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十三章唐國遷都伺機而待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多謝文赫羽然的打賞~)————————那段歲月,淮南丟掉了,國界線從淮水推進到了長江,江寧府就在北部邊界線上。宋軍隔江虎視,雖有長江天險,安全程度卻不大不如前了。正是因此,李璟才不得不向北方的大宋低頭,才好偏安一隅。

李璟與朝中大臣的心情其實很複雜,一方面他們害怕宋軍渡江南攻,所以處處委曲求全。另一方面,他們希望長江天險隔絕南北,可以高枕無憂。可正是這種沒有進取心,一味避讓,又有點小糾結的心態,為唐埋下了亡國的伏筆。

可是今,唐國主李璟遷都令下,整個江寧府一片雞飛狗跳,擁擠異常,而官宦世家準備同國主李璟一道搬去洪州,然為了讓天下臣民放心,李璟便立李從嘉為太子監國,令其留在江寧府,而自己則和一干朝中重臣遷都去了洪州。

洪州【南昌】之地,位於唐國腹地,遠離北邊宋軍前鋒,且有大江之天險阻隔,外有湖口水師拱衞,內則有彭蠡澤【鄱陽湖】和贛水為屏障,可以做到居上游而制本。

李璟想的正是實行先退縮防守,養蓄鋭之策略,待時機以圖復興。

遷都大事,倉促而就,原本需徐徐圖之。

雖洪州修繕已經初具規模,然修築道路、糧草輸送、調兵遣將、移居官宦百姓商賈等事,卻不是一蹴而就的。

然李璟遷都一事,並不是心血來,而是藉着宋軍鑾鎮演一事,阻斷朝中大臣以及民間的反對勢力,讓他們看清楚時勢,而且江寧府雖隔長江天塹,卻難保一世平安,只能保一時平安。

而李璟這些年來身子一直不好,他再擔心自己身後之事,自己的兒子的品質他當然知道,他和自己最像,擅長舞文墨,可是對政事不上此道,可問題是他是自己的嫡長子(前太子薨逝),自己沒有選擇的餘地。

他希望遷都洪州,為子孫經營後世,護守成禦敵的基業,至少可以保得國家不被滅亡,抑或者還可能東山再起,他的一番心思大概如此。

而趙德昭提前在鑾的演,讓李璟比歷史上提前了好幾個月遷都洪州的決議,而李璟也是藉此機會行遷都之議。

詔令一下,諸事備齊,大軍護送李璟等皇族、朝中大臣家眷、商賈百姓之家,隨行押送糧草,浩浩蕩蕩南下,前去洪州了。

一時之間,江寧府之內外的道路上。

車轔轔、馬蕭蕭,江面上船隻往來,千帆競渡,溯江而上經湖口轉向洪州,場面實在浩大與混亂雜亂。

——————江寧府,東宮內,一個玉面青年,身穿紫袍,身材高挑卻顯得瘦弱,儒雅但並不威武,此人正是李從嘉。他皓腕凝雪,碧衣傾國,卻格淡薄,悲喜不驚,一雙目重瞳,一片冰心玉壺,腹內文章雅頌,真不愧是一代詞帝。

前幾,他曾經勸誡李璟不要遷都,而李璟則嚴厲叮囑道説:“讓你留守江寧府,也是為了保護祖宗基業,還要兼顧着沿江的防守,切不可疏忽大意,任妄為,乃父此去洪州,是為子孫後代着想。”

“是!”李從嘉一聲嘆息,怎麼説他也勉強是孝子,最起碼的倫理綱常還是懂的,他回道。

接着李璟四下叫來幾個心腹侍衞,叮嚀道:“太子留守江寧府,你們好生照料便是,切記不要讓他人傷害到命。”

“是,國主!”

“我兒,下去吧!”

“是!”李從嘉樂得留守江寧府,他格恬淡,如今周邊沒有管制,心中十分開心,遂退了下去。

他退出大殿,其後步履輕快,往御花園走去,而他正好回東宮陪他的周娥皇嬌

周娥皇此刻正在御花園之中彈琴,一曲《廣陵散》,輕快明暢,音純淨,嫋嫋波動,天光四籟,雲翳動人,聽得來此的李從嘉十分舒暢萬分。

江南的事情已經了結,淮南也已經平定,演一事,竟然引得唐國提前遷都,而趙德昭知道,李璟此次遷都之後,李從嘉【李煜】登基之後還會把都城遷回江寧府的,所以此事他十分放心,而據歷史記載,李璟大概會在建隆二年,也就是明年八月十二駕崩。

鑾鎮,趙德昭幾人依舊在此地,而他巡視完此地之後,已經有好幾個月未曾回京,如今已經十月,趙德昭打算班師回朝了。

在離開前,他與宋延渥商議了一些水軍的訓練方法以及不足之處,雖然宋延渥掌管水軍多年,可是有些問題他也是知道的,而如今趙德昭在離開之前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他聽了之後也覺得梁郡王此言不錯,於是乎按照趙德昭練的方法來做。

而趙德昭也是按照後世的方法而來,在結合古代船隻作戰的特點,他總結出了一套利於水上作戰的戰略部署。

九月二十六,趙德昭在鑾鎮呆了一段時間,巡視周圍州縣之後,一行人決定北上還京。

二十七,到了揚州,李處耘已經留守揚州。趙德昭十分放心,於是乎於次二十八往東去了常州等地巡視民情,之後沿着運河。

運河上千百艘平底沙船綿延無邊,趙德昭的龍旗官船駛在最前面親自開路,聲勢甚是浩大,此時已經十月底了,有些地方將糧食通過淮河與汴水運送至開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