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九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時姬威又表告太子非法,帝使威盡言。威對曰:“皇太子由來共臣語,唯意在驕奢,得樊川以至散關,總規為苑。兼雲:‘昔漢武將起上林苑,東方朔諫,賜朔黃金百斤,幾許可笑!我實無金輒賜此等。若有諫者,正當斬之,不過殺百許人,自然永息。’前蘇孝慈解左衞率,皇太子奮髯揚肘曰:‘大丈夫當有一
,終不忘之,決當快意。’又宮內所須,尚書多執法不與,便怒曰:‘僕
已下五人,會展三人腳,便使知慢我之禍。’又於苑內築一小城,
夏秋冬作役不輟,營起亭殿,朝造夕改。每雲:‘至尊嗔我多側庶,高緯、陳叔寶豈是孽子乎?’嘗令師姥卜吉兇,語臣曰:‘至尊忌在十八年,此期促矣。’”帝泫然曰:“誰非父母生,乃至於此!我有舊使婦女,令看東宮。奏雲:‘勿令廣平王至皇太子處。東宮憎婦,亦廣平王教之。’元贊亦知其陰惡,勸我於左藏東加置兩隊。初平陳後,宮人好者悉配
坊,如聞不知厭足,於外更有求訪。朕近覽《齊書》,見高歡縱其兒子,不勝忿憤,安可效尤!”於是勇及諸子皆被
錮,部分收其黨與。楊素舞文鍛鍊,以成其獄。勇由是遂敗。
居數,有司承素意,奏“元旻身備宿衞,常曲事於勇,情有附託。在仁壽宮,裴弘將勇書於朝堂與旻,題封雲,勿令人見。”帝曰:“朕在仁壽宮。有纖小事,東宮必知,疾於驛馬,懌之甚久,豈非此徒
?”遣武士執旻及弘付法。
先是,勇嘗於仁壽宮參起居還,途中見一枯槐樹,幹蟠錯,大且五六圍,顧左右曰:“此堪作何器用?”或對曰:“古槐尤堪取火。”於時衞士皆佩火燧,勇因令匠者造數千枚,
以分賜左右。至是,獲於庫。又藥藏局貯艾數斛,亦搜得之。大將為怪,以問姬威。威曰:“太子此意別有所在。比令長寧王已下,詣仁壽宮還,每常急行,一宿便至。恆飼馬千匹,雲徑往捉城門,自然餓死。”素以威言詰勇,勇不服曰:“竊聞公家馬數萬匹,勇忝備位太子,有馬千匹,乃是反乎?”素又發
東宮服玩似加琱飾者,悉陳於庭,以示文帝羣官,為太子罪。帝曰:“前簿王世積,得婦女領巾,狀似槊幡,當時遍示百官,
以為戒。今我兒乃自為之。領巾為槊幡,此是服妖。”使將諸物示勇以詰之。皇后又責之罪。帝使使問勇,勇不服。
太史令袁充進曰:“臣觀天文,皇太子當廢。”上曰:“玄象久見矣。”羣臣無敢言者。於是使人召勇。勇見使者,驚曰:“得無殺我?”帝戎服陳兵,御武德殿,集百官立於東面,諸親立於西面,引勇及諸子烈於殿庭。命薛道衡宣詔廢勇及其男女為王、公主者併為庶人。命道衡謂勇曰:“爾之罪惡,人神所棄,
求不廢,其可得
!”勇再拜曰:“臣合屍之都市,為將來鑑誡。幸蒙哀憐,得全
命”言畢,泣下
襟,既而舞蹈而去。左右莫不憫默。
又下詔:“左衞大將軍元旻,任掌兵,委以心膂,乃包藏
伏,離間君親,崇長厲階,最為魁首。太子左庶子唐令則,策名儲貳,位長宮僚,諂曲取容,音技自進,躬執樂器,親教內人,贊成驕侈,導引非法。太子家令鄒文騰,專行左道,偏被親暱,佔問國家,希覬災禍。左衞率司馬夏侯福,內事諂諛,外作威勢,陵侮上下,褻濁宮闈。典膳監元淹,謬陳愛憎,開示怨隙,進引妖巫,營事厭禱。前吏部侍郎蕭子寶,往居省閣,舊非宮臣,進畫
謀,要
榮利。前主璽下士何竦,假託玄象,妄説妖怪,志圖禍亂,心在速發;兼諸奇服,皆竦規模,增長驕奢,糜費百姓。此之七人,為害斯甚,並處斬刑,
妾子孫皆沒官。車騎將軍閻毗、東郡公崔君綽、遊騎尉沈福寶、瀛州人章仇太翼等四人,所為之事,並是悖逆,論其狀跡,罪合極刑。但未能盡戮,並特免死,各決杖一百,身及
子資財田宅悉沒官。副將作大匠高龍叉,預追番丁,輒配東宮使役,營造亭舍,進入
坊;率更令晉文建、通直散騎侍郎判司農少卿事元衡,料度之外,私自出給,虛破丁功,擅割園地。並處自盡,”於是集羣官於廣陽門外,宣詔以戮之。乃移勇於內史省,給五品料食。立晉王廣為皇太子,仍以勇付之,復囚於東宮。賜楊素物三千段,元胄、楊約並千段,楊難敵五百段,皆鞫勇之功賞也。
時文林郎楊孝政上盡諫,言:“皇太子為小人所誤,不宜廢黜。”帝怒,撻其。尋而貝州長史裴肅表稱:“庶人罪黜已久,當克已自新,請封一小國。”帝知勇黜不允天下情,乃徵肅入朝,具陳廢立意。
時勇自以廢非其罪,頻請見上,面申冤屈。皇太子遏不得聞。勇於是升樹叫,聞於帝,冀得引見。楊素因奏言:“勇情志昏亂,又癲鬼所著,不可復收。”帝以為然,卒不得見。帝遇疾於仁壽宮,皇太子入侍醫,亂事聞於帝。帝抵牀曰:“枉廢我兒!”遣追勇。未及發使而崩,秘不發喪。遽收柳述、元巖,系大理獄,偽敕賜庶人死。追封房陵王,不為立嗣。
勇有十男:雲昭訓生長寧王儼、平原王裕、安城王筠。高良娣生安平王嶷、襄城王恪。王良媛生高陽王該、建安王韶。成姬生潁川王煚。後宮生孝實、孝範。
初,儼誕,帝聞之曰:“此乃皇太孫,何乃生不得地!”雲定興奏曰:“天生龍種,所以因雲而出。”時人以為對。六歲,封長寧郡王。勇敗,並坐廢。上表求宿衞,辭情哀切,帝覽之惻然。楊素進曰:“伏願聖心同於螫手,不宜留意。”煬帝踐祚,儼常從行,遇鴆卒。諸弟分徙嶺外,皆敕殺之。
秦王俊,字阿祗。開皇元年,立為秦王。二年,拜上柱國、河南道行台尚書令、洛州刺史,時年十二。加右武衞大將軍,領關東兵。三年,遷秦州總管,隴右諸州盡隸焉。俊仁恕慈愛,崇敬佛道,請為沙門,不許。六年,遷山南道行台尚書令。伐陳之役,為山南道行軍元帥,督三十總管,水陸十餘萬,屯漢口,為上節度。尋授揚州總管、四十四州諸軍事,鎮廣陵。轉幷州總管、二十四州諸軍事。初頗有令問,文帝聞而大悦。後漸奢侈,違犯制度,出錢求息。帝遣按其事,與相連坐者百餘人。於是盛修宮室,窮極侈麗。俊有巧思,每親運斤斧,工巧之器,飾以珠玉。為妃作七寶幕籬,重不可戴,以馬負之而行。徵役無已。置渾天儀、測景表。又為水殿,香塗粉壁,玉砌金堦,樑柱楣棟之間,周以明鏡,間以寶珠,極瑩飾之美。每與賓客伎女絃歌於上。
俊頗好內,妃崔氏妒,甚不平之,遂於瓜中進毒。俊由是遇疾,徵還京師。以俊奢縱,免官,以王就第。左武衞將軍劉升諫曰:“秦王非有他過,但費官物、營廨舍而已。臣謂可容。”帝曰:“法不可違。”升固諫,帝忿然作
,升乃止。楊素復進諫,以秦王過不應至此。帝曰:“我是五兒之父,非兆人之父。若如公意,何不別制天子兒律!以周公為人,尚誅管、蔡。我誠不及周公遠矣,安能虧法乎!”卒不許。
俊疾篤,含銀,銀變,以為遇蠱。未能起,遣使奉表陳謝。帝責以失德。大都督皇甫統上表請復王官,不許。歲餘,以疾篤,復拜上柱國。二十年六月,薨於秦邸。帝哭之數聲而已,曰:“晉王前送一鹿,我令作脯,擬賜秦王。今亡。可置靈坐之前。心已許之,不可虧信。”帝及後往視,見大蜘蛛、大蛷螋從枕頭出,求之不見。窮之,知妃所為也。俊所為侈麗物悉命焚之。敕送終之具,務從儉約,以為從世法。王府僚佐請立碑,帝曰:“
求名,一卷史書足矣,何用碑為!若子孫不能保家,徒與人作鎮石耳。”妃崔氏以毒王故,下詔廢絕,賜死於其家。子浩,崔氏所生也。以其母譴死,遂不得立。於是以秦國官為喪主。俊長女永豐公主,年十三,遭父憂,哀慕盡禮,免喪,遂絕酒
。每忌
,輒
涕不食。有開府王延者,
忠厚,領俊親信兵十餘年,俊甚禮之。及俊疾,延恆在閤下,衣不解帶。俊薨,勺飲不入口者數
,羸頓骨立。帝聞憫之,賜以御藥,授驃騎將軍,典宿衞。俊葬
,延號慟而絕。帝嗟異之,令通事舍人弔祭,詔葬延於俊墓側。
煬帝即位,立浩為秦王,以奉孝王嗣。封浩弟湛濟北侯。後以浩為河陽都尉。楊玄作逆之際,左翊衞大將軍宇文述勒兵討之。至河陽,修啓於浩,浩詣述營,共相往復,有司劾浩以諸侯
通內臣,竟坐廢免。宇文化及弒逆,立浩為帝。化及敗於黎陽,北走魏縣,自僭為帝,因而害之。
湛驍果有膽烈。大業初,為滎陽太守,坐浩免,亦為化及所害。
庶人秀,開皇元年,立為越王。未幾,徙封於蜀,拜柱國、益州總管、二十四州諸軍事。二年,進上柱國、西南道行台尚書令,本官如故。歲餘而罷。十二年,入為內史令、右領軍大將軍。尋出鎮於蜀。
秀有膽氣,容貌瑰偉,美有鬚髯,多武藝,甚為朝臣所憚。帝每謂文獻皇后曰:“秀必以惡終。我在當無慮,至兄弟必反。”兵部侍郎元衡使於蜀,秀深結于衡,以左右為請。衡既還京師,請益左右,帝不許。大將軍劉噲之討西爨,帝令上開府楊武通將兵繼進。秀使嬖人萬知先為武通行軍司馬,帝以秀任非其人,譴責之,因謂羣臣曰:“壞我法者,必在子孫。譬如猛獸,物不能害,反為間蟲所損食耳。”於是遂分秀所統。
秀漸奢侈,違犯制度,車馬被服擬於天子。及太子勇廢,秀甚不平。皇太子恐秀終為後變,陰令楊素求其罪狀而譖之。仁壽二年,徵還京師,見不與語。明,使使切讓之。皇太子及諸王
涕庭謝,帝曰:“頃者俊糜費財物,我以父道訓之。今秀蠹害生靈,當以君道繩之。”乃下以法。開府慶整諫曰:“庶人勇既廢,秦王已薨,陛下兒子無多,何至如是!蜀王
甚耿介,今被責,恐不自全。”帝大怒,
斷其舌。因謂羣臣曰:“當斬秀於市以謝百姓。”乃令楊素、蘇威、牛弘、柳述、趙綽推之。太子陰作偶人,書帝及漢王姓字,縛手釘心,令人埋之華山下,令楊素髮之。又作檄文曰“逆臣賊子,專
威柄,陛下唯守虛器,一無所知”陳甲兵之盛,雲“指期問罪”置秀集中,因以聞奏。帝曰:“天下寧有是
!”乃廢為庶人,幽之內侍省,不得與
子相見,令給獠婢二人驅使之。與連坐百餘人。
秀既幽,憤懣不知所為,乃上表陳己愆,請與其愛子爪子相見,並請賜一
,今骸骨有所。帝乃下詔數其罪曰:“汝地居臣子,情兼家國,庸蜀險要,委以鎮之。汝乃幹紀亂常,懷惡樂禍,闢睨二宮,佇望災釁,容納不逞,結構異端。我有不和,汝便覘候,望我不起,便有異心。皇太子,汝兄也,次當建立,汝假託妖言,乃雲不終其位。妄稱鬼怪,又道不得入宮,自言骨相非人臣,德業堪承重器。妄道清城出聖,
己當之,詐稱益州龍見,託言吉兆。重述木易之姓,更修成都之宮。妄説禾乃之名,以當八千之運。橫生京師妖異,以證父兄之災;妄造蜀地徵祥,以符已身之籙。汝豈不
得國家惡也?天下亂也?輒造白玉之珽,又為白羽之箭,文物服飾,豈似有君?鳩集左道,符書厭鎮,漢王與汝,親則弟也,乃畫其形像,題其姓名,縛手釘心,枷鎖杻械。仍雲請西嶽華山慈父聖母神兵九億萬騎,收楊諒魂神,閉在華山下,勿令散蕩。我之於汝,親則父也,復雲請西嶽華山慈父聖母,賜為開化楊堅夫
,迴心歡喜。又畫我形像,縛手撮頭,仍雲請西嶽神兵收楊堅魂神。如此形狀,我今不知楊諒、楊堅是汝何親也!包藏兇匿,圖謀不軌,逆臣之跡也。希父之災,以為身幸,賊子之心也。懷非分之望,肆毒心於兄,悖惡之行也。嫉妒於弟,無惡不為,無孔懷之情也。違犯制度,壞亂之極也。多殺不辜,豺狼之暴也。剝削人庶,酷
之甚也。唯求財貨,市井之業也。專事妖
,頑囂之
也。弗克負荷,不材之器也。凡此十者,滅天理,逆人倫,汝皆為之,不祥之甚也。
免患禍,長守富貴,其可得乎!”後聽與其子同處。煬帝即位,
錮如初。宇文化及之弒逆也,
立秀為帝,羣議不許。於是害之,並其諸子。
庶人諒,字德章,一名傑,小字益錢。開皇元年,立為漢王。十二年,為雍州牧,加上柱國、右衞大將軍。轉左衞大將軍。十七年,出為幷州總管,帝幸温湯而送之。自山以東,至於滄海,南拒黃河,五十二州盡隸焉。特許以便宜,不拘律令。十八年,起遼東之役,以諒為行軍元帥。至遼水,師遇疾疫,不利而還。十九年,突厥犯,以諒為行軍元帥,竟不臨戎。文帝甚寵愛之。
諒自以居天下兵處,以太子讒廢,居常怏怏,陰有異圖。遂諷帝雲:“突厥方強,太原即為重鎮,宜修武備。”帝從之。於是大發工役,繕修器械,貯納於幷州。招集亡命,左右私人,殆將數萬。王頍者,梁將王僧辯之子,少倜儻,有奇略,為諒諮議參軍。蕭摩訶者,陳氏舊將。二人俱不得志,每鬱郁思亂,併為諒親善。
及蜀王以罪廢,諒愈不自安。會文帝崩,使車騎屈突通徵之,不赴,遂發兵反。總管司馬皇甫誕諫,諒怒,收系之。王頍説諒曰:“王所部將吏家屬盡在關西,若用此等,即宜長驅深入,直據京都,所謂疾雷不及掩耳。若但割據舊齊之地,宜任東人。”諒不能專之。乃兼用二策,唱言:“楊素反,將誅之。”總管府兵曹河東裴文安説諒曰:“井陘以西,是王掌據內,山東士馬,亦為我有,宜悉發之。分遣羸兵,屯守要路,仍令隨方略地;率其
鋭,直入蒲津。文安請為前鋒,王以大軍繼後,風行電擊,頓於霸上,咸陽以東可指麾而定。京師震擾,兵不暇集,上下相疑,羣情離駭,我即陳兵號令,誰敢不從!旬
之間,事可定矣。”諒大悦。於是遣所署大將軍餘公理將兵出太谷,以趣河陽。大將軍綦良出滏口,以趣黎陽。大將軍鄧建出井陘,以略燕、趙。柱國喬鍾馗出雁門。署文安為柱國,紇單貴、王聃、大將軍茹茹天保、侯莫陳惠直指京師。未至蒲津百餘里。諒忽改圖,令紇單貴斷河橋,守蒲州,而召文安。文安至曰:“兵機詭速,本
出其不意。王既不行,文安又返,使彼計成,大事去矣。”諒不對。於是從亂者十九州,乃以王聃為蒲州刺史,裴文安為晉州,薛粹為絳州,梁菩薩為潞州,韋道正為韓州,張伯英為澤州。遣偽署大將軍常倫進兵絳州,遇晉州司法仲孝俊之子,謂曰:“吾曉天文遁甲,今年起兵,得晉地者王。”孝俊聞之曰:“皇太子常為晉王,故曰晉地,非謂反徒也。”時潞州有官羊生羔,二首相背,以為諒之咎徵。
煬帝遣楊素率騎五千,襲王聃、紇單貴於蒲州,破之,於是率步騎四萬趣太原。諒使趙子開守高壁,楊素擊走之。諒大懼,拒素於蒿澤。屬天大雨,諒旋師,王頍諫曰:“楊素懸軍,士馬疲弊,王以鋭卒親戎擊之,其勢必舉。今見敵而還,示人以怯,阻戰士之心,益西軍之氣,願必勿還。”諒不從,退守清源。素進擊之,諒與官兵大戰,死者萬八千人。諒退保幷州,楊素進擊之,諒乃降。百僚奏諒罪當死,帝曰:“朕終鮮兄弟,情不忍言,
屈法恕諒一死。”於是除名,絕其屬籍,竟以幽死。
先是,幷州謠言:“一張紙,兩張紙,客量小兒作天子。”時偽署官告身皆一紙,別授則二紙。諒聞謠喜曰:“我幼字阿客,‘量’與‘諒’同音,吾於皇家最小。”以為應之。
子顥,因而錮。宇文化及弒逆之際,遇害。
煬帝三男:蕭皇后生元德太子昭、齊王暕。蕭嬪生趙王杲。
元德太子昭,煬帝長子也。初,文帝以開皇三年四月庚午,夢神自天而降,雲是天神將生降。寤,召納言蘇威以告之。及聞蕭妃在幷州有娠,置大興宮之客省。明年正月戊辰而生昭,養於宮中,號大曹主。三歲時,於玄武門
石師子,文帝與文獻皇后至其所。文帝適患
痛,舉手馮後,昭因避去,如此者再三。文帝嘆曰:“天生長者,誰復教乎!”由是大奇之。文帝嘗謂曰:“當為爾娶婦。”應聲而泣。文帝問其故,對曰:“漢王未婚時,恆在至尊所,一朝娶婦,便則出外。懼將違離,是以啼耳。”上嘆其有至
,特鍾愛焉。年十二,立為河南王。仁壽初,徙為晉王。拜內史令,兼左衞大將軍。轉雍州牧。煬帝即位,便幸洛陽宮,昭留守京師。及大業元年,帝遣使者立為皇太子。
昭有武力,能引強。謙沖,言
恂恂,未嘗忿怒。其有深可嫌責者,但云“大不是”所膳不許多品,帷席極於儉素。臣吏有老父母,必親問其安否,歲時皆有惠賜。其仁愛如此。明年,朝於洛陽,後數月,將還京師,願得少留,帝不許。拜請無數,體素肥,因致勞疾。帝令巫者視之,雲房陵王為祟。未幾而薨,時年二十三。先是,太史奏言楚分有喪,於是改封越公楊素於楚。及昭薨
,而素亦薨,蓋隋、楚同分也。詔內史侍郎虞世基為哀冊文,帝深追悼之。
昭妃慈州刺史博陵崔弘升女。後秦王妃以蠱毒獲譴,昭奏曰:“惡逆者,乃新婦之姑,請離之。”乃娶滑國公京兆韋壽女為妃。昭有子三人:韋妃生恭皇帝,大劉良娣生燕王倓,小劉良娣生越王侗。
倓字仁安,慧美諮容,煬帝於諸孫中特所鍾愛,常置左右。
好讀書,尤重儒素,造次所及,有若成人。良娣早終,每忌
未嘗不
涕嗚咽,帝由是益奇之。宇文化及弒逆之際,倓覺變,
入奏,恐
其事,因與梁公蕭鉅、千牛宇文晶等穿芳林門側水竇入。至玄武門,詭奏曰:“臣卒中惡,命懸俄頃,請得面辭,死無所恨。”冀見帝,為司宮者所遏,竟不得聞。俄而難作,遇害,時年十六。
越王侗,字仁謹,美姿容,寬厚。大業三年,立為越王。帝每巡幸,侗常留守東都。楊玄
反,與户部尚書樊子蓋拒之。事平,朝於高陽,拜高陽太守。俄以本官留守東都。十三年,帝幸江都,復令侗與金紫光祿大夫段達、太府卿元文都、攝户部尚書韋津、右武衞將軍皇甫無逸等總留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