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一百七十一章評價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成公英從何苗府中走出之時,何苗親自相送,直出府門。

成公英走出百步遠後,到背後注視目光的消失,成公英不動聲的繼續向前走去,再有兩百步之後,成公英才轉入一街道之中。

成公英一走入街道之內,周圍無所事事幾名地痞模樣的立即站了起來,隱隱的把成公英圍了起來,更有幾人分佈在道口,觀察四周。

一人身穿武士服,也上前跟在了成公英身後。

“大人,沒有人跟着。”武士低聲道。

“何苗現在要重用我,自然要取信與我,身後也不會有人跟着。不過小心一些還是好的。”

“是。”

“張英,不用如此拘禮,你也是戰場上廝殺過來的,軍中男兒,又哪來這麼的多的禮儀。不要動不動就施禮行禮,周圍的人會看不出來?”

“是小人疏忽了。”張英微微躬身,説道。

成公英也只是微微搖頭,並不説話。世人皆以為西涼兵毫無軍紀,卻不知道西涼兵之軍紀之嚴,國之罕有,幾乎比得上昔年大秦之軍紀。不過是因為西涼窮困,將領多有縱容手下搶掠之事,在加上中原士人的宣揚,也就有了這種結果。卻不知道軍營之中,戰場之上,士卒稍有不對就可能是斬殺的結果。軍紀之嚴可以預見,只要領兵將領有心維持,就絕不會出現搶掠之事,就是一支軍紀鮮明的仁義之師。

軍紀嚴厲是一回事,遵守禮儀又是另外一回事。軍中士卒能夠知道在見到大官時跪下就行了,軍營之中又不是學堂,誰也不會閒着沒事教導他們禮儀,而且軍中一些將領知道不知道那些禮儀是什麼,都是問題。而且士卒又多是普通百姓出身,識不識的字都是一個問題,教他們禮儀比起訓練新兵都要難上三分,因此本沒有將領會花時間去訓練這些無意義的事情上。士卒只要知道跪下就能應付的了許多事情了。

天下軍隊之中,除了羽林軍為皇帝親軍,要經常面對皇帝,因此禮儀上絕不會有着疏忽。不過這許多年過去了,天下承平久“為國羽翼,如林之盛”的羽林軍也有些於形式,也就是最近兩年,才有着一些好轉。

而楊奇軍中軍紀本來就是諸軍之冠,軍紀之上甚至詳細的寫出了每一次吃飯的時間睡覺的時間,甚至連人大解的時間都有規定,規定之詳細,幾乎令人髮指。而楊奇軍中重視禮儀,卻是因為楊貴和楊瑞二人,成公英也不知道二人究竟是抱着何種念頭,在軍營之內,推行禮儀,二人開始時是楊奇麾下的親兵統領,親兵突然重視禮儀,自然上行下效,在軍中推行開來。

張英的禮數在成公英看來,簡直都是破綻,但是一個軍人能夠如此已經是實屬不易了。而且在楊奇軍紀森嚴如鐵的軍隊之中,有了禮儀之後,等級更是森嚴無比。護衞成公英的人皆是楊奇以前的親兵,最早接觸這些的,要讓他們改掉這些東西,比出生於禮儀大家的世家子弟都要難上三分。

知道這一點,所以成公英也不過是微微搖頭而已。

心中卻在想着另外一件事,從這些天的觀察看來,何家兩兄弟,確實不像人想的那麼簡單。

“但也不怎麼樣,心中猶疑不定,沒有堅定的決心,搖擺不定。多謀而少斷,不,比這還要差上許多,而是決定之後還會更改。相比起來何進還要好上許多,至少在保存自己的家族上是沒有任何的動搖,其他的不説也罷。至於何苗更是不堪,就拿今次來説,心中實際上一直都是對成公英保持着懷疑,今次也已經認定了成公英是細作,結果卻僅僅因為成公英一點點小小的計謀就有改變了主意。或者當在成公英解釋的時候,何苗在心中也替成公英做出瞭解釋,這本就不是少斷了,而是無斷。當然普通人這樣也是正常,但如果一個人做到車騎將軍這個位置,還是這樣,就不是什麼好事了。”

“何家兩兄弟如果只是這樣,現在因為皇上莫名其妙的中毒,二人格上就算是有些缺點,也因為大勢的趨向,而變得無關緊要了。但新朝建立之後事情才是真正開始。那時新朝的權利爭奪,才是新得開始。那時他這個大將軍能不能像前幾任一樣的掌握大權,就不得而知。不過這樣也好,更有利於之後董卓他們計劃的進行。”成公英如此想着。

“張英。”

“在。”

“你把消息給楊奇送去,就告訴他一切計劃都進行順利,就這些了。”

“諾。”一行人漸漸遠去。

楊奇接到這個信息的時候已經是兩天之後的事情了,聲營駐紮在北邙山的一個山谷之中,四周的山頭上也被漢軍所佔領,在這一帶形成了一個漢軍的完全佔領區。從某種狀態上來講現在的漢軍説是漢軍,更像是山大王,不過比那更專業一些。

張英排除的信使是被人押入軍營之內的,也還好張英派人的時候,選的是親兵營中的老人,知道看風,在周圍的漢軍圍上來的時候就放棄了反抗。要是一個熱血新人,説不定已經被斬殺於地。

楊奇看完手中的信件之後揮手讓來人退下,獨自一人思考着。李儒和董公二人制定的計劃,楊奇自然是知道的,等皇上發現靠他自己的力量不能夠解決的時候,肯定會讓董公領兵進城。到時董公就有了合法的名義,然後以借天威,以雷霆之勢剷除障礙。而皇上為了天下的穩定,即便不為了這些,為了皇室的安危,也必然要讓中樞有着足夠的力量,而且宦官和外戚的剷除可不是僅僅雒陽城中首腦剷除就行的。他們還有親舊在各地任職,有縣令,有太守,州牧,還有將領。一個不好就是遍地烽火,中樞必然要有能夠震懾天下的力量。

皇甫嵩又在西涼遇到了麻煩,王國身死之後,韓遂並未就此認輸,而是以閻忠為帥,收攏兵馬。皇甫嵩已經被困在了西涼,也就只有董卓一人。最後董公説不定還是輔政大臣。

當然計劃的很好,但也要成功才行,據得到的消息,陛下也就是這幾個月了,雖然董卓得到一些雪蓮,和人蔘,能夠多吊兩個月的命。董公的計劃之中一個最重要的條件就是要有着進城的名號,必須有着合法的手續,而不能是私自帶兵進城。這一點尤為重要,是董卓能不能在雒陽站住腳主要條件。而其他的佈置也都要董卓在雒陽站住腳後才有用,否則不過是一場空而已。

最重要的是,在讓董卓進城之前,皇上究竟能不能活到那個時候,甚至能不能看到他自己變革的失敗。這一點不是人能夠算到的,唯有看天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