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不可或缺產業設想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當亥時,逛了一天的街市,欣賞完五代十國時期的人文風俗,五人皆渾身痠軟無力,也罷加上天愈晚,家中父老定是擔心出行的五人,趙德昭、趙匡美五人只得依依不捨地歸府。
回到了自己的房間,趙德昭在侍女的服侍下梳洗完,便打發了她們歇息,隨即孤零零地躺在牀上思索着。
後世走了一遭,活了兩世,對其生活亦是挑剔了許多,曾經賦予其美味的事物也變得味同嚼蠟,看來自己的口味是越來越朝着挑食的方向發展,雖説第一世吃慣了東京城的美味,奈何第二世那二十四載的生活更加美好,總而言之重生之後吃的反而都比穿越前來的極其寒磣,就連炒菜這個都沒有,這不等不讓趙德昭懷疑了,這是個甚麼時代,又不是秋戰國時期,怎麼連這個炒菜都沒有呢。
唉,以前自己怎麼沒覺呢,趙德昭真替自己到慶幸,自個兒可是有幸嚐了二十四年炒菜的味道,業餘時候也會烹飪這項技術,小夥伴們嚐了之後皆是讚不絕口啊,如果那時候自己去新東方就能拿到一級廚師的證書了,哈哈——自己在後世學得那一手可不要荒廢了啊。
趙德昭穿越到大周有些年頭了,在吃這一方面,趙德昭現在才發現這個時代的人們喜愛吃清淡的食物,食物的製作十分簡單,飯桌之上很少能夠見到炒菜這般的食物,自己在府上所食用的皆是“豬食”把這些食物比作豬食,哎呦——自己的這個比喻啊,這個時候窮苦大眾都吃不飽飯,只求能夠混個飽,誰還計較這些,不過趙德昭也要提高一下自己的生活質量,也在這個世界之中留下一個足跡,讓這個時代的人們品嚐一下後世的美味。
而此美味,亦要藉助其炒菜技術,趙德昭隨即笑着搖了搖頭,事實上由於炒菜技術過於繁瑣,要用薄生鐵鍋,旺火熱油,熗炒、生炒、小炒、炒等等,真當是要多麻煩有多麻煩,因此炒菜非常之稀有。到了宋朝才開始出現炒菜。而今宋朝都還沒有了,怎麼會有炒菜,看來我可以趁這機會開宗立派了。
這是一個機會,也是一個聚集財富的時代!
在現代有一句話,誰掌握了經濟命脈就掌握了國家。這一句話在古代也是如此。因此這條產業發展之路對於趙德昭而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將在今後很長一段時期裏,左右着他在大宋朝的權力之爭和儲位之爭。就這些使得趙德昭不得不警惕,不敢鬆懈萬分。凡事就要從小事着手。
而自己的三叔此刻並不壞,人心不古,誰能保證趙匡義後不會因為權力而腐化呢。
拋開此事,趙德昭還不想考慮這麼多,如今百姓餐桌上的類也是不同的,這個時代,人與人之間的等級十分的森嚴,俗話説三六九等,在類中,最上等的是牛,羊次之,豬最賤。
原來,趙德昭第一世時社會地位處於上層,上層貴族嗜吃羊,整個社會上,只要是有點身份地位的無不吃羊,這時期的人們可是將羊身上的零件如何吃法琢磨個通透。
不過,大周北方能養羊的地方不多,每年產的羊遠遠不夠消費,況且當是北方有大周、遼國、北漢三個政權鼎立,南方也有好幾個政權割據,亂世當道,所以,大周這個中原政權每一年都要從遼國進口幾萬頭羊,只有平常生活不好的人家,才會去吃豬。
想起羊,趙德昭想到了帥羊和*汁烤全羊,躺在牀上這麼想想,口水都了下來。
可話説回來,王公貴族這些上等之人,還有醉仙居這等高檔次相當於後世最高級會所一樣的館子,食消費還是以羊為主。
至於牛麼,牛作為社會生產力的代表,老百姓家耕地所用的勞動力就是牛,牛可以耕地,可以出力氣活兒,牛是農耕文明的象徵,農業是國家的支柱產業,是中原王朝的命脈,所以歷朝歷代都是保護耕牛的,大周朝廷也不例外,官府不僅出*台專門的法令,而且誰家有幾頭耕牛,齒齡是多大,每一年的身體狀況如何,那都是在官府備了案的,登記造冊的,試問有哪個老百姓敢吃牛?
當然趙德昭也是知道的,牛也並非完全吃不到,比如年老病死或是出了意外至死的的耕牛,經過官府驗屍後,也不是不能吃,不過死了的牛,你還説能夠好吃嗎。
趙德昭第一世的時候只是在皇帝祭祀等大型活動之時嘗過牛,第二世時候想吃就吃,什麼牛乾,牛排的,不用怕啥的,第三世又回到第一世時候,唉——趙德昭下心來仔細思考自己的產業發展之路,當下自己既要謀求穩定的發展,兼顧自己的利益,又要低調,現在出名不是一件好事,畢竟現在的一言一行都跟這個時代的相差很多,而且上次跟自己的祖父答應過了低調。自己的祖父和父親是跟大周朝皇帝之間有着微妙的關係,那層關係是皇帝也惦記着的。
趙德昭這麼一想,對於大眾來説,羊還是消費不起的,豬是最恰到的替代品。只有廉價低等的豬才是自己最適合的食材了,不過要改變所有人吃的命運還是看自己的手藝了,那麼就從豬這等食材開始着手了。首先類有了豬。
產業發展之路就先從吃的入手,民以食為天。
現下有炒菜這門技藝、有豬這等廉價的類,僅僅是這些還是不夠的。趙德昭又回憶了一下今天出去吃的那些東西。
趙德昭又從口味入手了,酸甜苦辣,貌似少了個辣字。哈哈,我知道了。原來缺少了辣椒這調料,不過我要從哪裏去找這調料呢。要不是第二世嘗過辣椒,否則連辣椒這個東西都不知道。
辣椒貌似現在還在美洲大陸了啊,哥倫布現下還沒出生,辣椒還在印第安人那兒,嘖嘖——就算德昭我現在去美洲,可是——唉,沒辣椒怎麼辦呢?
辣椒,辣椒,你從哪裏來,我的辣椒…
趙德昭輕輕地哼起了歌曲——自己苦思冥想都沒用,唉,轉手拿起身旁的《詩經》來看,看了一會兒,忽然之間看到了一篇文章,在《詩經·唐風》第四篇記載道,“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碩大無朋。椒聊且,遠條且。椒聊之實,蕃衍盈掬。彼其之子,碩大且篤。椒聊且,遠條且。”哈哈,天無絕人之路,竟然給我找到一味調料了!趙德昭知道《詩經·唐風》裏記載的這椒就是花椒。
麻辣麻辣,首先得麻,雖然説花椒不辣,但是還是麻的。
對哦,花椒也可以的。想起這味調料,趙德昭搜遍腦海,花椒,分佈於我國北部至西南,我國華北、華中、華南均有分佈。四川漢源花椒,古稱“貢椒”自唐代元和年間就被列為貢品。甘肅天水、隴南地區的花椒,自古有名,曰:秦椒出天水,蜀椒出武都。
對於花椒來説,趙德昭還是能夠找得到的。花椒身上可都是寶啊。
花椒,其果皮可作為調味料,調製成花椒油,用途多的很那,並可提取芳香油,又可入藥,種子可食用,又可加工製作肥皂。這對趙德昭來説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入手的門道了。
眼下在開封城中,極少地方能夠發現賣花椒的地方,而花椒此刻作為香料只是在蜀國等地稍微免費。
而趙德昭在東京城百姓的口中也知道在蜀國有一家小百花樓經營得不錯,它酒樓之中的食物之中也是有這等香料的,只是如今在開封城中,卻不普遍,所以要找到大量的花椒還需從西北及蜀國之地販運過來。
為了忘記自己所想之事,趙德昭從牀上起來,走到書房內提起筆,記下了剛才所想的哪些。
這樣就又多了一個施展的材料了,況且趙德昭穿越之前那個時代之川菜百味,更是“麻”字當頭,而正宗川味,其椒必取自漢源,漢源花椒主要用於火鍋主料、燒菜、燉菜等佳餚的製作。所以火鍋也是極好的。
火鍋火鍋,我愛死你了,想不到你又要進入我的世界當中來了。
也罷明去跟自己的錢袋子祖父商量一下,自己在東京城開個餐飲店,店名自己都想好了,叫廣味樓,顧名思義就是全天下的味道都在這裏了。
呵呵——端的是好算計,賊小子!
記完了剛才所寫的,夜已更深,月近西山頭。
趙德昭心想着,不到片刻便進入了夢鄉,在夢中,自己的酒樓每天客人都擠破了頭往酒樓裏邊擠,東京之內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生意紅火得是一塌糊塗。
過了個幾年趙德昭便把自家的廣味樓開遍了全國各地…
趙德昭依舊沉浸在夢中,可是翌隨着東方的一聲雞啼,趙德昭戀戀不捨地,“嗖”的一下子從牀上躍起,今就要開始他的產業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