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五十九章有備無患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五月之後,天天漸漸暖熱起來,鮮花怒放、綠樹成蔭。繁華的京城可不會因為死了一個丞相而陷入全民悲痛之中,除了剛開始車水馬龍前往周家弔唁外,世家之中舉辦的各酒宴、簪花宴,依舊你方唱罷我登場。各家戲班子今兒去尚書家,明兒去郡公府,忙得一團亂。整個京城都彷佛沉醉在咿咿呀呀的戲曲中,連淌的河水都帶着一層脂粉香。

翁氏經常收到邀請的帖子,她挑細選了幾家,帶着女兒靜嫺去了。顧家二十六娘因情温婉可人,舉止大方,得到一致的口稱讚,才外出機會就認得了好幾個同齡閨友。至於顧靜媛,並非翁氏偏心自己的親生女兒,不想帶着侄女外出見見世面,而是“守孝”除非至親,否則不好上門做客的。

就這樣,在翁氏持續、有目的、暗地不顯眼的傳播中,不少人都先入為主,覺得去皇家寺廟的那個是長女顧二十八娘——原因也很正常啊,皇家下旨,説的是“顧氏女”又不會把女兒的閨名寫上。長幼有序,哪有長女沒定下親事,先送幺兒入宮的?什麼,幺女長相比長女好看?不,容貌是一個原因,但世家考量送女子入宮時,絕對不是優先考量容顏的。再者年齡大一些,懂事也多。

“顧靜媛”可是剛到京城就後進宮面見過太后娘娘,可見太后娘娘一直矚意的就是她!

外人並不知道房氏在其中搞來搞去,已經讓姐妹兩個的位置徹底調換,而是按照尋常思路,就認為翁氏放出的風聲才符合常理麼!等到後跟顧家有些關係的人,指出這個疑點,還遭到她們的嘲諷——怎麼可能呢!完全説不通麼!

房氏出了孝期,被相的人問起兩個女兒。怎好分辨“我大女兒才是為非作歹的那個,小女兒乖巧可人是我的心頭?”兩個女兒可都是她親生的!只好含含糊糊的帶過。於是京城世家之中,更加搞不清楚顧二十八娘和顧二十九娘了。

模糊了姐妹之間的界限,對顧靜媛是有好處的。只要她不逢人就説“我是姐姐”恐怕很多人都不明就裏。後她想做的事情,完全可以栽贓給“二十九”身上麼!這的確是報復房氏的一個好辦法,一想到後房氏心裏慪的氣,顧靜媛心頭極為暢快。

只是傅胤之的話,時時刻刻在她腦海中回想。

原來“顧靜媛”這個名字聲名不顯。竟然是這個原因麼?

遠在太師府的傅胤之也耳聞了一些新聞事故,皺眉沉思,難道是他錯了?顧靜媛之所以不在他的記憶之中。是因為她頂着“顧靜妍”的名字?那後進宮成為短命宮妃,還有被評為京城八豔之一也是她?是他認識的那個表面純良、內心憤、沒有道德羞恥的小丫頭?

這怎麼可能呢?

傅胤之仔細回想,越發覺得荒謬絕倫。顧靜妍豔驚京城,憑得不是出眾的美貌,而是額頭那顆殷紅的硃砂痣。世間絕無僅有。就是這枚無法偽裝的硃砂痣才讓她有“佛女”的稱號,並且順利入宮得寵進封。哪裏是顧靜媛想冒充,就冒充的!

想到這,他不由得搖頭一嘆,覺得小丫頭還是不夠成,思慮事情並不周全。以為養在深閨人未識,就能糊人了?等到後被人拆穿,不得顏面盡失。聲名掃地嗎!

暗中派人傳遞了兩回消息,可惜對方回覆的馬馬虎虎,他也沒多餘功夫關心——如今他的大部分力,都系在小皇帝永安身上。託祖母有皇家血脈的福,這幾個月內皇家的大動作沒有瞞過他的耳目。

先是“巫蠱娃娃”事件。挖地三尺,終於找到幕後之人——陸太妃。別誤會。這個陸太妃並不是陸皇太妃,而是跟兩宮太皇太后一個輩分的老太妃。雖然出身陸氏,可惜是偏支庶女,給當年陸家嫡女做臂膀的,那位嫡女早夭,她惶惶無依,靠巴結着安太皇太后才能過安穩子。

在她宮內找出未完成的巫蠱娃娃,還有那獨特的針線手法,證據確鑿,無可抵賴。安太皇太后氣得病了好幾,嘆息人心不足,將那位陸太妃足。不能暗暗處置了,不是顧念五十多年的姐妹情分,而是因為陸太妃有個兒子。

一個痴傻的兒子。

這是皇家之恥辱,所以陸太妃的皇子素來很少見外人。一成年就被困在廢棄的宮苑內,沒有封號。當今永安皇帝登基後,對唯一的親叔叔多了點憐憫,才正式封了一個郡王。

哪裏曉得這點憐憫,滋生了老陸太妃的野心?

兒子痴傻是無緣皇帝寶座了,但是兩個孫子都是健健康康的。作為永安皇帝最親近的血脈,只要永安皇帝在沒生出兒子之前嗝了,那繼承皇位的就是她的孫子!老陸太妃有七八成的把握,一來她畢竟也是陸家之女,兩個孫子都有陸家的血脈,肯定能得到第一世家陸家的支持;其次,皇宮內的陸皇太妃還是很有權勢,連顧太后都要退避三舍。姑侄一心,必定成功!

這也是陸家的勢力遭到打擊,陸家族長不得不從內閣中卸任的主要原因。

當然了,傅胤之用兩世為人的智慧,暗地裏覺得真兇發現的太順利了。比起忍辱負重五十多年,討好脾氣暴躁的安太皇太后,神不知鬼不覺的把巫蠱娃娃放進宮中各處,這份心機謀慮何等了得!他有種預,老陸太妃,是真兇故意找出一個可以惑視線的棄子。

不過,管他呢,皇帝的內宮…從來就説不清楚。身為臣子,努力想為深宮女眷抱冤喊不平,恐怕得到的不是稱讚,而是被懷疑用心吧?

皇家另外還有一個大動作,嘉平公主所生的長女,瀅郡主要選郡馬了!

嘉平公主不是普通的公主,而是安太皇太后的唯一的親生女兒!她要嫁女兒,聲勢恐怕僅次於皇帝封妃。

本來,傅胤之也在被選之列——若沒有及時考取功名,令家族叔伯兄弟們無話可説,恐怕他就真的會被犧牲了。身在傅家,雖然所有男丁都取得功名,這並不是説傅家就不把秀才舉人當一回事了。反倒是人人必須考,所以比旁人更尊重科場。

傅胤之有沒有名師教導?有,可不過是早年教了幾年。考前,他也沒有得到來自父兄的諄諄教誨,更沒有人暗中幫助,就孤身一人去了。這個舉人功名是實打實的,沉甸甸,不含一絲水分,傅家上下怎能不刮目相看?

所以尚郡主一事,傅家捨不得犧牲文武雙全的傅胤之,暗中使了不少勁,蕭郡主向安太皇太后道歉,才擺了。郡馬的人選,當仁不讓的成為前任梁丞相的嫡孫,前京城四君子的梁汝明。

安太皇太后或者能諒解傅胤之年輕氣盛,想要做出一番宏圖偉業之心,但傅家小心翼翼的推掉她外孫女的親事,讓她的心頭十分不滿。到她這個地位了,表達不滿也不會傷害雙方的體面,直接提升梁汝明的本家就是。

至於梁汝明的弟弟,跟原高家人的舊事…太皇太后太忙了,哪裏記得?就算記得,她需要看兒媳婦顧太后的臉嗎?

梁汝明和瀅郡主大婚之前,梁家將請帖送到傅家,有一份是點名恭請顧祈瑞和翁氏的。翁氏很想託詞身體不適,可惜顧二太太不給她這個機會,“你若是不去,恐怕你小女兒的名聲,就被大女兒給耽誤了!若你捨得,儘管身體不適吧,最好讓全京城都知道你跟梁家的舊賬!”翁氏氣得説不出話,手指顫抖着接過請帖。知道瀅郡主的身份後,她知曉梁家崛起無可阻擋!而她的大女兒靜娟,説不定會被翻身的梁家使勁破污水!為了報復,他們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高家所有的女兒,都要被連累了!

越是想,越是哽咽傷心。偏偏身處這個是非圈中,躲也躲不掉。

婚禮那,翁氏木着臉參加了,更讓她絕望的是,皇帝下旨,封瀅郡主為“安定公主”梁汝明則升了一級,成為皇家駙馬,賞賜了兩座皇家莊園,珍寶若干。一時間,賀喜的人如湧。

梁家的顯赫,對比過世周丞相一家的落寞,可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朝廷爭鬥的變化,也許用不上十年,三五年就能讓一個家族崛起,同時讓另外的家族覆滅。

從婚禮上回來後,翁氏的白頭髮都多了兩夜夜心的就是女兒嫺兒。

作為靜娟的親妹妹,嫺兒可是逃不過的。

這個時候翁氏反倒慶幸去年的那場瘟疫爆發!瘟疫死了那麼多人,使得不少知道真相的雲陽本地人都過世了。沒了知曉真情的人,接下來的話還不是誰想怎麼説,就怎麼説?

為了保險起見,翁氏急急匆匆把這幾個月認得的各家年輕公子哥們名姓都列了個單子,打算提前為嫺兒定下婚事。

元元也是。

有備無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