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卷五十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王盟子勱從孫誼獨孤信子羅竇熾兄子榮定毅賀蘭祥叱列伏龜閻慶子毗史寧子雄祥權景宣王盟,字仵,明德皇后之兄也,其先樂人。六世祖波,前燕太宰。祖珍,魏黃門侍郎,贈幷州刺史、樂公。父羆,伏波將軍,以良家子鎮武川,因家焉。魏正光中,破六韓拔陵攻陷諸鎮,盟亦為其所擁。拔陵平後,寓中山,復以積將軍從蕭寶夤西征。寶夤僭逆,盟遂逃匿人間。及爾硃天光入關,盟從之。隋賀拔嶽禽萬俊志願奴,平秦隴,常先登力戰。及周文帝平侯莫陳悦,除盟原州刺史。孝武至長安,封魏昌縣公。大統三年,徵拜司空,轉司徒。文帝悼後於,加侍中,遷太尉。魏文帝東征,以留後大都督行雍州事,節度關中諸軍。趙青雀之亂,盟與開府李虎輔太子出頓渭北。事平,進長樂郡公,賜姓拓王氏。遷太保。九年,進位太傅,加開府儀同三司。盟姿度弘雅,仁而汎愛。雖居師傅,禮冠羣后,而謙恭自處,未嘗以勢位驕人。魏文帝甚尊重之,及疾,數幸其第,親問所。十一年,薨,贈本官,諡曰孝定。

子勱,字醜興,忠果有材幹。年十七,從周文帝入關。及平秦隴,定關中,周文嘗謂曰:“為將坐見成敗者上也,被堅執鋭者次也。”勱曰:“意兼被之。”周文大笑。尋拜散騎常侍,賜爵梁甫縣公。大統初,為千牛備身直長,領左右,出入卧內,小心謹厚。魏文帝常曰:“王勱可謂不二心臣也。”沙苑之役,勱以都督領兵,居左翼,當其前者死傷甚眾。勱亦被傷重,遂卒於行間。周文深悼焉。贈使持節、太尉、尚書令、十州諸軍事、雍州刺史,追封咸陽郡公,諡曰忠武。

子弼襲爵,尚魏安樂公主,位大都督、通直散騎常侍。

勱弟懋,字小興。盟之西征也,以懋尚幼,留在山東。永安中,始入關,與盟相見,遂從征伐。大統初,賜爵安平縣子。後進爵為公,累遷右衞將軍。於時疆場兵,未申喪紀,服齊斬者並墨縗從事。及盟薨,懋上表辭位,乞終喪制,魏文帝不許。累遷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左衞將軍、領軍將軍。懋温和,小心敬慎,宿衞宮十有餘年,勤恪當官,未嘗有過。廢帝二年,除南岐州刺史,賜爵安寧郡公。後拜小司寇,卒於官。

子悦嗣,位大將軍、同州刺史,改封濟南郡公。

盟兄子顯,幼而悟,沉靜少言。初為周文帳內都督,累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光祿卿、鳳州刺史。賜爵洛邑縣公,進位大將軍,卒。子誼。

誼字宜君,少有大志,便弓馬,博覽羣言。周閔帝時,為左中侍上士。時大冢宰宇文護執政,帝拱默無所關預。有朝士於帝側微不恭,誼然而進,將擊之,其人惶懼請罪,乃止。自是朝臣無敢不肅。遷御正大夫。丁父艱,毀瘁過禮,廬於墓側,負土成墳。

武帝即位,累遷內史大夫,封揚國公。從帝伐齊,至幷州。帝既入城,反為齊人所敗,左右多死,誼率麾下驍雄赴之。齊平,自相州刺史徵為大內史。汾州稽胡亂,誼擊之。帝弟越王盛、譙王儉雖為總管,並受誼節度。賊平,封一子開國公。帝臨崩,謂皇太子曰:“王誼社稷臣,宜處以機密,不須遠任。”皇太子即位,為宣帝,憚誼剛正,出為襄州總管。

及隋文帝為丞相,鄖州總管司馬消難舉兵反,帝以誼為行軍元帥討之,未至而消難奔陳。於時北至商、洛,南拒江、淮,東西二千餘里,巴蠻多叛,共推渠帥蘭洛州為主。洛州自號河南王以附消難,北連尉遲迥。誼分兵討之,旬月皆平。帝遣使勞問,冠蓋不絕,以第五女其子奉孝。尋拜大司徒。誼自以與帝有舊,亦歸心焉。及隋受禪,顧遇彌厚,帝親倖其第,與之極歡。

太常卿蘇威議,以為户口滋多,人田不贍,減功臣之地以給人。誼奏曰:“百官者,歷世勳賢,方蒙爵土,一旦削之,未見其可。”帝以為然,竟寢威議。帝將幸岐州,諫曰:“陛下初臨萬國,人情未洽,何用此行。”上戲之曰:“吾昔與公位望齊等,一朝屈節為臣,或當恥愧,是行也,振揚威武,以服公心耳。”誼笑而退。尋奉使突厥。帝嘉其稱旨,進郢國公。

未幾,其子奉孝卒。逾年,誼上表言公主少,請除服。御史大夫楊素劾誼曰:“臣聞喪服有五,親疏異節;喪制有四,降殺殊文。王者之所常行,故曰不易之道也。而儀同王奉孝既尚蘭陵公主,以去年五月身喪,始經一週,而誼便請除釋。竊以雖曰王姬,終成下嫁之禮;公則主之,猶在移天之義。況復三年之喪,自上達下,及期釋服,在禮未詳。然夫婦之則,人倫攸始,喪紀之制,人道至大,苟不重之,取笑君子。故鑽燧改火,責以居喪之速;朝祥暮歌,譏以忘哀之早。然誼雖不自強,爵位已重,為無禮,其可得乎?乃薄俗傷教,為父則不慈;輕禮易喪,致婦於無義。若縱而不正,恐傷風俗。”有詔不問。然恩禮稍薄,誼頗怨望。

或告誼謀反,帝令案其事。主者奏誼有不遜之言,實無反狀。帝賜酒而釋之。時上柱國元諧亦頗失意,誼數與往來,言論醜惡。胡僧告之。公卿奏誼大逆不道,罪當死。帝見誼,愴然曰:“朕與公舊同學,甚相憐憫,將奈國法何。”於是詔曰:“誼有周之世,早預人倫,朕共遊庠序,遂相親好。然懷險薄,巫覡盈門,鬼言怪語,稱神道。朕受命之初,深存戒約,口雲改悔,心實不悛。乃説四天王神道,誼應受命,書有誼讖,天有誼星,桃、鹿二川,岐州之下,歲在辰巳,興帝王之業。密令卜問,伺殿省之災。又説其身是明王聖主。信用左道,所在詿誤。自言相表,當王不疑。此而赦之,將或為亂。暴除惡,宜伏國刑。”帝復令大理正趙綽謂誼曰:“時命如此,將若之何!”乃賜死於家,時年四十六。

獨孤信,雲中人也,本名如願。魏初有四十六部,其先伏留屯者為部落大人,與魏俱起。祖俟尼,和平中,以良家子自雲中鎮武川,因家焉。父庫者,為領人酋長,少雄豪有節義,北州鹹敬服之。信美容儀,善騎。正光末,與賀拔度等同斬衞可瑰,由是知名。後為葛榮所獲。信既少年,自修飾服章,軍中號為獨孤郎。及爾硃氏破葛榮,以信為別將。從徵韓婁,信匹馬挑戰,禽賊漁陽王袁肆周。後以破元顥黨,賜爵受德縣侯,遷武衞將軍。賀拔勝出鎮荊州,乃表信為大都督。及勝弟嶽為侯莫陳悦所害,勝乃令信入關,撫嶽餘眾。屬周文帝已統嶽兵,與信鄉里,少相友善,相見甚歡,因令信人洛請事。至雍州,大使元毗又遣信還荊州。尋徵入朝,魏孝武雅相委任。

及孝武西遷,事起倉卒,信單騎及之於瀍澗。孝武嘆曰:“武衞遂能辭父母,捐子從我,世亂識忠良,豈虛言哉!”進爵浮陽郡公。時荊州雖隱東魏,人心猶戀本朝,乃以信為衞大將軍、都督三荊州諸軍事,兼尚書右僕、東南道行台、大都督、荊州刺史,以招懷之。既至,東魏刺史辛纂出戰,信縱兵擊纂,大敗之。都督楊忠等前驅斬纂,於是三荊遂定。

東魏又遣其將高敖曹、侯景等奄至。信以眾寡不敵,遂率麾下奔梁。居三載,梁武帝方許信還北。信父母既在山東,梁武帝問信所往,答以事君無二。梁武義之,禮送甚厚。大統三年至長安,以虧損國威,上書謝罪。魏文帝付尚書議之。七兵尚書、陳郡王玄等議,以為既經恩降,請赦罪復職。詔轉驃騎大將軍,加侍中、開府。尋拜領軍將軍。仍從復弘農,破沙苑,改封河內郡公。俘虜中有信親屬,始得父兇問,乃發喪行服。尋起為大都督,與馮翊王元季海入洛陽,潁、豫、襄、廣、陳留之地並款附。四年,東魏將侯景等圍洛陽,信據金墉城,隨方拒守然有餘。及周文帝至瀍東,景等退走。信與李遠為右軍,戰不處,東魏遂有洛陽。六年,侯景寇荊州,周文令信與李弼出武關,景退。即以信為大使,尉撫三荊。尋除隴右十一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先是守宰闇弱,政令乖方,人有冤訟,歷年不能斷決。及信在州,事無擁滯。示以禮教,勸以耕桑,數年之中,公私富實,人願附者數萬家。周文以其信著遐邇,故賜名為信。七年,岷州刺史赤水蕃王梁gc定舉兵反,詔信討之。gc定尋為其部下所殺,而gc定子弟仍收其餘眾。信乃勒兵向萬年,頓三谷口。賊併力拒守。信因詭道趣稠松嶺。賊不虞信兵之至,望風奔潰。乘勝逐北,徑至城下,賊並出降。加授太子太保。

芒山之戰,大軍不利。信與於謹帥散卒自後擊之,齊神武追騎驚擾,國因此得全。及涼州刺史宇文仲和據州不受代,周文令信率開府怡峯討之。仲和嬰城固守,信夜令諸將以衝梯攻其東北,信親率壯士襲其西南,達明克之。禽仲和,虜其六千户送於長安。拜大司馬。十三年,大軍南討。時以為寇,令信移鎮河陽。十四年,進位柱國大將軍,錄前後功,增封,聽回授諸子。於是第二子善,封魏寧縣公;第三子穆,必要縣侯;第四子藏,義寧縣侯,邑各一千户。第五子順,武成縣侯;第六子陀,建忠縣伯,邑各五百户。信在隴右歲久,啓求還朝,周文不許。或有自東魏來者,又告其母兇問,信發喪行服。信陳哀苦,請終禮制,又不許。於是追贈信父庫者司空公,追封信母費連氏常山郡君。十六年,遷尚書令。六官建,拜大司馬。

周孝閔帝踐阼,遷大宗伯,進封衞國公,邑萬户。趙貴誅後,信以同謀坐免。居無幾,晉公護又殺之,以其名望素重,不顯其罪過,令自盡於家,時年五十五。

信美風度,雅有奇謀大略。周文初啓霸業,唯有關中之地,以隴右形勝,故委信鎮之。既為百姓所懷,聲震鄰國。東魏將侯景之南奔梁也,魏收為檄梁文,矯稱信據隴右,不從宇文氏,乃雲“無關西之憂”以委梁人也。又信在秦州,嘗因獵暮,馳馬入城,其帽微側,詰旦而吏人有戴帽者,鹹慕信而側帽焉。其為鄰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子羅,先在東魏,乃以次子善為嗣。及齊平,羅至而善卒,又以羅主嗣。信長女周明敬後,第四女元貞後,第七女隋文獻後。周、隋及皇家三代皆為外戚,自古以來,未之有也。隋文帝踐極,乃下詔褒贈信太師、上柱國、十州諸軍事、冀州刺史,封趙國公,邑一萬户,諡曰恭,信母費連氏贈太尉趙恭公夫人。

羅,字羅仁。父信隨魏孝武入關中,羅遂為高氏所囚。及信為宇文護誅,羅始見釋。寓居中山,孤貧無以自給。齊將獨孤永業以宗族故,哀之,為買田宅,遺以資畜。

初,信入關後,復娶二。郭氏生子六人,善、穆、藏、順、陀、整;崔氏生隋獻皇后。及齊亡,隋文帝為定州總管,獻皇后遣人求羅,得之。相見悲不自勝,侍御者皆泣。於是厚遺車馬財物。未幾,周武帝以羅功臣子,久淪異域,徵拜楚安郡太守。以疾去官,歸京師。諸弟見羅少長貧賤,每輕侮,不以兄禮事之。然長者,亦不與諸弟校競長短。後由是重之。

文帝為丞相,拜羅儀同,常置左右。既受禪,詔追贈羅父。其諸弟以羅母沒齊,先無夫人號,不當承襲。上以問後,後曰:“羅誠嫡長,不可誣也。”於是襲爵趙國公。以其弟善為河內郡公,穆為金泉縣公,藏為武平縣公,陀為武喜縣公,整為千牛備身。擢拜羅為左領左右將軍,遷左衞將軍,前後賞賜不可勝計。出為涼州總管,進位上柱國,徵拜左武衞大將軍。煬帝嗣位,改封蜀國公。未幾卒官,諡曰恭。

子纂嗣,位河陽都尉。

纂弟武都,大業末,亦為河陽都尉。

庶長子開遠。宇文化及之弒逆也,裴虔通率賊入成象殿,宿衞兵士皆從逆。開遠時為千牛,與獨孤盛力戰合下,為賊所執,賊義而舍之。

善字伏陀。幼聰慧,善騎,以父勳,封魏寧縣公。魏廢帝元年,又以父勳,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進爵長城郡公。周孝閔帝踐阼,除河州刺史。以父負釁,久廢於家。保定三年,乃授龍州刺史。天和六年,襲爵河內郡公。從帝東討,以功授上開府。尋除兗州刺史,政在簡惠,百姓安之。卒於州,贈持節、柱國、五州諸軍事、定州刺史。

子覽嗣,位右候衞大將軍。大業末卒。

陀字黎。仕周,胥附上士。坐父徙蜀十餘年,宇文護誅,始歸長安。隋文帝禪,拜上開府、領左右將軍,累轉延州刺史。

好左道,其外祖母高氏先事貓鬼,已殺其舅郭沙羅,因轉入其家。上微聞而不信。會獻皇后及楊素鄭氏俱有疾,召醫視之,皆曰:“此貓鬼疾。”上以陀,後之異母弟,陀,楊素之異母妹,由是意陀所為。陰令其兄左監門郎將穆以情喻之,上又避左右諷陀,陀言無有。上不説,左轉遷州刺史。出怨言,上令左僕高熲、納言蘇威、大理正皇甫孝緒、大理丞楊遠等雜案之。陀婢徐阿尼言:本從陀母家來,常事貓鬼,每以子夜祀之。言子者鼠也。其貓鬼每殺人者,所死家財物潛移於畜貓鬼家。陀嘗從家中索酒,其曰:“無錢可酤。”陀因謂阿尼曰:“可令貓鬼向越公家,使我足錢。”阿尼便咒之,居數,貓鬼向素家。後上初從幷州還,陀於園中謂阿尼曰:“可令貓鬼向皇后所,使多賜吾物。”阿尼復咒之,遂入宮中。楊遠乃於門下外省遣阿尼呼貓鬼,阿尼於是夜中置香粥一盆,以匙扣而呼曰:“貓女可來,無住宮中。”久之,阿尼正青,若被牽拽者,雲貓鬼已到。上以其事下公卿。奇章公牛弘曰:“妖由人興,殺其人,可以絕矣。”上令犢車載陀夫,將賜死於其家。陀弟司勳侍中整詣闕求哀,於是免陀死,除名,以其楊氏為尼。先是有人訟其母為人貓鬼所殺者,上以為妖妄,怒而遣之。及此,詔誅被訟行貓鬼家。陀未幾而卒,煬帝即位,追念舅氏,聽以禮葬。乃下詔贈正義大夫。帝意猶不已,復贈銀青光祿大夫。二子,延福、延壽。

陀弟整,位幽州刺史。大業初,贈金紫光祿大夫、平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