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災難當前獻計獻策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房間內,趙德昭依舊躺在牀上,“阿切——”一聲,他回過神來,大雨不停下着,傷神傷腦,自己這幾已然受了風寒,身子骨瑟瑟發抖着。身上的被子蓋着,卻依舊
到寒冷,稚
的小臉上凍出了一條清水鼻涕。趙德昭揩了一下鼻涕,過了一會兒,他閉上眼睛,昏昏沉沉地入了夢鄉。
等待在門口的郭榮站了幾秒的樣子,裏面好似沒有動靜,就上前去叩門,趙德昭聽到門外叩門聲音,就説道進來吧,隨後又昏昏沉沉地入睡了。
郭榮臉上不過是淡淡地笑了一下,進門了,他雙目一直都在打探着趙德昭的屋內設施,這屋內擺設都能看出一個人的格。可是趙德昭的房間內都擺着書籍和書畫,十分古樸大方,簡潔了了,完全不見奢華,郭榮心內
覺良好,這樣的小孩子應該都是喜愛玩具或者玩耍,可是卻不見一絲一點的所玩之物,這確實是讓人匪夷所思。
牀上的趙德昭卻不知道將來的天子心目中已經打了一個良好的印象分數。趙德昭卻渾然不知,依舊躺在牀上,雙目緊閉。
郭榮打探着入內,開簾子,望見趙德昭躺在牀上,聽到聲音也是如此,只見那孩子臉
紅有些不正常。於是乎郭榮就上前用手背燙了一下額頭,卻是額頭上也是燙的驚人。
趙德昭受到有人輕輕地用手背接觸了一下自己的額頭,就慢慢睜開眼睛,面前是一張方孔大臉,濃眉大目的年輕人,自己好似在哪裏見過他,一下子也想不起來了,如今自己頭昏腦熱的,一想頭就暈,眼睛皮兒搭下來,睜也睜不開。
郭榮連忙叫來趙府小廝,去喚了自己府上的御醫。
趙德昭從今天早上就開始發燒,手腳都有些不由自主的開始顫抖,腦子裏也是一陣陣發懵。
恰在此時,趙弘殷回來了,面撞上剛剛出來去尋御醫的小廝,小廝説道皇子殿下來趙府,又説現下皇子在小郎君的房間,趙弘殷問道誰病了,為何找御醫,小廝答道皇子殿下見到小郎君病了,就讓小的去請御醫過府問診。
趙弘殷知道了,心內惶恐至之,就讓小廝繼續去找御醫。他走到見到廳堂內,見到坐着幾個官員小吏,就問寒問暖,問到諸位同僚辛苦云云,又忙道照顧不周,請諸位見諒之之。
趙弘殷登時喚了小廝僕從送來熱水和乾淨衣服讓官員小吏們換上,自己急忙也往趙德昭房間趕去了。
“參見殿下!”趙弘殷見到郭榮此刻坐在趙德昭的牀前,躬身叩拜道,“殿下,昭兒的病讓殿下多慮了。”
“趙大人,話不能這麼説,適才路過府上,又聽聞令孫才能,就想見一面,沒想到令孫病了,這才請御醫來看看。”
“老臣多謝殿下對孫兒的一片關心。”趙弘殷道。
就在這個時候,小廝去請的御醫已經來到房間了,御醫見了郭榮正要參見,被郭榮趕緊拽着看病了。
趙弘殷關心孫兒心切,忙問道:“御醫,我孫兒如何?”御醫正在號脈,無法回答趙弘殷的話,過了一些時間説道:“啓稟殿下,趙大人。小郎君不過是因為淋濕身子,受了風寒,待我開個方子,照着方子抓藥即可,小郎君的風寒要好好休養,最近天氣陰寒,好好在屋內靜養!”
“哦,那就好!”趙弘殷聽了此言,也就放下心來。
耳邊好似祖父在説甚麼,趙德昭糊糊地又好像聽到有人在説甚麼御醫、殿下的,腦海
靈一下,頓時想起那人是誰,原來是當今皇子殿下郭榮,自己已然失禮,未來天子,怕自己一不小心得罪了,以後的
子就難過了,趙德昭連忙睜開眼睛,見到那人,從牀上
要起來行禮,郭榮連忙制止,趙德昭身子無力,勉強地在牀上坐了起來,卻忙説:“小子無禮,如今這般樣子,殿下見笑了。”
“呃…無甚麼大礙的,甚麼禮不禮的。如今你病了,就要好好休息,你現在還撐不撐地助,我先前聽説了一些關於你個小子一些傳聞,就知道你小子肚裏有乾坤,不知道肯不肯為我想出一個甚好的救災的法子?”郭榮道。
“救災法子?殿下,我…我”對於郭榮這位未來的周世宗,趙德昭還是很有好的,特別是他一登基就出徵,第一站就打響了高平之戰,收復了被契丹佔領的失地,隨後又幾次三番南征唐國,從唐國手中拿到了江北十四州。對國內又勇於實行改革,這些都是一箇中興之主才能做到的,可惜郭榮卻是英年早逝,三十多歲就死了,後來…自己的父親就…
趙德昭忽然間有些對不起眼前之人,又覺得慚愧,而且自己確實有救災的方法,不過那是照搬後世救災的法子,如今就缺少一個契機,只是沒想到今在趙府竟然能夠遇上未來天子,如果自己把救災的良策獻上,能夠拯救很多老百姓,若方案不被採納,那麼自己今
就算下了地獄也是心甘情願的,何況今
來的是明君。
趙德昭想了一下,言之,看到祖父撇過來的目光就閉上了嘴巴。房間內裏趙弘殷的目光刷的一下看着趙德昭,他還是為自己的孫兒捏了一把汗。但是郭榮瞧見趙弘殷緊張兮兮的樣子,又見趙德昭若有所想的模樣,噗嗤一下笑了出來,搖搖手道:“無妨,我只是聽聽昭兒的意見,説錯了無甚麼大礙。”趙德昭剛要説,忽一官吏進入自己的房間,説道:“稟告府尹大人,其他各縣催來快報,開封附近各縣都有大批的唐國
民進入,據各縣統計,目前東京開封府地區大約有五萬名
民。”那個官吏一直都低着頭,説完看了看郭榮。
“怎麼回事,開封附近各縣怎麼會無緣無故的出現如此的民,在此之前我怎麼沒聽到下面官員遞上來的稟報。”郭榮怒道。
“啓稟府尹大人,這五萬名民大部分都是最近半個月進入開封地區的。”郭榮作為東京開封府名義上的統治者,如今面對如此眾多逃荒者也是束手無策,而且開封地區本就富裕,如今是逃荒者的首選之地,是關東最富有之地。加上週國皇帝仁慈,曾免了饑民賦税,又派遣官吏賑災,民心所向,仁義之至,淮河地區受旱災的百姓聽聞此事,幾乎都往這裏趕了。
“我聽聞唐國旱災,饑民渡河朝着開封方向而來,近期開封附近湧現出大批的民,而且曰益增多。開封現如今都在水患之中,不知道如何才能安置
民?”郭榮面
艱難地説道。
“這?”那官吏搖搖頭,一副束手無策模樣,良久只能在一旁站着。
趙德昭忽然間想到後世賑災方案,就口道:“以工代賑!”
“以工代賑?”郭榮腦海中想到以工代賑起源於周代,最早見於《禮記》一書,《禮記·月令》篇中有“季之月,發倉廩,賜貧窮,振乏絕”的記載。《漢書·食貨志》載有“虛郡國倉廩以振貧”《後漢書·質帝紀》有“方
戒節,賑濟乏厄”的記載。
縱觀以前的扶貧賑災,所採取的措施主要有減賦、免徵、平糶、賑濟、借貸、安輯、撫卹等。減賦、免徵,即減免税收;平祟,即在災年平價調撥賣出糧食;賑濟包括糧賑、錢賑、物賑、粥賑和工賑。
“然而開封地區大量災民進入,關鍵是如何進行以工代賑?”郭榮問道。
趙德昭思索再三,又道:“殿下,如今開封地區受水災嚴重,而河道淤積堵已久,雨勢依然很大,這五萬百姓是否能夠出力,可以調撥錢財組織
民疏通河道,同時加固河堤。這樣既可以解了饑民的生存,又能為水災添上力氣。小子這只是打一個比方而已,其他還有諸多事務,諸如開封民眾房屋修建、道路翻修、開挖溝渠、橋樑修築、伐木修屋等等。”趙德昭還有一點沒説就是自己的廣味集團正缺少廉價勞動力,若此心思被知道,估計要被未來皇帝給鄙視一番。
不知不覺中,郭榮才發現開封附近州縣地區還有那麼多的事情要辦。如果將這些事情全部幹完,不知道要幹到甚麼時候,如今五萬民或許能夠解決一部分的問題,雖然不是全部,但是在五代十國這個時代,百姓就是最好的資源。
這時候郭榮説道:“昭兒能不能把計劃寫得詳細一些,我讓官員在旁邊記載,你口述。”趙德昭的眼睛忽然一下子就直了,説道:“小子只是自己不過是一個小老百姓,何德何能,怎能讓殿下抬愛!如今能夠為大周出力,是小子應該做的。”
“你這個小子,我是越來越喜歡了。”隨後由趙德昭口述,官員代筆,郭榮和趙弘殷在一旁聽着,不放過一個細節。趙德昭絞盡腦汁,就一股腦兒把後世賑災的具體作之政策全部都吐了出來,然後加上這個時代的語言習慣,一篇篇幅很長、政策詳細、條例清晰、教化民眾的《以工代賑上疏之良策》出爐了。此後這篇文章就成為官方賑災的政策,一直延續了下去。
趙德昭終於一氣呵成講完了,旁邊的官吏邊記載邊慨,自己滿腹才華竟然不如一個小娃娃,這説出去還得了啊,所幸自己今
能夠見到東京神童,也算是見到真人了。何況今
一番言論如醍醐灌頂一般,把周遭在場之人,連同未來皇帝都給震撼住了。
這是一個怎樣的秒人兒,怎樣的妖孽所想出來的。
趙德昭呼了一口氣,郭榮便讓他躺下。隨後就帶着官吏出了趙府,朝着內城匆匆趕去。滋德殿內,郭威收到郭榮的《以工代賑上疏之良策》,細細查看上面的賑災條例,反反覆覆地讀之,有滋有味的樣子,看到彩處拍案叫絕,有此良策,正好解決了自己當前之燃眉大急,以後若是遇到這些個狀況也能有法可依,確實是
彩,確實是務實!
郭威叫了幾個主管災情的官吏,然後按圖索驥,貼布告示,傳之大周國境。國境之內所有逃荒的百姓聞此良策,都紛紛向當地州縣報道,此時各地都在開展賑災,有了勞動力,各地州縣的府衙都主持修築一些工程,調撥錢財組織民夫疏通河道,同時加固河堤,救濟災民,修築房屋等,而大量勞動力正好可以彌補不足。
三後,北地大雨終於停止,周國上自天子下自百姓全部都眉開眼笑。
開封大街上,郭榮等一行官吏都在巡視中。
“都是帝國的子民,本府當然不會放任任何一個百姓餓死。”
“府尹大人所言極是,大人能為百姓着想,實在是大周百姓之福呀!”一旁的官吏們拍了一個馬。
“府尹大人仁義。”羣臣紛紛附和!
“趙縣令,現在民的情形如何?”郭榮問道。
“啓稟殿下,開封州縣歷來民風淳樸,在告示貼出之後,民紛紛報名參加,如今各個州縣的工事都在有條不紊都進行之中。
““哦,那就好。
“郭榮説道,這趙德昭的以工代賑之良策確實卓有成效,如今周國之內的民都能安居下來,不會造成很大的譁亂,全靠好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