見李世民。

驛館的官員頗為為難的看着他們,最終將這個請求往上面彙報了一下。

李世民聽到這個消息之後,不由失笑,呵呵,這些新羅人還真是xing急啊!卻是傳下詔書,説是晚上將賜宴款待新羅使團。

那些新羅人這才沒有繼續要求立刻見李世民。

當暮降臨的時候,新羅使團一眾人便在皇宮衞士的帶領之下,來到了承慶殿。

這些使團成員哪裏見過如此高大巍峨,華麗異常的宮闕。和長安皇城相比,他們新羅皇城只趕得上大唐的州府。

只見盞盞宮燈如同星辰,照亮迴廊。秋風吹動,燈影飄搖,炫目神,讓人不由沉醉其中。宮闕嵯峨,檐角猙獰,燈光不及之處,只有宮殿高大的影子冷冷的注視着來往的眾人。

“外臣樸正銀見過大唐皇帝陛下!”這位樸正銀不安的坐在几案之後,時而低頭看着几案上的果蔬,時而抬頭四下張望一眼。一遇到附近唐臣的目光便又催下腦袋,片刻之後,再次揚起腦袋,向那唐臣一笑。

他是一個新手。這是在場的大臣們看到這新羅使臣表現後得出的結論。

當李世民的身影出現在主席之上,這位樸正銀便迫不及待的帶着兩名副使行禮道。

李世民看着此人,先是愕然了一下,接着便淡淡一笑:“樸愛卿不用多禮,請坐!”誰料這位樸正銀卻是猛的將頭重重磕在木地板上,發出一聲巨大的碰撞聲,就連李世民和眾大臣也不由到額頭一跳:“求大唐皇帝陛下救救我新羅吧!”説完,又是重重的一磕頭。

李世民見這樸正銀竟然如此誠心,心頭也不由微微震動,當下不再繞彎子,直接説道:“樸愛卿,快起來吧!起來説説怎麼回事!”樸正銀站起身來。接着宮燈燭火,李世民清楚的看見這人的額頭之上,突起一個發紅的包來。

樸正銀當下便用簡潔的語言將新羅遭遇到的事情説了出來。末了,再次跪下,向李世民道:“求大唐皇帝陛下趕快出兵,救救我新羅吧!若是再晚上一步,我新羅恐怕會面臨滅頂之災啊!”李世民聞言,卻沒有一口答應下來,目光緩緩的從眾大臣身上掃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