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詳紅樓夢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論全抄本紅樓夢這樣的大夢,詳起夢來實在有無從着手之。我最初興趣所在原是故事本身,不過我無論討論什麼,都常常要引“乾隆抄本百廿回紅樓夢稿本”(以下簡稱全抄本),認為全抄本比他本早。
紅樓夢這樣的大夢,詳起夢來實在有無從着手之。我最初興趣所在原是故事本身,不過我無論討論什麼,都常常要引“乾隆抄本百廿回紅樓夢稿本”(以下簡稱全抄本),認為全抄本比他本早。這話當然有問題,不得不預先稍加解釋。
這抄本的前八十回,除抄配的十五回不算,俞平伯説“大體看來都是脂本…卻非一種本子,還是拼湊的…相當可靠…因為絕非楊繼振(道光年間藏書者)等所能偽造。…是否與紅樓夢作者原稿有關,尚不能斷定。”因為當時傳抄中可能經人改寫。附批很少,只有沒刪淨的幾條。
“紅樓夢最先傳時,附評是很多的。後來漸漸刪去了。…從這一點説,大約與甲辰本年代相先後。”沒有評註,可能是後期抄本,據早期底本過錄。但是頭十八回是另一個來源,沒有照程本塗改。第十七至十八回已分兩回,顯較庚本晚。第三回妄加三句,似還沒有人指出。鳳姐問黛玉一連串的話,入“黛玉答道:‘十三歲了。’又問道…”上一回黛玉“年方五歲”從揚州進京,路上走了八年!
此外俞平伯舉出的許多缺文,如果我們不存成見,就可以看出是本來沒有的,後加的補筆。如第三十七回賈政放學差一段。抄本第六十四回賈敬喪事中,賈政在家,屢與賈赦並稱,庚本代以賈璉(俞平伯認為此處的“璉”字也不一定靠得住)。全抄本第六十九回已經改了賈政不在家。顯然它的第三十七、六十四兩回都是早稿,賈政並未出門。第三十七回回首放學差一節是後加的帽子,解釋寶玉為什麼能一直不上學,在園中游蕩。
同樣的,第五十五回回首沒有老太妃病。吳世昌考據出第五十八回老太妃死原是元妃死,改寫中將元妃之死移後,而又需要保留賈母等往祭,離家數月,只得代以老太妃。所以老太妃病是後加的伏筆。全抄本第五十五回沒有這頂帽子,第五十八回突然説:“誰知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已薨。”戚本、程本也都沒有第五十五回的帽子。
第七十回回首“王信夫婦”全抄本訛作“王姓夫婦”同程本。
第七十三回母之媳,庚本作“王柱兒媳婦”全抄本作“玉柱兒媳婦”程本同。第六十二回寶玉生,到“李趙張王四個媽家讓了一回”除李嬤嬤外,有賈璉母趙嬤嬤,張嬤嬤不知道是誰,王嬤嬤想必就是的母,王柱兒的母親。全抄本、程本都誤加一點成玉,似是程高採用這抄本的又一證。但是當時免費的抄本也許這幾回大都與這本子相仿,程高似乎沒看見過第五十五回的帽子。
由於改寫過程的悠長,有些早本或者屢次需要抄配。如第三十七、五十五回不過加個帽子,可以仍用舊稿,就疏忽沒加。又如第六十三回缺芳官改名改妝一節──庚本在這一大段文字完了以後分段,書中正文向無此例,顯見是後加。全抄本無,第七十回卻又用她的新名字温都里納與雄奴,第七十三回又用温都里納的漢譯金星玻璃,又簡稱玻璃。當是加芳官改名後才有這兩回,本來即有也全不能用。這百衲本上的舊補釘大概都是這樣來的。
第七十回改寫的痕跡非常明顯。上半回賈政來信,説六七月回家,於是寶玉忙着温習功課,桃花社停頓。下半回賈政又有信來,視察海嘯災情,改年底回家,寶玉就又鬆懈下來,於是又開社填詞。第七十一回開始,賈政已經回來了,接着八月初三賈母過生,顯然不是年底回來的,仍接第七十回上半回。一定是改寫下半回,為了把那幾首柳絮詞寫進去。第一回脂批:“餘謂雪芹撰此書中,亦為傳詩之意。”第七十一回鴛鴦撞見司棋幽會,伏傻大姐拾香袋,是抄園之始,直到第七十四回抄園,第七十五回中秋,上半回也還是抄園餘波,這幾回結構異常嚴密,似是一個時期的作品,至少是同一時期改寫的。己卯本到七十回為止,或者在此告一段落。第七十回賈政歸期改了,而底下幾回早已有了,直到第八十回年底,時序分明。唯一的辦法是在第七十一回回首加個帽子,解釋賈政為什麼仍舊六七月回家,但顯然迄未找到簡潔合理的藉口。
俞平伯另舉出許多過簡的地方,大都與“缺文”一樣,是早稿較簡。例如紅麝串一節,沒有寶釵的心理描寫。元妃的賞賜,獨寶釵與寶玉一樣,她的反應如何,自然非常重要。全抄本只有寶釵在園中裝不看見寶玉,走了過去,後來寶玉索觀香串“少不得褪了下來”不大願意,也是她素的態度。未提這新的因素,到底不夠周到。這種地方是隻有補加,沒有刪去之理,正如第二十回李嬤嬤罵襲人“好不好拉出去”全抄本無下句“配一個小子”庚本後來又重一句:襲人先還分辯,後來聽她説“哄寶玉妝狐媚,又説配小子等,”哭了。全抄本此處作“哄寶玉妝狐媚等語”可見前文缺“配一個小子”不是抄漏一句。這種警句也決不會先有了又刪了。
第十九回回首,庚本有元妃賜酥酪,寶玉留與襲人,全抄本無。寶玉訪襲,説:“我還替你留着好東西呢。”直到後文敍丫頭阻止李嬤嬤吃酪,説是給襲人留着的,方知是酥酪。這樣寫較經濟自然,但是這酪不是元妃賜物。脂批賜酪:“總是新妙景。”又關照上回省親,決不會刪去這一點。
同回寧府美人畫一節,庚本有兩行留出空白:“因想這裏素有個小書房,名…內曾掛着一軸美人畫,極畫的得神。今這般熱鬧,想那裏自然…那美人也自然是寂寞的。”全抄本略同戚本,只作“因想那來這裏,見小書房內曾掛一軸美人,極畫的得神。今這般熱鬧,想來那裏美人自然是寂寞的。”末句不夠清楚,需要解釋:因為熱鬧,所以沒人到小書房去。庚本的底本一定是在行旁添改加解釋,並加書齋名,尚未擬定。改文太擠或太草,看不清楚,所以抄手留出空白。
全抄本第二十六回沒有借賈芸眼中描寫襲人。回末黛玉在怡紅院吃了閉門羹,在外面哭,沒有那段近於沉魚落雁的描寫與詩。
襲人自第三回出場,除了“柔媚嬌俏”四字評語(第六回),我們始終不知道她面長面短。這是因為她一直在寶玉身邊,太習慣了,直到第二十六回才有機會從賈芸眼中看出她的狀貌。全抄本上沒有利用這機會,也許是起初沒想到,也許是躊躇。事實是我們一方面渴想知道襲人是什麼樣子,看到“細挑身材,容長臉面。”不知道怎麼有點失望,因為書到二十六回,讀者與她相處已久,腦子裏已經有了個印象,儘管模糊,説不出,別人説了卻會覺得有點不對勁。其實“細挑身材,容長臉面”八個字,已經下筆異常謹慎,寫得既淡又普通,與小紅的“容長臉面,細巧身材”相仿而較簡,沒有“俏麗乾淨”、“黑真真的頭髮”等。
作者原意,大概是將襲人與黛玉晴雯一例看待,沒有形相的描寫,儘量留着空白,使每一個讀者聯想到自己生命裏的女。當然無法證明全抄本不是加工刪去襲人的描寫與贊黛玉絕的一段,只能參考其他早本較簡的例子。
芙蓉誄前缺兩句筆,似是全抄本年代晚的一個證據。原文如下:“…乃泣涕唸曰:──諸君閲至此,只當一笑話看去,便可醒倦。──維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競芳之月…”這兩句夾在“唸曰”與誄文之間,上下文不銜接,與前半部的幾次筆不同。如果是批註誤抄為正文,脂批也決不會罵這篇誄文為“笑話”但是寶玉作誄時,作者確曾再三自謙:“寶玉本是個不讀書之人,再心中有了這篇歪意,怎得有好詩好文作出來…竟杜撰成一篇長文…”
“諸君…只當一笑話看”一定是自批。全抄本刪去批註,因此這自批沒有誤入正文。
所以全抄本也沒有第七十四回的“為察姦情,反得賊贓”這八個字一直不確定是批語還是正文。
“誰知竟在入畫箱中搜出一大包金銀錁子來奇為察姦情反得賊贓…入畫只得跪下哭訴真情説這是珍大爺賞我哥哥的”(庚本)回末尤氏向惜説:“實是你哥哥賞他哥哥的,只不該私自傳送,如今官鹽竟成了私鹽了。”寧府黑幕固多,如果是尤氏代瞞竊案,一定又是內情複雜,最後即使透,也必用隱曲之筆。而一開始剛發現金銀,作者就指明是賊贓,未免太不像此書作風。──倒是點明入畫供詞是“真情”又與這八個字衝突。這八個字想是接上文“奇”字,是批者未見回末尤氏語。
俞平伯特別提出第七十七回晴雯去後,寶玉與襲人談話“襲人細揣此話好似寶玉有疑他們之意”庚本、甲辰本作“疑他”此本多一“們”字,同戚本。
“‘疑他們’者兼疑他人,便減輕了襲人陷害晴雯的責任。…關係此書作意,故引錄。”此外芙蓉誄缺數句,包括俞平伯曾指為罵襲人的“鉗詖奴之口,討豈從寬?剖悍婦之心,忿猶未釋。”同回姽嫿詞也缺兩句,顯然是抄漏的。也許因為這緣故,他並未下結論,將芙蓉誄缺“悍婦”與“疑他們”連在一起。
寶玉與襲人談,正暗示她與麝月秋紋一黨“疑他們”當然是兼指麝月秋紋。寶玉與襲人關係太深,不能相信她會去告密,企圖歸罪於麝月秋紋,這是極自然的反應。同時事實是這幾個人裏只有襲人有虛心事──與寶玉發生了關係──諒她不至於這樣大膽,倒去告發惹禍,不比她手下的人,可能輕舉妄動。這層心理也沒能表達出來,不及“疑他”清晰有力。
“悍婦”也不見得是指襲人。上句“鉗詖奴之口”是指王善保家的與其他“與園中不睦的”女僕。寶玉認為女孩子最尊貴,也是代表作者的意見。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回目中的“閨秀”是嬌杏丫頭。寶玉再恨襲人也不會叫她奴才。
“剖悍婦之心,忿猶未釋”如果是罵她,分明直指她害死晴雯,不止有點疑心。而他當天還在那兒想:“還是找黛玉去相伴一,回來家還是和襲人廝混,只這兩三個人,只怕還是同死同歸的。”未免太沒有氣,作者不會把他的主角寫得這樣令人不齒。
“悍婦”大概還是王善保家的。
全抄本晴雯入夢“向寶玉哭道”戚本略同,庚本作“笑向寶玉道”俞平伯説“笑字好,增加了陰森的氣象,又得夢境之神。”同回芳官向王夫人“哭辯道”庚本也作“笑辯道”似乎沒有人提起過。我覺得這兩個“笑”字都是庚本後改的,回味無窮。芳官在被逐的時候“笑辯”她小小年紀已有的做人的風度如在目前。王夫人就也笑着駁她,較有人情味,不像全抄本中她哭,王夫人笑。
全抄本逐晴後,寫寶玉“去了心上第一個人”這句話妨礙黛玉,所以庚本作“去了第一等的人”探晴一場,補敍晴雯原系賴大家買的小丫頭,賈母見了喜歡“故此賴媽媽就孝敬了的,收買進來吃工食。賴大家的見晴雯雖到賈母跟前千伶百俐,在賴大家卻還不忘舊德,故又將他姑舅哥哥收買進來…”(全抄本)既然是賴家送給賈母,怎麼又“收買進來”?還要付一次身價?──“吃工食”三字並無不妥,賈家的丫頭都有月錢可領。──“在賴大家卻還不忘舊德”這句也不清楚,彷彿仍舊回到賴家。當作“對賴大家卻還…”庚本稍異:“…故此賴嬤嬤就孝敬了賈母使喚,後來所以到了寶玉房裏。這晴雯進來時也不記得家鄉父母,只知有個姑舅哥哥專能庖宰,也淪落在外,故此求了賴家的收買進來吃工食。賴家的見晴雯雖在賈母跟前千伶百俐嘴尖,為人卻倒還不忘舊,故又將他姑舅哥哥收買進來…”有問題的兩句都已改去“收買進來吃工食”變成説她表哥,不過兩次説收買表哥進來,語氣嫌累贅。前面添出不記得家鄉父母,是照應芙蓉誄:“其先之鄉籍姓氏,湮淪而莫能考者久矣。”其實有表哥怎麼會不知道籍貫姓氏?表哥“專能庖宰”顯已成年,不比幼童不知姓名籍貫。雖是“渾蟲”舅舅姓什麼,是哪裏人,總該知道。庚本顯然是牽強的補筆。
全抄本第二十四回第六頁有“晴雯又因他母親的生接了出去了”庚本“晴雯”作“檀雲”我認為這是重要的異文,標明有一個時期的早稿寫晴雯有母親,身世大異第七十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