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大帥您也無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海量小说,在【就要看書網】
崑山之戰的經過很是無趣,甚至都沒有什麼英雄事蹟,就是十個人潛出城後,趁夜在城外放火。。然後火起,睡的上萬造反軍瞬間潰散。此戰,崑山守軍無一人傷亡,造反軍其實也沒有傷亡,除了那個倒黴的胡阿大,崑山十勇士壓
就沒再殺一個人。
就如營嘯一樣,上萬人的造反軍就這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崩潰瓦解了。所有人看到火起,都大呼小叫,然後撒‘腿’就跑,本不管前面是不是真有官軍殺來,也不管將他們帶到這裏來的老爺們了。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兵敗如山倒這些成語用在這時的城外,那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原先對汪大人的“大膽”行為表示懷疑和擔心的崑山大小官吏們,望着火光下如無頭蒼蠅般潰‘亂’逃跑的造反軍們,那真是一個個‘’動連連,他們紛紛向汪大人請命,要帶人出城追殺‘亂’民。
汪士榮卻是一臉風淡雲輕,大手一揮,讓眾人該幹嘛就幹嘛去,該回家抱夫人睡覺的就睡覺。城外,由它去。
大小官吏不解了,城外‘亂’民已經大‘亂’,汪大人為何不讓出城追擊。現在出城,那斬獲可是驚人,也能一舉捕殺那些參與造反的士紳大户。若不追擊,等城外火勢息了,那幫‘亂’民肯定會回過神來,屆時不還是崑山大敵?
追能立下大功,徹底平‘亂’;不追,會給‘亂’民息之機,禍‘亂’不除。
如何選擇,豈非再明白不過?
大好形勢下,除了汪士榮,崑山城內的大小官吏們無一不想馬上出城。這‘亂’事早點平定,他們這心也能早點放下,這覺也能睡得踏實。自境內生‘亂’,大小官吏們哪個心不是提着,揪着的,這好不容易等到可以太平的機會,汪士榮卻不許他們出城,一個個心裏實在是不甘。
對官吏們的想法和擔心,汪士榮不以為然,認為有這念頭的完全是杞人憂天。崑山大局,自今夜就已經定了,本不慮那幫造反士紳們還有膽量再次聚集起來,他們現在想的更多的是趕緊逃走,而不是還有一點點膽氣觀察一下虛實。
“此時不追,賊人便四散而走,彼此再無聯絡。此時若追,為求保命,賊人反而會抱團呼應。過猶不及,諸位難道不知?”汪士榮一語點明關鍵,眼下城外,放任自去要比趁機圍剿更有利。兔子急了還咬人呢,你把那幫造反士紳追得急了,他們橫下心來和你拼命怎麼辦?城裏能動用的人手不過三五百人,還不是正規軍,真和那幫紅了眼的士紳對上,鹿死誰手,不好説呢。別看這大火燒得猛,映透半個天空,可事實上,造反軍卻有幾個被燒着,被殺死的?都還活得好好的,這會正活蹦‘亂’跳逃命呢。
“爛船還有三斤鐵,諸位莫要忘了,那些大户家裏哪個沒有養着家生子,哪個不喂着江湖漢,亡命徒。”汪士榮也懶得跟這幫沒有“見識”的多費口舌,一個人永遠比一夥人要好對付。城外的造反軍原本就是由幾十家組成,他們聚在一起,在沒有正規軍前來支援的情況下,在沒有他汪士榮的情形下,崑山能做的只是守住城池,而不是消滅他們。但現在崑山有了他汪士榮,卻能消滅這些烏合之眾,但絕不是現在。
汪士榮要的就是這幾十家隊伍從崑山城下逃命,各歸各處,然後麼,就沒有然後了。因為剩下的事情,已然不需要他汪大人去‘花’那個‘’力了。本就沒有牙齒的老虎再沒了四爪,和豬又有什麼分別?
打消掉賊勢,讓賊人們惶惶不可終,腦中只想逃命,而不是彼此抱團搏命,那官府分而治之,幾個捕快就能輕易解決一家吃了豹子膽造大帥反的愚蠢士紳。
憑藉着從前主持蘇州清欠司的積威,和以十人大破萬人的底氣,汪士榮在崑山做到了“隻手遮天”大小官吏們固然不甘心就這麼放任‘亂’民逃走,但卻也不敢違抗汪士榮的命令。
汪士榮很是輕鬆的下了城頭,他都不需要留在城頭安定人心,他現在只想去痛快睡一覺。可以預見,崑山這一功定會將他的仕途照得更亮。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人先‘
’馬,擒賊先擒王”汪士榮心情無比舒坦,崑山大小官吏剛才的表現其實讓他汪大人在大帥那裏留下了一個更好的印象,那就是知道憮恤民力,不濫殺。須知大帥眼下除了北伐滿清這等大事外,最重視的就是恢復人口。若按那幫大小官吏的意思,現在出城追殺‘亂’民,斬獲肯定很大,可那一顆顆首級斷然不會讓汪士榮從此乘風破‘
’,反而會讓他更加倒黴。
畢竟‘亂’民也是百姓,內中還有很多是被威‘’裹挾而來,實在是罪不致死。這次動‘亂’的罪魁禍首是那幫對朝廷不服的士紳大户,這一點,一定要認清,不然就會犯大錯誤。
如汪士榮所料,造反隊伍瓦解後,各家士紳都是大難臨頭各自飛,哪個還敢在這“凶地”多呆一刻。
葉探‘花’被其父親葉天成拼死護着逃回了老家,爾後連口水也顧不得喝,父子倆星夜就往長江‘摸’去。天亮之後要是渡不過長江,去不了北方,葉老爺和葉探‘花’相信,他們肯定會被太平軍抓住。
汪士榮第二天早晨都沒出城實地看一下城外的情形,就給軍帥府快馬送去稟貼。稟貼上沒有對此戰用多少筆墨形容,又或如從前大明朝官員慣用的“捷報”方式吹噓,大表特表他汪士榮的功勞,完全是照本直宣,有什麼就寫什麼。簡單幾句話,就將事情給報了。
已經抵達松江的周士相接到了崑山送來的稟貼,他很滿意汪士榮的應對措施,誇讚道:“士別三,汪某真讓人刮目相看。”説完,又抬頭看了眼面前坐着的有些不安的年輕人,笑道:“幾月未見,佑明也讓我刮目相看的很”續又
慨道:“想我起兵之
,先有胡全大哥戰死,後有秦智生、葛正等兄弟殉國,後有你爹於世忠陣亡,他們都是本帥的兄弟,可惜除了你爹,他們都沒有後人,這一直是我心中最大的遺憾。”坐在周士相面前的便是在江北陣亡殉國,被追封為浙國公的於世忠之子於佑明,前
剛滿十八歲。
因為過於緊張坐在那裏顯得很彆扭,也很拘束的於佑明聽了周士相的話後,卻突然説道:“大帥,我爹當年説過,忠臣無後。”
“忠臣無後”這四個字讓周士相心痛了下,他搖頭道:“若是忠臣皆無後,這世上豈非再無忠臣,也再無人願做忠臣了?你爹説錯了,忠臣當有後,無後的應當是那些民族敗類,漢‘’走狗。佑明,你要記着,咱們要做有後的忠臣,萬萬不能做無後的忠臣,不然,便是對不住祖先,對不住朝廷,對不住所有關心你的人,明白嗎?”於佑明沒有吭聲,反而沉默了片刻,遲疑一下後,小聲説了句:“大帥,您不也無後嗎?”這話讓邊上的徐應元、董常清還有從金山衞趕來的軍部官郭雄都是愕然變‘
’,均道於小公爺還真是敢説。
於佑明看到眾人反應,也意識到自己説了不應該説的事,他有些失措的站起身,驚慌的看着周士相。
周士相的臉上卻沒有任何怒意,他只是怔了下,然後輕嘆一聲,確實,他到現在也沒有子嗣,但是他曾經有過後,有過安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