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愛叫做——痛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題記:我在您温熱的心窩裏行走,您在我冰冷的淚裏離開…
有一個已經駝背的老人,她總是拖着疲倦的身子漸漸模糊在我的視野裏,雖然她已經不在年輕,而且已經兒孫滿堂,但在她心靈的深處可能永遠都無法抹去她生命另一半離去對她的傷害,那是一份刻骨銘心的痛,對她,對她的兒孫們來説都是,她是我的,我單薄但堅強的。
8年前,我放棄了文學而選擇了醫學,睜着求知的眸子,在醫學的海洋裏翱翔,對我來説,我很謝我的母校──安徽醫專,是在他的懷抱裏,我才能夠汲取那本不屬於我的知識;同樣我很謝我的每一個老師,是他們讓醫學的名詞術語紮在我的心底,讓我懂得知識的同時更學習到了獨立生存的本領,也使我對醫學的興趣有增無減。我是在醫學的院校裏畢業的,同時我也在醫院裏盡着醫學賦予我的職責,我細心耐心的對待着我們的病人,我為自己的職責而驕傲。但是即使是有了學醫的子孫,爺爺還是沒有能夠享受到醫學帶給他的安,帶着深深的遺憾而離開了,作為我──一個醫學生,不能夠盡孝,更成為我今生最大的遺憾,雖然爺爺已經去世一年了,但在這365天裏,我的心沒有一天寧靜過,我深深的遺憾,也深深的後悔,更為爺爺的不幸離世而覺得很委屈。
2005年7月,家鄉發了水,爺爺在出門看牌的路上,不慎滑倒,突發腦血管疾病,因為鄉鎮醫療衞生條件有限,轉院刻不容緩,但是我家通往縣醫院的路卻坑坑窪窪,1個多小時的顛簸,使本來有希望醫治的爺爺卻因為路途的顛簸致使腦血管破裂,腦內積血85ml而意外離去,當我風塵僕僕的趕到家時卻再也沒有權利給爺爺喂口水,他在與死神的搏鬥中,失敗了,永遠的失敗了。爸爸告訴我:“其實我們都不懂醫,不知道怎樣護理他,你爺爺病重的期間,大家都很疲憊,沒有細心的觀察他的病情變化,在最後一個關鍵期如果不是發了高燒,就不會這樣了,如果你能夠早回來一天,也許你爺爺就不會離去了…”那一刻,我心如刀絞,冰冷的眼淚砸在心窩。作為醫學人員當我聽到爺爺是因為顛簸使腦血管破裂致死,我與心何忍?在爺爺需要醫學救治最關鍵的時刻,每一分一秒對他來説又意味着什麼?如果學醫的我,能夠陪在他身邊,讓他享受醫學帶給他的平安與幸福,我也不枉讀這7年的醫學,但晚了,一切都晚了,爺爺在忍受了身心的痛苦之後,絕望的走了,在最後一個危險期的最後一個小時!他讓我們留下了深深的遺憾,而他也帶着深深的遺憾,對於這個世界。
“樹靜而風不止,子養而親不在。”讀懂這句話時,我已經失去了孝敬爺爺的機會,他是一個永遠令我尊敬,讓我仰視的善良、慈祥的老好人,他喜歡助人,一輩子含辛茹苦,努力的拉扯子女過着平凡而又清貧的子。他是一個憨厚的長輩,而對於來説,他又是世上最偉大的丈夫,在那貧窮的子裏,他寧願自己受苦都不曾讓受半點委屈,地裏是他,家裏的重活還是他,一輩子為生活而踩了很多路,家鄉的那麼多小路,每一條都斑斑駁駁的留下了爺爺沉重的腳印,而今那片生他養他的土地也成了他安息的最好的地方…
在農村每一年都有很多的人因為醫療衞生的有限,而失去搶救,失去生存最後的機會。這讓我震驚,也不得不使我反思:為什麼在人民生活水平都普遍提高的今天還會接連不斷的發生這樣悲慘的情況?!
(1)領導不力,不重視人民疾苦2002年,因為修高速公路,許多超載的車輛硬是把好好一條路軋的滿是傷疤。2002年至今,每天來往的載客車輛都會使“客人”在車上免費學習1個多小時的“舞蹈”真實不可思議,鄉里鄉親每每提起都會搖着頭説:“窮呀!咱們老百姓沒本事呀!忍吧!”是的,老百姓沒有本事,只能把滿肚子苦水往肚裏咽,而這樣以來,老百姓的父母官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2年前就聽説家鄉要修路,但是3年過去了,他們一拖再拖。幾百個夜夜過去了,老官,新官換了一批又一批,都批示要修,卻沒有一個人能夠把此事落實下來。我們縣是全國的貧困縣之一,本來經濟就不發達,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偏偏總有一些蛀蟲在裏面吃着還拿着,小小的一件事都完不成,談何發展?
(2)醫療衞生條件有限,高層衞生技術人員缺乏我們鎮上有一家衞生院,規模看起來還可以,院長是鎮裏的領導,上面有人,對於衞生事業不知道他懂得多少,醫院沒有高層衞生技術人員,據説淨是一些沒有學歷的赤腳醫生在坐診,大概因為貧窮,沒有錢聘英吧。衞生條件也無法達到標準要求,反而,索要的鈔票倒不少。所以農民生病很少去鎮衞生院,只是在鄉村的赤腳醫生那裏頭疼醫頭,腳痛醫腳,解決不了本的問題而延誤了病情。諾大的鄉鎮,沒有有效的疾病防治措施,也不能很好的做到衞生的宣傳工作,使許多本有機會醫治的病人失去了生存的權利,這讓老百姓如何能看到陽光?又怎麼能夠平安、快樂的生存?
(3)經濟條件有限,農民不重視自身的健康狀況家鄉人都很樸實,他們對生命都充滿着美好的期翼和設想,他們珍愛生命,但是因為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使他們侷限在自己的圈子裏。他們過上了沒有飢餓,沒有寒冷的生活要謝國家,謝政策,但是經濟條件對他們來説畢竟有限,他們要照顧老人,要撫養孩子並要為孩子成家立業,他們的肩上揹着沉重的負擔,他們寧願自己忍受着疾病的折磨也要讓家裏其他人不至於捱餓,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患了重症,不願意接受治療的本原因,他們不願成為負擔。絕大多數的農民不願意接受身體檢查,他們對自身的健康狀況不夠重視,總以為是小事,因為他從來沒有生過大病,但他們不知道當自己一旦生了大病就會趴下,落下永遠的遺憾,因為生命是脆弱的,需要我們每個人用心去呵護。所以當我在老家聽説某某人還年輕就去世時,我的心是痛的,我為他們到惋惜,但我卻沒有力量使他們轉變觀念,我愛他們,但我不能挽救他們…
有一份愛,我永遠都仰視着,對於爺爺,對於家人,對於故鄉。
孤獨的老人是我心底一份永遠的愧疚,而這份愧疚隨着歲月的沉澱反而越積越厚,那麼我希望能夠透過此文減少像爺爺一樣老人的痛苦,讓他們擁有享受天倫之樂的權利。
家鄉的許多需要完善:路要修,不能讓老百姓一輩一輩只土裏刨食,閉門不出;醫療條件要加強,雖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需要政府的重視,而深藏在內心深處的觀念更要更改,畢竟生命是每個人的權利,每個人都擁有的最最平等的權利。
我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