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2章造福萬民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話音未落,另一名牙將阮泰來報:“末將在王府的後院尋到了一處地道,派人下去打探,發現這地道竟是通往開封城外。想必這呼家二子,早已循着地道逃了出去!”龐太師聞言。

頓時一驚,暗忖道:斬草不除,後患必無窮。要是留着這呼家二子,他定然尋上門來複仇。為今之計,需速速派人追趕,免留後患。心下主意已定,便道:“速派人馬,出城追捕呼家餘孽!”***天波府的殿內,佘太君坐在正中,兩側分坐着一幫寡婦太太,這時,從大殿外進來一位三十六七歲,身穿誥命朝服的美貌‮婦少‬。此人身材勻稱,兩道劍眉入鬢,英武非凡。走起路來,健步如飛,神情端莊而不失威武,只見她幾步走到太君面前,見禮道:“孫媳拜見太君!”又向左右拜道:“見過各位夫人太太!”佘太君在上座慈眉善目,問道:“桂英,此番皇上召你入宮,所為何事?”原來,這女子乃是當朝鼎鼎大名的渾天侯穆桂英,當年在天門陣擊敗遼國三十萬大軍,又率十二寡婦西征,屢挫西夏強敵,威名四揚。

只聽她道:“聖上倒是説了三樁事情。第一樁,乃是最近西夏又是屢屢犯境,邊軍莫不敢敵,已連摧城池十餘座,聖上甚是憂心。”太君憤然道:“這西夏真乃狼子野心。

數年前,桂英你親率大軍,直興慶府城下,迫得那夏王李元昊出城投降,方才退兵。不料又過幾年,又是捲土重來,真是賊心不死!”柴郡主道:“莫不是聖上又想讓桂英領兵出征了麼?難道這朝野上下,竟沒有一個能打仗的男人麼?”王懷女笑道:“誰讓我家桂英不僅武藝超羣,還擅長運籌帷幄呢,怕是這大宋朝,沒一個人能比得上她了。”太君呵呵一笑,道:“那第二樁事呢?”穆桂英道:“呼家之後呼延慶、呼延平等人,召集了北國數萬人馬,攻入中土,揚言要誅殺龐太師,為祖上的滅門之仇雪恨。”太君道:“十餘年前,呼家慘遭滅門,雙王呼延得模身首異處,老身之女延瓊也一併遇難,唯守信、守勇二人逃。如今這二人皆有了後人,自然要興兵復仇,以報當年的血海深仇。”一説到雙王夫婦,楊府上下寡婦不都沉默下來,氣氛一下子變得十分凝重,那雙王呼延得模之楊延瓊王乃是太君第十女,出身楊門,與大家的情自是不錯,當初聞呼家滅門,太君本意將十妹救出,不料卻被太師龐集先下了殺手。

王懷女切齒道:“那相龐集和妖妃龐多花的好子怕是要到頭了!”七太太杜金娥道:“正是。

自呼家滅門十餘年來,龐太師為了追殺呼家後人,不惜調動數萬兵強將,使得軍守備空虛。如今西夏入寇,那妖妃卻仍不斷魅惑聖聽,數之前,又調了東海公協助太師圍剿呼家。

想來也着實令人心寒,呼家為大宋朝出生入死,大敵當前,卻仍傾力內耗,怕是這朝廷,都要被那龐氏父女搞垮了!”

“七妹妹,此話萬萬説不得!”柴郡主聽杜金娥所言越來越大逆不道,急忙出聲阻止。

“如今中原兩面受敵,聖上自然憂心。桂英,那呼家乃是忠良之後,斷無奪取中原之意。老身兩下權衡,不若去征討西夏,也算是抗擊外寇了。”佘太君道。穆桂英道:“孫媳推説身體不適,辭了這兩樁差事。”

“哦?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際,聖上豈肯輕易放你離開?”太君問道。穆桂英笑道:“太君莫要心急,這不還有第三樁事麼?”佘太君道:“你且道來聽聽!”穆桂英接着説:“黃河汛期已至,大壩岌岌可危。若是一旦決堤,怕是要淹了這東京。孫媳自請督修黃河大壩,聖上便也再不為難了。”

“什麼?讓你去修黃河大壩?”王懷女笑道。穆桂英道:“正是!文廣幼年喪父,我做母親的又是常年征戰在外,不能好好教導於他。此去黃河,不過二十餘里,轉瞬可至。一來,也為國出力了,二來,也能在府裏陪着文廣了。”

“那麼此前的治河總兵官張由張大人呢?”佘太君又問道。

“張大人治河不力,擅用軍餉,貪贓枉法,已被皇上貶為隨軍校尉,與龐太師一道去抵禦呼家軍了。”穆桂英如實答道。

佘太君點點頭,道:“此事老身也有所耳聞。這張由乃是龐太師一手提攜的,仗着太師之勢,橫行霸道,為害鄉里。此番也是皇上聖明,讓桂英取代了他。

只是如此一來,怕是楊府和那張大人的樑子要結下了。”王懷女道:“不就是一條龐太師的走狗麼,有甚好怕?只管叫他來便是,楊府上下雖男丁寥寥無幾,我們這些寡婦,卻也是殺退出數十萬西夏大軍的人,沒那麼好惹!”佘太君又繼續問穆桂英:“桂英,你打算如何治水?”穆桂英道:“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待孫媳明去到黃河壩上,察看水情再作計較。”楊八姐和楊九妹一起道:“我姐妹二人一起去幫桂英罷!”穆桂英道:“八姑、九姑,楊府之內也是諸事繁雜,桂英近期又要治理水患,怕是不能幫着打理了。二位姑姑不如在家陪着太君,桂英只需帶排風一道即可。”眾人見穆桂英堅持,便也不再強求。太君道:“桂英,那張由大人乃是龐太師之心腹,你將他取而代之,彼必然懷恨在心,無異於得罪了太師一黨。如今太師權力通天,朝中遍佈其爪牙,尤其是當呼家被滅門之後,更是無法無天。你治水修堤,還當處處小心,莫讓人抓了什麼把柄。”穆桂英低頭道:“太君所言甚是,孫媳自當謹記在心。孫媳處事,自有分寸,還請諸位夫人不必掛心。”一幫夫人太太當下議論已畢,各自散去。次一早,穆桂英便帶了小女楊金花,丫鬟楊排風二人,出了北門,直往黃河大壩而去。汴梁城緊依着黃河南岸,出城不過二三十里,便到了壩上。

黃河之水,奔騰怒吼,三人在數里之外,便已聽到了河水翻騰的聲音。待三人趨近了,只見那大壩高數十尺,灰的堤牆猶如一座連綿的山脈,無限向兩邊延伸開去。大壩底下,是民夫們的帳篷,如同軍營一般整齊。黃河年年氾濫,歷代治水的民夫,早已將大壩修得又高又厚。

那河水有如懸在人們的頭頂之上。穆桂英翻身下了馬,一名四十來歲的中年漢子急忙了上來,道:“下官參見穆侯!”穆桂英擺擺手道:“這位大人不必多禮,快帶本侯去瞧瞧水患。”那漢子急忙讓出一條路,請穆桂英三人上大壩,那通向大壩頂上的台階,又陡又高,彷彿登天梯一般,直到幾個人走得兩腿發酸,才終於到了大壩頂上。

那漢子指着下面的河水,道:“如今黃河汛期已至,水勢十分湍急,大有沖毀堤壩之險。依下官之見,當速速鞏固大壩,方能保得京城無虞。”穆桂英道:“這黃河之水,泥沙無數,年年沖積河牀,和河牀年年增高,那水勢自然也逐年高了起來,修築堤壩,並非長久之計。

本侯以為,當另開河道,將黃河引入淮水,由淮入海,方能長治久安。”那漢子搖頭道:“下官已徵發了二十萬徭役,若要另開河道,這些人力是遠遠不夠的。”穆桂英道:“此乃百年大計,一勞永逸之法。若不然,終有一,這黃河水沖垮大壩,為禍兩岸,生靈塗炭。當年東周之大梁城,唐之汴州城,皆因戰亂,大堤年久失修,而水勢益兇之時,湮於萬千泥沙之下。”那漢子道:“穆侯所言在理,只是…”穆桂英道:“大人只管説話,不必忌諱。”那漢子道:“這大壩之下,有一處莊園,乃是當朝龐太師所置。若要另開河道,定然會動了他的宅子,怕是太師不依。”穆桂英道:“治水修堤乃是國家大事,造福萬民,豈能被一己私慾耽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