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章開海禁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李月軒的話讓百官都不由出了詫異的表情,正德這麼處理可謂是“眾望所歸”哪還有什麼不妥的,超武侯這麼説莫不是對先帝定下的國策有什麼不滿?百官中,已經有了小小的議論之聲,李東陽和楊廷和等人不由看了他一眼,他們臉上已經顯示出他們此刻心中的不解。劉謹嘴角也
出個冷冷的笑容,在這個問題上,他是絕對與大臣們站在一塊的,他不可能有李月軒那種超前的認識,所以,此刻聽到李月軒公然與正德還有百官唱反調,劉謹正好樂得其所。可是李月軒卻全然當看不見一般,只是直直看着正德。正德此刻也有點蒙了,以前的皇帝遇到這種事不都是這麼處理的嗎?有什麼不妥的?他耐着
子向李月軒問:“李卿,你有什麼看法”李月軒看法大了,這閉門鎖國可是對國家發展極為不利的,先不説阻斷了與外界的一切信息傳遞了
,就是別人做了什麼,發明了什麼也不知道,到時候被動挨打恐怕連怎麼被打都不知道。三百年後的清王朝不就是因為長期的閉門鎖國而被各國聯軍欺負的割地賠款嘛。最後還被人家幾千軍隊打到了京城,想想都覺得丟人。想想那喪權辱國的清王朝,李月軒心裏就氣悶,他決不允許自己處在的朝代犯同樣的錯誤。可是,看着眼前那幫大臣吃驚的模樣,李月軒忽然意識到,自己那些現代的觀念一説出來恐怕不是這麼容易為大家所接受的,他聽到正德問話,微微沉
了一會,才道:“陛下,臣以為陛下這樣處置商賈略有不妥”
“有什麼不妥的?朕的父皇當初也是這麼做的呀”正德始終傳承着先代的思想,不論他格多麼的“另類”但股子裏的思想原則卻還是和平常大多數人一樣的。李月軒深
了口氣,心中暗忖,這就是開始了,不管怎麼樣,竟然已經決定要去改變某些事情,那就只有一往無前。
“陛下,先皇的決定臣不敢妄加評論,只是臣卻覺得陛下這樣處置那些商賈對於我們大明朝來説卻是十分不利的”説着,李月軒乾脆上前一步,站在百官面前,繼續道:“各位大人想必覺得我説這話有些莫名其妙,但我想問大家,如果當一船絲綢在我大明朝只能賣一萬兩白銀,而到本,高麗甚至是更遠的大食等國可以賣上十倍的價格時,你們會怎樣做?”
“那些尚賈惟利是圖,自然會不顧朝廷號令,要去走私貨物了,但是錢乃俗物也。每三餐裹腹足已,要這麼多錢做什麼,”李月軒一説完,一個禮部的郎員外就出列反駁了。看着這個禮部的官員一臉的不屑和正氣,李月軒冷冷一笑:“俗物?敢問這位大人,什麼東西不是俗物?是你讀的聖賢書還是你穿的綾羅綢緞?亦或是你每
吃的雞鴨魚
,米醋油鹽?”頓了頓,看着那位郎員外面上漸漸
出苦
,李月軒冷哼一聲,繼續道:“敢問這世上有什麼東西不是俗物?錢是俗物,沒錯,但是讀書人自詡聖賢的書籍不是用錢買的?平
大家吃飯的油鹽醬醋不是用錢買的?説句不好聽的,如果沒有這些俗物,大家都喝西北風去了”李月軒這話讓殿上頓時一片安靜,眾位大臣臉上不由
出個費解的神情,不少人心裏雖然覺得李月軒説的對,但是股子裏那先入為主的觀念卻偏偏不願去承認它。
“超武侯言過了,錢財雖然是生活中必須之物,但還沒有超武侯説的那麼重要吧?普通百姓家一家一年的收入也不過幾兩銀子而已,卻能過一年,平時吃的蔬菜米飯也都是自己種栽的,也沒看見他們有什麼不滿呀”剛因為公然斥責劉謹而被劉謹廷杖的楊南金也忍不住開口了,現代他股上的傷都還沒好呢,這人可是典型的對事不對人。
“楊御使,你這話説出來時可是已經調查清楚了?”李月軒看着是個硬骨頭出來了,也不急着去辯,語氣輕緩的反問了句。
“調查清楚?這倒沒有,不過下官經常到各地巡查,所聞所見難道還不足以説明問題?”楊南金略略想了想,説道。
“楊御使是讀書人,想必也聽説過一句話叫子非魚焉知魚之樂,這句話雖然是莊子用來形容自己不原被人強求,可是,在我看來這句話也同樣可以用來詮釋來百姓的心事,是不是也可以説成“子非民焉知民之苦”呢?”李月軒平淡的看着楊南金,他心裏知道這百來年的觀念已經深深的在眾人的心中紮下了,想改變過來不是那麼容易,但如果引用他們同樣信昂的聖人之言,説不定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子非民焉知民之苦”李東陽、楊廷和張彩等大臣在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心頭一震,嘴中不由低低的呢喃了一句,他們發現眼前這個少年的當真太神奇了,有些即便是在他們這些老人眼中的經典,在他心裏卻是如此的不值一提,即便是讓讀書人用生命去捍衞的信條,在他面前卻如同一句廢話。李月軒---這個少年的心中到底是裝着什麼?李東陽此刻也覺得自己看不懂自己的孫兒,他眼中閃過一抹矛盾的光彩,幾度
張嘴都生生的忍住了,最後他微微嘆了口氣,低垂了眼皮。---還是相信他吧!李月軒説完一通話,見大家都不説話,又向同樣一臉
茫的正德道:“陛下,臣説百姓生活困苦的事看來和開海
沒有關係,其實關係是很大的,陛下想想,一船絲綢賣到外國去能賺到比在大明賺到的多十倍,商人自然要冒險去走私,如果朝廷能開
通商,並且開設關口,徵收關税,那將大大充實朝廷的財政,那時候朝廷每年的收入就不只是幾百萬兩白銀了,而是幾千萬兩,到時候朝廷國庫充盈,就有足夠的錢去改善百姓的生活,去改善大明軍隊的裝備,不出十年,我大明肯定就能成為一個無比強大的國家”李月軒可是深知關税對於一個國家的財政有着怎樣的意味,在現代只要稍微看看新聞就知道,中國每年的財政收入一大塊都來自於進出口的關税,這可是主要的財政收入。正德臉上開始聽着還是一陣茫然,不過他心裏也知道錢是重要的,否則自己每天吃喝從哪來的,還不都靠錢去買來的嗎?只是,先祖們留下來的規矩,他也不敢隨便亂改,否則很容易便被那幫國子監的學生和翰林院的筆桿子給借題發揮。此時,聽李月軒提到有錢了可以提高武備,正德眼中才閃過一絲奇異的光彩,他掃視了一便殿上眾臣,向李月軒問:“李卿説的話倒是在理,只不過這海
已經有了百年曆史,若是朕準了開海
,若是被天下的讀書人罵,那朕可不要被口水淹死”這個問題李月軒自然想過了,其實在他昨
下定決心改變大明後,心中就已經想了一些措施,其中一向最重要的就是開海
,這可是主要經濟來源呀,如果沒有錢,那肯定是什麼都做不成的,所以這首先要找錢就要先開海
,這可是利國利民的買賣,不幹遭雷劈。只是他也想到了這些措施面臨的壓力和阻力會很大。所以才想了很多辦法,此刻,通過觀察眼前百官的表情,就證實了他的擔心。
“陛下,要成就千古功業豈能為幾句閒言碎語所掣肘,那些讀書人要罵就罵臣好了,開海利國利民,臣以為是必須得實行的,而且也是民之所向,否則也不會出現五十艘大船走私的情況了,不過到時候開海
有錢了,可不準給國子監和翰林院發紅利”李月軒清亮的聲音緩緩而言,臉上帶着淡淡的微笑,顯得自信且淡定。正德自己其實對於開海
並沒有多大的意見,他不過就是擔心改了祖宗留下來的規矩被別人嘮叨而已,此刻,聽到李月軒把好處説的這麼多,他心裏也有些心動了,他看了一眼站在百官前的李東陽、焦芳和楊廷和,道:“三位大學士可有什麼要説的?”李東陽這個時候實在是不太好説什麼,提出這個石破天驚的奏議的始終是他的孫兒,不過此刻,李東陽卻還是將自己的擔心説了出來。
“陛下,臣以為軒兒説的倒是無可厚非,只是臣認為眼下開海卻是不合時宜,先不説開海
會讓朝廷面臨很大的阻力和壓力,就是倭寇之患也是一大絆腳石,所以臣以為此時,還是先不要開海
,如果要開,那就得先把倭寇給清剿乾淨,否則很難成功”李東陽説完,焦芳也出列了,在這個問題上,焦芳和李東陽到沒什麼衝突,所以也只是秉持自己的本心,道:“陛下,老臣還有個擔心,這海
一開雖然會促進商業的發展,但不可避免的會提高商賈的地位,如此一來,豈不是要違背洪武皇帝當年定下的規矩嗎?”正德聽得腦門一緊,當年洪武皇帝朱元璋建國後重農輕商,這是眾人都知道的,這當然跟他的出身有關,可是如果因為開海
而破壞了他老人家定下的規矩,那豈不是給了那些文人筆伐的藉口?想着,正德覺得似乎這也的確是個問題,可是還沒等他細細想清楚,楊廷和也開口了:“陛下,兩位大學士所説臣也有同樣擔心,而且還有個問題,就是如果大開海
,而沒有相應的監察機構,對於朝廷來説,並不一定是件好事,陛下想,如果那些商賈們將咱們大明的軍備賣給
本或高麗,那豈不是壯大他國反而對我大明存在着潛在的威脅嗎?”説着,頓了頓,楊廷和看了一眼李月軒,接着道:“而且最重要的是目前我大明的監督機構幾乎只有六科和督察院,他們在京城都顯得人手略有不足,若是換到延綿萬里的海岸去,那得要多少個監察部門?”説着,楊廷和不無失望的向正德道:“陛下,臣以為李侯爺的奏議雖然不錯,但卻不是切實可行之法,臣以為現階段不應實行”正德聽了這麼多反對的意見,心裏也擔心起來了,三位大學士説的都不是強詞之言,而是
據現有情況提出的擔憂,都是實情。這不由讓正德也陷入了沉思。他看了眼李月軒,發現李月軒似乎沒有一點沮喪的樣子,不免有些驚奇,問道:“李卿,你是不是還有什麼要説的?”李月軒微微一笑,然後
的看了一眼李東陽,才道:“陛下,三位大學士提出的擔心,臣都想過,所以臣也列出了相應的對策”説着,李月軒轉過身,看向百官,繼續道:“第一,清剿倭寇,第二選擇幾個較大的有基礎的港口作為先開放關口,第三,成立專門的海事衙門”説到這一頓,李月軒看了眼兩位大學士,繼續道:“這樣做,想必就可以解決大家的疑慮了,而且大家也清楚,如今民間私自出海通商的私船已經不在少數,與其讓這些錢給那些商賈賺去,還不如給朝廷充實國庫”聽李月軒説完,正德滿意的點了點頭,臉上也不由
出個輕鬆的微笑,道:“不知道各位大人還有什麼意見嗎?”李月軒説的已經很清楚了,也很透徹,實在也找不出什麼不足之處,只是大臣們心裏實在不能暢快的接受而已。不過此時,卻沒有人説什麼。三大學士都沒意見了,其他人還能説什麼。即便是劉謹此刻也保持了沉默,在他想來,這海事衙門如果成立了,肯定是個肥缺,要是能握到手裏,自己
後還會缺錢?雖然這個大太監家裏的錢已經很多很多了。見大家都沒有提出反對,李月軒也不由鬆了口氣,今
要不是李東陽李月軒爺孫兩事先商量好,藉着趙勇貞這封摺子的契機把説話説來,恐怕還真不容易讓人接受,這一切,李月軒真的很
謝李東陽,李月軒知道,爺爺能放下自己的原則和信念來幫助自己,已經難能可貴,而這其中很大的原因恐怕是老爺子對自己的疼愛。正德此刻説話也沒什麼顧忌了,既然大家的都默許了,那就是沒什麼問題了,正德嘿嘿一笑,道:“既然沒什麼説的了,那就這麼定了吧,就由李卿負責此事,即
起,一面籌劃海事衙門,一面準備清剿倭寇事宜,只等來年開
,朝廷就要向沿海用兵”正德此刻表情一片肅然,他掃視了一遍眾臣,詔諭道:“着兵部右侍郎曹元為兵部尚書,即
起協同五軍都督府一同修兵練戰,翰林院編修嚴嵩為江南特派使,負責江南具體籌劃事宜,户部開倉賑濟難民,先讓難民度過這個冬天再説吧”百官躬身領命,而後,也沒什麼大事,各部大臣扯了幾句皮就散朝了。正德、李月軒走在去東暖閣的路上,正德一臉的笑意,微微睨了李月軒一眼,一陣
慨道:“月軒,你昨
悄悄進宮給朕説要開海
,朕還以為今
早朝百官一定會百般阻饒,沒想到你竟然將李閣老也説反了,哈哈~~~太有趣了,李閣老現在站在咱們這邊,那大臣們就有一大半倒了過來,嘿嘿,明年開
,朕就要開着大船去打倭寇去了”16小説網手機訪問:wap.16k.cn電腦訪問:www.16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