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叛軍將領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楊貴回到楊奇的身邊時,臉上猶帶着不甘的神情。楊奇見此雖然有心勸解,最後還是冷着臉,看着營寨。
營寨之前那些壕溝之間和鹿角之上,密密麻麻的滿了箭矢,都是漢軍士卒
出的箭矢。營牆之上也
滿了箭矢,漢軍在試箭的時候,
本沒有一定的目標,完全就是隨意而為,因此
費了很多的箭矢。
雖然箭矢可以到營牆之上,但是力道已經減弱了不少,距離還是太遠了。楊奇親眼看到箭矢
在盾牌之上,叛軍士卒只是晃了晃,箭矢就從盾牌之上掉下。
“還是有些遠了。”楊奇看着遠處的叛軍營寨,心中暗道。任何一個將領都知道,在攻城的時候弓箭手距離城牆越近越好,否則到城牆上的箭矢力道總是不足。在平地上,這種限制反而是小了很多,只要是在弓箭的攻擊範圍之內,就可以了。
楊奇看着叛軍的營寨思索對策之時,郭汜皺眉對身側的李傕説道:“稚然,這有些不對勁,你覺如何?”李傕的雙眼自從來到淡水營寨之後就沒有離開過營寨之外,但郭汜説出自己心中的疑惑之後,李傕也是深有同
“是有些不對勁,叛軍太安靜了,而且叛軍的佈置也有些問題,這些佈置不像是叛軍佈置的,反而更像是…”兩人對視了一眼,同時説道:“漢軍。”正是漢軍,這些佈置,二人重視覺得很
悉,現在才是想起來,這些佈置二人以前曾經見到過。那就是西涼和北方
接的地方,二人在草原上劫掠商隊的時候,曾經見到,那就是漢軍在草原上的要
。不過草原上的要
並沒有現在的要
那麼嶄新,而且在一些地方也有着一些變化,因此二人才沒有第一時間想起。
現在二人想起來後,反而是更加的疑惑,因為這種佈置的要,完全是防守型的要
,將近圓形的營牆,深而寬的壕溝,一切都是為了把防守的力度增加到最大。如果是在草原之上,這種營寨並不少見,東漢對北方遊牧民族的政策一直都是絕不主動出擊,因此邊境士卒的作用就是為了抵擋敵人的進攻,然後好把消息傳送出去,進攻反而是被放到了其次,這種營寨因此很是適合漢軍使用。
那些縱橫錯的壕溝不僅讓敵人不能有效的對自己發動進攻,同樣營寨中的士卒也不能很好的出擊。這在邊境因為漢軍的目的和政策很是正常,當是在這裏,就有些不正常了。邊境大的漢軍雖然很少主動出擊,但並不説他們沒有出擊的能力,而是被壓制了而已。尤其是在西涼可是有着漢朝最大的皇家馬場,雖然現在已經廢棄了,但是那裏肥美的水草卻是沒有變化的。雖然已經不可能做到以前那數十萬匹戰馬的規模,但是羌人和漢民在其中放牧產生的戰馬十幾萬匹還是有的,這還是未算其他地方的戰馬的情況下。
西涼的百姓也多是羌漢雜居,因此騎馬箭,在西涼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有着戰馬,隨時都可以拉出十幾萬的騎兵。十幾萬的騎兵,因此漢軍並非沒有進攻的實力,而是不為而已。但當他們加入叛軍之後,這一切就有改變了。
十幾萬的騎兵僅僅一年的時間就橫掃了西涼,緊接着就又入寇三輔之地,漢軍不能抗也。叛軍自從起兵之後的政策一直都是進攻、進攻再進攻。因為只有進攻才能發揮騎兵的恐怖戰力,也是叛軍不得不進攻。因為西涼就如北方鮮卑一樣,或許有着大量的騎兵,但是卻缺少各種物資,糧食每年也是緊缺無比,每到夏時期,和秋糧減少的時候,都要靠着三輔地區的救濟。
現在雖然開了許多糧倉,但是糧食的不足依然沒有得到改變,叛軍只有快速的攻入長安之內,才能夠得到足夠的糧食。這也是為什麼當皇甫嵩和董卓採用守勢之後,叛軍進攻的次數立即減少,因為每一次的進攻都要消耗大量的糧食,而且叛軍也是知道,他們本不可能攻破有着皇甫嵩坐鎮的防線,同時叛軍糧食不多,只能是省着用。還有就是叛軍現在打下的扶風等地,雖然和中原比起來,同樣是要貧瘠不少,但已經是比西涼要好上太多。叛軍為了遷移西涼之民進入扶風,同時也要鼓勵百姓耕種,自然也就缺少時間去進攻漢軍。
當皇甫嵩離開之後,張温到來之後,漢軍立即調整了政策,開始集中兵力準備進攻叛軍,然後就發生了淡水和川口的丟失、只要一有機會叛軍,就會立即進攻漢軍,來爭取自己的勝利。
因此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這個完全是防守模式的營寨都不怎麼的正常。而且叛軍不像漢軍,漢軍雖然也有着騎兵,但還是步卒居多,這也是皇甫嵩決定採用守勢,積蓄力量,然後在擊破叛軍的策略。實際上皇甫嵩已經成功了,叛軍雖然在努力的想要恢復西涼和扶風等地的糧食生產,但二十萬青壯的離開,造成的影響,還有戰爭的破壞,都使得叛軍的努力,成效不是很大。一年生產的糧食最後也不過是剛剛夠百姓餬口而已,韓遂他們還要不停的運去一些糧食,來幫助百姓。如果繼續皇甫嵩的政策,只要再有一年的時間,叛軍就會分崩離析,煙消雲散。只是,可惜…
現在營寨外如此的佈置,已經是把營寨內騎兵的作用減少到了極致,要知道如果營寨之內有着三千到四千的騎兵即便是和漢軍野戰,也會讓楊奇很是頭疼一陣,如果是在漢軍進攻的時候突然殺出,説不定還能夠反敗為勝,現在這樣的佈置,讓人很是不解。
李傕和郭汜二人低頭思索着這一切,慢慢的二人同時想到了一個可能,一個讓二人興奮無比的可能。
二人打馬來到楊奇所在的地方,在楊奇接見二人之後,二人立即把自己的猜想一五一十的告訴的楊奇。
楊奇平靜的傾聽着二人的訴説,心中已經漸漸的相信營寨之內叛軍的人數並不多,甚至連之前探到的人數的一半都不到。之前據斥候探查的結果,董卓軍中的諸位推測營寨之內的叛軍應該是六千人到八千人。現在
據楊奇觀測和李傕二人的發現,現在營寨之內的人數應該只有三千到四千,或者更少。
李傕二人是從叛軍的佈置上看出的問題,楊奇則是從之前叛軍出的那一波箭矢之中看出的問題。雖然叛軍掩飾的很好,但還是讓楊奇看出了差錯,士卒調動產生的煙塵,顯然是被叛軍的將領給忽略了。當時楊奇就有些疑惑,若是叛軍真的有六千或者八千人,
本用不到從其他地方
調兵力,因為營寨的營牆之上只需要三千人防守,即便是士卒站的緊密,也只需要四千人而已。還有着許多的預備隊,叛軍只需要讓預備隊登上營牆和在營牆之後準備就可以了,並不需要從其他地方
調兵力。
不過因為楊奇一直擔心那是叛軍的誘敵之計,因此楊奇並不能拿定主意。直到李傕二人前來把他們的發現告之楊奇之時,楊奇才算是真正的確定,叛軍現在營寨之中人數不足。也只有這樣才能夠説明這一切,弓箭手的調動是為了惑敵人,如果不是楊奇發現那些煙塵都是在營牆之上產生的,未必就能夠發現,就算是發現,也只會是認為營寨之內士卒的調動。弓箭手集中一處,就是為了讓楊奇計算錯誤,得到敵軍依然沒有減少的結果。
營寨外的佈置則是以防萬一,萬一楊奇他們識破了那些也能夠憑藉有利的地形,進行防守,為援軍的到來爭取時間。楊奇相通了這一點之後,臉上的神為之一動。叛軍現在兵力不足,或許是一個機會,不過恐怕還要好好的思量一番。
楊奇就這樣坐在戰馬之上思索着,楊奇沒有命令下達,所有人也只能是就這樣的站在原地,一時間漢軍軍營之內沉悶無比,只餘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
漢軍突然之間變得安靜無比,沒有一絲的舉動,就那樣靜靜的佇立在那裏。漢軍詭異的舉動讓營寨之內的叛軍很是到壓抑。李璆就是這支叛軍的將領,之前他並不是叛軍,而只是漢軍之中一個普普通通的軍侯而已,在成宜校尉手下當差。但一切都在兩年前,韓遂派了一人來見成宜之後,發生了變化。後來他才是知道,那個人是韓遂派來和成宜商議一同起兵的。成宜同意了,然後李璆的一切就開始了變化。
成宜開始大規模的招收士卒,從四千人爆增到兩萬餘人,李璆作為成宜的親信,也就順理成章的成了一名校尉。
在打下淡水之後。奉命駐紮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