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2章腐乳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蓮蓬是早上趁着出前摘下的,看着水靈靈、嘟嘟的。

寶珠剝開蓮衣,挑出蓮子米,盛到一隻白瓷葵口碗裏。

李綺節連忙直搖頭:“我不愛吃生蓮蓬,中午炒一盤蓮子添菜,加些油鹽,先炒後燜,出鍋前再撒一把細糖。”寶珠誒了一聲,把剝好的蓮子收到灶房裏放着。又拿了把小剪子,走出來剝菱角米給李綺節和李子恆吃。

菱角皮脆美,滋味清甜。

李子恆一|股坐在院中那塊用來磨刀的大青石上,一邊往嘴裏菱角米,一邊讚歎:“還是一早晨剛撈的菱角好吃,東大街花相公家的雜貨店賣的菱米,都是隔夜的,吃起來有股子澀味。”李綺節也給寶珠和進寶姐弟倆抓了一把菱角米。

進寶吃了幾個,接口道:“菱角也沒甚吃頭,還是老的菱角好吃,曬乾之後,拿來燉、熬湯、煮粥,都使得,滋味也好。”寶珠笑話弟弟:“只要是燉的菜,你都愛吃。”幾人吃了一地的菱角殼,只留了一大盤,泡在涼水裏,等李乙中午回來吃。

寶珠拿來笤帚和竹片簸箕,正彎掃地,就聽到李乙在外邊拍門。

李綺節立即從藤椅上跳起,走去開門。

李乙頭戴紗帽,腳踏布鞋,身上穿着一襲鐵灰棉袍,胳膊下夾了一個布團,手裏提着一包點心,見來開門的是自家寶貝疙瘩,當即面笑容,喜道:“三娘已能下地走動了?早上吃了幾碗飯?”寶珠答道:“官人寬心,三娘早晨吃了兩碗鴨花湯餅,灌漿饅頭也一併吃完了。”李乙摸了摸李綺節烏黑油亮的髮辮,點頭道:“胃口好,病才能好全。”説着舉起手上的油紙包,“這是花相公家的滴酥鮑螺,他家娘子親自揀的,比別處滋味好些,你拿去和大郎一處吃罷。”在李綺節眼裏,這大明朝市井人家時下最為風行的滴酥鮑螺,不過是油加蜂、蔗糖罷了,陋得很,何況她不大愛吃甜食。

不過看李乙一臉慈愛,李綺節還是作出一副欣喜模樣,接了油紙包,拿去和李子恆一起分着吃。

油紙包裏頭攏共只裝了十二枚鮑螺。

李子恆才十四歲的年紀,就已經高出老爹李乙好幾個頭了,不過別看他生得五大三,一臉兇相,其實私底下格外喜歡吃甜點。

他的糖果匣子裏,永遠都裝着滿滿當當的糖糕點心。

李綺節見李子恆喜歡,只吃了兩枚,剩下十枚滴酥鮑螺,都讓給她這個憨厚的大哥拿去收着了。

李綺節自問這輩子別的病沒有,就是因着上輩子的記憶全在的緣故,這一世總有些矯情,喜歡纏着李乙,生怕這個便宜老爹和上輩子那個老爸一樣,有了弟妹,轉頭就把她給忘了。

而李子恆作為長兄,從沒和小自己三歲的李綺節爭過寵,反而處處相讓疼愛,惟恐李綺節受一絲委屈。

投桃報李,李綺節自然也願意對自家哥哥好些。

李乙回房梳洗一番,換了木屐,下棉袍,另穿了一件家常的藕絲素羅道袍,走下樓來吃飯。

進寶從灶間端來飯食,一家幾口便圍坐在庭間用飯。

李乙一邊吃着飯,一邊和兄妹倆説些外邊的市井傳聞。

進寶和寶珠從前照顧李子恆和李綺節的吃喝拉撒,吃飯時也守在一旁,防着他倆摔了碗碟。這麼多年姐弟倆都是同李家家人一桌吃飯,已成了慣例,李乙也從沒叫他們分開吃。

堂屋的門扇都大敞着,正對着院中那棵大桂樹。午時的頭灑在院子裏,映得石缸裏一陣旎波光。

李乙吃的是冷淘,李子恆和李綺節則是吃的稻米飯。

桌上擺了一小鍋湯汁濃白的黃芪山藥羊湯,一碗清炒蓮子,一盤切開的高郵醃蛋,並一碟青方豆腐**。

瑤江縣的老百姓常吃腐**,一般人家的婦人,閒暇時都會自家制些腐**、豆豉、酸菜、醃蛋,好省儉些菜蔬嚼用。

腐**易做,家家都會,但此時的腐**並沒有青方、紅方、白方之分,只有一味傳統的紅醬豆腐**。

這碟口味獨特的甜辣味、五香桂花味腐**,還是李綺節鼓搗出來的。

腐**上不得大雅之堂,李綺節黴腐**,只是為了給自己解饞下飯吃。

而李乙和李子恆曉得瑤江縣幾乎家家都黴腐**,見李綺節黴的幾壇腐**味道新穎,也沒覺得有什麼奇怪之處,只以為是她無意間加了旁的材料,把腐**給黴壞了,才會黴出不一樣的腐**來。

黴腐**的法子,又不是李綺節發明的。她沒藏私,把具體做法告訴李乙,讓李乙説與東大街的花相公聽——花相公家開着貨棧,也經營些下飯魚鯗臘等物,招待瑤江水上來往的船伕、縣城的過路人,豆腐**、辣醬菜、鹹魚幹、酸鹹菜最是下飯,花相公家賣的不少。

花相公和李乙一向好,得了李乙告知的青方、白方的詳細做法,十分

自此,李家便不缺豆腐**和臘魚、臘吃。

花家裝壇浸腐**要用的清酒,也只在李家購買,兩家也算是互惠互利。

黴腐**方法簡單,花相公雖然沒告訴旁人,但買的人多了,自然便有人有樣學樣,跟着發酵出相同口味的腐**來。不過花相公家的花娘子手藝巧,是瑤江縣出了名的細人。他家的油炸鯽魚仔,專拿小指細的小魚仔,用雞蛋和麥粉拌勻醃製過後,在滾油裏炸至金黃,再撈出來擺盤,作為一道下酒小菜。油炸鯽魚仔香酥可口,口鮮美,很受歡

別家貨棧也照樣售賣炸魚仔,但卻沒有花娘子炸得香脆。

這青方腐**,也只有花家賣的才是正經的“聞着臭,吃着香”別説旁人,就連李綺節這個“師傅”也沒花娘子做的地道。

李子恆愛吃湯泡飯,舀了大半碗羊湯在飯碗裏,稀里嘩啦直往嘴裏扒飯。天氣比七八月間涼了許多,他仍然吃得大汗淋漓。

李乙澆了幾勺羊在冷淘上,拌了些醃蛋黃,吃得斯斯文文的。

而進寶和寶珠則一邊啃鹹菜餡的胡麻餅,一邊呼嚕呼嚕抿湯喝,姐弟倆不愛吃稻米飯。

只有李綺節先喝下一小碗羊湯,再盛一碗白米飯,夾些菜吃。

清炒蓮子雖然沒有去,但蓮子鮮,吃起來只有清甜,一絲苦味都沒有。她一顆接一顆夾到碗裏,李子恆看得眼累,直接端起盤子,拿湯勺撥了一小半在她碗裏,笑道:“三娘吃飯恁的秀氣,不知道跟誰學的。”進寶嘴裏含着一塊羊,笑道:“三娘像舉人家的小姐,斯斯文文的,大郎倒是有些像鄉間的大官人。”大官人説的是李大伯。

李乙放下筷子,也笑了一下。

忽然聽得有人在外邊拍門,進寶連忙放下手裏的湯勺、瓷碗,走去開門。

卻見五娘子挑着兩個麻袋,站在房檐底下,朝裏看了一眼,笑着道:“李相公才吃飯呢?”李乙端着飯碗,站起身來,站在庭前,隔着院子回道:“五娘子這就家去了,怎麼也不歇一夜?”五娘子鬆鬆扁擔,揮了揮手,“家裏還有一堆農活等着呢,我家那個又不是什麼細人,夜裏爐子滅了,他也不曉得起來加些炭,還是家去才放得下心。”説着便指着李子恆和李綺節,笑道,“難為李相公記着我家四郎,那秋梨膏可夠他吃上好幾個月了。我也沒啥回禮,每回也就送些鄉下土物罷了。大郎和三孃的鞋子可夠穿不?不如將鞋樣子給我一對,我家去給他兄妹倆做幾雙棉鞋,保管比人家賣的要紮實。”李子恆和李綺節的鞋襪衣裳都是請布莊上的裁縫幫着做的,很是便宜。李乙聽五娘子這般説,自是開口推辭,那五娘子卻是個熱情朗的,甭管李乙如何客氣,三言兩句間便拿到李家兄妹的鞋樣子,到背上的大竹簍裏。

復又擔起扁擔,挑着兩個裝了半滿的口袋,搖搖晃晃往來路去了。

原本只是一件小事,不想就因為那一對鞋樣子,竟惹出些風波來。