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七章商議北伐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二晌午過後,中書門下、樞密院、三司的大臣陸陸續續而來,今他們也從內侍那兒聽到了官家趙匡胤或許要做好北伐(北)漢國的準備。

眾人心道:如今大宋已無南面之憂患,平定了南方,大宋疆土一下子擴張了不少,百姓户數也增加了不少,而在南方他們要處理許多遺族君臣,幸好攻打(南)唐所耗費人力、物力、財力比預計中減輕了不少的損失,而(南)漢也是直接獻土而歸,避免了直接武力衝突。

趙普、薛居正、沈義倫、呂餘慶、趙光義等人陸續到達長殿內。這一次趙匡胤也讓樞密院職方館的周全、李辛二人蔘與今偏殿商討。

趙匡胤今已經早早地到達了此處,待大臣們陸續而來,他則道:“今邀眾卿起來,為的是偽漢國之事,如今此國雖未南下,可我大宋北進之時,勢必要與此國相爭,而遼國也是首當其衝之地,今召你們前來,是來聽聽你們的高見的。”趙普等人已經全部坐在了長殿內,北伐一事事關重大,所需糧草、兵力、軍器都需要提前安排,因此干係重大,一場戰爭的勝負都關係於此,是以他們方才就在路上一路思索而來。

趙匡胤見眾大臣都在思索,他雄心道:“諸位,如今偽漢主劉鈞病重,偽漢朝廷內明爭暗鬥,爭鬥不斷,漢國的實力也被削弱不少,這一次我大宋正好可以將目標對準北方,一舉攻下晉陽這座堅城。”趙普問道:“陛下,眼下若是北伐,需要糧草等妥善解決,不知道三司那邊統計出我大宋各庫狀況?”此刻負責三司的官員楚昭輔則回道:“陛下,大宋這幾年各地風調雨順,自從有了占城稻後,各地產量增加不少,而且我大宋也從海外諸國那兒易了不少東西,這一次從大食那兒來的象牙、樟腦、瑪瑙等物也都上呈國庫。建隆年間最高有五六百萬貫文;如今我大宋增開市舶司,邊境又開設榷場、鹽榷、馬榷、酒榷、茶榷,又為國庫增加不少税收。是以,大宋税多,雖然今年我大宋先後滅唐、漢,陛下准許百姓少收一年税收,一年徭役。”趙德昭點頭,繼續追問道:“課税甚多,是以北伐無憂矣,不過其他糧食如何?”楚昭輔道:“江南去年受災今年已經解決,而且今年朝廷剛在城外試種了一批來自番邦的糧種,魏王殿下説是能提高產量,解決饑荒的一種糧食,前幾臣派人親自挖取查看了,那地下的果實倒是有拳頭那麼大小,而且還是一個個的,如今也快到了收穫的季節,在大雪前就可以收了。”

“張大官,吩咐人去取一二枚來,順便將魏王傳召到長殿來。”

“是。”張德鈞立即小跑出殿,然後喚了一個小內侍出宮找魏王趙德昭去了。

殿內,趙匡胤他們還在談論着,眼下他們又將問題談論到了北伐事宜上來。

皇帝的心思,大部分大臣的心底還是有數的,而且北伐一事也事關大宋的國威以及中原正統地位的確立。

北漢處於河東,若不拔除這顆釘子,大宋隨時都會受到來自北方的危機。

趙普這個時候道:“陛下,臣還記得當年雪夜那晚,陛下讓則平進獻的一策,先南後北、先易後難,如今南方諸國大部業已剪除,此後正是北伐,讓我大宋實行一統中華之大業。”

“唔。”趙匡胤點點頭,作為開國帝王,趙匡胤自然希望開疆拓土,給後人留下一個偌大又強盛的帝國,是以聽到趙普這句話,他心底甚是動,“則平説得是,繼續説。”

“陛下,臣倒是贊成北伐之事,不過如今北伐暫無藉口,出師無名,可我大宋也應該暗中開始準備一切。”呂餘慶道:“陛下,今我大宋兵多將廣,倉廩豐厚,又有朝廷火藥、火器加緊研製,我大宋軍、廂軍等兵器鎧甲也甚多。”君臣在長殿內商議地如火如荼當中,隔了半個時辰後,只見殿外來了一個穿着圓領王服的英俊少年郎,他進殿後立即拱手道:“兒臣趙德昭見過父皇,見過諸位大臣。”身後的小貴子則帶了一個籃子,然後放在了地上,他抹着汗水立即道:“陛下,糧食送來了,都在這兒呢。”趙匡胤見到一個籃子送來,籃子裏面放着各不一的種植物,他隨即從龍椅上起身,然後走向籃子那裏。

趙德昭見到趙匡胤走了過來,立即拿起籃子,然後端到趙匡胤的面前給他看。

趙匡胤見到籃子被端了上來,他看去籃子內的那些果實道:“昭兒,這個就是今年種下去的種子麼?”

“是的,父皇,這是從海外荒地那兒運送而來的,就在這兒。”趙德昭為了解釋清楚,他指着長殿內掛着的一副世界地圖,然後走到了那副地圖前,趙匡胤也在後頭跟着。

趙德昭指着地圖上美洲的那個地方,然後道:“父皇,就是這兒了,這個中間隔着大海,然後需要坐船到達此處,這兒就是這種種子發現的地方了。”趙匡胤看着地圖上的一切道:“哦?這個坐船過去大概需要多長時間?”趙德昭估摸算了一下大概要花了三四個月的時間,他就説給趙匡胤聽。

趙匡胤狐疑道:“三四個月時間,這個有些長了,不過這些物事能從那裏帶回來,也算曆經了千辛萬苦了。”趙匡胤知道在海上船員們要遭受狂風暴雨,船員們有時候並不一定會適應船上的顛簸,出現一些暈船的現象,所以説能活着回來,並帶回了這些種子,趙匡胤心中還是非常滿足的。

趙德昭鎮定自若,他拱手回道:“是的,父皇。當人在大海中航行,一望無際都是藍天大海,這種景象非意志力刻苦之人才能體會得到的。”趙匡胤聽了點點頭,其餘在場的大臣們也是聽了也是頻頻點頭,倒是一旁的趙光義卻轉過頭去,一雙眼睛內有些冷嘲熱諷似的。

隨即趙匡胤蹲下身子,然後從籃子內拿出一個物事,他問道:“昭兒,這個。紅紅的像地黃的是何物?”趙德昭介紹道:“父皇,這叫紅薯,也叫番薯,此物可以生食,也可以食,也可炸着吃,也可炒着吃…”

“這個呢?”趙匡胤放下紅薯,拿起另外一個比紅薯略小的,表皮上面是淡黃。的一個果實,他湊近聞了一下,並沒有發現有什麼獨特的氣味。

趙德昭介紹道:“父皇,這是土豆,也叫它土。蛋。子,此物卻只能得吃,生吃則會得病,而且若是表面有芽發出來了,也不能吃,有毒,若是表面出現綠的斑點,也不能吃,有毒。是以食才能吃。”

“此物,居然如此毒,還是燒了好罷。”當趙匡胤聽到“有毒”二字的時候,他嚇得趕緊將手上的土豆給扔掉了,土豆在地上開始滾了起來,然後滾到趙光義的腳下。

趙光義看見土豆滾了過來,立即彎下了身子,然後去撿地上的土豆,就在這個時候,忽然間從他的袖口掉出一塊玉佩,在玉佩掉在地上的那一刻,趙德昭快速地看了一下,他發現那塊玉佩悉的很,不過趙德昭也並沒有太在意。

趙光義從地上撿起玉佩後,又將土豆撿起來,然後給自己的侄子趙德昭,趙德昭苦笑了一下,隨即又介紹其餘幾樣物事,“父皇,這些種子來年的時候只要埋在土地,就能生發芽,而且產量也比水稻、麥子要高一些。這些對土地的要求也不高,山坡上、黃泥地裏都可以栽種…”聽着趙德昭説這些的時候,趙匡胤君臣都點點頭,只要能吃,並能提高產量,這樣對大宋而言就算是好事。

説完這個,趙匡胤道:“昭兒,今喚你來除了此事,還有其他事情,想必你在路上也聽説了罷。”趙德昭道:“父皇,方才聽張大官提起,説父皇決議北伐,邀諸位大臣來此商議,不知父皇現下商議的如何了?”

“北伐乃我大宋大事,需要謹慎行之,如今也只是商議出了一個大概,具體還需進一步商議。”趙德昭一臉正,他拱手道:“昭兒也是贊成北伐,方才也聽説了偽漢主劉鈞病重之事,這倒並不是甚麼大事,只不過若是那偽漢主劉鈞病死,太子未立,恐怕那偽漢朝廷要經歷一場腥風血雨了。

因為那偽漢的皇子劉繼恩與劉繼元雖説一母同胞,可卻私下鬥得甚是厲害,偽漢臣子們恐怕也會在這兩個皇子間抉擇。所以説父皇倒是可以趁此機會北伐,不過這個時機倒是要選對,切勿失去了。”趙匡胤見趙德昭分析地有理,他用讚許的目光看着趙德昭,與此同時他心裏也在想一件事情,就是大宋也是儲君未立,不知道會不會步上其他朝代的後塵,他也是這麼一想,登時恢復神,點頭道:“唔,昭兒言之有理,不過當下還需討論兵力、糧草之事,你先坐下罷。北伐是一件大事,諸位若有異議可以提出來,今殿內一塊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